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

卻說由於老沛相陳珪病死,沛相一職有所空缺。

各方勢力,都想染指。

劉備唯恐沛地出什麼岔子,乃遣張飛代自己前去。

以弔唁爲名,實則是爲控制局面。

張飛既去,辛毗等衆紛紛投其所好,設下酒宴,盼他能幫自己落實沛相之位。

與此同時,辛毗有一女,字憲英。

年方及笄,聰慧有父風。

她本意不想讓父親捲入到河南的政鬥中來,奈何父親執意要來。

作爲女兒拗不過,於是陰攜父在河北之政績文書。

徑欲前往驛館,呈予徐州牧張飛處。

辛憲英明白,光靠酒桌上把張飛哄開心是沒有用的,還是需拿出些硬實力來。

於是她私下裡將父親這些年在河北的政績全部整理好,打算潛至驛館,呈給張飛。

方欲入時,爲一男子所阻。

那男子叱曰:

“此乃方伯之館驛,汝是誰家女子,敢來這裡!”

辛憲英落落大方的一拜,欠身道:

“妾乃辛參贊之女憲英,有文書要呈予使君。”

“還請從事行個方便。”

那從事乃笑道:

“……原來是女公子,失敬失敬。”

“只是辛君乃河北之官,當屬李相所轄。”

“今欲呈文書,調往河南任職,宜當先投簡治中處。”

“由他印批閱,方可轉呈張牧。”

“今越級而進,非禮也!”

一句話總結,就是姑娘你這樣直接面呈文書,不合規矩。

咱們都得按規章辦事不是?

古代的行政辦事效率很低,辛憲英知道,絕對不會只有他父親一個人覬覦沛相之位。

如果真走流程辦事,前後少說耽誤一個多月時間。

等到那時候,估計沛相人選早已定下,父親的理想也就落空了。

辛憲英乃拜請道:

“……此事或可通融一二,還請從事多多費心。”

說罷,將自己手上的玉鐲取下,交給那從事。

那從事眼眸一蹙,一把推開。

“女公子,非是某不願幫你,只是此事確實不合規矩。”

“除你之外,不知有多少人將文書呈至驛館中來。”

“難不成人人都要大開方便之門麼?”

辛憲英再三懇請,那從事堅持拒絕。

一番相持下來,從事見辛憲英果真對此事執着。

又見她正當妙齡,五官精緻,乃俯身低語道:

“此事的確難辦。”

“然女公子可與吾私晤商議,未嘗不可……”

言未畢,正說之時,一垂髫幼童驟至。

見兩人爭執,欺身上前來,一把奪過卷牘。

“誒!!”

辛憲英與那從事一驚,同時喊出了聲。

那幼童嚷道,“你們莫要爭執!”

說着,面向辛憲英,喊道:

“吾爲阿姊遞與阿爹!”

辛憲英乃驚問道:

“此誰家郎君?”

從事赧然對曰:

“……這……此乃張將軍家的公子,張苞是也。”

張苞是張飛長子,乃其原配夫人所出。

張飛最著名的老婆當屬夏侯氏,其是夏侯淵的侄女。

還爲張飛生有二女,都嫁給了劉禪做皇后。

然夏侯氏並非張飛正妻,在娶夏侯氏之前,張飛便已有原配夫人。

並生子張苞。

值得一提的是,

歷史上張飛娶夏侯氏時,是因爲夏侯氏在山上撿柴火時,彼時年僅十三歲。

就被怪叔叔張飛盯上,並抓走。

張飛一問才知這是好人家的女兒,可不能隨便嚯嚯。

於是自己親自上陣,娶了她爲妻。

張飛這個行爲本質上,就是強擄民女,侵擾老百姓。

沒必要去把蜀漢每一個人都聖人化,這種行爲本就是那個年代軍閥的常態。

後世非要給張飛和夏侯氏編個愛情故事,或者完全站在張飛的角度上開心地說“喜提蘿莉一枚”。

只是後人腦補夏侯氏很幸福的時候,有考慮過夏侯氏本人的感受嗎?

