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

建安十四年,春。

江陵,都督府內薰香嫋嫋。

諸葛亮手持羽扇,凝視西川地圖忽道:

“劉季玉敗矣!亮以爲這是一千載難逢之機。”

扇柄輕點成都位置,“倘劉季玉不死,彼必向我荊州求援。”

諸葛亮有着敏銳的政治嗅覺,一聽說劉璋兵敗,便認定他會來荊州尋求政治庇護。

話音方落,參軍馬謖立時呈上細作密報:

“曹操已破成都,蜀中將領歸降,劉璋父子不知所蹤!”

話音未落,黃忠拍案而起:

“某願率荊襄水軍迎之!”

諸葛亮輕搖羽扇:“黃老將軍且慢。”

指尖輕輕劃過地圖上的長江水道,“亮以爲劉璋必走永安水道。”

“可令子龍備樓船五艘,泊於夷陵待之。”

正議間,忽有侍從來報:

“平都令李嚴遣密使至!”

李嚴?

諸葛亮眉梢一揚,他對這個人的名字並不陌生。

李嚴早年間當過劉表的秭歸縣令,後來曹操兼併荊州。

李嚴不願爲曹操效力,便向西逃跑,投奔劉璋。

如今蜀地也被曹操攻下,李嚴所在的公司再次被兼併。

所以兜兜轉轉,又只能轉過來,向荊州求援。

“快請!”

諸葛亮接見使者,使者呈上帛書,展開覽之。

上面只寫了八個字——

“不願事曹,乞庇荊州!”

諸葛亮大喜,舉書謂衆人道:

“此非天賜良機乎!?”

一直以來,諸葛亮一直非常重視與蜀地的聯繫。

如今有蜀地大員主動拋來橄欖枝,諸葛亮當然求之不得。

於是,即吩咐馬謖先去接李嚴,護送其到江陵來。

當夜三更,馬謖扮作商賈,乘小舟至巴東暗礁處。

月色朦朧中,見一葉扁舟隨波起伏,船頭立着青袍文士,正是李嚴。

“李平都,何以如此狼狽耶?”

馬謖半調侃地說道。

李嚴苦笑:“曹操欲徵我爲尚書郎,吾不願爲其效力,連夜出逃。”

“這才狼狽不已。”

忽掀艙板,露出三卷竹簡:“此乃西川兵力佈防圖,聊表誠意。”

馬謖接過,接火把光亮覽之。

看罷大喜,拍了拍李嚴的肩膀:

“先生在看到此圖之後,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走,我帶你去見先生!”

李嚴連聲謝過。

衆人乘船,回返荊州。

諸葛亮親自到江邊夷陵渡口等候。

時值春汛,江水滔滔,千帆競發中,一葉扁舟破浪而來。

但見船頭立着一名青衫文士,年過三旬,身高七尺有餘。

江風掀起其破碎的袍角,露出內襯鎖子甲的寒光。

最奇是其面容——左臉儒雅如文士,右臉卻有一道箭疤自眉骨貫至下頜,平添三分肅殺之氣。

諸葛亮羽扇微頓,心中暗暗奇之:

“久聞李正方文武雙相,今日一見,果然見之不俗。”

按理說一個小小的縣一把手,是很難得到一個省一把手的如此重視的。

但李嚴不同。

李嚴性格冷酷苛刻,鄉黨對其的評價就是:

——“難可狎,李鱗甲。”

意思就是這人很難對付,很有城府,特別難接近。

但李嚴是遠近聞名的大本事,是一位能吏。

政績極其突出,身在荊州的諸葛亮久聞其聲名,正當用人之際,早就想挖他過來。

如今其主動來投,自是求之不得。

比及舟船靠岸,李嚴躍上岸時,不及整衣便長揖及地:

“敗軍之將,何勞諸葛都督親迎!”

