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

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馬

要人,要糧。

李翊直接擺明了自己的態度。

按《史記·貨殖列傳》的記載,官方的糧食定價,應該是:

——“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

意思就是把一石糧食的價格,控制在三十錢到八十錢之間是最好的。

這對社會各方面都有利。

但由於漢朝綿延了四百年,其糧食價格也存在劇烈的變動。

比如楚漢相爭時期,由於受戰亂影響,每石糧食的價格來到了驚人的一萬錢。

而隨着戰爭結束,“文景之治”的到來,國家又迎來了空前的繁榮。

每石糧食的價格下跌到了每石十幾錢左右。

常言道,“穀賤傷農,谷貴傷民。”

這兩種價格都是十分不合理的。

所以在東漢時期,每石糧食的價格,基本在三位數浮動。

但到了漢末大亂,糧食價格則又長期飆升在一千錢以上不下。

至於李翊治下的冀州,糧食價格是多少呢?

答案是三百錢一石。

有人或許會覺得,這個價格是不是太便宜了?

但事實上,每個地區受發展度、政治動亂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糧食價格均有不同。

一般情況認爲,漢代的糧食價格警戒線是每石兩百錢左右。

到達這個警戒線時,就說明農業已經出現大面積歉收,發生饑荒的可能性在增加。

而如果糧價超過了三百錢,則說明饑荒已經形成。

如今冀州之所以糧價來到了警戒線以上,就是因爲連年的戰爭,導致人口流失,政局動盪。

李翊雖然已經將冀州的局勢基本穩住,但糧價居高不下的問題,仍然沒能夠得到解決。

思來想去,李翊還是決定與當地的商賈進行談判磋商。

由政府出面,用“看得見的手”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李翊正襟危坐,肅然說道:

“……諸君皆冀州商界耆宿,倉儲豐盈。”

“今冀州既安,州郡已靖,市肆重開,諸公可盡釋顧慮。”

“但使糧貨流通,國家必以重利相酬。”

“李某斷不令諸位義商失望。”

把糧價降下來也很簡單,就是讓這當地的地主商人們,把糧食大量流入市場就可以了。

糧食一多,價格自然就便宜。

而糧食又一直是商品貿易中的大宗。

國家只壟斷了鹽鐵貿易,以控制市場。

但對糧食則沒有太多嚴苛要求。

光武帝起義之前就曾賣糧。

“……丞相,恕在下斗膽。”

一名身着錦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起身站起。

“丞相所許之利,不過空口白牙耳!”

“口惠而實不至,使我等無不如坐鍼氈。”

“若果有誠意,當具文書,明定惠利。”

“豈可徒以虛言相誑,令衆商賈寒心?”

一言畢,其餘商賈全都屏住了呼吸。

暗歎這老哥還真是勇氣可嘉,敢這麼和當今的河北一把手說話?

李翊見這商賈言語無狀,倒也不惱,反而笑道:

“足下說的有理,我正欲爲此事。”

話落,拍了拍手。

一名身穿甲冑的士兵,將一個木盒子擺放在了桌案前。

而裡面所擺放的正是滿滿的鹽,食鹽!

衆商賈眼睛頓時瞪大。

在沒有政府的允許下,商人是不許私自販鹽的。

而當李翊提出要給衆商人好處時,衆人就已經猜到了李翊可能要頒給他們販鹽的許可證。

雖然這會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但比起食鹽的暴利,這些根本不值一提。

“諸位可有發覺此鹽與其他鹽有何不同嗎?”李翊問。

“……這是精鹽。”

有食貨者,立馬答話。

精鹽已經販售了快十年了,漢朝各家各戶就算沒吃過,也該聽過。

但出於技術保密的需要。

十年來,精鹽貿易始終被麋家所壟斷。

這樣做的好處是,真的沒有哪家諸侯偷學到了精鹽技術。

壞處就是,嚴控保密,導致精鹽不能大規模生產。

所以即便老劉的領土已經橫跨了大半個中國,依然是精鹽與粗鹽混着經營。

現在李翊突然拿出來,也是想做最後一搏。

利用“精鹽”最後博取一波鉅額利潤,以此來掃定天下。

即便期間技術泄露,等到那時,天下估計也快一統了。

正好使精鹽流入每個百姓的尋常家。

“……本相今特許官鹽專賣,照市價加一成予諸公。”

“至於轉運何地、售價幾何,概不過問。”

“不知諸公意下如何?”