雖然得了一個妻子的名分,但也永遠地離開了親人。

當然,本位面夏侯淵已死,張飛也未娶夏侯氏。

只有原配夫人,生有一子張苞。

辛憲英聞說這孩童是張飛之子,當即大喜,柔聲道:

“……公子能代呈尊君否?”

張苞拍着胸脯保證:

“此易事耳!”

“吾爹案頭竹簡,皆吾壘作戲塔者,何拘俗禮?”

“我幫阿姊交予阿爹便是。”

這這這……

從事連忙彎下腰,小聲提醒張苞說道:

“……公子,這麼做只怕有違體制,不合規矩啊!”

張苞嗔目叱曰:

“吾家規矩,吾爹即規矩!”

“哪有不合規矩!”

遂挾文書奔入。

辛憲英掩袖而笑,從事唯頓足而已。

至傍晚時分,

張飛醉酒回館,侍者送來醒酒湯。

飲罷,自覺清醒許多。

又回想起白日所答應辛毗的事,頓覺有些懊悔。

“……苦也,俺酒醉之時,一時得意忘形。”

“如何便答應了下來?”

“萬一兄長不同意,豈非失信於人?”

張飛暗自叫苦,懊悔自己不該上頭答應辛毗,許諾沛相之位。

因爲這種太守級別的高官,肯定是要劉備最終點頭的。

而張飛又素來敬愛讀書人,並不想失信於士人,以免被人取笑。

正是苦惱之際,張苞忽然出現,撲在張飛懷裡:

“阿爹!”

張飛撫其後背,道:

“苞兒可有完成功課。”

“汝父讀書甚少,汝勿效之!”

沒有父親不願望子成龍的,張飛讀的書少,就盼兒子能成爲一個名士。

只是張苞天性好動好鬥,盼其成爲名士的願望怕是要落空了。

張苞乃取出辛憲英帶來的卷牘,將之交給張飛。

“阿爹,這是一位阿姊要交給您的。”

張飛見是河北的公文,忙叱道:

“俺不是跟你說過,莫要仗着汝父是徐州牧,便隨意接取他人之文書。”

“汝父乃齊王義弟,擅接文書,恐惹人詬病!”

張飛是粗中有細,當了幾年的高官,也知道哪些事該做。

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不太好做。

像這種河北來的文書,張飛作爲徐州牧,身份是比較敏感的。

即便粗獷如他,也知道避嫌。

張苞乃道:

“這是一位很好的姊姊送來的,阿爹就看看嘛。”

“孩兒已答應那位阿姊了。”

張飛無奈,只得翻看卷牘。

頓時大吃一驚,這些卷牘記錄的全是辛毗這些年在河北的履歷、政績。

這些年在河北乾的哪些實事,受過哪些嘉獎,全部都記錄了下來。

張飛覽畢,驚道:

“不想這辛佐治確實是一位大才,真不愧是河北出來的人!”

“有此案牘,我交予兄長也有說法了!”

“……什麼說法呀,阿爹?”

張苞童稚心思,還不知自己幹了件好大的事。

“……無事。”

張飛摸了摸張苞的頭,道:

“今陳公喪期已畢,俺在此間事情已了。”

“當回下邳去也。”

張苞卻還沒玩夠,挽着張飛的胳膊,央求道:

“……阿爹,在多留兩日嘛。”

“至少讓我跟那位阿姊道個別。”

張飛同意,使燕騎護送他。

一面又使人收拾行囊,備好車駕。

於次日,返回下邳去了。

不表。

……

張飛自外歸,徑直詣下邳謁見劉備。

禮畢,即進言曰:

“……臣弟奉兄長之命,坐鎮沛地,觀選沛相之人選。

“臣弟願保舉辛毗辛佐治,此人可以當之。”

劉備聞言,略感詫異。

他的確有派張飛去看誰適合繼任陳珪沛相之位。

但怎麼也沒想到張飛會推舉一個河北來的官員,還是相府裡出來的。

乃撫案問道:

“益徳素不輕議銓衡,今忽舉辛佐治,何也?”

