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
卻說黃忠領兵攻上貝丘,居高臨下。
夏侯淵率麾下精騎,至山腳下修補鹿角。
Www ☢ttкan ☢Сo
時黃忠已率部衆,奪下山頭。
正撞見夏侯淵等人,俱已下了馬。
徐庶瞅準戰機,連呼:
“可擊!可擊!”
黃忠聞得此言,立將紅旗招展。
登時,鼓角齊鳴,喊聲大震。
黃忠一馬當先,飛馳下山來。
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夏侯淵聞得山上響動,見黃忠一隊人馬奔騰而來。
大驚失色,措手不及。
正欲轉身上馬,老黃忠早已趕到麾蓋之下。
暴喝一聲,猶如雷吼。
夏侯淵大叫,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
連頭帶肩,砍爲兩段。
夏侯淵身死,餘衆皆駭然失色。
大潰而走,各自逃生。
黃忠藉着斬了夏侯淵的餘威,乘勢去奪館陶。
館陶守將乃路招、朱靈,見黃忠引兵來攻。
當即出城迎戰,兩人各率一路軍馬,兩下夾攻。
混殺一場,戰到好處,路招忽問道:
“怎不見了夏侯將軍?”
恰逢此時,只見北面來了一支兵馬。
正是此前守貝丘的杜襲、
杜襲找到路招、朱靈,慟道:
“夏侯將軍已爲黃忠所斬,劉備率兵渡了清河,斷了我軍歸路了!”
路招、朱靈聞言皆驚,暗道夏侯淵不過出去半日。
如何便被黃忠一老卒給斬了?
“夏侯將軍既死,我等空守此地也無益處。”
“不若且收兵回去見魏公,再另做打算。”
商議既定,朱靈、路招二將遂與杜襲合兵一處,引敗兵去清河上游紮營。
一面令人飛報曹操,備言夏侯淵被斬,館陶失守一事。
時曹操正在鄴都,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正躊躇時,忽有快報來報——夏侯淵已爲黃忠所斬!
“什麼!?”
曹操聞言,面色大變。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對東線戰場,有過任何最壞的打算。
即便以館陶爲據點,周圍領土全部喪失,曹操也有迴旋的餘地。
可怎麼也沒想到,他的東部戰區總司令竟會直接戰死。
曹操傷心欲絕,涕泗縱橫。
又問夏侯淵被斬的詳細過程。
哨騎如實向曹操說了。
曹操聞言,連連唏噓感嘆。
傷心之餘,一面又親自手書一封軍書。
令人將這封軍書發往清河前線,言說自己很快就會親自領兵過來支援。
讓路招、杜襲等人務必守住。
本來曹操還打算先觀望一下南北局勢的,但這都被夏侯淵的戰死給打亂了全部計劃。
哨騎領兵,將曹操的軍書帶回。
傳於杜襲、朱靈軍中,其書略曰:
——“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爲‘白地將軍’。”
“爲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意思是,在曹操看來,夏侯淵本來就不是一個能用兵的人。
身爲督帥,不應該親自下場作戰,何況是去修補鹿角呢?
然後又把夏侯淵稱之爲“白地將軍”,白地就是無才的意思。
毫無疑問,館陶失守,東線戰場不利。
曹操把這一切的失敗都歸咎於了夏侯淵一人,認爲他是死有餘辜。
當然了,這肯定是曹操收買人心的手段。
因爲從夏侯淵的履歷來看,他並非無才,是有軍事才能的。
要真是個無能之輩,曹操又豈能讓他直接當一區總司令?
