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

卻說徐州軍自官渡勝後,班師回徐州休養了小半年。

恰逢袁紹在黎陽已經糾集好了大軍,誓要再與河南一決雌雄。

比之上一次只能選擇相持不同,李翊這次力主與袁紹打大決戰。

只因此前河北勢大,河南軍須避其鋒芒。

然這一次,有了官渡大勝,河南軍士氣高漲,人人慾要廝殺。

反觀河北軍,自官渡敗後,人心不寧,躁動不安。

雖然袁紹憑藉雄厚的實力,又組建好了不輸於官渡人數的兵力。

但其戰力已經遠遠比不得官渡時期。

故縱使袁紹不再圖南下,李翊也要伺機尋求決戰。

只有殲滅了袁紹主力,河南才真正有機會染指河北。

劉備這邊共起馬步軍一萬五千人,另徵調五萬民夫,供給糧草。

大軍一路行至陳地。

自遷都陳縣以來,陳國已除國治郡,改爲陳郡。

作爲朝廷中樞,它更像是一個“聯合國”,專門用於列強開會。

此次會盟諸軍,亦選在了陳國。

也當是定期朝拜天子了。

大軍停駐在陳國約莫兩日,曹操亦領馬步軍一萬五千人到。

兩位領袖各自會晤,敘了敘舊。

但大軍並未着急出發,仍在陳郡停駐了數日。

未久,

呂布領幷州軍三千人至,張繡提涼州軍三千人蔘戰。

呂布一經接到傳令,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就趕來了。

因爲縱是陳宮,也能看出來,袁氏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此時攻守易型,再不參戰,那他們就連一口湯都喝不到了。

故一向主張保存實力的陳宮,此次也是力薦呂布北上,協助朝廷征討“反賊”袁紹。

呂布本就不喜袁紹,兼之自己又是朝廷命官,自是巴不得過來參戰。

待會合並、涼二州的軍馬後,河南盟軍的數量已擴充至三萬六千人。

兵不在多,在精。

曹操、劉備雖然各自只帶了一萬五千人,但都是本土最能打的軍士。

而李翊所拉進來的呂布、張繡,他們麾下的部曲,亦屬漢末頂尖。

主打一個短小精悍。

但這還不夠,

在得到公孫續的幽州鐵騎之後,其實河南的騎兵優勢與河北相差已經不是很大了。

但兩軍交戰,一般是不會來騎兵來對騎兵的。

尤其聽說袁紹已經拉到了匈奴軍參戰,北方遊牧最擅騎射拉扯。

可謂是步兵的噩夢。

所以在大戰開始之前,如何殲滅掉袁紹的騎兵部隊。

也是李翊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般來講,都是用步兵來反制騎兵。

但這非常吃技術操作,因爲袁紹也不是傻子。

如果人家看着你擺好了陣勢,肯定不會拿騎兵過來衝你。

所以李翊定下的作戰計劃,就是主動賣一個破綻給袁紹。

祭出一支敢死隊,他們必須是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並且袁紹也要知道它是一支精銳部隊。

還要讓袁紹篤信,用騎兵能夠吃掉這支精銳部隊。

那麼問題來了,

有誰麾下的部曲裝備精良,戰力出衆,最重要的是敢主動去“送死”呢?

最後一條是最關鍵的,因爲李翊如果強迫一個不願意去的人去,那最終效果肯定適得其反。

必須得是他主動請纓,敢去“赴死”的。

李翊仍舊總督河南軍事,即召各陣營將領來大堂商議。

當李翊把計劃說出來之後,果不其然,諸將請戰的情緒並不高。

倒不是說大家全都怕死。

而是這一戰,他們是有機會正常取勝的。

大家都期待着斬將立功,封侯拜將。

將來榮妻蔭子,享福快活。

誰會去當那個送死的“冤大頭”?

尤其各部將領麾下的子弟兵大多是老鄉宗族,誰又捨得送他們去赴死?

在這個時代想談犧牲精神,是十分困難的。

更別說諸將還分別來自不同的陣營,本就各懷心思。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見衆人意興闌珊,便語重心長地說道:

“袁紹得收英雄之謀,雄踞河朔,視霸王易於覆手。”

“當此之時,不可不謂無敵於天下。”

“我河南畏其鋒芒久矣。”

“今日會集諸公於此,正欲扭轉此局。”

“此戰之後,攻守之勢將易,河北之地可期也。”

“舊時高祖曾數敗於項羽,終於垓下一戰功成。”

“若此戰能克袁紹,則韓信之功可成也。”

李翊揹着手,慷慨激昂地演說着。

“天下風起雲涌,正是英雄用武之時。”

“諸位皆乃四方名將,依吾觀之,天下英雄齊聚亦不過如此而已。”

“今欲破袁紹主力,需一隊敢死之士。”

“若爾等願爲朝廷分憂,此戰當屬頭功!”