張飛對曰:

“辛佐治世爲潁川望族,昔在河北,嘗參機要。”

“此在沛地,其請俺去赴宴,毛遂自薦。”

“俺觀其河北之治,頗有政績。”

“李相對其的點評是:性剛而不撓,清而有威嚴,足可以鎮御一方。“

劉備默然良久,緩緩開口:

“陳長文權重,非沛相之宜。”

“寡人不立選沛相者,蓋此之故也。”

目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陳羣會是下一任沛相,他將會是衆望所歸。

尤其是陳羣的政治履歷。

他先後任相縣令,然後遷任魯國相,遙領任城相。

最後更是調到中央去述職。

中間其還與陳珪在沛地一起共事過。

這樣一番政治履歷,配上其背後的穎川陳氏家族。

即便陳珪一死,陳羣馬上接任,都不會有人感到意外。

但正因爲如此,劉備纔不放心把沛國交給陳羣。

這倒不是劉備捨不得,像一旁的魯國、泰山郡,劉備都可以給。

唯獨沛地,這塊徐州左翼的廕庇,有着極爲特殊的政治地位與軍事價值。

按劉備的想法,要麼派一個絕對聽話的心腹過去,要麼就派一個在當地沒什麼根基背景的過去。

這樣他就會更聽話,更好控制。

陳羣當然也算劉備的元從派系之一,但劉備依然清晰地記得——

當初自己在小沛時,陶謙病死,陳羣曾力勸自己不要去趟徐州的渾水。

當然,最後由於有李翊的幫助,自己成功坐穩了徐州。

雖然過程艱難,但劉備笑到了最後。

這並不能完全算陳羣的判斷失誤,所以劉備也不會怪他。

但劉備不會忘記,彼時的陳羣並沒有跟着自己一起到徐州來。

而是選擇了留着沛國,名義上仍然是自己的下屬。

這就體現出選擇的重要性了。

像關羽,張飛,李翊,簡雍這些元從派系。

不管自己走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

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敢義無反顧地陪着自己去闖。

但陳羣彼時卻掣肘於家族勢力,並不願隨劉備去徐州創業。

一念之差,真的會影響整個政治生涯。

陳羣的顧慮,決定了他在劉備集團註定達不到簡雍這種元從級別的地位了。

劉備甚至有種感覺,

如果自己沒能守住徐州,真的如陳羣所說。

將來讓呂布偷襲了徐州,然後曹操破了呂布。

陳羣便會跟着呂布、曹操。

人生中做選擇的機會有很多,要作對選擇每一個選擇並不容易。但影響你職業生涯的選擇,一定不能做錯。

因爲那是真的可能會影響你的一輩子。

最早追隨劉備那一批的元從,諸如關羽,張飛,李翊,田豫,趙雲等輩。

如今在齊國皆是位高權重,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了。

即便同樣受家族掣肘的陳珪陳登父子,至少服從了劉備的安排。

在當時最困難的時候,去幫他鎮守了沛國、廣陵。

雖然有李翊在其中運作,但也是於劉備有功。

而陳羣的位置就比較尷尬了。

既沒有在劉備最困難時期的全力相助,如今又趕上了劉備開始平衡各方勢力的時期。

所以沛相人選,陳羣已不是首選。

正如前面所說,劉備期望的沛相人選,必須是無腦擁護自己的擁躉。

亦或者是在當地勢力中並無根基,易與控制敲打的人選。

張飛現在推舉辛毗,可謂是正中劉備下懷。

“辛佐治既系豫州冠族,又復諳北事,是李相門生故吏。”

“若由他出任沛相之職,再好不過。”

劉備乃解佩印授之,同意了將辛毗提拔爲新的沛相。

至於陳羣會不會對此感到不滿呢?

