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

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吳抗曹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綿綿不絕的長江如一道利刃般將西川與東吳分在了兩端。

長江是地圖上的一橫。

百年世路多反覆,千古河山幾廢興。

崎嶇難行的大別山又在地圖上劃出了一豎。

而這一橫一豎的中間,就是荊州。

荊州,三國曆史上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不單單是因爲它富裕,更是因爲它的地理位置極爲重要。

對於南方政權而言,想要與北方抗衡,荊州就是溝通的橋樑。

шωш▪ тт kan▪ C O

要想統一南方,荊州就是行軍的要道。

而對於北方政權而言,

曹操在歷史上統一北方之後,南征爲何優先打荊州?

因爲相比進軍西邊的秦嶺,以及東邊的水網,攻取荊州纔是進取天下的最優解。

這也是爲什麼魏蜀吳都要爭先恐後搶奪荊州的原因。

事實上,

早在曹操打張繡時,就是爲了搶奪荊州。

只是被北方的事務耽擱了。

如今曹操依然有實力,去跟劉表爭荊州。

可偏偏有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使得他不得不選擇與荊州聯合,共御強敵。

劉表稱楚公,與魏國正式簽訂同盟條約。

這顯然是針對劉備的。

劉備也立馬做出了反應。

一面上奏朝廷,譴責劉表僭越。

一面又宣佈與荊州斷交,拒絕兩地貿易來往。

政治上,經濟上雙重製裁劉表。

但這還不夠,劉備又在考慮是否要在軍事上進一步征討劉表。

畢竟前面說過,荊州是進取天下的絕佳位置。

於是召集羣臣,謂衆人道:

“劉景升背盟附逆,孤欲親提大軍,問罪荊襄!”

“公等以爲如何?”

諸葛亮止之曰:

“此有悖郯侯戰略方針。”

“郯侯之意,先定北方,然後定河南,最後南取荊州。”

“以荊州西向巴蜀,剩餘羣雄必望勢歸附。”

“今先圖荊州,恐曹操坐收漁利。”

劉備沉吟良久,皺眉道:

“然荊州與魏結盟,於我國不利。”

“今不早圖,必爲大患。”

劉備十分擔心楚魏同盟的威脅。

畢竟他的實力還遠沒有到碾壓曹操的地步,如今再加一個荊州。

毫無疑問這一紙同盟條約,會成爲劉備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阻礙。

時發小簡雍在側,即謂劉備道:

“劉表僭位稱公,丞相必知此事。”

“可差人去冀州,詢問丞相的意見。”

劉備乃從其言,遣快騎,星夜趕去渤海。

徵詢李翊的意見,問他如何看待如今的楚魏同盟。

齊國是否應該立刻做出反應,征討劉表,以示懲戒?

書信經由丞相府,上報到李翊處。

相府機構極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李翊當即回書,發給劉備。

其書略曰:

“臣聞大王欲討劉表,以懲其背盟附曹之罪。”

“然臣竊以爲,此時伐荊,非良策也,願大王垂聽。”

“一者,兵疲民困,不可輕動。”

“前伐烏桓,新定遼東,將士遠征千里,甲冑未解,戰馬尚瘦。”

“若再驅疲卒南下,恐師老兵疲,難竟全功。”

“且連年征戰,冀、青百姓賦役繁重,倉廩未實。”

“若再興大軍,恐生內憂。”

“二者,曹劉並伐,力有未逮。”

“劉表僭位楚公,與魏逆已成脣齒。”

“若舉兵攻荊州,曹操必襲我河北。”

“屆時南北受敵,勝負難料。”

“不若暫息兵戈,養精蓄銳,待操、表生隙,再圖後舉。”

“三者,水軍未備,地利不在。”

“劉表據長江之險,水師精銳,戰船千艘。”

“我齊國水軍初建,舟楫不習,若貿然與爭,恐如旱鴨入水,反受其制。”

“故臣請大王暫息雷霆之怒,外示寬和,內修戰備。”

“可遣使責劉表之罪,以觀其變。”

“密令陳元龍於廣陵加緊訓練水軍,以備不虞。”

“待天時、地利、人和皆備,再一舉而定荊襄,方爲萬全之策。”

“——臣翊頓首敬上。”

李翊不僅反對劉備此時征討荊州,甚至反對此時就跟曹操翻臉。

理由也很簡單,戰爭打得太頻繁了。

過去幾年,劉營將士在北方,不是在征戰就是在征戰的路上。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如果突然告訴他們又要去徵南方。

