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

卻說由於老沛相陳珪病死,沛相一職有所空缺。

各方勢力,都想染指。

劉備唯恐沛地出什麼岔子,乃遣張飛代自己前去。

以弔唁爲名,實則是爲控制局面。

張飛既去,辛毗等衆紛紛投其所好,設下酒宴,盼他能幫自己落實沛相之位。

與此同時,辛毗有一女,字憲英。

年方及笄,聰慧有父風。

她本意不想讓父親捲入到河南的政鬥中來,奈何父親執意要來。

作爲女兒拗不過,於是陰攜父在河北之政績文書。

徑欲前往驛館,呈予徐州牧張飛處。

辛憲英明白,光靠酒桌上把張飛哄開心是沒有用的,還是需拿出些硬實力來。

於是她私下裡將父親這些年在河北的政績全部整理好,打算潛至驛館,呈給張飛。

方欲入時,爲一男子所阻。

那男子叱曰:

“此乃方伯之館驛,汝是誰家女子,敢來這裡!”

辛憲英落落大方的一拜,欠身道:

“妾乃辛參贊之女憲英,有文書要呈予使君。”

“還請從事行個方便。”

那從事乃笑道:

“……原來是女公子,失敬失敬。”

“只是辛君乃河北之官,當屬李相所轄。”

“今欲呈文書,調往河南任職,宜當先投簡治中處。”

“由他印批閱,方可轉呈張牧。”

“今越級而進,非禮也!”

一句話總結,就是姑娘你這樣直接面呈文書,不合規矩。

咱們都得按規章辦事不是?

古代的行政辦事效率很低,辛憲英知道,絕對不會只有他父親一個人覬覦沛相之位。

如果真走流程辦事,前後少說耽誤一個多月時間。

等到那時候,估計沛相人選早已定下,父親的理想也就落空了。

辛憲英乃拜請道:

“……此事或可通融一二,還請從事多多費心。”

說罷,將自己手上的玉鐲取下,交給那從事。

那從事眼眸一蹙,一把推開。

“女公子,非是某不願幫你,只是此事確實不合規矩。”

“除你之外,不知有多少人將文書呈至驛館中來。”

“難不成人人都要大開方便之門麼?”

辛憲英再三懇請,那從事堅持拒絕。

一番相持下來,從事見辛憲英果真對此事執着。

又見她正當妙齡,五官精緻,乃俯身低語道:

“此事的確難辦。”

“然女公子可與吾私晤商議,未嘗不可……”

言未畢,正說之時,一垂髫幼童驟至。

見兩人爭執,欺身上前來,一把奪過卷牘。

“誒!!”

辛憲英與那從事一驚,同時喊出了聲。

那幼童嚷道,“你們莫要爭執!”

說着,面向辛憲英,喊道:

“吾爲阿姊遞與阿爹!”

辛憲英乃驚問道:

“此誰家郎君?”

從事赧然對曰:

“……這……此乃張將軍家的公子,張苞是也。”

張苞是張飛長子,乃其原配夫人所出。

張飛最著名的老婆當屬夏侯氏,其是夏侯淵的侄女。

還爲張飛生有二女,都嫁給了劉禪做皇后。

然夏侯氏並非張飛正妻,在娶夏侯氏之前,張飛便已有原配夫人。

並生子張苞。

值得一提的是,

歷史上張飛娶夏侯氏時,是因爲夏侯氏在山上撿柴火時,彼時年僅十三歲。

就被怪叔叔張飛盯上,並抓走。

張飛一問才知這是好人家的女兒,可不能隨便嚯嚯。

於是自己親自上陣,娶了她爲妻。

張飛這個行爲本質上,就是強擄民女,侵擾老百姓。

沒必要去把蜀漢每一個人都聖人化,這種行爲本就是那個年代軍閥的常態。

後世非要給張飛和夏侯氏編個愛情故事,或者完全站在張飛的角度上開心地說“喜提蘿莉一枚”。

只是後人腦補夏侯氏很幸福的時候,有考慮過夏侯氏本人的感受嗎?