更別說歷史上的夏侯淵“虎步關右”,幫曹魏打下了大片疆土。
只是人總得向前看,死都死了,悔也無用。
曹操只能通過甩鍋給死人,才能安撫住剩下那幫戰敗將領的心。
如朱靈、路招、杜襲等人。
告訴他們,都是夏侯淵的錯。
不干你們的事,你們不要有負擔,好好接着幹。
當然了,要說這句話全是曹操的政治手段,也不盡然。
可能這也是曹操內心的真實想法。
畢竟他給夏侯淵投入了那麼多資源,想把他打造爲曹魏宗室二號將領。
可夏侯淵讀了那麼多的兵書,最後還是犯了那麼低級的軍事錯誤。
曹操對他,是又氣憤又心疼。
纔會在軍策中寫下這句話來,希望其他將領能夠引以爲戒。
路招等人得曹操書,果然心安不少。
在清河處立住營寨堅守,專等曹操大軍來援。
話分兩頭,
卻說黃忠斬了夏侯淵,梟其首級,提來見劉備。
劉備大喜,即差人攜金印去賞賜黃忠,又加其爲徵西將軍。
然後在帳內設宴慶功,專爲黃忠接風洗塵。
這是備備厚待功臣的一貫風格,給他排面拉滿。
正如當初李翊初加入時,劉備專程遣陳到用馬車將李翊載來。
然後當着衆文武的面,爲其慶功。
十年過去,劉備仍是如此。
席間,帳外列禁軍甲衛百人,執戟肅立。
帳內焚百和香,燭照如晝。
劉備居主位,左設丞相李翊,右列徐等謀臣。
黃忠白鬚染血,抱淵首級入內,擲於階前。
跪拜於地,道:
“末將幸不辱命,已斬夏侯淵首級。”
“爲大王首戰河北作見禮。”
劉備大喜,親斟金卮,賜黃忠曰:
“昔廉頗七十尚能飯,今將軍斬魏名將,壯哉!”
黃忠跪謝,將美酒一飲而盡。
衆將齊聲喝彩,稱讚老將軍勇猛。
黃忠自鳴得意,暗想今後誰還敢欺我年老?
李翊命人取鐵胎弓一挽,幽州毳貨十匹,賜予黃忠。
望着這些皮貨,劉備不禁感慨,以手指曰:
“這便是丞相前去幽州時,所爲之事乎?”
“……正是。”
李翊大方承認,“有此毳貨,胡漢皆富,不敢輕易望南。”
“我等可專心欲中原事務也。”
劉備頷首,“丞相真煞費苦心。”
於是,命人賜李翊錦絹百匹,明珠十顆。
隨後劉備又聚衆文武,商議下一步進兵事宜。
“目今夏侯淵戰死,曹操東線守備俱失,我料曹操必然親自領兵來。”
“公等有何高策,以教寡人?”
劉備目光逡巡一圈,詢問衆將。
張郃出列,拱手道:
“末將願領一支軍馬,前去清河旁下寨。”
“若曹操來犯,大王便來相救。”
“兩下齊攻,魏賊不難破也。”
劉備然其言,即命張郃率本部人馬前去。
又問李翊道:
“今斬夏侯淵,魏軍潰敗。”
“依丞相之見,當何以繼之?”
李翊澹澹答:
“淵首既懸,魏國上下皆震怖。”
“曹操必親提虎狼之師而來,此乃天命使兩雄決死之時也!”
“大王攜得勝之師,以逸待勞。”
“彼上下挫動,我士氣如虹。”
“但須列堂堂之陣,持凜凜之威,與操決死於河北!”
“當此之時,又何須問行陣方略?”
“惟礪刀戈,專候曹操耳!”
說人話就是,我軍現在大順風。
直接幹就完了!
劉備大喜,即餉了三軍將士。
仍命黃忠爲先鋒,率軍繼續南下,與曹操決死。
卻說曹操攜大軍已渡過清河,來抵禦劉備的進攻。
曹操深恨黃忠殺了夏侯淵,聞說此戰仍是這老匹夫爲先鋒。
當即對衆將說道:
“黃忠老賊殺吾大將,吾必擒之!”
