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

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

卻說李翊領了冀州牧,在安平與袁譚對峙。

於兩軍陣前痛斥袁譚生二心,數落其罪狀,罵他忘恩負義。

李翊本身佔理,又善巧辯,直懟得袁譚啞口無言。

被架在前排的安平父老,聞得李翊之言,俱是搖頭嘆息。

感嘆鄉親們命途多舛,怎麼就攤上了這麼一個主子呢?

而袁譚麾下士兵,亦多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袁譚見情勢不妙,心下已知軍民受到了李翊的蠱惑,遂下令軍士進攻。

士兵們手執白刃,驅趕百姓向前。

李翊趁勢衝對面喊道:

“諸位鄉親父老,且聽吾一言。”

“吾奉朝廷旨意,領冀州牧,特來平叛。”

“袁譚倒行逆施,公等勿要爲其所用。”

“若助我平叛,當免除安平一年租賦。”

袁譚聽得此言,更加怒不可遏,大聲叱道:

“……冀州原本就是我的!我的!”

“如何輪得到你這在裡收買人心?”

李翊微微一笑,數落袁譚的罪狀。

“將軍忘孝友之仁,襲閼、沈之跡。”

“放兵抄突,屠城殺吏。”

“冤魂痛於幽冥,創痍被於草棘。”

“今又圖安平百姓,驅趕爲奴。”

“其財物婦女,豫有分數。”

“此豈人主之所爲乎?”

一言畢,袁譚軍士皆面色大慚。

袁譚大怒,手執馬鞭,親自於前頭鞭笞百姓,催促前進。

百姓捱了打,借勢倒地,慟哭不起。

袁譚更加盛怒,即下令士兵將倒地百姓立地斬殺。

凡有延誤軍馬行進者,一律格殺勿論。

當即,有不少平頭百姓死於袁譚軍的白刃之下。

但仍有少數士兵,猶豫不能下刀。

李翊借勢,再次呼喊:

“軍人者,護國衛家也。”

“豈有以刀鋒對鄉親父老之理?”

“爾等忍心揮屠刀於親族乎?”

“若爾等亦有親人,彼等知之,當何以自處?”

“爾等又於心何安?”

短短几句話,字字珠璣,振聾發聵。

雖然這個時代的軍隊,紀律性比不得近現代。

但完全沒有到,要舉刀揮向鄉親父老的地步。

即便是在這個時代,那也是飽受譴責的行爲。

果不其然,袁譚士兵愈發猶豫不前,不忍對身前的百姓下手。

“……怎麼?爾等竟敢違抗我的軍令?”

袁譚眉梢一揚,獰聲說道:

“爾等可知違抗我軍令,是何下場?”

一名小校跪伏於地,向袁譚泣拜道:

“……主公,若要我等與河南人廝殺,我等縱然戰死沙場,亦無怨無悔。”

“只報袁氏厚恩。”

“然要吾等揮刀砍向鄉親父老,吾等實不能爲此事!”

這小校的一跪,立馬激起千層浪來。

不少士兵、屯長、曲長紛紛跪伏於地,向袁譚求情。

表示大夥兒寧願堂堂正正的和徐州軍打一場,也不願用這種方式,來逼迫自己的鄉人。

尤其李翊軍都沒有發動進攻,就是不忍心對百姓下手。

這一行爲,更加使得袁譚軍理虧。

兩軍作戰,多少也講究些原則道義的。

袁譚此舉,就是嚴重有悖人倫道德。

袁譚見軍心大變,心下也知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若是此時退讓,他就輸的一敗塗地了。

遂只能硬着頭皮,厲聲叱道:

“爾等抗我軍令,是爲不忠。”

“該以軍法論處!!”

那名帶頭哭拜的小校,當即擡首喊道:

“末將自知對不住主公,願以死謝罪!”