李翊的話語擲地有聲的落在大堂內。

每一個人的臉色都微微發生變動。

這時,一將昂首挺胸走了出來。

聲如巨鍾,振聾發聵。

“末將願爲先登士,爲朝廷斬將立功!”

衆視之,乃張郃也。

張郃的主動請纓,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要知道,他可是河北名將,袁紹舊臣啊。

本身出現在這裡就挺意外。

誰能想到竟會是他主動站出來,接下這最爲危險的任務?

所謂槍打出頭鳥,有人看熱鬧,有人默不作聲。

也有人出言嘲諷:

“張郃乃是袁紹舊將,今麾下部衆不在少。”

“若兩軍交戰,臨陣倒戈,則我軍將陷萬劫不復。”

“大都督切不可令張郃爲前部!”

言訖,立馬有人出聲應和。

“末將附議!”

“末將附議!”

就連孔融都忍不住走到李翊身邊,勸道:

“……先生,張郃初降,其心難測。”

“不可冒然委以重任,萬一有變,則河南軍士俱爲袁紹所害也。”

大夥兒不相信張郃其實很好理解。

畢竟他是一位降將。

你一個降將不低調也就罷了,怎麼敢在這種會議上站出來搶風頭?

尤其打的還是你的舊主。

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但凡有一點政治嗅覺的人,都不可能站出來。

不過李翊倒是對張郃的主動請纓感到非常高興。

“……善!吾素聞張將軍麾下有一支大戟士,堅韌善戰。”

“未知將軍有多少人?”

張郃不假思索答,“八百人衆。”

“可以出戰否?”李翊又問。

“時刻準備着,只待都督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郃向李翊抱腕一禮,朗聲說道。

“壯哉!”

“張將軍勇氣可嘉,來人!賜酒。”

李翊大喜,即命人賜酒。

張郃謝過,舉碗一飲而盡。

這種當着諸將的面賜酒,是一種至高的榮譽。

李翊此舉自是爲了嘉獎張郃,又對衆人解釋道:

“張將軍已經棄暗投明,歸順朝廷。”

“今主動請纓,諸公又何疑焉?”

“況張將軍久戰河北,對此地可謂輕車熟路,對賊軍亦是瞭如指掌。”

“依吾看來,諸公並無有如張將軍者。”

李翊對張郃予以了極高的評價。

雖然更多是爲了表揚,激勵,但也算實事求是。

因爲張郃跟隨袁紹時,本就打過一次河北,對那裡的地段熟。

如今歸順河南,無非就是再打一次河北,二刷副本罷了。

張郃也知道這是一次表明心跡的好機會,趁勢一拱手,大聲說道: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

“舊時張郃未能逢明主,今既已歸順朝廷,自當肝腦塗地,爲社稷赴死。”

“張郃不才,願爲反袁先鋒,盡誅河北反賊!!”

唔……

諸將無不面色一變,張郃都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大家自然沒什麼好懷疑的了。

只是覺得,郃哥你做事是不是太絕情了?

反袁就反袁吧,居然還揚言說要當反袁先鋒,甚至說要“盡誅”反賊。

河北那邊好歹是你的前同事,前老闆,大家一起共事了這麼多年。

你這做的,是不是太過絕情了?

就算是爲了表忠心,也不至於做到這個份上吧?

做的太過,大家只會覺得你這人心狠手辣,不值得共事。

好歹要做人留一線吧。

但張郃這一番表態,也的確使得沒人敢小看這人了。

李翊知張郃決心已定,即取下自己的佩劍,闊步上前,交給張郃。

“戰前,曹司空賜我倚天劍,劉將軍賜我鴛劍,陛下賜我天子劍。”

“今將軍忠勇可嘉,吾願將己之佩劍贈予將軍。”

“願將軍旗開得勝,爲我盟軍立下赫赫戰功!”

李翊也算投桃報李,當着衆人的面兒,給張郃把排面拉滿了。

張郃即單膝跪地,接過寶劍,垂淚道:

“末將定不負大都督重託!爲盟軍斬將立功!!”

事實上,

目前諸將當中,最渴望滅掉袁氏的將領就是張郃。

並不是張郃記仇,而是他太懂職場了。

五子良將中最標準的職場打工人,就屬張郃。

站在河南軍的角度看,張郃是微子去殷,韓信歸漢。

但站在河北軍的角度看,張郃是個什麼形象?