那肯定是會的,畢竟陳羣在遷任相縣令時,就是準備往上升任沛相的。

如今劉備反手給了辛毗,從河北來的官,要說欣然接受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劉備執政多年,君主權威足夠能夠將此次事件給壓住。

考慮到辛毗是李翊相府出來的,劉備還是批了條卷牘,令人發往江夏去。

同時,又命辛毗不必回河北,既身在沛國。

即刻上任沛相。

一時間,衆人議論紛紛。

辛毗則是感恩戴德,攜全家老幼,對着東方拜謝。

不表。

……

荊州,江夏。

目今,江夏戰區已經敲定了作戰計劃。

而隨着時間的推進,李翊團隊,已經完全確定了吹東風的日子。

於是,一面下令,在那天到來之前,整軍備戰。

一面又催督夏口周瑜,來西陵匯合,準備參戰。

周瑜在接到命令以後,還是率水軍去了。

因爲他知道,要想瓜分荊州,不去是不行的。

周瑜引衆將立於山頂,遙望江北水面艨艟戰船,排合江上。

旗幟號帶,皆有次序。

周瑜乃謂左右人道:

“曹軍將戰船連在一處,若用火攻擊之,賊不難破。”

話音方落,忽然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

一陣風掠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

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又對衆人說道:

“適才所刮者,乃西北風也。”

“欲用火攻,當借東風。”

韓當、黃蓋等將紛紛言道:

“目今正值隆冬時節,只吹西北風,何來東南風?

周瑜乃道:

“李子玉既喚我等至此,正說明其對此戰已是胸有成竹。”

“且去看看他有何話說,再做計較。”

衆人從其言,跟着周瑜來到了李翊的營帳。

李翊正於帳中看書,見周瑜來到,乃道:

“周都督憔悴矣,莫非是操心於破曹之事?”

周瑜彎脣笑道:

“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

“若說心中煩積,李相當勝於我矣。”

李翊笑問道:

“我有何慮?”

周瑜乃道:

“今李相喚我等來西陵口備戰,想必是已決定要與曹軍決一死戰了。”

“而曹軍又將戰船連在一處,若用火攻,可一舉破之。”

“只是如今西風不止,若是使火,燒自家船矣。”

李翊聞言,仰頭大笑:

“……哈哈哈,此事又有何難?”

“周都督道秋冬之時,只有西風,未有東風。”

“我偏要借一道東風來,助我破曹。”

周瑜眼眸一蹙,心中大驚。

然臉上仍是波瀾不驚,強作鎮定。

此前說過,赤壁地區挨着雲夢澤。

這裡是有概率出現冬天刮東南風的“黑天鵝”事件的。

周瑜作爲江東土人,不會不知道。

只是他見李翊將此事說的信誓旦旦,甚至彷彿能想哪天刮東風就哪天刮東風,還是感到頗爲震驚。

於是便問:

“吾久居江東,從未聽說冬日能吹東南風。”

“不知李相打算有何種手段,借取東風?”

周瑜也防了李翊一手,說自己在江東從未見過冬天吹東南風。

李翊乃道:

“翊雖不才,早年在山中隱居修行之時,得蒙恩師傳授道法。”

“教我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都督若想看東南風,可爲在西陵南山處爲我建一臺壇,名曰七星壇。”

“要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

“每人手執旗帆圍繞,聽我號令。”

“翊自於臺上作法,借個三日三夜的東南大風。”

“如此,豈非破曹軍如探囊取物乎?”

周瑜將信將疑,暗想,縱然冬日有概率出現東南風。

但李翊是如何推算出具體哪一天會吹的?

難不成他真會妖法?

帶着疑問,周瑜還是依言做了。

依照李翊吩咐,親率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山處築壇。

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李翊出帳,關平迎上,問曰:

“相爺既知三日後,便要吹東南風。”

“又何故許諾周瑜,向天借風?”

顯然,關平竟真的誤以爲李翊要向天借風,甚至相信他能夠借到。

只是李翊哪有那般大的本事?

對於東風,李翊也只是帶着考察團隊,通過實地考察,慢慢推算出來的結果。

只不過在李翊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輿論攻勢”。

你想想,你的對手會呼風喚雨,使奇門遁甲。

這事兒要事傳到敵人耳朵裡,敵人會怎麼想?

這事兒要事傳到盟友耳朵裡,盟友會怎麼想?