話落,拔劍在手,自刎而死。

衆人見之,無不哀泣。

袁譚也怔怔地說不出話來,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就在這進退兩難之時,忽然軍隊後背大亂。

只聽得一聲號響,黃忠、陳到引軍殺到。

直抄袁譚軍後背。

黃忠長刀揮舞,如猛虎下山。

舉刀亂砍,刀光閃處,袁兵紛紛倒地。

陳到緊隨其後,手持長槍,奮威突陣,直刺敵軍心腹。

袁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哭喊聲、馬蹄聲、刀槍碰撞聲混作一團。

袁譚驚問何故,才知有徐州軍繞到了他的後背去。

慌忙下令調轉軍隊方向,回身迎敵。

由於軍隊方向的調轉,前頭被押解的百姓,頓時似脫了牢籠的飛鳥。

高呼一聲,衆皆四散奔逃。

李翊抓準戰機,掣劍在手,朗聲大喊:

“全軍聽令,就是現在。”

“衝鋒!殺賊!!”

一聲令下,李翊軍鼓譟大進。

袁譚軍遭前後夾擊,首尾不能相顧,亂作一團。

戰至傍晚,袁軍大敗。

死傷無數,餘者皆潰。

袁譚身披數道傷勢,只乘一馬,於混亂之中倉皇望北而逃。

打算逃亡幽州,投靠二弟袁熙。

“黃漢升在此,誰敢擋我!”

就在袁譚奔逃之時,廝殺聲中忽聽得一聲吶喊。

聲如雷霆,震得敵軍膽寒。

原來那人,正是引軍抄掠袁軍後路的黃忠。

袁譚乃將衣冠、髮帶盡數丟棄,披頭散髮,死命打馬奔逃。

黃忠麾下有騎兵看見袁譚,乃衝他喊道:

“兀那賊將,快快停下!”

袁譚哪裡肯聽?

只一個勁兒地抽打馬匹,拼命逃跑。

這下惹惱了這隊騎兵,他們紛紛暗想:

“如今袁軍大潰,凡遇着我等的兵士,多是呼喊一聲,便下馬受降。”

“哪有似此人一般,只顧逃跑而不肯受降的?”

於是,衆人得出結論,篤定此人不是一般人。

遂不管地上的其他袁軍,只追着袁譚走。

袁譚馬兒負傷,跑不快。

後面的騎兵拈弓搭箭,瘋狂攢射。

流矢射中馬腿,馬兒嘶鳴一聲,將袁譚摔落在地。

袁譚右臂骨折,痛楚難當,對身後追趕之人絕望喊道:

“……咄!放吾走,吾能富貴汝!”

話還未說完,人頭已被追來的騎兵砍落在地。

那騎士飛身下馬,提頭在手,笑道:

“汝頭便能令我富貴,何須假汝之手?”

按照李翊此前制定的《新編軍律》,凡有斬敵殺頭的,都記大功。

以此來激發士兵的戰意。

所以徐州兒郎們在戰場上殺敵,大多殊死搏殺,毫不留情。

饒是這些追襲來的騎兵,也未能料想,他們方纔無意中竟斬殺了對面統帥。

衆人將頭顱提回去,交給黃忠領賞。

清點完戰場之後,李翊即引軍入安平治所信都。

黃忠待一番清查過後,赫然發現自己的部卒適才竟斬了袁譚。

乃匆匆忙忙將之拿來給李翊看,李翊一驚,嘆道:

“此非吾之所願也!”

遂命人收葬袁譚屍體,以上賓之禮厚葬了。

進城之後,照例打開府庫,先賞軍士,後撫民衆。

既收復安平,李翊仍留安平太守據守安平。

然後立刻率兵北上,去“收復”博陵、中山。

卻說袁尚自棄了河間,西遁至博陵後,本想坐觀時變。

可聞說李翊已經領兵打來了,又驚又詫。

暗道李翊進兵何以如此神速?

後方郡縣無數,李翊是如何一一將之拔除的?

答案是,李翊並沒有將之拔除。

現在的冀州多數郡縣,都持觀望態度,保持着中立。

等於說李翊雖然一連“收復”了河間、安平等地。

但這些地盤仍然擁有相當高的自治權。

而李翊堅信,只要擊敗二袁兒,這兩個最大阻力。

這些還在觀望的郡縣,自然會乖乖投降。

眼下冀州三股兵團混戰,他們身爲郡守,只想着保全自己的官位,或是自己的子民。

犯不着爲了誰去得罪另一家。

至於部分忠於袁氏的舊臣,眼下袁氏自己的嫡庶之爭都忙不過來,哪裡分得清細?