聲如金鐵交鳴,竟壓過江濤聲響。

諸葛亮虛扶其臂:

“正方棄暗投明,實乃荊州之幸事也。”

歷史上的李嚴也是先後投靠劉表、劉璋、劉備。

所以有一個段子叫,

李嚴在天上見着了呂布,然後笑話他說:

“聽說了嗎?你在後世被調侃爲三姓家奴。”

呂布不屑地說道:

“這有什麼?你不也先後侍奉三位主公。”

“不也是三姓家奴嗎?”

李嚴回答說:

“你看好了,我先投劉表,後投劉璋,最後投劉備。”

“他們都姓劉,所以我只能算一姓家奴,你是三姓家奴。”

這算是個冷笑話。

不過調侃歸調侃,李嚴棄劉表改投劉璋,這對他的名聲其實是沒有影響的。

因爲他面臨的情況是,劉表病死,曹操趁機奪取荊州大權。

等於李嚴的公司被兼併了,他選擇了跳槽。

這種行爲在當時是不會受到譴責的。

諸葛亮扶起李嚴時,忽覺掌心觸到厚繭,這分明是常年挽弓執刀的手。

嚴格意義上講,李嚴不單單是文武雙全,而是一個多面手。

如果說諸葛亮是六邊形戰士的話,李嚴就是削了一刀的六邊形戰士。

但不是小六邊形戰士,他比小六邊形戰士還要強一些。

二人沿江而行,李嚴忽指西岸:

“曹軍在白帝城設伏,某繞行秭歸,故遲來三日。”

說着,又從懷中取出一卷溼漉漉的絹圖,說道:

“此吾繞行之時所記,獻予都督。”

諸葛亮展圖觀之,見圖中不僅標註具體兵力,更細書各營將領性情。

尤令人稱奇的是,竟連如何攻取的戰術規劃都有批註。

不禁盛讚其才,“齊王許我在荊州開府,吾正欲大辟天下賢才入府共事。”

“正方來此,真天授我也!”

於是,當場拜了李嚴江陵太守。

江陵是諸葛亮爲了方便治理荊州,單獨劃出來的郡,在荊州戰略地位崇高。

所以,李嚴等於直接從西南省份的一個縣長,直接提拔爲了兩湖地區的省會市長。

這絕對是一個火箭式飛躍。

李嚴大喜,頓首拜謝:

“嚴定不負都督的知遇之恩!”

“雖肝腦塗地,亦當報效!”

一直以來,後世對李嚴的評價主要有兩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李嚴是諸葛亮的政敵。

第二個誤解是,李嚴能力不行,是個坑逼。

關於第一點,主要還是受到某些電視劇的影響。

就因爲李嚴是劉備唯二的託孤重臣,強行去把李嚴塑造成諸葛亮的政敵。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拿來黑劉備與諸葛亮君臣感情的陰謀論。

認爲你劉備既然這麼信任諸葛亮,爲什麼還要扶持李嚴給他掣肘?

先不說史書記載,“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李嚴到底有沒有威脅到諸葛亮的權力。

單說現實情況是,李嚴從始至終都只是諸葛亮的副手。

他只是劉備點名的諸葛亮接班人罷了。

包括諸葛亮自己也這樣認爲,

如果李嚴後面不出事,根本輪不到蔣琬上位。

其實,哪怕不從君臣感情分析,僅從現實角度分析。

在經歷了夷陵之敗後,本就弱小的蜀漢政權,劉備敢不敢“養蠱”託孤?