雖然得了一個妻子的名分,但也永遠地離開了親人。

當然,本位面夏侯淵已死,張飛也未娶夏侯氏。

只有原配夫人,生有一子張苞。

辛憲英聞說這孩童是張飛之子,當即大喜,柔聲道:

“……公子能代呈尊君否?”

張苞拍着胸脯保證:

“此易事耳!”

“吾爹案頭竹簡,皆吾壘作戲塔者,何拘俗禮?”

“我幫阿姊交予阿爹便是。”

這這這……

從事連忙彎下腰,小聲提醒張苞說道:

“……公子,這麼做只怕有違體制,不合規矩啊!”

張苞嗔目叱曰:

“吾家規矩,吾爹即規矩!”

“哪有不合規矩!”

遂挾文書奔入。

辛憲英掩袖而笑,從事唯頓足而已。

至傍晚時分,

張飛醉酒回館,侍者送來醒酒湯。

飲罷,自覺清醒許多。

又回想起白日所答應辛毗的事,頓覺有些懊悔。

“……苦也,俺酒醉之時,一時得意忘形。”

“如何便答應了下來?”

“萬一兄長不同意,豈非失信於人?”

張飛暗自叫苦,懊悔自己不該上頭答應辛毗,許諾沛相之位。

因爲這種太守級別的高官,肯定是要劉備最終點頭的。

而張飛又素來敬愛讀書人,並不想失信於士人,以免被人取笑。

正是苦惱之際,張苞忽然出現,撲在張飛懷裡:

“阿爹!”

張飛撫其後背,道:

“苞兒可有完成功課。”

“汝父讀書甚少,汝勿效之!”

沒有父親不願望子成龍的,張飛讀的書少,就盼兒子能成爲一個名士。

只是張苞天性好動好鬥,盼其成爲名士的願望怕是要落空了。

張苞乃取出辛憲英帶來的卷牘,將之交給張飛。

“阿爹,這是一位阿姊要交給您的。”

張飛見是河北的公文,忙叱道:

“俺不是跟你說過,莫要仗着汝父是徐州牧,便隨意接取他人之文書。”

“汝父乃齊王義弟,擅接文書,恐惹人詬病!”

張飛是粗中有細,當了幾年的高官,也知道哪些事該做。

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不太好做。

像這種河北來的文書,張飛作爲徐州牧,身份是比較敏感的。

即便粗獷如他,也知道避嫌。

張苞乃道:

“這是一位很好的姊姊送來的,阿爹就看看嘛。”

“孩兒已答應那位阿姊了。”

張飛無奈,只得翻看卷牘。

頓時大吃一驚,這些卷牘記錄的全是辛毗這些年在河北的履歷、政績。

這些年在河北乾的哪些實事,受過哪些嘉獎,全部都記錄了下來。

張飛覽畢,驚道:

“不想這辛佐治確實是一位大才,真不愧是河北出來的人!”

“有此案牘,我交予兄長也有說法了!”

“……什麼說法呀,阿爹?”

張苞童稚心思,還不知自己幹了件好大的事。

“……無事。”

張飛摸了摸張苞的頭,道:

“今陳公喪期已畢,俺在此間事情已了。”

“當回下邳去也。”

張苞卻還沒玩夠,挽着張飛的胳膊,央求道:

“……阿爹,在多留兩日嘛。”

“至少讓我跟那位阿姊道個別。”

張飛同意,使燕騎護送他。

一面又使人收拾行囊,備好車駕。

於次日,返回下邳去了。

不表。

……

張飛自外歸,徑直詣下邳謁見劉備。

禮畢,即進言曰:

“……臣弟奉兄長之命,坐鎮沛地,觀選沛相之人選。

“臣弟願保舉辛毗辛佐治,此人可以當之。”

劉備聞言,略感詫異。

他的確有派張飛去看誰適合繼任陳珪沛相之位。

但怎麼也沒想到張飛會推舉一個河北來的官員,還是相府裡出來的。

乃撫案問道:

“益徳素不輕議銓衡,今忽舉辛佐治,何也?”