所以李翊進兵十分神速,只盯着你袁兒打。

其他郡縣只要不攔路擋道,犯不着奪他的官位,搶他的城池。

於是,個個郡縣都展現了異常的默契。

全都冷眼旁觀李翊的軍隊,在境內自由穿梭,並不加以阻攔。

袁尚手中兵馬極少,正思索該如何抵擋李翊大軍之時。

人報幽州刺史袁熙,率兵兩萬,趕來支援。

袁尚大喜:“真吾二兄也!”

於是,親自率衆出迎。

兄弟相見,立馬抱在一起痛哭。

哭訴家門不幸,又嘆妻兒老母俱陷於賊軍之手。

“今李翊兵鋒來得急,顯甫不妨隨我回幽州去,暫避李翊大軍鋒芒。”

袁熙向袁尚提出建議,暫時放棄冀州。

目前的冀州,任誰都能看出來,它已是曹劉二人的掌中之物了。

尤其是冀州軍民,已經展現出了明顯的疲態。

之前遠征河南,就已經把河北人累得夠嗆。

如今在河北本土作戰,更是令冀民大困,苦不堪言。

都盼望着戰事早點結束。

所以即便袁尚現在打着袁氏的旗號,也很難得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若是強徵百姓入伍,又只恐適得其反。

袁尚只得從其言,先與袁熙匯合部衆,共計三萬人左右。

舍了冀州,逃亡幽州涿郡去了。

至涿縣時,袁熙又勸袁尚道:

“目今大敵當前,還請顯甫放棄私仇,團結兄弟,共御外敵。”

袁尚面色大慚,只得說道:

“此前吾與顯思與河間大戰,被李翊率兵鑽了空子。”

“我逃往博陵,顯思逃往安平。”

“李翊先是去的安平,如今復來徵我,必是顯思已遭其害也。”

袁熙聞言,只得無奈嘆了口氣。

感慨袁家到底是如何從雄踞四州之地,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來的?

“既然兄長已遭毒手,不妨請元才領兵過來襄助如何?”

袁熙又提出,聯合幷州高幹,一起來阻擋李翊兵鋒。

袁尚憤慨說道:

“此前吾勢窮之時,本想投幷州暫避鋒芒。”

“不想高幹此賊,枉爲我袁氏之甥,竟出兵阻我去路。”

“不許我入境,焉有此理乎?”

原來,此前袁尚在李翊手上敗了一陣之後,先去幷州求援。

但當時的幷州已經落入馬超之手,高幹、呼廚泉至少名義上已經投了馬超。

眼下馬超鋒芒正盛,高幹、呼廚泉俱不想在此時與之撕破臉皮。

所以袁尚能否入境,完全得看馬超的臉色。

龐統力勸馬超,派兵阻攔袁尚入境。

並分析說:

“目今將軍南據黃河,北阻雁代,兼有沙漠之衆,所向披靡。”

“南向隨時能爭天下,何向而不濟乎?”

“況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極多,放任袁尚入境。”

“將軍可全幷州耶?”

龐統此言,既是防止袁尚在幷州恢復實力。

同時又擔心袁尚到幷州後,利用他們老袁家的招牌,收買人心。

因爲此時,已經有大量徐州官員,來幷州述職了。

大夥兒剛換了單位,工作環境都還沒熟悉,哪裡敵得過袁氏的“金字招牌”?

不過龐統此言,妙就妙在句句不提徐州,皆以馬超利益來分析考慮。

這是任何君主都愛聽到的話語。

馬超從其言,即命高幹領兵攔阻,不許袁尚軍馬入境。

而高幹見袁氏大勢已去,也是真不想讓袁尚來幷州。

畢竟他兵馬尚存,始終堅信自己遲早能夠奪回幷州。

現在迎袁尚入境,不就等於又給自己增加了一個潛在的敵人嗎?