託孤這種大事,無論有多少人,最終也只能有一個人掌握絕對權力。

可以類比一下其他國家,

隔壁老曹家,曹爽和司馬懿是唯二的託孤大臣。

結果就是曹爽一人說了算,司馬懿只能裝孫子一直苟着。

隔壁老孫家,孫權足足擬定了五位託孤大臣。

但諸葛恪就是最高的權力者。

甚至孫權剛死,諸葛恪反手就砍死了託孤大臣之一的孫弘。

所以類比李嚴與諸葛亮,說李嚴是諸葛亮的政敵他是完全沒這個資格的。

至於能力,

由於諸葛亮兵出祁山時,李嚴運糧不利,還撒謊逃避責任,從而拖了全軍後腿。

僅看這件事,大多數人都覺得李嚴就是一個馬謖之流言過其實的草包。

但能同時被劉備、諸葛亮看上,甚至被劉備選爲託孤重臣,當成諸葛亮接班人培養的人。

能力一般的話,就太小看劉備、諸葛亮的識人能力了。

毫不誇張的說,李嚴的內政才能,在整個蜀國幾乎是僅次於諸葛亮的存在。

甚至連楊儀、魏延都覺得蔣琬不可能上位,上位的必然是李嚴。

包括李嚴自己也這麼認爲,諸葛亮還在,他就嚷嚷着要開府。

幾乎已經是把自己當成諸葛亮的接班人了。

李嚴是有性格缺陷,但這種性格缺陷並沒有魏延那麼嚴重。

也就是說,不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他們都覺得李嚴的性格缺陷是可以包容的。

如果不是因爲一念之差作死,蜀漢政權會如何發展還真不好說。

或許也正是因爲諸葛亮連續被馬謖、李嚴坑,最後才死心,開始不在死看能力。

選了一個人品極爲板正的蔣琬當接班人。

其實蔣琬的能力是比不上費禕的,但費禕處事更加圓滑,而蔣琬則是個高風亮節的正人君子。

諸葛亮寧可選一個板正的人,也不想再去冒險。

正說話間,忽見江面上一艘大舟破浪而來。

船頭立着一員白袍將軍,正是趙雲。

但見他銀槍倒提,左手高擎一面“劉”字大旗,在夕陽下獵獵生輝。

“都督!”

趙雲遠遠便高聲喊道:

“幸不辱命!”

話音未落,已見其身後轉出兩人——正是劉璋父子。

那劉璋頭戴素冠,身着葛衣,面容憔悴如枯木。

其子劉循攙扶在側,眉宇間卻仍存三分英氣。

張任則按劍侍立在二人身後,眉宇間一如往常般堅毅。

諸葛亮上前施禮:“季玉公!”

劉璋見着孔明,雙腿一軟竟要跪倒,被諸葛亮一把扶住:

“誒!使不得!使不得!”

江風忽起,吹得劉璋寬大衣袍鼓盪如帆。

諸葛亮這纔看清,昔日富態的益州牧,如今瘦得完全不像個地方大員。

他握着劉璋的手,只覺冰涼如鐵,當即解下自己的鶴氅爲其披上。

“季玉公,受苦了!”

“孔明先生……”

劉璋老淚縱橫,淚流不止,“唉,璋無德無能,丟了先父基業……”

諸葛亮乃正色道:

“季玉公保境安民十餘載,西川百姓誰不感念?”

“今曹賊勢大,非公之過也。”

說着轉向劉循,稱讚道,“世侄英挺更勝當年,真乃虎父無犬子!”

言罷,衝身後的馬謖輕咳一聲。

馬謖會意,左手挽住劉璋,右手拉住劉循:

“來來來,今日得遇二位,實乃天意!”

“都督在府上已備薄酒,我們可以邊飲邊談。”

都督府華燈初上,庖廚炙羊香氣瀰漫。

劉璋父子入席未及行禮,便見案上陳列:岷山麂腿、錦江鱸膾、蜀椒醃筍——盡是故鄉風味。

劉璋雙手顫抖,竟不顧禮儀,抓起一塊麂肉便塞入口中。

肉汁順着花白鬍須滴落,哽咽道:

“吾、吾已三月不知肉味矣……”

張任在側默默爲其斟酒,自己卻滴水未進。

劉璋大吃大喝,捧着碗,對劉循等人感慨說道:

“孔明果不欺我。”

“幸得諸公薦我來投荊州,雖不復爲益州牧。”

“可好在還有飯食可以果腹,誠大幸也!”