衆人皆問曹公有何高見。
曹操乃開始調撥人馬,先對李典說道:
“黃忠前日勝了一場,斬我大將,正是志得意滿之時。”
“曼成可引一軍去北上下守糧草,只帶少量人馬。”
“黃忠必來劫糧,我命樂進率一軍抄後。”
“等黃忠陷套,汝二人合在一起廝殺,定叫這老賊死於此地。”
李典、樂進各自受計,領兵去了。
黃忠回到寨中,謂副將馬延道:
“老夫斬了夏侯淵,魏軍喪膽。”
“吾明日打算去劫曹軍糧草,給汝五百軍士守住大營。”
馬延諫道:
“聽聞曹操親至,曹賊用兵如神,未可輕動。”
“……不然,兵行險着。”
“前若無老夫搶佔貝丘,安得斬殺夏侯淵?”
“如今正是勇武建功之時,又何必猶豫不決?”
“如若不然,必叫其他將領搶了先。”
黃忠打算藉着這次大勝,一發給曹操收拾了。
由於每個將領,都有自己獨立的部曲。
他們各自紮營在其他據點,軍營之間相去也有些距離。
所以像黃忠這樣出兵,確實算得上是奇兵。
畢竟一旦竭營而出,是不能第一時間得到其他軍營的支援的。
如今的黃忠已是徵西將軍,位在馬延之上。
馬延乃河北降將,帶資進組。
故名位不低,甚至在許多徐州老臣之上。
可如果單是吃老本,是註定要被後來者居上的。
馬延作爲副將,倘若黃忠當真得勝,他肯定是也要跟着混不少軍功的。
又聯想到前不久黃忠陣斬夏侯淵,軍威赫赫。
索性搏一搏,便道:
“……善,既如此,我來助老將軍。”
“待到今夜三更,讓軍士盡皆飽食。”
“至四更時分離營,直殺到北上腳下。”
“盡燒魏軍糧草,先挫動曹操銳氣再說。”
黃忠喜,即依照計劃辦了。
是夜,四更。
黃忠領人馬在前,銜枚而進。
直到北上下時,東方既白,朝日初升。
黃忠果見此處糧草堆積如山,是魏軍屯糧之所在。
於是率軍殺進去。
李典率軍來守,迎戰黃忠。
李典軍少,廝殺一陣,便領兵退了。
黃忠見此,便教軍士下馬,取柴堆於米糧之上,盡數放火燒了。
衆齊兵正要點火,忽聞得背後人喊馬嘶。
樂進軍殺到,與黃忠混戰到一處。
李典復引軍回,與樂進夾攻,將黃忠困於垓心。
曹操登高望山腳之下,見黃忠被困,脣角不覺勾起一抹淺笑。
“老匹夫,今日合該死矣。”
“當有汝頭,祭吾妙才。”
曹操咬着牙,恨恨說道。
隨後,又吩咐呂虔引一支軍馬,去往館陶處截住去路。
嚴防劉備軍來救黃忠。
要知道,機會難得。
黃忠是因爲剛斬了夏侯淵,正是志得意滿之時,纔敢出奇兵用險招。
曹操正是抓住老黃忠這個心理,才設計將他困住。
如果不成功,教他走脫。
下次斷難使他再中計。
所以曹操寧可多損失些人馬,也要將此次的戰果吞下:
——即斬殺黃忠,爲妙才報仇!
