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

魯肅爲劉備定下治理北方的方針。

“夫保冀州者,所以保中國。”

“若冀州生亂,則袁尚得寬其死,而袁譚必懷貳也。”

“北方不能定,劉表遂保其江、漢,孫權坐其吳、會,則天下未易圖也。”

“願明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後修耕植以蓄軍資。”

“南臨荊楚吳越,責貢之不入。”

“則天下鹹知公意,人人自安。”

“天下大定,漢室可興,此社稷長久之利也。”

李翊雖然不在,但作爲一個公司的同事,平日私下也會溝通些工作上的問題。

魯肅佩服李翊的獨到的見解,故這定河北的方針基本上也秉持了李翊的方針。

大體上就是先全力穩定在北方的統治,也不着急擴大自己的勢力了。

吃一塊河北地,等於吃其他地方的四五塊地,需要慢慢消化。

等消化完後,就能夠壯大自己的勢力。

然後纔去考慮吞併南方相對更加弱小的勢力。

“……善,待吾上表,奏請天子。”

“爲子玉先生遷任冀州牧一職。”

劉備雖然也不捨李翊,但他也能意識到河北之地有多重要。

除他之外,再無一個更好留守北方的人選。

現在的北方除了袁氏餘孽之外,還有幽州的劉虞舊部、三郡烏桓、幷州的南匈奴人與高幹也不安分。

這些糟心事加在一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丟失河北。

“……如此一來,青州牧一職便有空缺了。”

劉備擬寫好了爲李翊表功的奏文之後,也意識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種州牧職位不比其他官職。

由於漢末的二元君主制,地方官基本等於是一個諸侯國。

州牧更是一個實打實的“土皇帝”,絕對的美差。

可比三公這種職位來的更加實在。

畢竟現在的漢室朝廷有名無實。

所以青州牧一職的分配,也需慎重,多少人盯着它呢。

劉備闔上雙眸,靜靜思考把青州給誰好。

魯肅見此,遂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明公,曏者李郯侯假青州牧時,領兵遠征。”

“獨留田國讓在青州理事。”

“我想郯侯的意思,或許是希望田國讓領青州軍政事務。”

魯肅也沒明着說就讓田豫接領青州牧,只是單純發表自己的看法。

“田國讓清儉約素,居身清白,規略明練。”

“隨郯侯平定青州時,亦是戰功彪炳,威績顯著。”

“李郯侯數贊其才,這些年也有意將之栽培。”

“您看是否……?”

講到最後,魯肅幾乎已經是明示了。

但劉備並未着急回答。

過了許久,才緩緩睜開雙眸,揮了揮手。

“子敬之意,吾已明瞭。”

“不過適才吾已慎重考慮了,青州牧一職還須另擇人選。”

這……

魯肅一怔,但也沒有反對劉備的決定。

劉備卻主動開口解釋:

“吾豈不知國讓之才?”

“只是國讓資歷尚淺,還需歷練。”

“吾意讓吾弟雲長領青州牧一職。”

“擇日便去臨淄赴任。”

雖然田豫有才能,但組織也有組織的考量,領導有領導的顧慮。

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劉備肯定是優先考慮跟他更早的關羽、張飛。

這兩人不僅能力強,最重要的是自己絕對忠實的擁躉。

劉備當然優先照顧老兄弟,不能寒了老兄弟的心不是?

雖然關、張或許不會在乎這些。

但你這個當老大,當領導的,不能因爲手下人不在乎,就真的不照顧他們。

這點社會潛規則,劉備還是玩的明白的。

“郯侯在時,青州諸事大體平定,又非主戰前線。”

“派關將軍出去,是否……?”

魯肅還待再勸。

劉備卻已經擬好的表文收起,道:

“……好了,子敬不必再勸。”

“吾意已決,事情就這麼定了。”

“至於以後之事,以後再議罷。”

“眼下且如此安排,日後時勢有變,再調動不遲。”

“至於國讓那邊,我會上奏表其爲齊國相。”

“與雲長一併理事,此事不必再提。”

考慮到齊國在青州的地位,齊國相基本相當於青州的二把手了。

劉備這樣安排,就是希望田豫能夠輔佐關羽,兩者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共同把青州治理好。