衆人聞此,竟不知爲何,悲從中來,紛紛掩面垂淚。

諸葛亮坐在席上,輕揮羽扇,閉目養神。

待衆人稍定以後,諸葛亮忽然拍案而起,說道: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

“季玉公乃漢室宗親,曹賊竟敢竊取劉氏基業,此與叛逆何異?”

一衆荊州將領當即會意,各各怒目圓睜,聲如雷霆:

“曹賊當誅!曹賊當誅!”

“誓與曹賊不共戴天!”

劉璋望見衆人如此好的精氣神,自己也不嚇了一跳,踉蹌站起身來,問:“孔明先生欲璋何爲?”

諸葛亮扶住其臂,正色問:

“未知季玉公可願親赴陳都,面見天子。”

“控訴曹賊侵奪宗親之罪!?”

話落,滿座寂然。

言外之意,荊州方面願意爲劉璋撐腰,找曹賊復仇。

現在你去官方那裡報備一下,咱們就討之有名了。

這也算是荊州試探劉璋本人的一個態度。

忽見張任拔劍割袖,朝劉璋拜道:

“末將願爲主公赴湯蹈火!”

其餘跟隨而來的軍官見狀,也紛紛單膝跪地,拜道:

“我等皆願再與曹賊一決生死!”

能夠隨劉璋避難到荊州而來的蜀將,那肯定是絕對的心腹。

雖然人不多,但氣勢拿得很足。

劉璋見氣氛都渲染到這兒了,當下也不好推辭,便道:

“璋雖然懦弱,亦乃高皇帝子孫!”

“曹賊奪我劉氏基業,願到陳都去面見天子,告御狀!”

劉循保持了冷靜,他在旁側提醒劉璋道:

“父親,陳都朝中可不單單隻有齊國大臣,還有魏國大臣。”

“況且此一行,必經河南之地。”

“我聞河南將要打仗,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最後一句話劉循說的很小聲,但還是被諸葛亮聽見了。

他闊步走至父子二人跟前,柔聲寬慰道:

“公子勿憂,亮遣趙雲護送令尊去往陳都。”

劉循突然跪拜:

“小侄願代父前往!”

諸葛亮扶起,嘆道:

“非季玉公親往,不足以震動朝野。”

“公子年輕有爲,我荊州尚缺一位中郎將。”

“不如便由公子你來擔任罷。”

劉璋見此,便安慰兒子道:

“既然先生都這麼說了,循兒你就留在荊州罷。”

“爲父自去陳都便是。”

劉璋現在是政治避難,巴不得兒子能在齊國謀得個一官半職。

他生怕開罪了諸葛亮,將他們父子趕出去。

所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善!季玉公今晚可先好生休息,明日便由趙雲將軍護送季玉公去往陳地。”

諸葛亮安排完劉璋一行人衆後,回到衙署,正準備提筆,向劉備說明此事。

只見馬謖忽然走了進來,高呼:

“賀喜都督!”

諸葛亮眉頭皺起,問,“我何喜之有?”

“此乃齊王自下邳遣快馬送來的章程。”

馬謖取出一封竹帛,一個木匣,面泛紅光,跪呈給諸葛亮。

諸葛亮覽之,見匣中存放的是荊州牧印綬。

旁附劉備親筆:

“琦侄病篤,辭印養痾。”

“荊州重地,非孔明不可鎮之。”

原來劉琦此前病重,被諸葛亮送到了襄陽去養病。

但實在是熬不住了,主動辭去了荊州牧的位置,申請去往下邳養病。

因爲下邳醫療技術發達,主治醫生還是華佗。

劉琦抱着試一試的希望,跑去了那裡。

歷史上的劉琦,其實就是這一年死的。

不過其由於在下邳得到了良好的治療,暫時保住了小命,但肯定不能在工作了。

劉備便趁着這個機會,正式將荊州牧的職位交給了諸葛亮。

其實這也算是劉備對諸葛亮的政績考覈,

因爲諸葛亮萬一做的不夠好,還可以重新換人,來得及。

如今諸葛亮才上任幾年,不僅收復了荊南四郡,還穩定了當地的民生經濟。

政績卓越,自然通過了考覈。

窗外忽起春風,卷得案上未乾的墨跡暈染開來。

馬謖再拜:“恭賀都督榮升州牧!”

