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

徐州,下邳。

今日,李翊接見了兩名南方來的客人。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不久前被太史慈、徐盛、袁胤聯手擊敗的山越部族首領。

祖郎、費棧。

這二人在丹陽還是頗有影響力的,考慮到山越民與漢民混居。

所以李翊並沒有太過爲難二人,反而親自接見,以恩威並施的方法,希望能夠收攏丹陽的民心。

李翊命人置下酒席,款待二人。

祖郎、費棧皆知李翊在劉營的地位,能得他如此禮遇,自是誠惶誠恐,受寵若驚。

“山越乃秦朝越人後裔,百年來與漢民混居,互不侵擾。”

“只是多有山越人不納賦稅,不服徭役,反而躲起來。”

“嘯聚山林,保山爲寇,與官府作對。”

“此實在給我們的工作,添了不少難度。”

李翊鄭重其事地對二人說道。

祖郎、費棧面上皆露羞慚之色。

雖然李翊這話並未直接點名,但他說的那個躲在山中不繳稅的山越民,不正是他二人嗎?

“今陵陽一帶的山越人,雖已降了官府。”

“然丹陽山地衆多,仍有不少山越賊,冥頑不靈,依舊與我們作對。”

李翊並不想在丹陽投入太多的資源進去。

因爲江南一帶本身開發的就晚,與其現在投入資源到江南,不如留著用來開發徐州本土。

但丹陽的山越問題又不能不解決。

思來想去,還是用攻城爲下,攻心爲上的策略最好。

以夷制夷,成本所費最低。

“今日請兩位宗帥來徐州,正是爲了商議解決丹陽山越問題。”

李翊站起身來,闊步走至二人身前。

“不瞞二位,劉將軍付我以南方大事。”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爲高尚氣力,是出精兵之所也。”

“將來若與河北開戰,丹陽民必能爲我徐州助力。”

“翊是真心實意想和山越人和睦相處,但總有極個別人不肯配合李某的工作。”

“……呵呵。”

說到這兒,李翊脣角微微翹起,兀自笑了。

“李某也並非是什麼惡人,早已經給丹陽下過命令。”

“凡是肯下山的山越人,一律編戶齊民。”

“朝廷也會分給他們田地耕種。”

“並租借以耕牛、糧種,乃至種田工具。”

“我知山越民鮮有種田之人,故還願意派出專人指導。”

“難道這還不能彰顯李某的誠意麼?”

山越人說白了就是一羣街溜子。

要想根除山越問題,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得漢化,除去他們身上的惡習。

只有完全接受漢文化,接納了漢人的生活習慣,才能解決掉存在百年的山越問題。

這幫山越民與漢民混居長達四百年,其實已經漢化的差不多了。

幾乎人人都能抄一口流利的漢話。

就是在生活習慣方面,仍存在一些差異。

並且山越人的耕作技術,也遠遠落後於漢民。

這是絕對不行的。

華夏大地自古就是農耕文明,只有推動農業的發展,才能助長國家的綜合實力。

山越擁有大量的青壯,都是充足的勞動力。

卻一個個都是隱戶,不配合政府工作,這一點著實令人頭疼。

“兩位在丹陽皆是豪強大戶,於地方頗有民望。”

“是故私以爲,將此事付與兩位,應能爲我辦好。”

李翊正式向祖郎、費棧提出自己的要求。

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口吻。

不是與你們二位商議,是要你們二位必須去做。

之所以仰賴祖郎、費棧二人。

還是因地制宜。

丹陽太過落後,兼之官府長年累月的缺失。

使得當地不論是漢人還是山越人,都不認官府,只認自家的豪強頭領。

那這就好辦了。

我把你們的豪強頭領,變成官府人員,不就等於是承認我這個官府了嗎?

祖郎與費棧二人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地說道:

“能爲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只是山越問題由來已久,今丹陽一地宗帥,便多達百人。”

“要想將之一一招安,只恐不易。”

李翊點了點頭,眉目如常,澹澹道:

“正是因爲不易,才召汝二人來。”

“若是容易,汝二人何以至此見我耶?”

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不是看在你們兩個還有點用的情況下,你二人的頭顱早就在郎陵山時就被砍下來了。

二人面面相覷,不能應答。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我知此事,會觸犯當地豪強的利益,中有不少宗帥不願妥協。”

“但我願意補償他們,只要是肯歸順官府,使麾下山越編戶齊民的,一律免服徭役兩年,免稅一年。”

“至於借出去的種子、田地、耕牛,也不必償還利金。”

“這個條件,你們看是如何?”