此地算不得貧瘠,也算不得富。

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不受戰爭影響,可以安心從事生產發展。

劉備相信,用不了幾年它便能恢復“青州之亂”前的生產力。

到時候其北連冀州,南通徐州,可以作爲重要的物資輸送通道。

而隨着劉備勢力範圍的擴大,每一個地區的人選,劉備都是有慎重考慮的。

除徐州自己親自鎮守外。

北方最重要的冀州,劉備將之交給了自己最仰賴器重的李翊。

青州交給了跟隨自己多年,勞苦功高,戰功彪炳的關羽。

而南方的淮南,劉備則交給了陳氏家族的陳登。

一方面是自己上位之時,便聽從了李翊的建議,用陳登爲廣陵太守。

其在南方深耕多年,勢力已成。

同時,劉備也需要陳家的影響力,幫他牽制南方的宗帥豪族。

既商議妥當,劉備即將擬好的表文,發去了陳地朝廷。

其書略曰:

——“昔袁紹侵入京郊,與臣戰於官渡,彼時臣兵少糧盡,誠以爲不敵。”

“與翊議此事,翊不以爲然。”

“建宜勝之當,申進討之略。”

“臣心中大振,遂與袁紹決死。”

“終摧其部衆,收復漢土。”

“吞其兇族,克平四州。”

“此翊之遠略,其睹勝敗之機,略不世出也。”

“若臣決心不堅,退守下邳,紹必摧枯拉朽,鼓行向前。”

“我軍便有傾覆之形,而無克捷之勢。”

“翊之策略,以亡爲存,以禍致福,謀殊功異,此臣所不及也。”

“是以先帝貴指縱之功臣,薄捕獲之賞。”

“臣請重評議,疇翊之戶邑,領冀州牧一職。”

“以彰其功績。”

時漢天子劉協覽畢劉備上奏的表文,感慨北方戰事終於結束的同時,卻又有新的煩惱。

原來,就在昨日,曹操也發來了表文。

請奏自己爲冀州牧,同時兼領兗州牧一職。

雖然大夥兒都知道,冀州目前是曹劉兩家平分。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想爭“冀州牧”這個名頭。

畢竟政治是講臉面的遊戲,凡事都講究個名正言順。

雖然你我平分冀州,但我若是“冀州牧”,就是壓你一頭。

“……此事卻是難辦。”

劉協今年已滿二十二歲了,早已不是從初入陳地的少年天子。

他手上雖無太多實權,但也不是傻子。

劉協看得出來目前天下形勢是個什麼情況。

隨着袁氏在北方的衰弱,接下來不就意味河北與河南的爭霸,轉變爲了曹操與劉備的爭霸嗎?

眼下此次“冀州牧”名額的爭奪,就是曹劉的初次交鋒與試探。

劉協夾在中間,全無做主的權力,十分難受。

而更難受的是,不管他把冀州牧給誰,都要得罪另一方。

朝廷中的大臣,更是分爲了三派。

一派是堅定的保皇派,一派是擁劉派,一派是擁曹派。

當然了,曹劉兩派的擁躉,主要是二人自己扶持的一些官員上去。

作爲曹劉的“故吏”,他們當然是支持自己的舉主了。

擁劉派進言道:

“啓奏陛下,劉將軍乃我漢皇宗親,此次北伐,功勳卓著。”

“此冀州牧一職,理應交給劉將軍。”

擁劉派上來就先攀親情,理由就是咱與皇帝是一家人,舉賢不避親不是?

況且此次大戰,我們徐州出力最多。

冀州牧一職理應給咱們劉老闆。

但擁曹派也不肯相讓,當即出言反對:

“臣以爲不妥,目今劉將軍已擁五州之地,而每年所上貢之絹帛糧賦卻是極少。”

“而曹司空除有保駕之功外,也是剿滅李傕、郭汜二賊的頭號功臣。”

“況此次官渡大戰,曹司空堅壁清野,勞苦功高,不能不賞。”

“冀州牧一職,理應交給曹司空。”

擁曹派這邊也有話說的,這河北土地瓜分一事上,咱們已經吃了虧。

你劉大耳佔了那麼多肥地,而每年上貢金帛糧賦卻跟咱們數量大致不差。

哪有好事讓你全佔盡了的理?

況且你說你徐州出力最大,但這次主戰場是在咱兗州打的。

這打壞的基礎設施、人員、土地、牲畜,那都是算在俺們曹老闆頭上的。

若把本土的損耗一併算上,咱兗州這邊出的力可比你徐州大多了。

憑啥冀州牧給你?

曹劉兩派爭鋒相對,可以楊彪、韓融爲首的保皇派卻十分不滿。

“朝堂之上,天子面前,爾等身爲公卿。”

“似嚼舌長婦般爭執,成何體統?!”

“眼裡還有天子嗎!”