待到午時,馬延在大營中不見黃忠回,心中已察覺不妥。
便欲率軍去救,左右人道:
“我營中不過五百人衆,將軍前去,徒送死矣。”
馬延心想也是,便問附近,誰的大營離得最近。
左右人答,張郃、徐晃兩位將軍的大營離得最近。
於是馬延各遣二十騎,找張郃、徐晃求援。
備言黃老將軍可能中了魏軍埋伏,請兩位將軍火速發兵救援。
各營將領,在前線都是有便宜行事之權的。
畢竟劉備也不是微操大師。
在古代並不發達的交通與信息下,如果什麼事都要向他彙報,必然延誤軍機。
所以黃忠可以獨自決定去劫營,張郃、徐晃自然也無須通稟劉備,便能發兵去救黃忠。
“……善。”
“我二人找黃老將軍,馬將軍人少,可先回。”
“去通報一聲齊王,就說我等已在前線與魏兵交手。”
三人商議既定,各司其職去了。 此時黃忠被曹操用大兵圍住,黃忠幾次嘗試率軍突圍。
終因人少,被魏軍死死圍在垓心,走脫不得。
魏軍也不着急找黃忠是廝殺,只是不讓他突圍,消耗其軍士體力。
至晌午時,黃忠軍人困馬乏。
黃忠暗想,他若集中兵力,攻擊一處。
自己率十幾騎必能走脫。
奈何麾下士兵,從之久矣,不忍棄去。
山上,曹操衝下面喊話:
“黃忠!汝殺我夏侯,吾本該梟汝首級。”
“但孤愛才,不忍相害。”
“汝若肯下馬受降,孤可饒你一死,往事既往不咎!”
此時的曹操老毛病又犯。
見黃忠年近六旬,拼殺一上午,猶是虎虎生威。
此等悍將,真古之廉頗也。
曹操便有了招降之心,下令軍士不許放冷箭,務必要生擒黃忠。
程昱在側,諫道:
“魏公,您當知道黃忠與關羽乃是一類人。”
“他們既認定了劉備,必不會生二心。”
“如今好不容易設計將黃忠引入埋伏。”
“將士們拼殺一上午,死傷頗重。”
“少時若齊軍反應過來,使人將黃忠救走。”
“則我等前功盡棄矣,魏公不可猶豫!”
言訖,一匹哨騎飛馬而來。
報說,張郃、徐晃各領一支軍殺來。
已被呂虔擋住,但恐支撐不了多久。
曹操即命朱靈率一支軍,前去支援呂虔。
又望了眼垓心的黃忠,虛張聲勢道:
“黃忠!如今汝被孤困在垓心。”
“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不如早降,免受累汝麾下軍士。”
黃忠正領兵廝殺,聞得曹操言,以刀指罵道:
“曹賊休狂!看老夫如何破汝陣來!”
於是抖擻精神,奮起神威,猛突曹操軍陣。
一連斬殺十數人,眼看就要突破曹操重圍了。
曹操見狀大驚,即下令給山下調撥人手,務必要困住黃忠。
“……劉備手下,猛將能人何其多耶?”
曹操發出一陣無奈的感慨,心中五味雜陳,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終於,曹操下定決心,要斬殺黃忠。
命杜襲、路招,各引一軍增援。
當此時,忽聽得北面喊聲大作。
曹操驚問北面何故喧譁。
早有人報曰:
“稟魏公!北方殺來大片人馬!”
這不可能!
曹操瞪大眼睛,嘶聲怒吼:
“吾已使人,嚴查劉備軍動向。”
“彼有何能,可在孤眼皮子底下,從北面偷襲而來!”
程昱在旁側說道:
“主公,完全有可能!”
“您難道忘了,北面尚有一大患,未曾剪除。”
馬超!?
曹操倒吸一口涼氣,連連搖頭。
“馬超在幷州,如何繞到清河來了?”
“必是馬超借道黑山張燕,正如上次一般,寇略我趙界。”
程昱認認真真分析,他對馬超的繞道技術可太有經驗了。
之前追到幷州時,被馬超連番折辱。
此事令程昱一直懷恨在心。
正說時,馬超已經引軍殺到。
他遙遙望見,清河對岸,旗幟招展,便知齊魏兩軍已經交戰。
馬超的軍事打仗風格,是以果斷而聞名。
當即毫不猶豫,下令全軍渡過清河,入場參戰。
一如當年渡河,一戰降幷州一般。
“馬超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馬超挺槍驟馬,引軍殺到,直往前衝。
迎面正撞着一將,乃李典部將崔烈也。
手舞雙刀,拍馬直取馬超。
未及三合,被馬超手起一槍刺死。
曹兵敗走,馬超引軍直重圍,又一支兵攔住去路。
爲首之人,乃魏將王植也。
馬超挺槍喝問:
“汝等在此處,圍住的是誰?”