祖郎、費棧略作沉吟,他們知道這已經是李翊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有了這個優渥條件,的確會使他們的工作順利不少。

但前路漫漫,依舊千難萬險。

“……對了。”

李翊似想起些什麼,衝身旁的僕人招了招手。

那僕人轉身取出一物,交給李翊。

“此爲曲轅犁,大有利於南方水田耕種。”

“我徐州已用了好幾年了,收成好得很。”

“汝二人既是要教化山越民衆耕田種地,此物或許有用。”

話落,已經曲轅犁送至祖郎、費棧身前。

這……

二人對視一眼,用手輕輕撫摸著曲轅犁。

在感慨此物精妙的同時,又不禁佩服李翊做事的氣魄,果真果敢睿智。

“汝二人回去後,告訴那些宗帥。”

“只要他們肯配合政府編戶齊民,包括曲轅犁在內的所有用具,俱是無償借用。”

“待明年收成之後,官府只取部分糧秣,餘下各部宗帥可自己留下。”

祖郎、費棧二人拱了拱手,乃齊聲應道:

“謹遵郯侯之命!”

話音方落,又一名僕人快步趕到。

只不過這名僕人還領著一位將軍,正是前河內太守張楊也。

張楊衝李翊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郯侯,人來了。”

嗯……

李翊一頷首,示意衆人趕快去迎接客人。

祖郎與費棧又是一愣,暗道今天這場酒席,難道不是專門爲他二人擺的嗎?

“敢問郯侯還請了誰?”

祖郎忍不住反問。

“……呵呵,兩位不必驚怕。”

李翊衝二人揮了揮手,示意他們稍安勿躁。

“我今日是擺一桌酒席,請兩桌客人來吃。”

“那這另一桌客人是……?”

“黑山軍首領眭固。”

嘶……

聽到眭固之名,二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都是道上混的,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算是各自在地方闖出了些名堂。