張飛對曰:

“辛佐治世爲潁川望族,昔在河北,嘗參機要。”

“此在沛地,其請俺去赴宴,毛遂自薦。”

“俺觀其河北之治,頗有政績。”

“李相對其的點評是:性剛而不撓,清而有威嚴,足可以鎮御一方。“

劉備默然良久,緩緩開口:

“陳長文權重,非沛相之宜。”

“寡人不立選沛相者,蓋此之故也。”

目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陳羣會是下一任沛相,他將會是衆望所歸。

尤其是陳羣的政治履歷。

他先後任相縣令,然後遷任魯國相,遙領任城相。

最後更是調到中央去述職。

中間其還與陳珪在沛地一起共事過。

這樣一番政治履歷,配上其背後的穎川陳氏家族。

即便陳珪一死,陳羣馬上接任,都不會有人感到意外。

但正因爲如此,劉備纔不放心把沛國交給陳羣。

這倒不是劉備捨不得,像一旁的魯國、泰山郡,劉備都可以給。

唯獨沛地,這塊徐州左翼的廕庇,有着極爲特殊的政治地位與軍事價值。

按劉備的想法,要麼派一個絕對聽話的心腹過去,要麼就派一個在當地沒什麼根基背景的過去。

這樣他就會更聽話,更好控制。

陳羣當然也算劉備的元從派系之一,但劉備依然清晰地記得——

當初自己在小沛時,陶謙病死,陳羣曾力勸自己不要去趟徐州的渾水。

當然,最後由於有李翊的幫助,自己成功坐穩了徐州。

雖然過程艱難,但劉備笑到了最後。

這並不能完全算陳羣的判斷失誤,所以劉備也不會怪他。

但劉備不會忘記,彼時的陳羣並沒有跟着自己一起到徐州來。

而是選擇了留着沛國,名義上仍然是自己的下屬。

這就體現出選擇的重要性了。

像關羽,張飛,李翊,簡雍這些元從派系。

不管自己走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

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敢義無反顧地陪着自己去闖。

但陳羣彼時卻掣肘於家族勢力,並不願隨劉備去徐州創業。

一念之差,真的會影響整個政治生涯。

陳羣的顧慮,決定了他在劉備集團註定達不到簡雍這種元從級別的地位了。

劉備甚至有種感覺,

如果自己沒能守住徐州,真的如陳羣所說。

將來讓呂布偷襲了徐州,然後曹操破了呂布。

陳羣便會跟着呂布、曹操。

人生中做選擇的機會有很多,要作對選擇每一個選擇並不容易。但影響你職業生涯的選擇,一定不能做錯。

因爲那是真的可能會影響你的一輩子。

最早追隨劉備那一批的元從,諸如關羽,張飛,李翊,田豫,趙雲等輩。

如今在齊國皆是位高權重,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了。

即便同樣受家族掣肘的陳珪陳登父子,至少服從了劉備的安排。

在當時最困難的時候,去幫他鎮守了沛國、廣陵。

雖然有李翊在其中運作,但也是於劉備有功。

而陳羣的位置就比較尷尬了。

既沒有在劉備最困難時期的全力相助,如今又趕上了劉備開始平衡各方勢力的時期。

所以沛相人選,陳羣已不是首選。

正如前面所說,劉備期望的沛相人選,必須是無腦擁護自己的擁躉。

亦或者是在當地勢力中並無根基,易與控制敲打的人選。

張飛現在推舉辛毗,可謂是正中劉備下懷。

“辛佐治既系豫州冠族,又復諳北事,是李相門生故吏。”

“若由他出任沛相之職,再好不過。”

劉備乃解佩印授之,同意了將辛毗提拔爲新的沛相。

至於陳羣會不會對此感到不滿呢?