所以高幹與馬超幾乎是一拍即合,心意相通,欣然便領了命令。

袁尚被阻攔在外頭,入不得幷州。

這才一直逗留在中山、博陵,迂迴徘徊,進退不得。

袁熙聽完袁尚的遭遇,亦頗爲唏噓。

暗歎高幹怎麼能這樣?

我們好歹是一家人啊!

怎麼幫李翊這個外敵,卻不幫我老袁家?

正當袁尚、袁熙兩兄弟犯愁之際,忽報冀州有使到。

“冀州有使?”

初聽此話之時,二人都還有些不習慣。

遲疑一下才反應過來,現在的冀州,已經是曹劉二賊的了。

“讓他進來!”

須臾。

冀使入內,將書信呈上,是李翊送來的。

“信中寫了什麼?”

袁尚連忙問。

袁熙眉頭緊皺,怔怔地不發一言。

袁尚等不及了,一把搶過書信,拿在手裡觀看。

原來,這信竟然是劉夫人寫的。

只不過是劉夫人幫李翊代筆。

其大致內容爲,

先表達對兒子的思念,並表示李翊沒有爲難他們一家人。

再然後,當然就是勸降了。

李翊勸袁尚、袁熙交出兵權,並表示會上奏朝廷,爲二人保舉爵位。

到時候升官封侯,當一個富家翁,仍不失爲一件美事。

最後,則是威脅了。

李翊表示,如果二袁兒不肯投降。

到時候一定親自領兵北上,不管你逃亡何處去,都要將二人的首級取下。

總之,這封看似是母親寫給兒子的信。

實則是李翊的一封威逼利誘的信。

袁氏三子,

袁譚暴戾殘忍,袁熙懦弱寡斷,袁尚俊美得人心。

此時的袁熙在看完李翊的書信之後,頓時有些心動了。

“顯甫,李郯侯在信中說了,不會爲難我等。”

“你看是否——”

話還未說完,立馬便被袁尚打斷了。

“兄長糊塗啊!”

“交出兵權,便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到時候,還不是李翊說什麼,咱們便得聽什麼?”

“況沒了兵馬,縱然當個富家翁,也是寄人籬下,受人白眼!”

袁尚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

要知道,即便是歷史上的曹操統一了河北。

在過去二十年後,都仍然有很多河北人認爲袁氏就是他們的主人。

試想,當兩個袁氏子主動舉衆投降,從此以後寄人籬下的生活。

河北人會如何看待他們?

原本高高舉在彩雲之間,一下子重重跌落於泥濘之中。

這種落差誰受的了?

尤其堂堂四世三公,更受不得這個氣了。

袁尚是寧可戰死獻國,也不願向曹操或者劉備屈膝投降。

“……這,唉!”

袁熙一拳打在案上,蹙眉長嘆:

“我幽州雖有五萬兵馬,然東北未平。”

“劉虞舊部擁兵自重,三郡烏桓虎視眈眈。”

“況我幽州本爲苦寒之地,難以自給自足。”

“更別說抵禦強敵了!”

袁熙這才道出自己的苦衷。

他的幽州可不比你的冀州。

早在天下還未分裂割據之時,幽州就需要用冀州、青州的糧米錢帛來接濟供應。

袁紹時期,也是這麼做的。

用冀州、青州的賦稅錢糧,來補幽州每年的空缺。

而劉虞時期的幽州,雖然做到了自給自足。

但那卻是建立在劉虞大肆裁減軍隊的情況下完成的。

爲此,公孫瓚還跟劉虞吵了一架,兩人的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現在,袁熙既無法得到冀州、青州的錢糧供應。