李翊擔心,即便是以他在軍中的威望,都很難壓得住兵變。

其次,曹操、劉表的實力本身不弱。

尤其是劉表,歷史上因爲他的突然去世,然後荊州士人豪強們又牽頭投降了。

導致曹操不費吹之力就拿下了荊州,從而讓人誤以爲荊州很弱。

但事實上,

赤壁之戰開打之前,曹操興大軍本就是奔着劉表去的。

本來曹操都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打算跟劉表拼個你死我活。

結果誰也沒想到掛機了半輩子的劉表,會在匹配賽的前一天強行退遊。

現在楚魏同盟剛剛簽訂,人家正是蜜月期。

李翊認爲現在開戰是十分不明智的行爲。

不論打一家,另一家肯定會參戰。

齊國目前,絕對沒有同時兩線作戰的能力。

這又涉及到了李翊提到的第三點——荊州水軍。

我們都說曹操打輸赤壁之戰便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因爲他丟了荊州,也就失去了當時天下第一的水軍。

徐州沒有強大的水軍做支撐,是很難跨過長江,奪取荊州的。

因爲跟荊州發達的造船業,以及滿是湖泊良港的地利相比,徐州的造船業就顯得相對弱小了。

那麼面對不懷好意的,針對齊國的魏楚同盟,李翊的構想是什麼呢?

還是按照原計劃,先定北方。

也就是將曹操的勢力徹底驅除出河北。

但這期間,齊國只能與魏國發生局部戰爭,不能夠升級爲全面戰爭。

即要慢慢蠶食曹操在北方的領土。

沒錯。

李翊所用的,正是當年袁神時期,田豐、沮授爲代表的消耗派的方針。

老劉國力上是有優勢的,沒必要像當年袁神那樣,急着速戰。

這一點,也可以參考曹操統一北方後,賈詡給曹操的建議。

——“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衆而江東稽服矣。”

衆所周知,在三國曆史上,不聽賈詡意見的人。

下場一般都不會太好。

李翊跟賈詡的思路是差不多的,順風局不要浪,穩紮穩打。

慢慢上高地,然後爆水晶,最後進行勝利結算。

當然了,蠶食曹操土地,還不使戰爭規模全面升級。

這就有些考驗技術與手段了。

具體該怎麼做,就是李翊與他的丞相府要頭疼的問題了。

劉備覽李翊諫表,沉思良久,終納其言。

問孔明如何最大予以李翊支持?

孔明輕搖羽扇,應聲答:

“可先使人攜重禮赴襄陽,傳話劉表。”

“以慢其心。”

“劉表守戶之犬耳,生性多疑,若得知大王既往不咎。”

“必願與大王重新交好。”

劉備從其言,即命簡雍爲使,赴荊州傳話劉表。

“……前聞景升受楚公之封,孤甚爲不解。”

“今細思之,或爲曹操脅迫所致。”

“若君願重修盟好,孤可不咎既往。”

爲彰顯誠意,劉備不僅釋放了此前扣押的荊州商船,恢復了兩地的通商貿易。

還上表天子,主動爲劉表表司徒之位。

劉表見此,果然狐疑不定。

立即差人去淮南打聽情況。

陳元龍收到劉備指使,按兵不動。

消息傳回劉表處,劉表果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兼之荊州衆豪族,紛紛藉此機會,向劉表施壓。

既然劉備肯主動交好,恢復通商,咱們犯不着得罪一個強敵。

劉表想想也是這麼個理,他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曹操一人身上。

反正楚國與魏國有同盟互助的軍事條約,萬一劉備真打來了,到時候在出兵幫忙也不遲。

這也不算違背盟約吧?

於是,劉表乃回書徐州,其書略曰:

“表受楚公,實爲權宜之計。”

“覽齊王之書,足見誠意。”

“若齊王不棄,願續前盟。”

於是,荊州方面,暫時被劉備給穩住了。

劉備又納諸葛亮之謀,往東吳遣使。

贈孫權海鹽千石,遼東良馬五百匹,並傳話道:

“曹操狡詐,今誘劉表稱楚公,實欲使我孫劉相爭。”

“吳侯明鑑,當共抗曹賊。”