聽到這兒,一干商賈眼珠子連連滾動。

丞相的意思,就是由他供鹽,商賈們去販賣。

這樣,他們就不是販賣私鹽,而是販賣官鹽了。

商人逐利,李翊肯把食鹽貿易下放給他們。

這天大的好處不接,那就當不得頭上這個“商”字。

於是商人們紛紛與李翊簽下了合作協議。

由李翊以相府出面作保,允許冀州衆商賈販賣私鹽。

衆商賈需返還利潤給相府,同時屢行承諾,投放糧食到市場中去。

時間僅過去一個月,

冀州市場上流動的糧食,已經高達一百五十萬斛。

當然了,市場上的糧食都是由政府嚴格監管的。

不可能輕易流至他國,尤其是隔壁老魏。

由此,

冀州糧價被壓了下來,經濟也逐漸復甦,蓬勃發展。

……

魏郡,鄴城。

是夜,曹操摟嬌妻宿於榻上。

偶得一夢,夢見三匹白馬,毛色如霜,自西北奔騰而來。

直入曹府馬槽爭食。

而曹操站在旁邊手足無措,任看三馬競食,不能阻攔。

此三馬,首馬最爲年長。

它陰鷙平靜,只是撕咬槽邊的草料,並未有太大動靜。

次馬矯健雄壯,它專噬豆菽,眼中泛着青光。

末馬幼駿,卻踩踏前二馬而獨吞精飼……

曹操眼看食槽便要被食盡,乃大呼一聲,從夢中驚醒。

左右侍妾爲曹操所驚,紛紛問:“魏公有何事?”

曹操輕咽一口口水,才發覺自己已經汗透重衾。

乃叱退衆侍妾,穿好衣服,準備出門。

正遇着曹丕,曹丕與之見禮,曹操便把自己昨晚做的怪夢跟兒子說了。

問他如何看待這三馬食槽的怪象。

曹丕分析說道:

“三馬自西北而來,馬超起兵作亂,屢犯魏國邊境。”

“馬騰、馬超、馬岱,便是三馬。”

曹操一時默然,暗覺這解夢似乎哪裡不太對。

但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

便召了羣臣來公府議事,談及到了李翊在冀州大肆籌措糧草的事宜。

曹操認爲李翊這是打算進攻了,便問衆人對策。

曹丕與司馬懿關係甚好,然司馬懿卻始終只是一個主簿。

曹丕深以爲這埋沒了他的才能,便趁着這個機會,主動向曹操舉賢。

“……父親,孩兒保舉一人,定能退李翊之兵。”

曹操問是誰,曹丕應聲答:

“孩兒以爲司馬仲達能知兵機,鉅鹿乃軍事要鎮。”

“可令仲達,屯兵鉅鹿,與李翊相持。”

“李翊必過不得鉅鹿防線。”

由於冀州是兩家瓜分,雖同處一州,但考慮到兩地捱得近。

曹操便叱巨資,在鉅鹿等地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司馬懿見曹丕舉薦自己,並未感到有多驚喜,反而臉上顯露出一色惶恐之色。

曹操沉吟良久,揮了揮手,拒絕了曹丕的舉薦。

“仲達尚且年幼,不是李翊敵手。”

“還是由曹仁去鉅鹿屯兵,方爲妥當。”

曹丕見此,急忙爭辯道:

“……父親!仲達深明韜略,善曉兵機。”

“與李翊正逢敵手!”

“父親昔日常誡兒,舉賢任能,當以才德爲先,豈可以門第齒序論之?”

“譬如治國,當如滄海納百川,豈問溪流之遠近清濁乎?”

“今以老卒爲寶,視少年爲草,兒恐此非明主之度也。”

大膽!

曹操見曹丕如此出言不遜,勃然大怒。

司馬懿見此,連忙出來,向曹操請罪:

“……魏公息怒。”

“公子只是一時性急。”

話落,又轉頭看向曹丕。

“大公子,在下認爲魏公所言有理。”

“懿不過黃口孺子,豈敢與曹將軍爭鋒?”

“鉅鹿乃國之咽喉,非百戰之將不能守。”

“曹子孝將軍乃沙場宿將,老成持重。”

“使鎮鉅鹿,可絕李翊覬覦之心。”

“公子垂愛,懿銘感五內。”

“然爲國舉賢,當以社稷爲重,豈敢以一己仕途爲念?”

言辭懇切,既保全曹丕顏面,又顯得他深明大義。

此以退爲進之妙筆,令在場官員無不感慨。

這司馬小哥,的確是一個天生的職場老油子。

然曹操見司馬懿如此圓滑,心中更加不喜。

便下令,先讓曹仁去鉅鹿郡守備,嚴防李翊的突然襲擊。

又傳命位於上黨壺關的曹洪,加強守備,嚴防馬超。

李翊萬一發起進攻,肯定會和馬超勾連。

雖然曹操已經與劉表簽訂了同盟協議,可真要打起來。

遠在荊州的劉景升,也不可能第一時間伸手顧到河北來。

衆人點頭稱命,喏喏而退。

曹丕也待要退,卻被曹操給叫住。

曹操冷聲問道:

“……子桓,汝近日似乎與仲達走得甚近?”