官渡大敗,河北兒郎兄弟離散,有家不能回。

在袁紹集團看來,這個鍋該由誰來背?

你總不能說讓袁紹本人,和還在當政的郭圖來背吧?

守衛烏巢的淳于瓊不管怎麼說,也是不屈而死了。

那隻能是你這兩個臨陣倒戈的叛徒,張郃、高覽來背了。

所以河北肯定會宣傳,

因爲張郃的投降,我們纔打輸了戰役。

導致兄弟離散,親友分別。

今天又調轉槍頭,領着敵人過來打我們。

一個叛徒神氣什麼!

你說這是因爲郭圖詆譭我。

是是是,你都當上滅袁先鋒了。

我們只是失去了土地和生命,而你卻被郭圖詆譭了啊。

所以張郃自己也明白,對河北軍來說,他就是一個大叛徒。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張郃才這麼積極的想當滅袁先鋒。

一旦讓老袁家贏了,

河南其他將領無所謂,他張郃肯定是第一個被大卸八塊。

所以當敢死隊是死,盟軍打不贏也是死。

等死,那還不如拼了!

贏了,他就是河南盟軍的英雄。

輸了,他張郃就是遺臭萬年的叛徒。

同時,張郃也非常反對河南軍繼續與河北軍相持。

李翊任何對河北軍有所妥協的舉動,張郃都反對。

他巴不得盟軍明天就開戰,最好是馬上就打起來。

因爲河北老袁家的人,上上下下都得戳他的脊樑骨。

早點兒滅袁,就少幾個人罵他。

你要是再讓袁氏在河北割據個二十年。

好傢伙,那批判他張郃的書都得出版了。

所以張郃成爲反袁激進分子合理嗎?

合理,太合理了。

他外號就叫張合理。

張郃既拜爲敢死先登將。

李翊仍覺得八百人太少了。

雖然大戟士是重步兵,但袁紹騎兵數量衆多。

尤其在滅公孫瓚後,收編了不少幽州鐵騎。

僅靠八百人還不夠。

李翊最終將目光落在了高順身上。

“高將軍,如今陷陣營訓練了多少人了?”

高順拱手答曰:

“稟都督,已有一千八百人矣。”

“可與張將軍一道否?”

李翊沉聲問。

言外之意,是讓你高順陪着張郃一起去抗袁紹的騎兵。

高順拱手答:

“願往!”

一如往常般言簡意賅。

“……善,汝便爲副將,聽從張將軍指揮。”

“喏。”

高順回到了人羣中去。

李翊倒也沒想呂布那樣,不用時剝奪高順兵權,要用時又讓高順指揮。

基本上高順的陷陣營,就是他自己訓練,自己統領。

待安排好敢死隊後,李翊又請來了陳王劉寵。

“今滅袁在即,翊誠邀大王一同北上滅袁。”

劉寵性格本就比較仗義,兼之與李翊有舊,又是爲國討賊。

故也沒有推辭,當即答應下來。

“更乞借大王蹶張士一用!”

“……善,既是郯侯相請,孤便將那三千蹶張士一併帶上前線。”

“只是兵士帶走,陳地空虛,只恐宵小之徒驚擾陛下。”

李翊忙道:

“此易事耳,吾留一軍,駐守陳地。”

“保守宵小不敢進犯,天子安然無虞。”

劉寵這才放下心來,將他那經營了許多年的蹶張士盡數帶進了盟軍中來。

這也是李翊的真正意圖。

劉寵的蹶張士不單單是訓練有素,更重要的是裝備也極其精良。

每名士兵都配有強弓硬弩,絲毫不遜色於袁紹的先登營。

但與之不同的是,土山一戰,袁紹先登營損失殆盡。

若論遠程打擊,河北軍又要被河南軍壓一頭了。

待所有軍馬,皆已齊備之後,李翊正式請示朝廷。

請求掛帥出征。

臨行前,劉備向李翊叮囑道:

“昔楚軍與漢軍決於垓下,高祖與諸侯兵並三十萬衆,共擊楚軍。”

“當此時,高祖將指揮權盡數交予淮陰侯。”

“淮陰侯將三十萬兵,攻之,大敗項羽於垓下。”

“今子玉亦將諸侯之兵,北擊袁紹。”

“只是不同於垓下一役,漢軍多,楚軍少。”

“今我河南軍少,河北軍衆,子玉當小心謹慎。”

“若能成功,則殊於淮陰侯矣。”

李翊拱手拜道:

“請主公放心,大丈夫既領重任。”

“自當效死,以報殊遇。”