諸葛亮卻將印綬輕放案頭,凝視壁上的《隆中對》畫卷。

畫中劉備綸巾布衣,正對李翊長揖及地。

李翊則是青衫磊落,手指案上輿圖。

此畫畫的正是劉備初遇李翊時,禮賢下士,向他請教治國安邦之策的情景。

最終,李翊感念劉備的至誠之心,選擇了出山輔佐。

當然了,此畫是畫師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劉備李翊君臣的初遇進行了藝術加工。

但不妨礙它傳播範圍廣,深受廣大羣衆的喜愛。

諸葛亮亦收藏了此副畫卷,掛在衙署的牆壁上,時時勉勵自己。

“幼常,汝可知爲何當年李相毅然決然選擇出山,輔佐齊王匡扶漢室麼?”

諸葛亮手撫摸着畫卷,出聲問道。

“……呃,不是因爲齊王管飯麼?”

“噗。”

諸葛亮忍不住撲哧一笑,“此乃李相謙辭,汝如何當的真?”

“李相出山之時,山河黎庶,悉毀兵災。”

“良知仁善,皆沒戰禍。”

“李相正是不忍見此慘狀,才毅然決然選擇出仕,救蒼生於水火。”

“此亮平生所敬者也。”

講到這兒,諸葛亮眼眸流轉,手掌輕撫荊州大印。

“受此印,非爲爵祿。”

“但求寰宇清平,黎庶得息肩之日耳。”

“倘後世百姓,在提及李相之時,偶言亮之爲民。”

“那麼亮便心滿意足了。”

“……使君。”

馬謖心中一動,面對諸葛亮這高尚的品德,他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麼好。

“時機已到。”

“什麼時機?”

諸葛亮沒有回答,而是回到座上,提筆開始寫諫章。

然後將之交給馬謖,語重心長地說道:

“幼常,可將此諫章交給徐州來使,替我呈報齊王。”

“喏。”

馬謖躬身領命,將諫章交給來使,請他轉交給劉備。

使者領命,星夜兼程趕回下邳,呈上諸葛亮諫疏。

其書略曰:

“臣亮頓首再拜,謹呈王上:”

“秋露既降,江漢澄清。”

“今探得曹操已全據西川,劉璋父子棲我荊襄,此誠天賜良機也!”

“臣觀天下之勢,河北諸州,兵精糧足。”

“淮南之地,水軍已成。”

“荊襄九郡,局勢已定,不復爲憂。”

“至於邊關,平、並二州,有馬超、呂布鎮守,胡虜必難爲患。”

“周郎近日雖加強了江東的邊防,但亮以爲僅憑其現有水軍,也難以突破江淮防線。”

“故江東風煙,亦暫得止息。”

“昔王上憂荊州未附,今亮敢以性命作保——南郡無缺,江陵固若金湯。”

“劉景升舊時臣子,亦紛紛歸心,必不滋事。”

上半段,諸葛亮闡明瞭當前局勢。

無論是對外的分析,還是對內的分析,都向劉備講清楚了。

對外,曹操已經吞併西川了,再不發動中原之戰。

等曹操在蜀地站穩腳跟,中原就不是那麼好打的了。

對內,諸葛亮認爲如今內部的局勢已經穩定住了,尤其是他的荊州。

事實上,劉備除了全力備戰,準備糧秣以外。

其實也是在給諸葛亮消化荊州留足時間。

他如今的大優勢局面,可不想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

只管穩紮穩打就行了。

下半段,諸葛亮則向劉備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戰術。

寫道——

“亮已備三年糧秣,屯於江陵,更用李相之‘木牛流馬’百輛以濟轉運。”