孫權得劉備好處,果然驅逐了前來親善的曹使。

一面又命呂蒙加強廬江的防務,密切觀望局勢。

劉備這兩番對外操作下來,

一是穩住了荊州劉表,迷惑了他對形勢的判斷。

二是拉攏了江東孫權,使他儘量不要倒向曹操。

要知道,孫權的領地是已經與曹操接壤了的。

此前劉表攻佔南廬江時,被周瑜擊敗,南廬江便與曹操的北廬江完成了接壤。

也就是說孫權,既能夠倒向劉備,也能夠倒向曹操。

但很明顯劉備方面給的要更多一些。

孫權當即遣人從永寧縣,採大柑子四十擔。

又樵珊瑚樹十株,明珠二十顆,送往徐州作爲回禮。

也賀劉備稱王。

於是,齊國與東吳的交往立刻變得密切起來,關係迅速升溫。

雙方一拍即合,

於公元204年,五月初五這一天。

雙方各自的領導人,劉備、孫權於廣陵郡的廣陵縣會晤。

兩人一起商議了一些合作條款,最終簽訂了《廣陵條約》。

其主要內容爲,齊國資助東吳軍械糧秣,東吳將出兵攻打曹操的廬江。

齊國派出北方的騎戰好手,爲東吳訓練陸軍。

東吳則選出經驗豐富的艄公水手,爲齊國擴大水軍規模。

同時,齊國做出承諾。

只要曹操、劉表威脅到了東吳的核心領土,齊國一定出兵保障東吳的領土安全。

東吳則要斷絕與荊州、魏國的一切來往,驅逐兩國使者。

同時命令丹陽太守袁胤,爲東吳開綠燈。

默許東吳將領,在丹陽募集人手,訓練丹陽兵。

同時劉備還派出丹陽派元老曹豹,前往丹陽,協助東吳募集丹陽人。

並由這位經驗豐富的丹陽老將,爲東吳訓練丹陽兵。

可以說,劉備這一番操作下來。

直接斷絕了東吳倒向魏楚同盟的可能。

同時又用劉表最喜歡的戰術,來對付劉表。

即花自己的錢,流別人的血。

魔法打敗魔法。

既然李翊給出的建議是齊國暫時不要和曹操升級爲全面衝突,但不代表我不能搖人,讓別人跟你曹操衝突啊?

那我就就扶持孫權,慢慢跟你曹操死磕。

孫權正值壯年,迫不及待想要幹一番大事業。

手上又還有周瑜、呂蒙、陸遜、張昭等一幫肱骨之臣。

曹操爲了對付孫權,就得在南方分心。

這樣一來,李翊就能夠更好的在北方慢慢蠶食曹操的領土了。

……

話分兩頭,

卻說甄堯奉李翊命,到幷州匈奴部,去找單于訂購羊羣。

一爲進貨,回冀州開設羊肉餃子館。

二爲試探,看看匈奴人在齊魏之間,會優先倒向誰。 三爲贖人,李翊感念蔡琰之才,又同情她沒於胡中的遭遇。

便命甄堯找左賢王要人。

甄堯率商隊,至匈奴王庭。

單于呼廚泉攜五部諸王出帳來迎漢使。

匈奴諸王部,按照順序。

以左賢王,左谷蠡王、右賢王、右谷蠡王最爲強大,地位最高。

其中,左賢王是單于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也就是說,時任左賢王的劉豹,便相當於此時的匈奴太子。

呼廚泉也受到了齊國的回禮,乃將甄堯請上座。

笑眯眯說道:

“尊使蒞臨,小王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一頓,拿起甄堯遞上來的貨物清單。

擡眸問道,“尊使可是要買我草原之羊?”

甄堯頷首,牽脣應道:

“奉丞相之命,非但要買,且要年年買。”

“丞相欲在冀州開設百家餃子館,獨愛貴部甘草喂肥的羔羊。”

“故欲市羊萬頭,歲以爲常。”

“若大王允之,齊王願開邊市,鹽鐵不限。”

此言一出,諸王皆是面色微變。

要知道,匈奴人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牛羊牲畜。

如果能夠每年向齊國傾銷牛羊,換取寶貴的鹽鐵資源,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況且即便遇上大雪天氣,南匈奴湊不出需要的牛羊來,他們也可以找北方的鮮卑人要貨。

這點手段還是有的。

只是……

代價呢?

呼廚泉沉吟不答,因爲他知道天上沒有免費的餡餅兒。

齊國開出這麼優渥的條件,豈會只是因爲貪圖他們的牛羊?

真要說牛羊,新的草原霸主,鮮卑人的牛羊更好。

尤其軻比能是比較親漢的。

犯不着在他們已經半漢化的南匈奴部上,費這功夫勁啊。

是夜,呼廚泉命人殺牛宰羊,款待漢使。

甄堯與匈奴貴族們飲酒,佯醉問道:

“近聞魏使亦至,不知可有此事?”