也不可能像劉虞那樣去裁減軍隊,裁撤軍需。

而更令人絕望的是,

袁熙甚至拿到的,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幽州。

他手上實際控制的,只有幽州的涿郡、漁陽兩地而已。

剩下的領土,全部被鮮卑人、本地豪強、劉虞舊部,三郡烏桓給瓜分完了。

所以袁熙根本不敢裁減軍隊,因爲周圍全是強敵。

他手上拿到的劇本,纔是地獄中的地獄。

眼下李翊所開出的條件,已經相當友善了。

袁熙是很想見好就收的,本身他也沒什麼野心。

更何況他清楚自身的定位實力,自己“破產版”的幽州,就是沒法去跟李翊爭鬥的。

“幽州苦寒,李翊肯定也不希望費錢費人,勞師遠征。”

“蓋因其着急着撫定河北之地。”

“若我們能在此時舉衆向其投誠,其必以我等爲厚。”

“況人言李郯侯信義著於四海,從不失信於人。”

“或許……”

袁熙苦口婆心勸告。

“住口!!”

袁尚斷喝一聲,打斷袁熙說話。

“冀州本該我袁氏所有,豈能拱手讓與他人?”

“況汝妻亦陷於李翊之手,奪妻之仇若是不報。”

“枉爲男兒丈夫!”

這!!

袁熙身軀一震,被袁尚一語戳中了至痛之處。

袁熙對甄宓是相當有感情的,他是真心喜歡她。

我們常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尤其像袁氏這種世家豪族,更加重視門第出身。

而袁熙卻是單純自己看上了甄宓,主動去上門提的親。

當然了,考慮到中山甄氏的影響力,所以袁紹對這門婚事也沒有反對。

中間因爲種種變故,甄宓被袁尚留在了冀州當人質。

結果陰差陽錯,陷入敵手。

這件事是袁熙內心深處的最痛之處。

“……呵呵,若要投李翊,倒也可以。”

“我倒不甚在乎,只是甄小姐姿色貌美,難保那李翊不會動心。”

“汝去投他,可得李翊歸還甄氏否?”

“況其縱是歸還,可得完璧否?”

“古人云,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

“尚可以不顧及名聲,只恐兄長臉上掛不住。”

袁尚不斷地在一旁煽風點火。

袁熙臉色由青變紫,青一陣紫一陣。

過了許久,才懊惱地跌足嘆道:

“……唉!我袁顯奕堂堂丈夫,豈能受此大辱!”

“……罷了,顯甫希望我怎麼做?”

“我全聽你的便是!”

袁尚大喜,上前按住袁熙的肩膀。

“……好好好!這纔是我的兄長。”

“顯思已歿於賊手,君便是我袁家長男。”

“父親雖將爵位傳給了我,但這河北江山富貴,你我兄弟可共享之!”

袁熙情緒卻並未有多激動,相反,還有些失落。

“現在當如何?”袁熙再次出聲問。

“立斬來使,以表我袁氏抵抗之決心!”

袁尚相信,只要他們袁氏兄弟表現出足夠強的抵抗決心。

那麼河北許多受過袁氏恩惠的故吏,肯定會紛紛跑到幽州來投靠他們。

袁氏力量早晚能夠恢復。

而李翊一口氣吃下這麼大個冀州,不信他歇也不歇,就馬上來攻打他們。

過擴要是炸了,受苦的是你自己。

袁尚嘴角微微翹起,對戰役表現出了充分的信心。

……

話分兩頭,

李翊自驅逐了袁氏兄弟之後,正式分遣二使。

一使便是適才北上幽州,去勸降袁尚、袁熙的。

另一使則是去魏郡,正式找到曹操,劃分冀州疆界。

隨後,便是正式定治所於渤海。

一是因爲是除魏郡之外,冀州人口最多最富的郡。

二是因爲此地南抵青州,北連幽州。

從戰略深度上講,他隨時可以北上解除幽州的邊患。

同時又能方便得到來自青州的糧秣支援。

靠着河、海兩路的運輸,渤海的經濟想發展不起來都難。

單從地理位置上講,李翊甚至有信心用三年時間,就超過下邳。

治所定下來之後,另一件重要的事,便是論功行賞了。

眼下寒冬臘月的,北方冷之更甚。

將士們頂着艱苦的生存環境,仍留營旅之中,飽受風霜之苦。

大夥兒們都盼着這個的。

所以除了物質上的封賞外,便是名爵上的賞賜了。

李翊依然是擬了兩份公文。

一份是直接發給冀州官員們看的。

其書略曰:

“吾奉朝廷旨意,起義兵誅暴亂。”

“於今三年矣,所徵必克,所討必取,此豈吾一人功哉?”