“諺雲: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今曹操新得蜀地,民心未附,若待其經營巴蜀,誠爲大患。”

“幸天佑劉季玉父子來降,正分兵鎮撫之際。”

“臣籌畫三年,以爲可分路軍馬出擊。”

“北路軍,便命李相出河北兵,自壺關南下,取河內、攻雒陽。”

“雒陽令司馬懿乃李相手下敗將,絕非其敵,並不難取。”

“東路軍,便命陳徵南率舟師五萬,溯淮西進,奪譙郡、控潁川。”

“元龍乃湖海之士,豪氣貫雲,曹仁非其敵手。”

“南路軍,臣當親督荊州精銳,出襄陽、破新野,直指宛城。”

“如此三路齊發,曹操首尾必難顧。”

“至於中路軍,伏惟王上親率徐州虎賁,自下邳西進,會諸侯於陳留。”

“屆時四路合圍,中原可一鼓而下!”

“昔高祖據巴蜀而取三秦,今王上擁六州之衆,萬不可失此良機。”

“臨表神馳,伏乞聖斷。”

“建安十四年春,臣亮謹呈。”

諸葛亮自到荊州以後,便開始規劃吞併中原的戰略了。

本來他是想先拿西川,然後給曹操來個包餃子的。

但齊國高層卻認爲應該先取中原。

因爲中原之地對於華夏正統有着非凡意義。

一般來講,你只要佔據了河南河北,基本上就沒有人懷疑你的法統了。

你就是華夏共主。

所以政治需求大於一切。

基於此,諸葛亮提出了“四個集團軍”會獵中原的戰略計劃。

分別由河北總司令李翊出一路,然後淮南軍區司令陳登出一路。

諸葛亮自己再出一路,配合劉備徐州的中央軍,給曹操來個包餃子。

中原之地,便可一鼓而下了。

其實仗打到後期你便會發現,各陣營打仗,沒有一開始那麼頻繁了。

那就是因爲諸侯變少了,混戰也變少了。

隨着政權的穩定,各諸侯不再是單純的軍閥混戰。

他們穩定根基之後,便有了政治追求。

變得更像是國與國之間的各種軍事、政治、外交博弈了。

所以打仗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我打你一下,搶一波就走。

或者我佔據你兩個城池,等着你來搶回去。

不會這樣。

當政權穩定之後,國與國之間追求的便是戰略取勝。

即先制定一個戰略述求,然後追求一戰獲勝。

正如諸葛亮此次規劃的那樣,此次出戰的目的,就是爲了一舉拿下中原之地。

你當然可以像從前諸侯混戰那樣,一邊發展一邊慢慢啃。

但這樣不僅耽誤國內生產力發展,效率也是極低的。

所以要打,就要鉚足了勁兒來打。

按照諸葛亮的統計,四路集團軍,最少能夠出動二十萬人。

這放在眼前諸侯混戰是想都不敢想的。

這就是因爲政權穩定之後,加劇了國內的凝聚力。

兼之是大國之戰,不再是軍閥混戰那樣的小打小鬧了。

其中的難點,並不是湊夠二十萬人。

而是湊夠能夠供養二十萬人的糧草,以及承擔供養這二十萬人的生產力負擔。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操大概出動了二十三萬人左右,動用了四十多萬民夫。

也就是說,諸葛亮提出的四路集團軍計劃。

將導致齊國至少六十萬人脫產!

這個數字無疑是巨大、且駭人的。

需要長時間的準備。

如果不是曹操已經拿下西川了,諸葛亮肯定會再晚一年提出這個計劃。

可既然時不我待,那麼此計劃就該提上日程了。

……

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
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