說話之人,乃是太尉楊彪。

楊彪算是三朝老臣了,同時他出身於弘農楊氏。

是除汝南袁氏之外,唯二的四世三公。

所以楊彪算是朝廷之上,說話比較有分量的人物了。

衆人見楊彪盛怒,乃紛紛持笏向天子請罪。

劉協藉着楊彪的威勢,也趁勢擺個架子,袖袍一揮:

“此事容後再議,退朝!!”

退下朝來,劉協第一時間找到楊彪,執其手,垂淚道:

“楊太尉今日也瞧見了。”

“這幫公卿大臣,哪裡將朕放在眼裡?”

“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前程,擁護他們的舉主。”

“曹操、劉備將朕從傕、汜二賊中救出,本以爲是勤王保駕之功臣。”

“然依朕觀來,與李傕、郭汜實乃一丘之貉。”

“只是不及二賊跋扈罷了。”

“朕幸駕陳地六年,政不出己,皆入許縣、下邳矣。”

“朕初時不過先授一黃門侍郎,結果竟也被二人駁回。”

“楊太尉以爲,朕可似天子乎?”

黃門侍郎是負責傳達皇帝詔令的近臣,有權參與機要事務。

劉協要自己提拔黃門侍郎上來,既爲試探,也是想扶持自己的黨羽上來。

好慢慢擺脫曹劉二人的控制。

但曹操、劉備皆有着敏銳的政治嗅覺。

黃門侍郎雖比不得三公九卿,職位在中央不算大,可作爲皇帝近臣卻起到極爲重要的作用。

所以毫無疑問,曹操、劉備幾乎是聯手駁斥了劉協想要更換黃門侍郎的舉動。

“如今曹劉勢大,爪牙甚多,陛下權須暫忍一時。”

楊彪嘆了口氣,出聲勸慰開導劉協。

劉協深吸一口氣,苦笑道:

“朕登基十三年,沒有一天是不忍耐的。”

“十三年裡,朕也沒過過一天快活恣意的日子。”

“董卓死後,有李傕、郭汜二賊造逆。”

“傕、汜二賊身死,朕又爲曹操、劉備所縛。”

“身陷囹圄,政不出己,也不知這日子何時是個頭。”

楊彪柔聲勸慰道:

“若是曹操、劉備一家獨大,陛下反倒更加難以應付。”

“今兩家相持,陛下便可遊刃有餘,借力打力。”

“使兩家相鬥,我等於中取利。”

“必要之時,亦可引劉景升、孫仲謀爲外援。”

“使其入京勤王,奉詔討賊。”

劉協皺起眉頭,搖了搖頭:

“陳地太小,又爲曹操、劉備所牢牢掌控。”

“擅引外兵入境,只恐反惹惱曹劉二人。”

“況引外兵入境,董卓之例猶在眼前。”

“即便事就,只恐是送走曹劉,亦來個孫劉。”

唉……

楊彪長嘆一聲,他又何嘗不知此事甚難呢?

整個陳國都被曹操、劉備的勢力包裹起來。

朝廷內部更是被二人插滿了自己的心腹。

真可謂是外有大兵,內有反賊。

向外打不出去,自內發展不起來。

他們所拿到的,是比在董卓、李傕、郭汜手下更加艱難地獄的副本。

劉協、楊彪這對君臣根本想不到什麼好的破局辦法。

“……罷了,此事一時也難拿定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劉協揹着手,略顯無奈。

“如今曹操、劉備俱向朕索要冀州牧一職。”

“依楊愛卿之見,該給誰更好。”

楊彪一捋鬍鬚,眉頭緊蹙,沉聲分析道:

“如今劉備勢大,曹操勢弱。”

“按說該給曹操,只是怕給了,引得劉備那邊面子上不好看。”

“況劉備手下人,面善心惡,手段狠厲。”

“萬一得罪,指不定其又要使什麼絆子。”

劉協忙問:

“若朕執意給曹操,可否引得曹操擁護,爲朕相抗劉備?”

“彼若願扶朕之青雲志,朕不惜放權與他。”

“縱是其爲霍光,朕亦在所不惜。”

楊彪緊皺眉頭,搖了搖頭。

“曹操此人,世之奸雄也。”

“不是我等輕易能夠駕馭的,就怕曹操當不了霍光。”

“反倒要做王莽、樑冀。”

微微一頓,又分析道:

“至於劉備,此人志向不小,絕非是願意屈居於人下的。”

“況其同爲皇族宗室……”

楊彪不敢再往下說,不然就大逆不道了。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劉備有兵有權有地盤,手底下還一幫忠心耿耿的兄弟

兼之他又姓劉。

若換作曹操來,搞不好還得當個周文王過渡一下。

而劉備甚至連過渡都不需要過渡,直接就名正言順了。

“……嘶。”

劉協倒吸一口涼氣,如芒在背,後脊發涼。

他第一次在曹劉底下感到如此害怕。

他曾親眼目睹自己的皇兄是如何被董卓廢黜,從皇位上拉下來的。

劉辯已經被狠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劉協並不想步他的後塵。

“楊愛卿,朕也知此次曹操、劉備共爭冀州牧一職,是二人的互相試探。”

“但依朕看來,兩人未必能在短時間打起來。”

“依愛卿之見,朕當如何在這場鬥爭之中明哲保身?”