原本還在載歌載舞的匈奴勳貴們,聽到甄堯這話,立馬愣住。

呼廚泉一臉尷尬地舉着酒杯,顯得有些龐然無措。

甄堯哈哈一笑,乃擊掌三聲,從者擡金匱十具。

左列齊錢千緡,燦若星河。

右置青鹽百斛,皎如積雪。

甄堯揹着手,從容不迫地說道:

“我齊國富有四海,此微物耳。”

“若王臣齊,歲倍其賜。”

由於甄堯本身出聲豪族,身上自帶一股子貴氣。

說這話時,十分自信。

衆匈奴勳貴見此,也紛紛感慨,果真是中華人物。

如此巨財,竟輕描淡寫,全然不放在眼裡。

這時,

忽聞帳外蹄聲如雷,哨騎急報:

“張遼將三千鐵騎,已抵雁門!”

呼廚泉陡然色變,驚問甄堯道:

“此陣斬踏頓之張文遠乎?”

甄堯點頭稱是。

衆人面面相覷,當年張遼陣斬烏桓王,威震北方羣豪。

他們匈奴人現在光是聽到張遼這個名字,便覺得脖子癢嗖嗖的。

“小王素來敬慕天朝,每年歲貢未絕。”

“自問無過,不知天朝將兵來此,是何用意?”

呼廚泉也怕了,連忙質問甄堯想幹什麼。

甄堯從容不迫地說道:

“大王休驚,張將軍素慕單于騎射,特來會獵。”

“然刀劍無眼.……”

言語威脅之意,已不言自明。

匈奴諸酋皆股慄不能言,紛紛將目光落在呼廚泉身上。

呼廚泉還未作反應,又有哨騎來報。

“——幷州牧馬超,攜兵五千,已抵雲中!”

什麼!?

連馬超都來了?

呼廚泉大驚。

如果說張遼的威名,還只是聽說的話。

而馬超的實力,呼廚泉則是親身感受過的。

當年馬超一戰降幷州的情景,猶在眼前。

這一次的軍事行動,顯然就是要逼着呼廚泉就範。

呼廚泉默然良久,命人將魏書取來,然後當着甄堯的面,至於火坑之中。

領着衆人,向甄堯拜道:

“吾部願永附齊王,絕無異心!”

甄堯這才滿意,親自扶呼廚泉起身,表彰了他的忠心。

又想起李翊的囑託,於是又問哪個是左賢王。

呼廚泉乃指劉豹呼曰,“這位便是。”

劉豹被點了名,誠惶誠恐地出列作拜:

“小王便是,未知尊使有何吩咐?”

甄堯乃道:

“聞大王得漢才女蔡氏,然胡地苦寒,非才人所宜。”

“丞相願以錦帛千匹、鹽鐵百車贖之,未知王子意下如何?”

這……

劉豹面露難色,打心眼裡兒講,他是捨不得放走蔡琰的。

但甄堯背後是李翊,是強大的齊國。

匈奴早已不是冒頓時期的匈奴了,哪裡扛得住天朝兵威?

甄堯見劉豹竟敢猶豫,面色不悅,厲聲叱道:

“丞相兵鋒所指,胡馬豈能當耶?”

“今以禮相贖,實爲王子惜民。”

“若執意不允,恐來日兵戈相見,非王子所願也。”

劉豹震懼,連忙命人去請蔡昭姬,將之歸還給漢人。

須臾,在衆侍婢的簇擁下,蔡琰抱琴出來。

她已經聽說了,是漢使專門帶她回漢地的。

一想到能夠回到闊別已久的漢土,蔡琰不禁潸然淚下,掩面痛哭。

甄堯即出聲安撫她道:

“丞相慕君才學,冀州書院虛席以待。”

蔡琰連連謝過,臨登車之際,又忍不住抱琴最後彈唱一曲。

曲名爲《胡笳十八拍》,起手之句,便是——

“我生之初尚無爲,我生之後漢祚衰。”

歌喉婉轉,哀怨淒涼。

曲終弦絕之時,莫說甄堯,就連諸胡酋貴戚都忍不住垂首拭淚。

甄堯聽罷,不禁感慨道:

“無怪丞相執意要讓女公子歸漢。”

“此聲若絕,豈非千古恨事?”

於是,正是將蔡琰請上車,又謝過呼廚泉、劉豹等人的聽話合作。

臨行前,甄堯又對呼廚泉言道:

“丞相有令,想請大王隨我一併前往冀州。”

“不知大王肯去否?”

什麼?

呼廚泉頓時傻眼,感覺自己被套路了。

怎麼之前那麼久,你不說讓我去冀州。

等到我已經驅逐了魏使之後,你才說這事兒呢?

呼廚泉心中生懼,逡巡不敢應。

生怕這是李翊設的鴻門宴,等他到後就把他給宰了。

畢竟漢人經常幹這種事。

那就是把原來的單于給做掉,然後扶持親漢派上位。

之前好幾位單于都是這樣沒的。

前車之鑑,呼廚泉不敢去很正常。

甄堯見此,乃正色勸道:

“王何疑焉?”

