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

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

建安十一年十月秋。

就在南方荊州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遠在豫州的沛國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沛國國相乃陳珪也。

陳珪,字漢瑜,徐州下邳人。

其人出身下邳陳氏,徐州顯赫之家,少負才名。

州郡辟舉,歷官清要。

建安初年,劉備領徐州牧。

以陳珪爲沛相,委以國事。

以其子陳登爲廣陵太守,坐鎮淮南。

父子二人分別爲劉備鎮守西方與南方。

陳珪終其一生都在維護徐州的利益,到沛國赴任時,亦是盡忠職守。

在沛時,夙夜在公,撫循百姓,由是大治。

然今年的秋冬異常寒冷,陳珪這日忽感身體不適。

在草草地結束今日的會議之後,便回到府中休息。

比及下車之時,腳步一滑,摔了一個跟頭。

左右人驚忙將之扶起,口中連呼:“有罪。”

陳珪只覺頭暈目眩,大呼曰:

“吾不能生矣!”

“可召諸官來見,老夫交代後事。”

是時也,東風解凍而未泮,庭樹含苞而不發。

臥疾於榻,形銷骨立,猶強持精神,與諸子論朝政得失。

醫者環伺,皆搖首蹙額,知不可爲也。

沛國諸官員聞說老沛相病重,紛紛趕赴相縣,星夜馳往。

至府門,來往的官員,已經堵滿了整條大街。

衆官見素幡已懸,無不大慟。

入門,見陳珪已是氣息奄奄,猶執《漢書》一卷。

衆人乃伏於榻前,泣曰:

“沛相宜靜養身子,何勞神至此?”

陳珪笑曰:

“死生亦大矣,然不若國事之重。”

“吾將逝,唯恨未見海內清平耳。”

言罷,咳血數升,染素衾如殘梅。

衆人見此,無不垂淚。

陳珪一一向衆官員交代後事,並叮囑衆人,自己的喪禮辦完以後,就各回各縣。

勿使當地的政務有所耽擱。

衆人領命。

陳珪又道:

“吾有三子,兩子已至。”

“唯吾兒元龍尚在江南,不能前來,甚憾之!”

古代消息流通緩慢,現在連最近的下邳,都還不一定知道陳珪這邊的消息。

更別提遠在江南的陳登了。

說起來,父子二人分別已有十數年,中間只見過幾回。

無怪老父親思念自己的兒子。

陳珪病篤,自知不起。

便將羣臣及門生故吏喚至榻前,囑以後事。

隨後遣散衆人,準備休息。

時沛令許耽,乃曹豹部衆,丹陽將領之一。

因陳家與曹家聯姻,曹豹便遣許耽到沛國任職。

陳珪委其以沛令,爾來八年矣。

許耽素有野心,這些年在沛國一直兢兢業業的幹着。

眼見陳珪將逝,乃私下來見,進前拜曰:

“明公執掌沛國多年,德高望重。”

“今不幸染恙,國不可一日無相。”

“耽雖不才,然追隨明公八餘載。”

“熟悉政務,願繼公位,以安沛國。”

陳珪聞言,目微睜,搖首嘆曰:

“子之才,可爲縣吏,然非宰輔之器。”

“況齊王鎮徐州,素重名實,豈會輕授國相之職?”

“且陳羣陳長文,久在朝中,聲望甚隆。”

“若聞沛國空缺,必爭此位。”

“汝雖有曹豹爲援,然終非長久之計。”

“不如退而求其次,免招禍端。”

沛國國相可是太守級別的高官。

不是一個地方縣令能夠隨便安排的,這是一個足以驚動劉備,由其親自調任的官職。

尤其沛國地理位置重要,沛相也不是其他地方的國相、太守能比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涼州牧與冀州牧看起來是一個級別的官職,但真要比起來。

涼州牧一個省一把手,甚至比不上冀州下轄一個郡的市一把手。

陳珪深耕沛國多年,太清楚這裡的水有多深了。

隨着他的年事已高,人人都覬覦着這個位置。

其中尤屬陳羣,最爲想要。

陳羣本身就是豫州望族,又是最早一批跟隨劉備的元從。

不論是背景還是資歷,都足夠硬。

朝中幾乎沒有多少人,有實力跟他競爭沛相的位置。

陳珪已經老了,他只想讓這些年跟隨自己的門生故吏,安安穩穩地渡過後半生。

不要去碰那些不能碰的位置。

即便是陳羣,能不能穩穩接過沛相之位,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何況你許耽只是曹豹手下的一個故吏呢?