“今日當着衆文武之面,竟呼你子孝叔叔爲老卒耶!”

曹丕一驚,唯恐曹操降罪司馬懿,乃賠禮道:

“父親恕罪,仲達只是與孩兒私交甚篤。”

“孩兒深知其有大才,今日才冒昧舉薦。”

“孩兒這般做,也都是爲了我魏國着想啊。”

曹丕當然是有私心的。

隨着曹植的逐漸長大,在衆人面前顯露出自己的文采。

這令曹操對他十分喜愛,也讓曹丕感到了危機感。

尤其此前李翊還曾當面誇讚曹植的才能,而對曹丕卻不予理睬。

所以,曹丕回去後也是一直奮發圖強。

又大肆結交黨羽。

他所結交的,都是些有才能的後起之秀。

而其中,尤以司馬懿能力最爲出衆,這令曹丕感到十分喜愛。

但曹操卻很不喜歡曹丕這樣的行爲,乃道:

“吾觀司馬懿鷹視狼顧,非久居人下者。”

“兵權若付此輩,他日必然噬主。”

“吾兒須切記,司馬氏。”

“可用其謀,不可授其刃。”

“可使其勞,不可予其權。”

“此乃保我曹氏萬世之要訣也!”

曹丕喏喏稱是,然心中卻不以爲然。

暗想司馬懿若果真有反心,他怎會看不出來?

即便司馬懿真有反心。

魏國的兵權大宗,都掌握着曹氏、夏侯氏將領之中。

司馬懿又如何能夠奪權?

父親未免過於杞人憂天了。 Www●тTk ān●¢ O

曹丕心不在焉地退下,曹操兀自獨坐於榻上沉思。

沉吟許久,又下了兩道命令。

讓汝南李通,加強豫州守備,嚴防孫氏偷襲。

又命潁川趙儼,籌措糧草,加緊往魏國運送。

同時,又親自提筆,給荊州劉景升寫了一封書信。

信中言道:

——“孟德致景升兄足下:” “上黨已遣曹洪屯鐵騎一萬於壺關,使其嚴防馬超。”

“南境更布水陸連營於汝南,縱孫權有百萬師,亦難越吾之豫土半步。”

“惟渤海李翊,近來廣徵糧秣,日運千船。”

“其謀非小,恐將效韓信之故智。”

“請兄速發,荊襄勁弩三千張,甲冑千副,江陵粟米三十萬斛。”

“倘得相助,他日當共分徐、揚之土。”

“時值秋涼,惟兄珍攝。”

沒錯,馬超寇邊,曹操忍了。

孫權偷襲淮南,搶奪廬江,曹操也忍了,沒有出兵報復。

而曹操一直忍着的目的,就是怕自己注意力分散到別處時。

北邊兒的李翊會突然對他發起進攻。

而細作探得的消息,愈發證明李翊將要動兵。

曹操也加快了自己的戰鬥準備,一面加強幷州守備,一面又嚴防孫權。

同時找劉表索要資助,會戰事做準備。

劉表得曹操書,見其索要的資助並非獅子大開口。

便欣然同意,用船隊走潁水水路,爲潁川輸送糧秣器械。

荊州毗鄰潁川,交通又便利。

這使得兩地的運輸十分方便,損耗極少。

曹操既得了荊州的糧秣,信心大增,立馬宣佈進行全國總動員。

除邊關需屯重兵守備之外,其餘郡縣的兵馬,有多少算多少。

全部往魏國運輸!

……

就在曹操大肆在魏國總動員之時,李翊這邊也沒閒着。

其實,他打仗的風格一直都是求穩。

如何穩呢?