“昔李丞相伐烏桓,獨赦降者。”

“徵遼東,盡撫其民。”

“今以誠相邀,豈有害王之意耶?”

呼廚泉仍然躊躇不已,推託道:

“吾胡人粗鄙,不識中原禮儀。”

“此去冀州,只恐唐突丞相。”

甄堯聞言,放聲大笑。

“吾中原人有句老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丞相已經命人備下氈車十乘,載美酒百壇,只待大王共醉於渤海!”

話落,又取出李翊的親筆手書,交給呼廚泉。

書上寫道:

——“願與單于會獵陰山,共論安邊之策,望單于切勿推辭。”

書上寫的很明白了,李翊就是想跟呼廚泉當面談一談邊境問題。

難道李翊的信義口碑,你呼廚泉還信不過嗎?

呼廚泉猶豫許久,只得答應跟甄堯一起去冀州見李翊。

就這樣,一行人載着羊羣,回到了渤海。

聞甄堯等人回冀,李翊率文武親自出南皮三十里外迎接。

遙望見,旌旗蔽日,羊羣漫山。

李翊便知人到了,乃列文武官員分開站好,又命甲士列陣排開。

中設九賓之禮,等到呼廚泉到時,親自上前迎接。

呼廚泉萬沒想到李翊會擺下如此陣仗,又見他親自來迎,幾乎是滾鞍下馬。

“……何勞丞相遠迎,小王惶恐不安。”

李翊執其手笑道:

“漢胡一家,何必分得太細?”

“單于能親至我渤海,翊亦是歡喜無限。”

於是邀呼廚泉同乘一車,一起進城。

呼廚泉大爲感動,乃指身後幾名孩童道。

“此爲我匈奴諸王幼子,今獻予丞相爲質子。”

雖然這本就是呼廚泉提前準備好,要上交給齊國的投名狀。

但此刻竟忍不住有些“邀功”,渴望得到李翊的認可。

“……好說,回頭我自會向齊王稟明此事。”

很多人可能好奇,爲什麼古代和親,都是中原王朝嫁公主過去。

而不是讓外邦嫁公主進來。

主要漢人太看重禮法了,如果我把女兒嫁給你,你就成了我的女婿,自然比你高一輩。

可如果我娶了你的公主,那你不成了我“爹”了嗎?

很多人質疑漢武帝窮兵黷武那麼多年,到底得到了什麼?

其實《漢武大帝》這部劇的開篇序幕詞就解釋的很好: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羣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得益於劉徹的文治武功,漢朝人可以說是極度自信,甚至是自負。

自信到漢朝人吹其他民族時,都是吹他“很像自己”。

正因如此,能夠和親的漢唐皇帝,都絕不會娶外族女子爲妻。

蠻夷之所以是蠻夷,就是不能讓蠻夷血統,到高貴的天朝皇宮裡面爲妃。

所以把“和親”當作是漢唐的一種黑點,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了,和親也不是非要用公主。

這只是走一個形勢。

比如袁紹說是嫁的袁氏子女給匈奴人,實際上就是選的一個普通婢女,包裝成袁氏女。

此王昭君之舊事也。

宴間,

李翊又取佩刀割炙肉,片給呼廚泉,道:

“此刀嘗斬烏桓叛將,今爲單于割彘肩,願兩家永結盟好。”

呼廚泉聽出了李翊的敲打之意,連忙於席間下拜,指天爲誓:

“吾部子孫,永不負漢。”

“有違此誓,願死於萬箭之下!”

李翊大喜,即扶呼廚泉起身,執其手說道:

“眼下正有一事,需要單于爲我出力!”

啊這……

呼廚泉一愣,只得問:

“不知丞相有何事,需小王效勞?”

李翊微微一笑,拉呼廚泉坐下。

燭火搖曳間,以刀尖點向趙郡疆域。

“……吾欲使單于發兵趙郡。”

“……嘶。”

呼廚泉倒吸一口涼氣,趙郡可是曹操的領地啊。

李翊這是讓我去打曹操?

呼廚泉沉住氣問:

“不知小王是自己出兵,還是丞相助我出兵?”

言外之意,是我一個人上,還是你們齊國也要上?

李翊呵呵一笑:

“齊不欲顯與魏絕,然王若取趙地,我齊絕不袖手旁觀。”

這……

這是一張空頭支票啊。

呼廚泉有些遲疑,萬一李翊把他賣了,自己又得罪了曹操。

豈非兩面不是人?

……

(本章完)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