許耽頓感不悅,抗聲說道:

“明公何薄待耽耶?”

“耽歷事多年,資歷已足。”

“今公若肯薦舉,何愁不得?”

“縱陳羣有勢,然沛國乃明公舊治,豈能輕付他人!”

“唯求明公再三考量!”

話落,頓首連連。

懇請陳珪能把沛相的位置交給自己。

雖然說沛相的位置,最終是由劉備來決定。

但陳珪經營沛國數年,不論是資源還是人脈,都可謂是沛地隻手遮天。

只要他願意,是有很大把握將許耽扶上位的。

可陳珪卻得爲沛國子民考慮,再說話時,已是氣息漸弱,仍正色道:

“……非是老夫不念舊情,然治國絕非兒戲。”

“汝若強求,必致紛爭,非我沛國之福也。”

許耽猶欲爭辯,陳珪卻闔上雙目,揮了揮手,示意其退下。

許耽只能怏怏不樂地退去。

回到家中,其子許誆見父親神色鬱郁,便問其緣故。

“父親今日自陳公府上歸來,何故不樂?”

許耽餘怒未消,拍案怒嘆道:

“豎子安知吾志!今日陳公臨終,吾請繼沛相之位,竟遭拒斥!”

“吾隨陳公八年,縱無驚世之功,亦有鞍馬之勞。”

“不想陳公竟如此薄待於我,令人心寒!”

許誆見此,乃開導父親說道:

“父親既知陳公不允,何必強求?”

“人生貴在知足,何必爭此虛位?”

原來,這許誆出生於富貴人家,自小便對官位不感興趣。

也不能理解父親,爲何即便爭得頭破血流,也要努力地往上爬。

在他看來,父親已經是一縣縣令,又令軍司馬,手握兵權。

已經到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爬不上去的高度了,又何須再去搶那沛相之位呢?

許耽聞言,勃然變色,指子大罵道:

“無知小兒!何出此沒出息之言!”

“今汝年已弱冠。”

“若吾得沛相之位,便可舉汝爲孝廉。”

“他日仕途坦蕩,豈不遠勝於吾?”

“汝竟甘久居人下,實在愚不可及!!”

許誆低首,小聲地說道:

“兒本無心仕宦,但求耕讀自足,與友人平野縱馬……”

話未說完,許耽頓時暴起,將之打斷。

“混帳!何得出此謬言!”

許耽怒極,擲杯於地。

“曏者,以汝年少未知,並不多加教育。”

“看來是我疏忽,竟使你有了這般念頭,吾之過也!”

“汝小兒,渾不知理。”

“可知無官無勢,縱有萬貫家財,亦不過他人砧板魚肉?”

許誆不解地問道:

“父親何出此言?”

哼~~

許耽一聲冷笑,揹着手,說道:

“汝在吾家庇護之下,自知坐享其成,全不知衣食冷暖。”

“豈不見麋竺、麋芳兄弟之事乎?”

“麋芳坐擁巨財,然李翊不過只用一言,便盡奪其財。”

“麋竺雖富甲東海,然陶謙在時,他得乖乖納糧。”

“齊王初至徐州時,他又獻半產以媚之!”

“待將來齊王百年之後,他仍須諂事新主!”

“此皆因其無有實權耳!”

許誆仍舊遲疑,怔怔地答覆道:

“然錢財亦可安身……”

“……哼。”許耽憤然拂袖。

“蠢材!錢財何用?”

“李相在冀州時,爲何事無鉅細,鹹要問之?”