劉備再三叮囑,然後親自送別李翊大軍北上。

天子劉協,會同文武百官,一齊出城,送別大軍出發。

大家都知道此戰意味着什麼,即使是朝廷中樞也得把牌面拉滿。

李翊親提四萬大軍北上。

這其中還包括了公孫續的幽州騎、呂布的幷州騎、張繡的涼州騎。

三類騎兵,剛好是漢末戰力最強的兵團。

饒是如此,李翊也沒打算用這支騎兵來跟袁紹的騎兵部隊硬碰硬。

他依然是採取原來的作戰計劃,先殲滅袁紹的騎兵部隊。

然後便是我軍騎兵大顯神威的時候。

一旦袁紹沒了騎兵作掩護,又沒有足夠的遠程火力壓制騎兵衝鋒。

那麼縱使袁紹有十萬大軍,呂布等騎兵也能輕易撕開他們的防線。

決戰地點,李翊選擇了黃河邊。

因爲此戰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殲滅袁紹的主力部隊。

袁紹爲了殊死一搏,幾乎是釜底抽薪,動員了河北剩下的兵員極限。

再多徵調,就會激起大量民變了。

因爲兵馬多的壞處,就是用到的民夫也多。

算上後勤民夫,說袁紹動用了四十萬大軍也不算吹牛了。

李翊引軍一路向北,直往鄄城而去。

佯裝是要從此渡河,襲取鄴城。

袁紹接到消息之後,即刻全軍拔營,準備出擊截住李翊的部隊。

左右或有人諫曰:

“今李翊大軍盡出,欲渡河襲鄴。”

“陳地必然空虛,不妨舉大軍去陳郡,迎取天子。”

“則李翊必引軍還,我道卻於半道擊之,則李翊可破,河南可定也!”

袁紹大怒,叱道:

“汝等小輩,豈知兵法?”

“李翊慣於用兵,我大軍在此,行速豈有李翊快耶?”

“若使其渡河襲鄴,我軍救之不及,則孤無家可歸矣。”

“曏者官渡一敗,乃彼不肯出戰,只與我軍相持。”

“故使我軍性命盡數繫於烏巢一地。”

“今彼主力盡出,我大軍以逸待勞,豈可坐失良機?”

袁紹晚年“幹大事而惜身”的性格缺點,被無限放大。

尤其在經歷了官渡一敗之後,他已不敢再用出“險招”了。

穩紮穩打,尋求決勝,這就是袁紹目前的最優解。

尤其袁軍是非常怕相持戰的,因爲他們人多嘛。

現如今李翊主動帶主力北上,袁紹怎麼可能放過這個與之正面決戰的機會。

當即,

袁紹乾綱獨斷,下令黎陽守軍全部拔營,準備出擊截住李翊的部隊。

恰逢此時,人報河套匈奴部大將烏維,奉單于呼廚泉的命令。

響應袁氏徵令,率五千匈奴騎兵過來支援。

袁紹大喜,“有此胡虜兵,我軍此戰必勝!李翊可滅矣。”

於是親自出見烏維。

別看南匈奴人在河套息養了這麼多年,但除了高級將領外,底層士兵依然不會說漢話。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防止漢人剝奪他們的兵權。

因爲言語不通,除了匈奴將領,漢人指揮不動,調度不明。

烏維的漢話已經算是比較利索的了。

一經見面,就向袁紹表達了單于呼廚泉對他老人家的敬意。

袁紹大喜,即命人賞賜金銀絹帛。

又命人烹羊宰牛,大饗軍士。

待酒足飯飽之後,大軍正式自黎陽出發。

總計有十五萬大軍。

其中十萬是袁紹收聚的官渡殘兵敗將,然後又從冀州徵調了兩萬青年。

剩餘五萬,分別來自幷州、幽州的守軍,以及此次加盟的匈奴僱傭兵。

袁紹此舉,無異於釜底抽薪,殊死一搏。

之前的官渡之戰,他尚能夠遊刃有餘。

而此次戰事,卻是不成功便成仁。

因爲本土的人力已經被壓榨到極限了。

官渡敗後,冀州已經有大量郡縣反叛。

雖然皆被袁紹平了。

然袁紹卻知,此戰不能夠再有任何差池了。

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羸弱,精神也來越來越萎靡。

但此刻,卻不得不強打精神,親自來臨陣指揮這場終極大戰。

而據上次他親自指揮,已經是八年前的事了。

十五萬袁軍迅速自黎陽出發,憑藉距離優勢。

在倉亭處下寨,截斷渡口,力求與李翊軍拼死一戰。

早有探馬報知李翊,說袁紹收聚四州之兵,又合胡虜之衆。

少說兵二三十萬,軍威浩大。

龐大的軍隊數量並沒能嚇到李翊,他知道這又是袁紹的情報系統在發力。

李翊從容不迫,提兵前進,下寨已定。

夜半時,李翊命人取來筆墨。

親自執筆,寫下書信一封。

命人送往袁紹大營處。

時值夜深,袁紹心中亦惴惴不安,不能安寢。

人報李翊有書至,袁紹即命人呈上來。

待拆開來看,其書略曰:

——本初如晤,李翊敬上。

蓋聞天命有常,惟德是輔,人心所向,惟義是從。

今天下崩離,羣雄蜂起。

吾奉天子詔令,以討不臣,志在扶漢,掃除奸佞。

公世食漢祿,世受漢恩,位列三公。

不思報國,反懷異志,割據河北,擁兵自重。

不納歲貢,侵佔漢土,殺戮漢官,屢生釁端,數違詔命。

跋扈之甚,勝於董卓、樑冀之流遠矣。

倘足有尚有悔意,當速撤兵,歸還侵地,上表請罪。

或可免刀兵之禍。

若仍負隅頑抗,吾必率虎狼之師,直搗河北,掃平叛逆,以正天威!

竊聞公母爲婢,吾妻乃袁氏嫡出,同出一支,實不忍刀兵相向。

今陳兵至此,實非吾願。

然爲天下蒼生計,不得不爲之。

公可於今夜答覆,若就此罷兵,歸回侵土,兩家仍爲秦晉之好。

如不然,可於明日來與吾決戰,願公三思!

……

袁紹看罷,勃然大怒:

“李翊乃何人,敢作此書,羞辱於孤!”

衆皆問何故,袁紹乃將傳給諸人看。

衆看畢,此書李翊看似勸和,甚至全篇都在挑釁。

尤其在攀親戚的時候,表面上說他妻子也是袁氏女。

卻又強調他妻子纔是四世三公的嫡出,你袁紹只是庶出。

雖然事實確實如此,

但李翊挑釁的意味幾乎溢於言表,袁紹平生最忌別人談及他的嫡庶出身。

看李翊的意思,是想扶正袁術這個嫡出的後裔,來接管他河北的袁氏遺產。

但袁術已經身死,他那一脈不早就成了劉備、李翊君臣的人了嗎?

“李翊如此狂妄,公可速擊之!”

在看完李翊的挑戰書後,營內羣情激奮,都申請明日出戰。

生擒李翊,食其肉,寢其皮。

或有人諫曰:

“李翊作此釁書,必是力在速戰。”

“恐其有備而來,袁公不可不慎。”

袁紹怒斥道:

“彼有備而來,孤又豈會坐以待斃?”

“曏者官渡一役,彼與我相持半年,河北軍民困苦不堪。”

“今難得有機會正面決戰,孤豈能坐失如此良機?”

李翊力求速戰,袁紹又哪裡拖得起?

十萬大軍,至少需要三十萬民夫供養。

他這十五萬大軍,要動用的民夫就更多了。

再像官渡之戰那樣拖個半年,那袁紹就不用打了。

當即袁紹接下了李翊的戰書,相約明日決戰。

次日,清晨。

兩軍相對,各成陣勢。

李翊引諸將出陣,袁紹率河北諸將來迎。

李翊高聲喊道:

“袁公計窮力盡,官渡一役,已顯疲態。”

“今何不尚思早降,反聚螻蟻之兵前來抗我。”

“須知吾視百萬大軍如草芥耳,願袁公早早罷兵。”

“否則刀臨項上,悔之無及!”

袁紹怒極反笑,揚鞭罵道:

“黃口小兒,聞名不過幾年,便敢發此大言。”

“舊時董卓權傾朝野,視天下英雄於無物,徒忌孤耳。”

“孤舉全晉之地,北有勁弓胡馬,南阻白渠黃河。”

“地方二千里,擁兵百萬。”

“縱橫一世,天下無敵。”

“孤欲殺汝,如殺鼠雀耳。”

“念在汝亦爲孤侄女婿份上,恕你年少無知之罪。”

“可速速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孤本與汝同爲一家,念你有才,待吾升騰之後,於你必有重用!”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抹冷笑。

袁紹的大餅畫的着實不小。

須知他的名爵已經到了大將軍了。

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袁紹卻說將來升騰,那他還能往哪升騰?

“……哈哈哈,多謝袁公美意。”

“然兄弟尚不能相容,能容我這一支遠親否?”

“今吾提大軍來此,正欲弔民伐罪。”

“公可早降,免受戰敗之辱!”

……

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
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