劉協慌忙問。

楊彪沉吟半晌,才緩聲說道:

“依老臣看來,陛下不妨誰都不給。”

“令其承製拜假即可。”

何謂承製拜假?

“承製”的意思,就是秉持皇帝的旨意。

“拜假”的意思,就是授予官職。

當然事實上,皇帝並沒有這個意思。

這只是軍閥們私自封官的一種藉口而已。

因爲像州牧這種官職不是軍閥的,是朝廷的。

接受者,理論上和皇帝建立了君臣關係。

承製拜假在漢末三國尤爲流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豫州。

豫州巔峰時期,竟然同時出現了三個“豫州刺史”。

分別是劉備、郭貢、孫賁。

劉備的豫州刺史就是陶謙自己表的,沒有官方承認。

孫賁則是袁術表的,也沒得到官方承認。

郭貢倒是朝廷封的,有官方標誌,不過是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

劉備與陶謙,孫賁與袁術,都屬於承製拜假,軍閥自嗨。

這種行爲本身是損害皇權,降低天子威嚴的。

但既然有了先例,眼下劉協爲了在曹劉爭鬥中明哲保身。

也只能是默許二人的承製拜假了。

無奈之下,劉協最終只能是默許曹操、李翊同時爲冀州牧。

最麻煩的事兒算是解決了。

可接下來還有一大堆封賞,等着劉協來批閱。

雖然劉協知道這些封賞算是曹劉走的形勢,做面子功夫。

但人家肯做,至少是間接承認了自己這個有名無實的天子。

該封賞就封賞罷,反正劉協也不敢說拒絕。

可這僅是批閱封賞,都仍令劉協頭大不已。

首先便是曹操,

這老賊竟要求恢復丞相制度,請求進位丞相。

曹操這廝,北方戰事甫一平定,便來挑戰漢庭權威。

屬實是可恨!

劉備倒還好,只是請求進位爲車騎將軍。

若要較真的話,丞相肯定是要大於車騎將軍的。

但曹操這個丞相,不比他歷史上當的丞相。

歷史上曹操當丞相時,是軍政兩手一把抓。

但如今兩大強權共治,曹操這個丞相肯定就有一定水分了。

至少跟劉備的車騎將軍是不能橫向對比的。

劉協同意了曹劉二人的請求。

很快封賞名額便下來了。

曹營這邊:

曹操進位丞相,增食邑兩千戶。

曹洪,封爲厲鋒將軍,賜爵國明亭侯。

于禁,升爲偏將軍,並封益壽亭侯。

李典,升爲裨將軍,賜爵關內侯。

樂進,封討虜校尉,賜爵關內侯。

程昱,升爲振威將軍。

荀彧,繼續擔任尚書令,賜爵萬歲亭侯。

郭嘉,升爲軍師將軍,賜爵洧陽亭侯。

……

劉營這邊:

劉備,進位爲車騎將軍,增食邑兩千戶。

李翊,領冀州牧,增食邑千戶。

關羽,領青州牧,增食邑五百戶。

張飛,進位平北將軍,增食邑五百戶。

趙雲,遷任平原相。

陳登,保留廣陵太守職位,兼領九江太守。

田豫,進位齊國相。

黃忠、牽招、陳到等升爲裨將軍,賜爵關內侯。

……

封賞完畢,皆大歡喜。

使節分作兩路,一路回下邳找劉備覆命。

一路則去往北方,找李翊等衆封賞官爵。

劉備見封賞批下來了,突然又想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李翊既領了冀州牧,至少很長一段時間都要留在北方了。

如此一來,其妻兒便兩地相隔不得見。

於是,

劉備下令備置馬車,送麋夫人、袁夫人等人去往北方,與李翊一同居住。

孫幹密謂劉備道:

“李子玉天下奇才,生平未嘗得水。”

шшш •ttκǎ n •C 〇

“彼在徐州,便有大量羽翼擁躉,今又得冀州。”

“萬一有變,覆水難收。”

“不妨留一女在徐州,或令其子養在下邳。”

“以防不測。”

劉備叱道:

“吾與子玉相識於患難之中,誓同生死,情如泰山。”

“我不負子玉,子玉必不負我。”

“今其爲河北戰事操練,其妻兒一年不得見一回。”

“今使其父子不能相見,夫妻不能團聚,大絕人道。”

“吾寧死不爲此事!”