那肯定是會的,畢竟陳羣在遷任相縣令時,就是準備往上升任沛相的。

如今劉備反手給了辛毗,從河北來的官,要說欣然接受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劉備執政多年,君主權威足夠能夠將此次事件給壓住。

考慮到辛毗是李翊相府出來的,劉備還是批了條卷牘,令人發往江夏去。

同時,又命辛毗不必回河北,既身在沛國。

即刻上任沛相。

一時間,衆人議論紛紛。

辛毗則是感恩戴德,攜全家老幼,對着東方拜謝。

不表。

……

荊州,江夏。

目今,江夏戰區已經敲定了作戰計劃。

而隨着時間的推進,李翊團隊,已經完全確定了吹東風的日子。

於是,一面下令,在那天到來之前,整軍備戰。

一面又催督夏口周瑜,來西陵匯合,準備參戰。

周瑜在接到命令以後,還是率水軍去了。

因爲他知道,要想瓜分荊州,不去是不行的。

周瑜引衆將立於山頂,遙望江北水面艨艟戰船,排合江上。

旗幟號帶,皆有次序。

周瑜乃謂左右人道:

“曹軍將戰船連在一處,若用火攻擊之,賊不難破。”

話音方落,忽然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

一陣風掠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

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又對衆人說道:

“適才所刮者,乃西北風也。”

“欲用火攻,當借東風。”

韓當、黃蓋等將紛紛言道:

“目今正值隆冬時節,只吹西北風,何來東南風?

周瑜乃道:

“李子玉既喚我等至此,正說明其對此戰已是胸有成竹。”

“且去看看他有何話說,再做計較。”

衆人從其言,跟着周瑜來到了李翊的營帳。

李翊正於帳中看書,見周瑜來到,乃道:

“周都督憔悴矣,莫非是操心於破曹之事?”

周瑜彎脣笑道:

“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

“若說心中煩積,李相當勝於我矣。”

李翊笑問道:

“我有何慮?”

周瑜乃道:

“今李相喚我等來西陵口備戰,想必是已決定要與曹軍決一死戰了。”

“而曹軍又將戰船連在一處,若用火攻,可一舉破之。”

“只是如今西風不止,若是使火,燒自家船矣。”

李翊聞言,仰頭大笑:

“……哈哈哈,此事又有何難?”

“周都督道秋冬之時,只有西風,未有東風。”

“我偏要借一道東風來,助我破曹。”

周瑜眼眸一蹙,心中大驚。

然臉上仍是波瀾不驚,強作鎮定。

此前說過,赤壁地區挨着雲夢澤。

這裡是有概率出現冬天刮東南風的“黑天鵝”事件的。

周瑜作爲江東土人,不會不知道。

只是他見李翊將此事說的信誓旦旦,甚至彷彿能想哪天刮東風就哪天刮東風,還是感到頗爲震驚。

於是便問:

“吾久居江東,從未聽說冬日能吹東南風。”

“不知李相打算有何種手段,借取東風?”

周瑜也防了李翊一手,說自己在江東從未見過冬天吹東南風。

李翊乃道:

“翊雖不才,早年在山中隱居修行之時,得蒙恩師傳授道法。”

“教我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都督若想看東南風,可爲在西陵南山處爲我建一臺壇,名曰七星壇。”

“要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

“每人手執旗帆圍繞,聽我號令。”

“翊自於臺上作法,借個三日三夜的東南大風。”

“如此,豈非破曹軍如探囊取物乎?”

周瑜將信將疑,暗想,縱然冬日有概率出現東南風。

但李翊是如何推算出具體哪一天會吹的?

難不成他真會妖法?

帶着疑問,周瑜還是依言做了。

依照李翊吩咐,親率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山處築壇。

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李翊出帳,關平迎上,問曰:

“相爺既知三日後,便要吹東南風。”

“又何故許諾周瑜,向天借風?”

顯然,關平竟真的誤以爲李翊要向天借風,甚至相信他能夠借到。

只是李翊哪有那般大的本事?

對於東風,李翊也只是帶着考察團隊,通過實地考察,慢慢推算出來的結果。

只不過在李翊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輿論攻勢”。

你想想,你的對手會呼風喚雨,使奇門遁甲。

這事兒要事傳到敵人耳朵裡,敵人會怎麼想?

這事兒要事傳到盟友耳朵裡,盟友會怎麼想?

這事兒要事傳到自家軍士耳朵裡,士兵們又會怎麼想?

那必然是敵人喪膽,盟友忌憚,自家士兵士氣大振。

如此好的“行爲藝術”,一舉三得的效果,爲何不爲之?