這事兒要事傳到自家軍士耳朵裡,士兵們又會怎麼想?

那必然是敵人喪膽,盟友忌憚,自家士兵士氣大振。

如此好的“行爲藝術”,一舉三得的效果,爲何不爲之?

更別提古人就信這個了。

李翊率本部軍士出帳,趙雲令白馬義從隨行護衛。

至祭壇處,用四人,各人戴束髮冠。

穿皁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

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

竿尖上用雞羽爲葆,以招風信。

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系七星號帶,以表風色。

後左立一人,捧寶劍;後右立一人,捧香爐。

壇下再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皁纛,環繞四面。

諸葛亮等衆聞說後,紛紛來到祭壇處守候。

未有去的高官,也有好心人提醒,言道:

“今李相在南山處設壇求風,公身爲軍中上將。”

“不往使之,何也?”

領導在地方上搞行爲藝術呢,當下屬的自然要在一旁守着。

幫領導輿論造勢,控制場子。

雖然來的人很多,李翊不一定記得住那麼多面孔。

但還是那句話,

能被領導當衆叫上三聲名字,勝過你埋頭苦幹三年。

至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時分,李翊沐浴齋戒,身披道袍。

跣足散發,來到壇前。

李翊上壇,叮囑諸葛亮道:

“吾在壇上施法,汝叫人維持現場秩序。”

“若有差池,軍法論處。”

做戲就要做全套,認認真真把事情辦了,羣衆纔會相信。

孔明躬身領命去了,吩咐守壇將士:

“不許擅離開方位,不許交頭接耳。”

“不許失驚打怪,不許失口亂言。”

“如有違令者,立斬不赦!”

衆皆躬身領命。

諸葛亮又命趙雲、高順各領精壯武士三百人,在現場維持秩序,不許使人惹出騷亂來。

一切準備就緒。

李翊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於爐。

注水於盂,仰天暗祝。

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

如此往復三日,未見東風。

這三天裡,周瑜一直在祭壇邊守候。

他倒不是執着要見着這東風,畢竟破不破曹不是他的主要任務。

李翊纔是。

但周瑜一定要親眼看看,李翊是不是真有那麼神。

他與孫權,究竟面臨的是怎樣一個對手。

然而這三天過去,天穹寂然,江波不興。

不少江東將領,皆狐疑,繼而嗤之以鼻。

程普捋須先笑:

“腐儒妄談天象,徒耗軍資耳!”

陳武亦謂左右到:

“江北士人,慣弄玄虛,豈真能呼風喚雨耶?”

衆皆哂笑,唯諸葛亮立在壇下,凝眸不語。

他至始至終都是相信李翊的,相信他的他推算不會有錯。

尤其這段時間,研讀李翊所寫的《湖陸風考》,更是令孔明驚爲天人。

雖然他還沒有研究吃透,但是十分認同李翊所提出的“湖陸風”理念。

至三更時分,李翊忽聽風聲響動,又見旗幡翻轉。

乃擲劍指天,立時叱吒如雷。

須臾,江上陰雲四合。

狂風驟起,白浪掀空,吳軍旌旗盡裂。

天地之間,盡吹東南大風。

周瑜駭然失色,手中麈尾墜地。

“此人當真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

“劉備有此奇士,何愁天下不得!”

周瑜一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可今天,他第一次對自己的理想產生了質疑。

儘管不想承認,但周瑜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認爲孫權別說與劉備、曹操爭天下了,即便是想割據江南——

都會是一種奢望!

大風吹過,黃蓋踉蹌扶舷,面如土色。

淩統緊抱桅杆,驚呼:

“此真天威也!”

忽見李翊袖手歸帳,衣帶當風,飄然若仙。

江東諸將相顧愕然,程普顫聲嘆曰:

“吾輩肉眼,幾誤大事!”

周瑜急整冠趨拜,然李翊翊已閉門謝客。

唯聞帳中朗吟:

——“三日風期原在掌,笑他吳兒未識天。“

江東之衆聽罷,皆面面相覷,不知所言。

……

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
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