“正因權在手中,方能保財保命!”

“若無權柄,縱有金山銀海,亦不過待宰羔羊!”

“汝若再存此庸碌之念,便非吾子!”

許誆不敢復言,唯唯而退。

許耽獨坐堂中,目視沛相府方向,陰晴不定。

沉吟半晌之後,乃提筆書信一封,發往徐州。

打算將這件事報給曹豹,希望曹豹能夠出面幫自己一把。

不表。

……

陳珪身死的消息,很快傳回了徐州。

由於陳珪地位崇高,又在沛國很有名望。

他死後,不少高官都自發前去弔唁。

這其中,就包括了別駕麋竺、東海相徐璆、治中陳羣、下邳太守曹豹等一衆高官。

曹豹得許耽書信,亦盼他能繼沛相之位。

於是,在請示過劉備之後,即率丹陽武士八百人,奔赴沛地去。

因爲僅靠許耽一人,根本撐不住場子。

同爲太守的曹豹,可以去幫他鎮鎮場子。

身在下邳的劉備得知陳珪病逝的消息,亦是悲痛萬分。

不過身爲一國之君,肯定不能親自前去弔唁的。

於是命時任徐州牧的張飛,代自己去沛國弔唁,並向其家屬送上自己誠摯的慰問。

一行人浩浩湯湯地趕赴沛地。

沛相府中白幡高懸,素帷低垂。

靈堂正中設檀木靈柩,上覆玄色錦衾,四角綴以青玉。

柩前設五鼎之祭,陳列太牢,香燭晝夜不熄。

府中僮僕皆着縞素,往來無聲,唯聞更漏滴答。

羣臣至陳府時,一一到靈前去祭奠。

這其中,最大牌的官員自然是代王而來的張飛。

張飛領燕騎五十人,威風凜凜進入至沛城。

然後令軍士皆去甲冑,改系白巾。

入靈堂時,地磚爲之震響。

張飛執禮甚恭,親奉劉備手書祭文,宣讀曰:

“嗚呼珪公!昔陶恭祖治徐州,公獨保沛地安寧。”

“曹操殘害生靈,公守節不阿。”

“今遽爾長逝,寡人如失股肱。”

“……”

衆人伏在地上,豎着耳朵傾聽。

終於來到了最爲關鍵的一段話:

——“故沛相陳珪,忠亮雅正,追贈太常。”

“諡曰‘貞侯’。”

“沛相一職,暫由張飛代領。”

沒錯,劉備派遣張飛前去弔唁的同時,也是想暫時穩住沛地。

以免趁着陳珪身死,沛地暗流涌動,生出禍端來。

故令張飛暫時代領沛相,先維持住秩序,以保證沛地政權能夠平穩交接。

宣讀祭畢,張飛見陳應,執其手說道:

“汝父在時,在沛地多有政績。”

“今汝兄不在,汝當代領陳家家事。”

陳應垂淚謝過。

張飛又目視羣臣,厲聲說道:

“今陳公新喪,齊王命俺代領沛相一職。”

“公等宜恪守本分,勿要給俺整出什麼禍端來。”

“若使俺回去交不了差,休怪俺家丈八蛇矛不留情面!”

羣臣喏喏稱是。

喪禮繼續進行,這期間沛地有張飛鎮守,暫時沒出什麼岔子。

……

話分兩頭,

河北,冀州。

渤海,丞相府。

時任丞相府參贊的辛毗,在聽說沛相陳珪病死後,也打算奔赴沛地前去弔唁。

當然,說是弔唁,其實也是奔着那沛相的職位去的。

他本就是豫州人,待在富庶的河北不能說不好。

作爲李翊相府上的參贊,已經是條件相當優渥的美差了。

但美差歸美差,相府參贊一職也是一眼望到頭。

沒什麼盼頭了。

正好辛毗在河北的資歷也熬夠了,此前在李翊北伐時,又立了不少軍功。

既然如今沛相一職有所缺漏,辛毗也想趁着這個機會南下,去碰碰運氣。

但辛毗也知道,去搶沛相,是動陳家的蛋糕。

自己在沛地沒什麼根基,能搶到的機會不大。

於是,辛毗便去找到了時任丞相府長史的荀攸。

荀攸與辛毗既是同事,在一個部門上班。 又是潁川老鄉,兩人私下裡的關係逐漸密切。

於是望見相府長史荀攸,入府後,敘禮畢。

辛毗拱手說道:

“……公達兄,我聞沛國陳漢瑜新喪。”

“遂欲南下弔唁,今特來找兄辭行。”

荀攸何等聰明人物,豈會看不穿辛毗的心思。

擡眼一瞥,輕聲笑道:

“……佐治,汝素與陳珪無舊,何故遠赴沛地?

“莫非……意在那沛相之位?”

辛毗見自己的心思被戳穿,也不遮掩,坦然笑道:

“公達知我!吾在相府多年,雖蒙丞相器重,然終不過一參贊耳。”

“今沛地空缺,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

荀攸搖了搖頭,輕抿了一口茶水。

“沛地水深,各方勢力盤踞。”

“陳羣有勢,曹豹有兵,故沛相陳珪門生,亦盼陳氏能夠繼位。”

“汝若貿然前往,恐難如願。”

辛毗慨然說道:

“大丈夫豈能老死案牘之間?”

“吾正值壯年,當一搏前程!”

“毗亦知此事甚難,故來此求教。”

“公達兄素來多謀,可否爲小弟指點一二?”

荀攸闔上雙目,默然不答。

他性格沉穩內斂,向來不喜捲入權力的爭鬥中去。

辛毗見此,乃向荀攸行一大禮:

“兄若不肯教我良策,弟願長跪在此。”

“直到公達兄答應爲止!”

荀攸無奈,只得扶他起身。

沉吟片刻之後,乃獻計道:

“今陳珪新喪,沛地暗流涌動。”

“齊王遣張飛代領沛相,以撫定各縣。”

“張飛乃齊王義弟,朝中話語權極重。”

“其人又貪杯好酒,子何不設一酒宴,邀張飛來飲。”

“倘使其喝得暢快,便能讓其在齊王面前替你美言幾句。”

“到時候沛相一職,或可落於子之手裡。”

荀攸也算官場老油子了,他深諳一里。

即大會講小事,小會講大事,酒宴講正事。

有多少正事,是在喝酒時給敲定下來的?

所謂設宴款之,投其所好。

酒酣耳熱之際,何愁大事不成?

辛毗撫掌大笑,連連道:

“好計!好計!”

“多謝兄長賜教,吾即刻南下,備美酒以待!”

荀攸正色提醒道:

“張飛雖好酒,卻非庸碌之輩。”

“汝須謹慎行事,莫要弄巧成拙。”

辛毗拱手再謝。

回到家後,即命家僕備好車馬。

攜女兒辛憲英及全家老小,星夜啓程赴沛。

之所以帶上全部家屬,也是爲了堅定自己此次南下的態度與決心。

時辛憲英年十六歲,爲人聰明有才,善於鑑人知事。

見辛毗火急火燎地,突然就要去河南,乃不解地問道:

“父親,可是遭逢變故,爲何突然舉家南下?”

辛毗素知女兒聰慧,也不瞞她,笑着解釋說道:

“今陳珪新喪,沛相之位有缺。”

“某欲謀得此位,此行若成。”

“汝便是沛相之女,將來嫁娶,必攀高門。”

“此大益汝之善事也。”

辛憲英卻蹙眉說道:

“……父親,沛地局勢複雜,貿然涉足,恐有不測。”

“今丞相南下未歸,宜當申報丞相一聲,再作此決斷。”

辛毗不悅地說道:

“汝一女子,何知男兒之志?”

“吾意已決,勿復多言!”