更別提古人就信這個了。

李翊率本部軍士出帳,趙雲令白馬義從隨行護衛。

至祭壇處,用四人,各人戴束髮冠。

穿皁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

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

竿尖上用雞羽爲葆,以招風信。

ωωω¸тTk án¸¢o

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系七星號帶,以表風色。

後左立一人,捧寶劍;後右立一人,捧香爐。

壇下再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皁纛,環繞四面。

諸葛亮等衆聞說後,紛紛來到祭壇處守候。

未有去的高官,也有好心人提醒,言道:

“今李相在南山處設壇求風,公身爲軍中上將。”

“不往使之,何也?”

領導在地方上搞行爲藝術呢,當下屬的自然要在一旁守着。

幫領導輿論造勢,控制場子。

雖然來的人很多,李翊不一定記得住那麼多面孔。

但還是那句話,

能被領導當衆叫上三聲名字,勝過你埋頭苦幹三年。

至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時分,李翊沐浴齋戒,身披道袍。

跣足散發,來到壇前。

李翊上壇,叮囑諸葛亮道:

“吾在壇上施法,汝叫人維持現場秩序。”

“若有差池,軍法論處。”

做戲就要做全套,認認真真把事情辦了,羣衆纔會相信。

孔明躬身領命去了,吩咐守壇將士:

“不許擅離開方位,不許交頭接耳。”

“不許失驚打怪,不許失口亂言。”

“如有違令者,立斬不赦!”

衆皆躬身領命。

諸葛亮又命趙雲、高順各領精壯武士三百人,在現場維持秩序,不許使人惹出騷亂來。

一切準備就緒。

李翊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於爐。

注水於盂,仰天暗祝。

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

如此往復三日,未見東風。

這三天裡,周瑜一直在祭壇邊守候。

他倒不是執着要見着這東風,畢竟破不破曹不是他的主要任務。

李翊纔是。

但周瑜一定要親眼看看,李翊是不是真有那麼神。

他與孫權,究竟面臨的是怎樣一個對手。

然而這三天過去,天穹寂然,江波不興。

不少江東將領,皆狐疑,繼而嗤之以鼻。

程普捋須先笑:

“腐儒妄談天象,徒耗軍資耳!”

陳武亦謂左右到:

“江北士人,慣弄玄虛,豈真能呼風喚雨耶?”

衆皆哂笑,唯諸葛亮立在壇下,凝眸不語。

他至始至終都是相信李翊的,相信他的他推算不會有錯。

尤其這段時間,研讀李翊所寫的《湖陸風考》,更是令孔明驚爲天人。

雖然他還沒有研究吃透,但是十分認同李翊所提出的“湖陸風”理念。

至三更時分,李翊忽聽風聲響動,又見旗幡翻轉。

乃擲劍指天,立時叱吒如雷。

須臾,江上陰雲四合。

狂風驟起,白浪掀空,吳軍旌旗盡裂。

天地之間,盡吹東南大風。

周瑜駭然失色,手中麈尾墜地。

“此人當真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

“劉備有此奇士,何愁天下不得!”

周瑜一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可今天,他第一次對自己的理想產生了質疑。

儘管不想承認,但周瑜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認爲孫權別說與劉備、曹操爭天下了,即便是想割據江南——

都會是一種奢望!

大風吹過,黃蓋踉蹌扶舷,面如土色。

淩統緊抱桅杆,驚呼:

“此真天威也!”

忽見李翊袖手歸帳,衣帶當風,飄然若仙。

江東諸將相顧愕然,程普顫聲嘆曰:

“吾輩肉眼,幾誤大事!”

周瑜急整冠趨拜,然李翊翊已閉門謝客。

唯聞帳中朗吟:

——“三日風期原在掌,笑他吳兒未識天。“

江東之衆聽罷,皆面面相覷,不知所言。

……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壽,孔明延年;開海上絲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50章 你不收,相爺怎麼收?相爺不收,陛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壽,孔明延年;開海上絲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50章 你不收,相爺怎麼收?相爺不收,陛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