王植應聲答曰:
“請君入內查看。”
馬超聞言大怒,驟馬一槍,便來刺王植。
王植躲閃不及,被刺死於馬下。
馬超乃趁勢引軍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他麾下所部,皆是與他征戰多年的西涼軍。
到幷州後,又招募了些幷州郎,還混了些胡騎。
這些人的特點就是,戰力極強,混不怕死。
但缺點就是軍紀極差,每破一處,必將此地擄掠一空。
否則軍士不歡,下次並不效死力。
馬超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只要軍士們效死力。
只要打了勝仗便可,其餘之事,並不多問。
至於繳獲賊軍的戰利品,自然也是歸屬於士兵。
多殺多得,少殺少得。
得益於此,馬超麾下部衆,個個如狼似虎,人人健兒。
在馬超的引領之下,如一柄鋼刀插入奶酪一般。
殺透了魏軍重圍。
李典、樂進皆抵擋不住,被馬超救出了黃忠。
“將軍豈非黃忠乎?”
“來者可是馬將軍!?”
兩人雖未有過照面,但看過對方軍旗之後,多少能猜到一些對方身份。
“正是馬超!”
“吾聞清河對岸人喊馬嘶,特來救援!”
黃忠大喜,連連道:
“將軍來得正是時候!”
“可與老夫,一起殺賊!”
於是,黃忠催督手下人馬,打起精神。
喊道援軍已至,破敵便在今日。
黃忠部遂個個抖擻精神,奮起廝殺。
眼看到嘴的熟鴨子被馬超救走,曹操怒不可遏。
“……快!繼續調撥人馬。”
“勿使馬超、黃忠走脫。”
“今日咱們新仇舊恨一起算了!”
黃忠於曹操有殺兄弟之仇,馬超於曹操則有割須棄袍之仇。
兩大仇人聚在一處,正是廝殺之時。
衆魏將領了曹操軍令,紛紛率兵,來趕馬超、黃忠。
哪裡想,這二將合兵一處,戰力極猛。
黃忠拈弓搭箭,例不虛發,一箭一個。
馬超威風赫赫,大呼:
“汝主曹操尚被吾殺得割須棄袍,汝等何敢阻吾去路?”
雖然黃忠有斬夏侯淵之功,但其實馬超的名聲要更加響亮。
因爲人在涼州時,就是年少成名。
而河東之戰,戰敗郭援,更是將馬超的名望推至頂峰。
馬超所到之處,衆軍士但見“錦馬超”三字旗號。
便想起其一戰降幷州之勇,互相傳說,盡皆逃竄。
很快,便被馬超、黃忠合力殺透了重圍。
曹操登高下望,見馬超、黃忠所向無前,莫敢迎敵者。
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二人。
兩軍正鬥之時,只聽得後面喊聲大震。
鼓角齊鳴,齊兵趕來。
左有張郃,右有徐晃。
原來二將,已經殺敗了呂虔,便往北上下趕。
曹兵與馬超軍、黃忠軍正酣鬥之時,忽被後方突然殺出來的一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一時大潰,連連後退。
自相踐踏,被齊兵驅趕到清河邊。
落水死者,不計其數。
曹操見此,只得棄了北山糧草與大寨,退回清河北岸。
於是,馬超、黃忠、張郃、徐晃四將,乘勢佔了魏寨。 wωω▲ттkan▲c○
又奪了北山糧草,將水中淹死魏兵盡數撈起。
扒了衣服,作爲軍器戰利品留用。
清河一役,齊軍大獲勝捷。
衆軍士盡皆歡喜不盡,即差人去向齊王報捷。
劉備聞說前線大勝,欣喜不已,便帶着李翊一同趕往清河邊勞軍。
黃忠因久戰,身負刀傷數處。
劉備乃親持金瘡藥,爲其敷傷,笑謂黃忠道:
“將軍此戰,雖險實奇!”