那就是要有充足的糧秣,糧食只要夠,拼消耗也能耗死你。

李翊這樣的用兵習慣,與之共事過的曹操當然熟悉。

所以當李翊在北方全力籌措糧秣之時,曹操便敏銳地察覺到這是李翊要做軍事動員的前兆。

果不其然,當控制住冀州的糧價後,李翊便開始進行軍事動員了。

他命章武的徐晃、河間的張郃,各出兵五千,到渤海來屯駐。

一面又正式寫信給劉備,認爲到明年開春之時,便是對魏國全面用兵的最佳時機了。

劉備得李翊信,立馬做了如下部署:

發令給青州牧的關羽,令他起青州兵,出泰山,攻打曹操的兗州。

令淮南的陳元龍,攜甘寧、蔣欽等將,發水軍,攻打曹操的汝南。

自己則在徐州全力整備,隨時準備出兵,配合北方李翊的進攻。

這是一場多線作戰,通過劉備的出兵路線不難看出。

他是希望一舉滅掉曹操的。

但諸葛亮等人力勸劉備要冷靜,眼下的魏國勢力強大,不是一戰可以滅的。

如此多線作戰,且不論最高統帥的指揮才能能否應付的了。

關鍵在於,戰線越多,破綻也就越多。

萬一一條線崩了,其他線路就跟着一起崩。

所以希望劉備冷靜,就按照李翊的構想,先把曹操逐出河北纔是上策。

劉備這才放棄了與魏國拼多線作戰的想法。

但依然要求與曹操打大規模會戰。

不打則以,要打就得打個痛快,打到一方傷筋動骨!

於是,徐州經過一番內部討論。

毫無疑問地,將主戰場定在了河北。

不單單是爲了響應李翊先平河北的戰略方針,更重要的是曹操現在的治所就在河北。

打蛇打七寸,當然是挑曹操最核心的地盤打了。

發書回李翊處,李翊當即回信表示。

希望劉備早早派兵來渤海。

言外之意,李翊是贊成劉備打大規模會戰的決定。

劉備得李翊書,大喜過望。

急聚文武,商議發兵河北事宜。

諸葛亮進言道:

“曹操僭位稱公,尚立足未穩。”

“倘若魏地有失,中原震動。”

“大王且休辭勞苦,必須親自征討!”

劉備大喜,“此正合寡人之意!”

遂也在全國進行了總動員。

考慮到齊國戰線頗長,各地肯定還是要留兵士守禦的。

所以總共起兵八萬人,由劉備親征。

大軍分三路而進,前部青州兵關羽,先去渤海與李翊匯合。

劉備自領中軍,使張飛押後。

孔明、魯肅在徐州總督糧草,勿使缺漏。

同時,

上書天子,譴責曹操擁兵自重,僭位稱公。

劉備騎白馬金鞍,玉帶錦衣。

武士手執大紅羅銷金傘蓋,左右金瓜銀鉞,鐙棒戈矛。

護駕龍虎官軍五千,分爲五隊,每隊千人。

各按青、黃、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馬,並依本色。

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所行浩大強盛,也是爲了彰顯齊國國力。

劉備大軍的準備,以及行軍都需要耗費些時間。

李翊這邊卻已經下令使大軍進駐安平了。

安平是與魏國直接接觸的領地,此舉無疑宣告着李翊將要先對魏國用兵。

左右人諫曰:

“齊王已在整軍路上,不妨等齊王大軍至後。”

“合兵一處,則魏軍一舉可潰。”

李翊則道:

“……不然,兵貴神速。”

“齊王整軍,聲勢浩大。”

“魏人必然知悉,倘吾留至此地等候大軍,魏人便有了防備。”

“現在動手,魏國也沒整好大軍。”

“可以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使其毫無防備,爲我軍取得先機。”

於是李翊力排衆議,率軍一萬人,先去奔襲鉅鹿。

時鉅鹿守將乃曹仁也。

他奉魏公之命,嚴加守備鉅鹿防線。

忽有人報,“齊兵越過安平,來鉅鹿了!”

曹仁驚道:

“我聞劉備尚在徐州整軍備戰,齊兵何得天降於此?”

左右人答:

“劉備大軍尚未至,是李翊先率兵來襲鉅鹿。”

曹仁這才恍然大悟,李翊在北方有便宜行事之權,率兵先至並不意外。

只是曹仁沒想到李翊這麼大膽,在沒有劉備大軍做後盾的情況下,就敢先來取鉅鹿。

衆人問曹仁怎麼辦。

曹仁答曰:

“魏公尚在整軍,吾大軍亦未至。”

“所以還是堅守勿要與之戰,乃爲上策也。”

雖然兩邊大軍都還沒準備好,李翊不講武德,率先開戰。

這是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局面。

可李翊的名聲擺在那裡,曹仁也擔心失了鉅鹿,曹操怪罪。

所以選擇了堅守爲上。

李翊大軍很快趕至鉅鹿,曹仁命弓弩手射住城防,呼李翊道:

“李相何故興無名之兵,犯我魏境?”

李翊答曰:

“吾主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耶?”