言訖,又對孫幹指責道:

“吾知公祐出於好心,然君與子玉亦共事數年,豈不知其爲人乎?”

“願此語勿再復言!!”

孫幹感慨道,“主公真君子也!”

遂對劉備更加歎服,並表示願意親自去操辦此事。

劉備然其言,令孫幹負責遷李翊家屬的事宜。

然後又命麋竺,撥金銀各百斤,錢二十萬,牛馬各十頭補貼李府家用。

另賜童僕五百人,用爲路途差遣使用。

麋竺領命照辦,反正都是自己的妹夫,錢給誰花不是花?

當麋竺將此事告知麋貞之後,麋貞卻道:

“夫君常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故嚴謹家風,不許我府中之人,以權勢欺人。”

“今劉將軍加厚我夫過矣,可將賞賜封存於府庫。”

“待吾等走後,再告知劉將軍,以供府堂公用。”

麋竺心疼妹妹,勸麋貞受了。

麋貞執意不受,同時認爲如今戰事未平。

河北民衆,皆處於失去親人的傷痛仇恨之中。

所以此次北上搬家,不應該太過興師動衆,以免刺激到河北民衆。

糜竺拗不過妹妹,只得答應下來。

很快,府裡的圖書、用品全部裝載好了。

自下邳出發,過道青州,往渤海而去。

不表。

……

卻說李翊自魏地辭了曹操之後,回了渤海。

沒過多久,也收到了朝廷的表文。

知道自己已經領了冀州牧了。

左右之人,紛紛向李翊道喜。

“冀州殷富,戶口百萬,劉將軍將冀州給了君侯,可見待君侯之厚重。”

李翊臉上卻並未有一絲絲高興,知道:

“能者多勞,智者多憂。”

“故曰,才高者任重,德厚者責深。”

“主公令吾領冀州,也是盼我能早定北方。”

衆人聞言,遂紛紛稱讚李翊的責任感。

“行了,前日吾領許褚先行,緝袁譚回見於我。”

“事情辦的如何了?”

李翊出聲問。

李翊新招聘的“秘書”甄堯走來,向李翊彙報道:

“稟君侯,此前許將軍領兵過甘陵時,見着袁譚。”

“袁譚言說要去找袁尚報仇,遂不肯來見。”

不肯來見?

李翊皺起眉頭,慨嘆道:

“莫非疑我乎?”

甄堯躬身說:

“君侯,如今您已領了冀州牧,冀州其餘諸郡縣皆按兵不動,坐觀時變。”

“而袁譚自青州起兵,向我徐州求助,本意便是爲了爭奪冀州。”

“現在想必是他覺得自己沒能得到冀州,便心生不滿。”

呵呵……

李翊一聲冷笑,“不想這二袁兒都如此的不聽話。”

又聞袁尚、袁譚現在到哪裡了。

甄堯答曰,此前袁譚接連寇略了甘陵、安平、河間等數個郡縣。

加上此前袁尚兵敗,袁譚乘勢吞併了一部他的部衆,可謂實力大增。

眼下袁譚、袁尚兩邊的實力勉強懟了個平。

正於河間處交兵內鬥。

李翊一捋鬍鬚,沉吟道:

“河間離此地不遠,我若發兵,半日可至。”

又問,“他二人交鬥多久了?”

“回稟君侯,探馬回報說兩家已對峙一個多月了。”

哈哈……

聽到這話,李翊又是忍不住笑。

暗想袁紹一世英名,怎麼生的這幾個兒子卻個個短視。

如今冀州都被曹劉瓜給分完了,這兩人不想着聯手抵禦外敵,竟還在那裡內鬥。

實在不行,你選個邊站隊也行吶。

“這樣,於我點齊兵衆。”

“我在漳水對岸下寨,並不作戰,只觀兩家動向。”

“若兩家內鬥耗損極大,我便趁勢收之。”

“若一家得勝,我且助兵敗者取勝。”

此前因爲劉備與袁譚的舉主關係,李翊才考慮扶持袁譚。

但這袁兒實在不怎麼聽話。

如今有了“袁氏家屬”在手裡,李翊的選擇也就多了起來。

只須坐山觀虎鬥,待價而沽即可。

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
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