不過他們這些山越賊,還是比不得黑山賊的。

沒錯,別說南方生產力趕不上北方,就連南方的山賊都遠遠比不上北方的山賊。

這幫黑山賊是黃巾一脈的,並且是諸脈當中最爲純正的一支。

祖郎這幫山越賊最多就是在山地裡打一打游擊。

而這些黑山賊,是真正敢正面挑戰軍閥的存在。

並且是主動進攻,攻城略地。

早在初平二年時,黑山賊就號稱是聚衆十萬餘人,攻打冀州的魏郡、兗州的東郡。

雖然他們最終被曹操擊敗,但依然盤踞在冀州以西的太行山脈裡。

可謂是袁紹的心腹大患之一。

之前呂布投靠袁紹時,袁紹就曾用呂布爲將,征討黑山賊。

不過黑山賊勢力龐大,盤踞已久,並非一朝一夕可滅。

按理說,作爲埋插在冀州的一根尖刺。

黑山軍應該是一個不論如何都值得河南拉攏的勢力。

但黑山軍到底是賊寇,政治立場太過搖擺不定。

與他們的前身黃巾軍不同,黃巾軍是一定要搞死東漢。

但黑山軍就沒有“黃天當立”的氣魄了,他們只想自己過得好。

這也使得他們成了典型的騎牆派。

是真正意義上的騎牆派。

基本上凡是他們接觸過的諸侯,都眉來眼去,包括漢室朝廷。

關鍵他們賊性不改,歸順了你,照樣劫掠你的領地。

由於太膈應人,

即便袁曹大戰馬上開始,兩家都能夠一致決定將它先剿滅了再開打。

當然了,

由於黑山軍勢力太過龐大,盤根錯節。

所以有的黑山軍首領是被袁紹、曹操各自鎮壓。

有的則是帶兵歸順了二人,還有的則是兵敗不知去向。

總之,他是在經過袁曹長年累月的打擊下,才逐漸消亡的。

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同時,黑山軍號稱百萬餘衆,這個數目其實並沒有誇大。

因爲黑山軍他繼承了黃巾軍的人口。

黃巾起義被平定之後,依然有許多人願意當山賊。

所以就拖家帶口跑到黑山來,大夥兒聚在一起搞事。

這主要還是漢靈帝的鍋。

他想著自己平定了黃巾之亂,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於是又加稅,又修皇宮。

結果各級官員認爲這是奉旨斂財的好機會。

便層層盤剝,苛政猛於虎。

黃巾餘黨實在是沒有退路,朝廷不給他們活路啊,所以只能加入黑山軍。

雖然黑山軍的渠帥們沒什麼文化,也不懂什麼民生治國。

但待在這裡,百姓們至少能夠活下去。

這才越聚越多,乃至百萬之衆。

別的不說,就漢末這個人口稀少的時代裡。

光這些黑山渠帥手下的人,都是一筆巨財。

所以,李翊才大費周章,不惜從陳地請來張楊。

再請他出面,牽線搭橋,幫他引薦黑山軍的各部渠帥。

由於渠帥太多,張楊也只請了幾個人來。

但都是黑山有頭有臉的人物。

很快,僕役將黑山來客請入大堂。

李翊親自出面接見。

“……徐州李翊,未能迎接遠客,失禮失禮。”

衆黑山渠帥,亦是一一向李翊還禮。

張楊是牽線搭橋之人,遂主動爲兩邊介紹。

來的人分別有,黑山渠帥眭固、白繞、李大目、張白騎等。

由於這些渠帥大多出自社會底層,所以他們的名號往往來源於其個人行爲或外貌特徵。

比如這李大目就是因爲眼睛大,故號大目。

張白騎因爲身騎白馬,故號白騎。

總之主打一個樸實無華。

李翊一一與衆人見過了禮。

又在人羣中,發現一人,身形健碩,雙目有神。

但張楊卻並未爲其做介紹,乃出聲問道:

“張司馬,汝背後所站者何人?”

張楊回頭去看,他也不識得此人。

適才出城接見時,只道他是衆渠帥身邊的小跟班。

不想竟會引來李翊的注意。

未等張楊開口發問,那被提及的男子主動出列,向李翊抱腕一禮:

“黑山張燕,見過李郯侯!”

張燕!

聽到這個名字,在場之人無不爲之一驚。

饒是祖郎、費棧兩個南方的山越宗帥,也不由身形一震。

這許多渠帥裡,他們俱是不識。

可張燕的名號,他們卻是聽說過的。

黑山賊衆百萬人,渠帥百餘衆。各自麾下多的有兩三萬人,少的也有六七千人。

但這麼多黑山軍,總得有個大統領。

而這個統領不是別人,正是張燕!

張燕,原名褚燕,又叫褚飛燕。

因其敏捷如燕,江湖人送綽號飛燕。

張燕這個人,很有能力,可以說是比其他黑山渠帥高出好幾個段位的那種。

他甚至還很幸運。

一個有能力,還有幸運加持的人,在亂世中就註定他會不凡。

單說他的起家,打小就是個不良少年。

趁著黃巾起義的副本開始,跟著其他不良少年在山水之間劫掠,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一萬人的隊伍。

直接把常山王劉暠給嚇得棄國而逃。

但張燕的傳奇人生纔剛剛開始。

常山當時還有一股更加強大的強盜,江湖人稱張牛角。

結果當時還叫褚燕的張燕,非常識時務的直接歸順了張牛角。

二賊合二爲一。

誰能想到,這兩人拿的居然是宋江、晁蓋的劇本。

兩人合併才一年,張牛角就在攻打縣城時,被一箭射死。

臨死之前,把自己的部隊託付給了張燕。

張燕也正式把“褚”姓給改爲了“張”姓。

爲得就是更好掌控張牛角的軍隊。

對外宣揚我們山寨永遠姓“張”。

因爲他跟張牛角並沒有血緣關係,交情再深,那也不到一年。

而改姓呢,就顯得自己和張牛角是一家人。

讓跟隨張牛角的那些小頭目們,更容易接受他。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張燕他除了本身幸運之外,也是有能力有手段的。

當幸運女神眷顧你時,你也得把握住機會。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那也怨不得別人。

而張燕又是怎麼成爲百萬黑山軍的老大呢?

這就不得不提跟張燕一起來徐州的眭固、白繞、等人了。

當時,他們也是黑山極爲強大的頭目。

糾集了十多萬人去攻打魏郡、東郡。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被曹操給打敗了。

而這期間,張燕全程在常山看戲,完全不下場。

在得罪完曹操後,於毒等人知道這貨不好惹。

那就去惹一個好惹的吧!