“乃諸賢士大夫之力也!”

“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

“今專饗其勞,吾心何以安焉!”

“宜當促定功行封,以慰衆心。”

簡單概括就是,李翊表彰了衆人的辛勞。

並說平河北不是我一人的功績,都是諸位盡心盡力。

也算是標準的職場話術了。

另一份說是公文,倒不如說是一封信。

是專程寫給劉備的。

李翊雖與劉備兩地分離,但爲表達思念之情,兩人仍爲筆友,時常書信往來。

書信擬好,即發往徐州下邳劉備處。

其書略曰:

“昔趙奢、竇嬰之爲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

“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

“翊每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爲人也。”

“今奉主公軍令,與諸將士大夫共從戎事,併力討賊。”

“幸賴賢人不吝其謀,羣士不遺其力。”

“是以夷險平亂,而翊竊得大賞,戶邑三千。”

李翊書信上半段,仍是謙虛的把功績推到了與他一起共事的同事身上。

並表達了對此次封賞,自己增益食邑千戶的慚愧。

調侃自己是“竊取”了將士們的賞賜。

算上原本的食邑,李翊已有三千戶食邑了。

書信後半段則寫道:

“翊嘗追思竇嬰散金之義,今可分所受租賦食邑與諸將、掾屬,以疇答衆勞。”

“蓋因臣實不擅受此大惠也。”

“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養之。”

“若殷用充足,年景豐裕,與衆人共享其利。”

如果說,前半段書信還只是李翊謙虛的話。

後半段則完全是要真的將自己的食邑分給將士們了。

李翊不僅舉了竇嬰散金的例子,然後明確表示,希望劉備能把他的食邑分一部分出來。

用來封賞有功的將士,即所謂的“以疇答衆勞。”

同時,還希望劉備能夠優先撫卹陣亡將士的遺孤,用租谷來供養他們。

等到冀州的倉稟充實之後,再考慮其他人。

劉備在覽畢李翊的書信之後,十分驚詫。

李翊謙虛的性子是好的,可如今怎麼會提出把自己的食邑分出來給有功的將士們?

他要是同意了,豈不顯得他老劉對待老下屬寡恩刻薄。

劉備理解不了李翊的行爲,遂找到諸葛亮,詢問他的看法。

諸葛亮只掃一眼李翊的書信,便問:

“此次封賞之中,可有袁氏舊臣?”

劉備頷首答,“爲安撫袁氏故吏,封賞之中,亦有其名。”

諸葛亮乃揮扇笑道:

“此易事耳。”

“……主公可爲李郯侯再增食邑三千戶,然後將此戶數分與有功之臣即可。”

劉備恍然大悟,頓時明白李翊是什麼意思了。

感情是他一時沒能反應過來。

又不免看向諸葛亮,忍不住自嘲似地說道:

“吾與子玉相識九年,君尚未與其見上一面。”

“如何僅憑書信一封,便能猜透其心意如何?”

諸葛亮乃解釋道:

“古人云:君以察臣,臣以事君。”

“今郯侯初定冀州,正宜收攬人心之時。”

“然彼若貿然封賞,恐有失君臣之禮。”

“故於信中但言分賜己之食邑,而於增益戶數之事,絕口不提。”

言外之意,老李就是想向劉備討要戶數,好封賞將士。

但這種話不能明說,所以只能通過說把自己的食邑分出來的話。

以此來暗示老劉。

劉備醍醐灌頂,一拍腦袋: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吾與子玉相識這麼多年,其豈疑我耶?”

在老劉看來,

只要李翊開口,要什麼劉備都會給他的。

又何必搞這些彎彎繞繞,來暗示他呢?

但諸葛亮卻明白,君主可以善待自己的臣子。

可臣子卻必須時時刻刻記着,他是自己的君主。

這是爲臣子的基本生存之道。

……

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
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