辛憲英乃不再勸阻,但私下裡又偷偷模仿父親筆跡。

替父親代寫了一封書信,遣心腹之人交到江夏李翊處。

書信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說陳珪死了,辛毗想請個假去探望。

按理說,李翊不在,請假這種事應當便宜行事。

但辛憲英認爲還是應該向李相如實稟報。

因爲李相可以不過問此事,但你作爲其直系下屬,不能不說。

很快,辛毗的車駕奔赴至沛國。

辛毗第一時間向陳家送上慰問。

在一番繁瑣的禮儀過後,陳應又將之請到驛館處歇息。

曹豹見辛毗來此,私謂許耽說道:

“辛毗乃河北之士,驟然來沛地,何爲?”

許耽應激地說道:

“必爲沛相一職而來!”

嘶……

曹豹深吸一口氣,摸着下巴的鬍鬚,眯起眼睛說道:

“……辛佐治乃是相府中人,如何會覬覦沛相之位?”

“莫非是李翊授意?”

曹豹內心中有些擔憂,因爲如果李翊也想扶持自己的門生當沛相的話。

那局面將會變得更加複雜。

本來他獨自對上陳羣,成算就不大。

現如今在加一個攪局的辛毗,只會使得局勢越來越混亂。

“應該不是。”

許耽分析道:

“李相向來恪敬謹慎,今已擁河北之地,又豈會再讓自己府上門生染指河南?”

“況乎沛地,乃下邳左翼廕庇乎?”

“……依汝之意,此乃辛毗自發而爲之事?”

“應當如此!”

嗯……

曹豹揹着手,來回踱步,眉宇間一川不平。

“派人盯着辛毗,且看他弔唁完之後,是否回河北。”

“喏!”

又過兩日,辛毗在忙完之後,依照荀攸之計,命人廣置美酒。

然後設宴,遣人邀張飛前來赴宴。

張飛聞有酒宴,笑謂左右人道:

“這辛佐治不愧是相府裡出來的人,果然知俺老張喜好!”

張飛性格大大咧咧,喜歡人多熱鬧的環境。

見辛毗主動設宴相邀,當下也不推辭。

遂帶親隨數人,前去赴約。

早有人報知許耽,許耽即找到曹豹商議。

“辛佐治來沛地弔唁不過兩日,便宴請張飛。”

“其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沛相之位!”

許耽急得焦頭爛額,不知如何是好。

曹豹蹙起眉頭,沉吟道:

“張飛乃齊王義弟,又是徐州牧。”

“今辛佐治設宴相邀,萬一討得張飛歡心。”

“等張飛回下邳以後,這沛相之位難保不會落在辛毗身上去。”

許耽忙道:

“耽在沛地八年,也算半個沛地人。”

“張飛自下邳來,理應我等設宴相請。”

“不如差人將張飛攔住,邀他來我們這邊赴宴。”

“曹將軍看是如何?”

這……

曹豹面露難色,他雖然與張飛同在徐州用事。

但兩人的關係其實一般,雙方互相看不上,平日也沒什麼來往。

只是如今張飛的地位越來越高,曹豹連鄙視他的資格都沒有了。

“大丈夫欲就大事,何惜小節?”

“我若得沛相之位,亦有利於將軍在朝中用事。”

“將軍權且忍耐一時罷!”

許耽苦口婆心勸說。

曹豹無奈,只得應從。

遣人去請張飛赴宴,張飛見曹豹、辛毗都是請自己去赴宴,乃道:

“既然兩家同請,可叫來一起共飲!”

於是使人傳話曹豹、辛毗,讓兩人一起置辦酒宴。

他隨後便來。

曹豹、辛毗只得一起做東,設宴款待張飛。

宴會起,張飛起身與衆官把盞。

酒至許耽面前時,見許耽盞裡未盛酒水,反爲茶湯。

張飛乃笑道:

“酒宴酒宴,無酒何爲酒宴?”

“俺常聽李相說——”

“量飲一斛而止八斗,斯吏可擢。”

“當酌醇醪而薦甘醴,此僚當黜。”

“汝既請俺來赴宴,俺要你吃一盞酒。”

許耽連忙擺手,推脫道:

“張將軍恕罪,吾有天疾,實不能飲。”

張飛便問:

“廝殺漢如何不飲酒?”