黃忠慚愧而拜道:
“此戰雖然大勝,然終是末將輕敵冒進,險累三軍將士。”
“忠又豈敢貪功?”
劉備正色說道:
“……不然,若非卿奮勇衝陣,焉能令曹操盡出伏兵?”
“非卿陷圍,何得有此清河大捷耶!”
如果說,貝丘一戰斬夏侯,是挫動了魏軍銳氣。
那麼此次清河大捷,便是實打實的殲滅了曹操的有生力量。
爲劉備未來平定河北,打下了堅實基礎。
劉備思來想去,將此次大捷的二號功臣,給了黃忠。
至於頭號功臣……
李翊引馬超來見劉備。
“……大王,此人便是西涼錦馬超。”
馬超得李翊引見,當即來劉備面前拜道:
“末將馬超,見過齊王千歲!”
劉備觀馬超目若朗星,威風凜凜,大喜過望。
即上前執馬超手說道:
“……好好好,寡人對孟起早已是望眼欲穿,思之久矣。”
“早欲相見,恨不逢時。”
“今日總算得見,果然見之不俗!”
馬超在幷州跟隨龐統磨鍊了幾年,心境已非舊日可比。
當即執劉備手道:
“今馬超已棄父來投大王,願大王勿要相疑。”
“可以馬超爲子,同心戮力,共誅國賊!”
這是馬超向劉備表忠心。
在《山陽公載記》裡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
說馬超在投靠劉備後,劉備厚待馬超。
馬超由於半生諸侯,禮儀不當,常常直呼劉備表字。
由此引來了關張的不滿。
是不是覺得馬超此舉跟另一人很像?
沒錯,
呂布初投劉備時,也是一口一個賢弟叫着。
這或許真的是邊陲武人的共性吧。
不過這則故事的真實性存疑。
很多人認爲馬超當時已經窮途末路,心境也成熟不少。
怎會天真到去直呼劉備表字?
結合後來馬超的表現來看,馬超入蜀之後,的確已經是一個官場老油子了。
比如馬超帶頭勸進,讓劉備稱王。
沒錯,歷史上帶頭勸劉備稱王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馬超。
從後來劉備對馬超的封賞來看,馬超的地位是最高的。
在名單中排在第一位,封爲了左將軍,假節。
左將軍是劉備曾經擔任過的職位,可見劉備是真心喜歡馬超。
後來劉備稱帝,更是直接封馬超爲驃騎將軍,領涼州牧。
驃騎將軍,是蜀漢武將中的最高官位。
位在關羽、張飛之上。
馬超的高位當然有政治上的因素,但也不能完全歸咎於政治。
畢竟武官第一人,是要多方面考量,慎重之後才能給的。
馬超此時正值壯年,又丰神俊朗,面貌俊美。
劉備對其喜愛有加,即邀馬超入宴,與自己同席飲酒。
在飲罷之後,馬超酒醉,劉備命人將之帶入自己的帳內。
與他同牀共枕,抵足而眠。
一夜過後。
不表。
……
次日,清晨。
劉備醒轉,人報李翊求見。
命之入見後,李翊手捧書卷,將之遞給劉備。
“大王,此爲清河一役,有功將士的封賞表。”
“昨夜,臣已草擬完畢。”
“還請大王過目,如有不妥之處,可請大王自行定奪。”
劉備目光快速地瀏覽一遍。
隨後合上竹帛,謂李翊道:
“諸將封賞,寡人並未覺得有何不妥。”
“只是黃老將軍爲何無有封賞?”
劉備問。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