所以他們接下來選擇了——袁紹。

於毒又聯合了十餘部山賊,一起討伐袁紹。

而袁紹更是重量級啊。

心想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於是袁紹親自帶兵,直接打到了於毒的老巢,跟於毒軍激戰五日。

殺得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鬼哭神愁。

終於斬殺了於毒、還有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壺壽。

袁紹難得發動一次袁神啓動,對這幫山賊是趕盡殺絕啊。

圍攻黑山,斬左髭丈八等人。

又連續擊敗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於羝根等人。

殺入壁壘,屠殺賊衆。

斬首數萬餘級,賊衆四散奔逃。

鮮血和哀嚎響徹著整個山谷。

黑山也被袁紹幾乎殺成了空山。

袁紹再一次證明了自己袁神的含金量。

而幸運女神也再一次眷顧了張燕。

作爲全程看戲的他,本部並沒有受到損害。

所以被殺剩下的黑山殘部,全部跑到了張燕那裡去。

等於說,袁紹的連戰連捷,反倒使張燕兵不血刃地整合了黑山軍。

本來一盤散沙,各自爲政的黑山軍,如今也只剩下一個大王。

那就是張燕。

所以當徐州衆人聽到,堂堂百萬黑山軍首領的張燕,親自來到下邳時。

衆人無不爲之一驚。

任誰都沒能想到張燕竟有如此膽識,敢來闖下邳。

雖說李翊對外宣稱的是來請黑山各部渠帥作客,來徐州赴宴。

但張燕敢賭這不是李翊擺下的鴻門宴嗎?

他又不是真的飛燕,一旦入身來到徐州,可就由不得他了。

事實上,

李翊擺下的的確是鴻門宴。

他設下此言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拉攏到這幫黑山軍,成爲自己反袁的一根尖刺。

只不過考慮到黑山軍賊性不改的特點,李翊也不得不稍作防範。

萬一真有必有,殺一兩個渠帥儆儆猴,也不是不可以。

但張燕的到來,顯然打亂了李翊原本的計劃。

縱是李翊,也沒想到張燕會來、敢來徐州。

“……原來是張將軍,久仰大名,快請上座!”

既是張燕,李翊自不好怠慢,親自上前將之請入上座。

並且刻意稱呼張燕爲將軍,而沒有用他們黑山賊特有的“渠帥”之稱。

之前說過,黑山軍跟所有諸侯的態度都曖昧不清。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漢室朝廷。

考慮到張燕勢大,早在靈帝一朝時,就曾拜其爲平難中郎將。

當然了,除張燕外,朝廷還拜授了其他黑山渠帥官職。

這明顯就是想挑撥黑山軍內鬥。

但黑山這幫大帥對官職大小並不感興趣,也沒有打起來。

不過李翊這樣稱呼他,明顯還是在釋放一個積極信號。

等於是說,我們都在爲漢室朝廷效力。

咱並沒有拿你當黑山賊看待。

張燕人到中年,也算人精了,立馬明白李翊的意思,當即也向他釋放友好信號。

“謝過郯侯!”

“強賓不壓主,張燕是客,不敢走在主人家身前。”

“還請郯侯先請。”

兩人禮來我往,客套一番,這才落座。

而張楊只跟眭固這幫人有舊,跟張燕倒沒什麼交情。

但也聽說過張燕的名聲,乃出聲問道:

“張渠……張將軍既是親自來了,適才我出城時,爲何不與我說呢?”

“多有怠慢,還望張將軍恕罪。”

張燕彎脣笑道:

“燕這個頭顱太多人覬覦,今孤身來徐州,未見著郯侯前,不敢冒認。”

這個理由倒也能接受。

畢竟張燕這個級別的身份,幾乎相當於一方諸侯了。

並且他還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就是他麾下那百萬黑山人口。

由於張燕的到來,今日備下的“好菜”,自然都成了爲他一人準備的。

張燕今日是無可爭議的主角。

庖人不斷送上好酒好菜。

李大目、眭固等人可不客氣,直接大塊朵頤起來。

個個吃得滿嘴流油,不斷有魚膾、烤肉、消失在這些莽漢的饕餮大嘴中。

作爲宴會主人的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貫從容的風度。

面對眼前的豐盛佳餚更是不爲所動。

身上所披的鶴氅,愣是沒沾著半點油水,半點油斑。

張燕全程目視李翊,仔細端詳打量他,然後暗自稱奇。

他與李翊一樣,都不著急吃喝。

兩人都各懷心思,各有打算。

只是都未主動開口,打開話匣子罷了。

在晾了張燕一會兒後,李翊斷定此人與尋常山賊不同。

他身上沉著冷靜的氣度,是一個可以合作,成大事的人。

於是笑意盈盈地舉起酒盞,朝著張燕爲首的黑山渠帥方向,開口說道:

“不瞞諸位,我主劉將軍本付我以南方軍政大事。”

“諸位自北而來,本該由他人接待。”

“但諸位都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英雄豪傑,實不該冷落。”

“固先由李某接待,待宴席過後,李某會將諸位一一引薦給劉將軍。”

“劉將軍寬厚仁德,豪爽大方,定不會叫諸位空手而回。”

“諸位飲宴過後,切莫著急走,我徐州絕不虧待遠客。”

“我會命人備下精鹽、飴糖、絹布、絲麻、錢幣若干,送與諸位。”

聽完這話後,衆渠帥無不拍手叫好。

“……好啊,好啊,早就聽聞李郯侯待人接物的名聲。”

“不想豪爽大方至此,我等不虛此行吶。”

“……哈哈哈。”

一陣歡聲笑語自堂內響起。

有好酒好肉享用,吃完還有錢拿。

這天底下上哪去找這等美事兒來?

早就聽聞徐州乃富庶之地,尤其下邳,更是“天下渴望之城”。

今日一見,果然見之不俗。

初時,受到徐州的邀請後,大夥兒們都不願意來。

理由也很簡單,

李翊何許人也?

河南謀主,詭計多端,弄人如稚兒。

他們這幫莽夫,最怕的就是這些玩腦筋的。

衆黑山渠帥,都覺得李翊這一封邀請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去了,搞不好要被軟禁在徐州。

所以大夥兒一個個都不願去。

結果,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

他們的大王,黑山軍的首領張燕。

竟然力排衆議,乾綱獨斷,執意要去徐州赴宴,見上一見李翊。

衆人都對張燕這個決定頗感吃驚,但張燕既下定決心,衆人也只能擁護。

在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路到徐州後。

直到此刻,衆人懸著的那顆心才總算放下。

李翊的確是個善人,不會爲難他們,是他們錯怪他了。

“竊聞無功不受祿,我等在黑山與劉將軍還有徐州並無交際。”

“今無端送我等頗多錢糧,令燕受之有愧。”

在衆人都對徐州的送禮感到竊喜時,只有張燕面露爲難之狀,不願相受。

衆黑山帥一愣,暗道大王你在想什麼?

咱們本就是賊,現在有人白白送錢糧,你還不樂意嗎?

當官兒當傻了是吧?

“……不。”

“張將軍爲國討賊有功,我主乃帝室後裔,漢左將軍。”

“感念將軍這些年在冀州作戰,勞苦功高,故加以賞賜。”

“還望張將軍莫要推辭。”

李翊勸說道。

他刻意強調張燕於國有功,衆人初聽時還覺不解。

可當李翊提到冀州作戰時,衆人這才恍然大悟。

哦~

原來李翊說的賊,是指袁紹啊。

你別說,張燕跟袁紹確實是有矛盾過節的。

之前說過,袁神啓動之後,屠滅了整個黑山。

當時殘餘的黑山部衆全都跑到張燕麾下去了。

袁紹一瞧,心想老子打了半天,讓你一隻燕兒給摘了桃子?

那怎麼行。

遂發兵常山國,攻打張燕。

張燕數次被幸運女神眷顧,兵不血刃收攏了大量部衆,現在是展示實力的時候了。

袁紹用呂布爲將,給張燕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和士氣打擊。

但即使如此,最後也僅僅只是跟張燕戰了個平。

這是因爲張燕拉到了匈奴人與烏桓人的支持,跟袁紹打了個兩敗俱傷,各自罷兵歇整。

或許有人會說,張燕這是依靠外援啊,也不是他自己的實力啊。

但,張燕能夠拉攏到外援,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不是麼?

總之,此戰過後,張燕與袁紹算是結下了樑子了。

要知道張燕是朝廷任命的平難中郎將,理論上來說是代表朝廷出戰的。

反倒是袁紹,被當時李傕、郭汜所掌控的朝廷指爲反賊,不承認他的“冀州牧”。

所以張燕與袁紹的戰爭當中,

張燕反而是正統,袁紹反倒成了賊。

李翊如此說,顯然是想繼續承認張燕的正統。

而打算把早已經坐穩北方的袁紹,再次打成反賊!

……

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
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