許耽推說道,他是真的有病,不能喝酒。

若換作以前,以張飛的脾氣,早已將許耽吊起來打了。

但在徐州當了幾年官,張飛的粗獷暴躁的心性已比往年收斂許多。

見許耽執意不肯飲酒,張飛也不強求,只冷聲笑道:

“既不能飲,何須請俺過來赴宴?”

辛毗聞言,頓時在一旁冷笑。

他是相府裡出來的,李翊平日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

使得辛毗太懂得這些人情世故了。

就拿這酒桌上的事來說,

真不能喝,就別上酒桌。

別等到該喝的時候再強調什麼,有病不能喝酒。

這樣只會讓別人以爲你不講規矩。

主人宴請客人,你卻不喝,你讓客人怎麼喝?

你們有求於人,你卻不喝,這個事又怎麼能好辦呢?

在此背景下,許耽作爲沛令,沛縣一把手。

他爭取讓張飛留下來纔是關鍵,爲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

喝好、陪好,照顧好。

然而你自己卻倒上了茶湯,這是不給州牧留面子。

更沒把曹豹交代的任務當回事。

曹豹畢竟爲官多年,見狀,趕忙替許耽打起了掩護。

“……張將軍恕罪,這許耽跟我多年,確實是有天疾不能飲酒。”

“既然其實不能飲,咱們便不必使他強飲此杯。”

哼……

張飛悶哼一聲,內心大感不悅。

不過又想起李翊常對他說的話,在職場上混。

須懂得不糾纏不追究,才能遊刃有餘處理官場事務。

辛毗見此,趕忙持酒盞來敬張飛。

“張將軍乃當世英雄,在下若能與將軍喝上一杯,實在三生有幸。”

一句話便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既吹捧了張飛,又投其所好。

張飛見辛毗是一個讀書人,文質彬彬的,對他第一印象本就不錯。

見他又如此會來事兒,立時好感倍增。

“……好好好,請!”

張飛與辛毗各飲一盞酒。

張飛豪邁一飲而盡。

辛毗酒量不算突出,也不喜歡豪飲,但在張飛面前還是努力一飲而盡。

見此,張飛更加高興。

然而,未等張飛開言,辛毗卻率先說道:

“將軍,能復飲否?”

張飛大喜:

“俺千杯不醉,如何不能復飲?”

於是,又與辛毗接着喝酒。

兩人推杯至盞,你來我往,連飲了十數杯酒。

竟將同爲主人家的曹豹、許耽晾在了一處。

兩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那邊辛毗倒是把張飛給陪高興了,終於開始直入主題。

“張將軍威震天下,今坐鎮沛地,實乃沛民之福。”

張飛醉眼朦朧,擺手道:

“俺不過奉大王之命,來送陳沛相一程罷了。”

辛毗大腦亦暈,還是強打精神,忙道:

“陳公既逝,沛相之位不可久懸。”

“張將軍乃齊王心腹,若肯美言。”

“毗定效犬馬之勞,治理沛地,爲齊王千歲守禦西疆。”

張飛酒醉,兼之心情大好,當即道:

“……此易事耳。”

“待俺回到下邳後,與大王說明此事。”

“沛相一職,自當落辛先生身上。”

辛毗大喜,再次謝過。

此時,唯有一旁的曹豹、許耽面色鐵青。

案前的羊肉湯、燜狗肉,完全沒動過筷子,氣得吃不下飯了。

與此同時,就在酒宴進行的正酣時。

辛毗女兒辛憲英,也在忙着整理公文。

她知道自己勸不住父親,既然已經來河南了,那她只能竭盡所能幫他父親爭取到這個沛相之位。

雖然父親已經去酒宴上陪張飛了。

以父親的情商,把張飛哄高興是沒問題的。

可要想拿到沛相之職,光靠幾杯酒是沒用的。

還是得拿出硬實力來。

於是,辛憲英乃備車駕,往張飛的驛館處去了。

……

(本章完)

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
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