曹仁大笑:

“……李翊,吾知汝極爲擅長口舌之辯。”

“曹某也不欲與你多做口舌之戰。”

“魏公已經在後方整備軍隊了,汝劉備大軍應該還未到罷?”

“吾料汝手中能用之兵馬不過萬人,憑你也想奪我的城?”

曹仁深通韜略,善曉兵機。

尤其同處冀州,對彼此都十分了解。

曹仁的細作,早就探聽清楚。

李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所能動用的兵馬最多萬人。

再多調人馬,會使得其他州郡守備不足。

尤其魏國的間諜系統已經滲進幽州,收買了不少當地豪族。

他們已經在幽州境內滋事,雖然不至於掀起多大的風浪來。

但也能噁心一下李翊。

更何況幽州北部還有強大的鮮卑人,雖然鮮卑與中原目前關係不錯。

考慮李翊對蠻夷始終心存芥蒂,防着他們一手。

所以幽州的兵馬肯定也不敢亂動。

基於此,曹仁不信李翊能在魏公大軍到來之前,拿下他的鉅鹿。

“曹子孝,汝道我不能奪汝城耶?”

李翊大聲笑道。

曹仁不甘示弱,當即回道:

“李子玉,汝且休逞口舌之利,大放狂言。”

“吾就在城中堅守,看汝萬人兵馬,如何奪我城池!”

曹仁就這樣跟李翊上下對噴了半個時辰。

漸漸地,曹仁發覺不太對了。

暗道李翊既然率兵先至,就應該兵貴神速。

怎麼還有閒心思,一直跟自己在這裡噴垃圾話?

這時,一匹快騎飛馬跑至李翊跟前,道:

“……丞相,已經準備妥當了。”

“……善,傳令將士,速速攻城!”

李翊一聲令下,讓士兵們開始攻城。

曹仁登城而望,但見齊軍陣中豎起數十座高逾三丈的怪器。

此物以鐵木爲架,纏浸油牛皮索。

後懸石匣,內實鉛塊,前設拋竿末。

比之尋常投石機,要大上許多。

曹仁左看右看,總覺得這怪器有些眼熟。

似想起些什麼,忙問左右人道:

“前破袁紹時,此非劉軍所用之投石機乎?”

曹軍此前是見識過配重式投石機的威力的。

即便過去數年,曹仁對它的印象依然十分深刻。

而直到此刻,曹仁才終於明白,李翊爲什麼敢不等劉備大軍,就要先來突襲鉅鹿了。

爲的就是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話是什麼意思?

其實配重式投石機威力如此巨大,但整個劉營運用次數卻很少。

是他們不想用嗎?

不是。

而是限制條件太多了。

早在《墨子:備城門》篇中就提到了一個關鍵信息。

——“民室杵木瓦石,可以蓋城之備者,盡上之,不從令者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趁着敵人到來之前。

把城外能拆的木頭都拆掉,能搬走的石頭都搬走。

不要讓敵人修出攻城器械來,否則就不好辦了。

古代的攻城器械體積龐大,尤其是配重式投石機。

這東西根本無法隨軍攜帶,只能就地取材。

所以每當攻城的時候,守城方總能用滾木礌石來攻擊敵軍。

滾木礌石哪裡來?

當然是從城外來了。

李翊大軍驟至,曹仁根本來不及堅壁清野,清理城外的木材石頭。

這纔是李翊要搞突襲的原因。

只見李翊令旗一揮,絞盤吱嘎轉響。

三百壯士齊轉轆轤,拋竿怒揚,似龍擡頭一般。

將後懸巨石高高甩出,破空呼嘯,聲如裂帛。

轟!

城上,立時震天動地。

有正中譙樓者,磚瓦俱碎,魏軍校尉當場斃命。

曹仁身形一晃,險些墜地。

當初看袁軍被這投石機砸的稀爛之時,他還在偷笑。

沒想到如今這巨石,已然砸至自己身上了。

“……不要慌,修補城牆!”

在配重式投石機的掩護下,齊軍開始了攻城。

雲梯蟻附而上,城頭滾木雷石如雨。

日暮時分,鉅鹿西垣已頹十餘丈。

曹仁親持大刀立缺口,身被數創,血染徵袍,猶厲聲喝道:

“大魏男兒,寧死不退!”

“衆將士守住,魏公援兵很快便至!”

雖然暫時擊退了齊軍的攻勢,但投石機卻晝夜不停,輪番對城牆轟炸。

至夜晚時分,雖然看不清了,但只管往城牆上招呼。

只要聽到聲響,便算成功。

至亥時,西牆徹底崩塌。

齊軍將士便不用登牆了,如潮水一般往缺口裡涌入。

……

(本章完)

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
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