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

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卻說魯肅用李翊之計,提點關羽一些爲人處世之道。

關羽起初不信,直到夜巡營寨中時,忽聞有官員私語:

“……關將軍既換新裝,吾等也不必再作此苦修之態。”

另一人笑答:

“早該如此!那件破袍我藏了兩年,今日終可棄之。”

朔風呼嘯中,關羽獨立於轅門處。

手撫身上貂裘,立於風中,若有所思。

他一生秉持內心深處的信念,直到這一刻,纔不禁發問。

自己太過執着,總是牴觸自己所鄙夷的那些東西。

現在看來,這世上的確有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

關羽闔上雙目,深吸一口氣。

想不明白,怎麼也想不明白。

此事雖對他有所觸動,可驕傲如關羽。

又豈會因這件事,就對他的信念產生動搖呢?

帳外,

魯肅遙望關羽的身影,心下也知,想改變雲長的缺點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調和前將軍與淮南諸將的矛盾。

在戰事完全結束之前,魯肅都不會走了。

因爲只要有他這個太傅在,兩邊的矛盾就不會進一步激化。

只要戰事結束,關羽就會回青州。

縱然兩派有甚矛盾,那又如何呢?

反正他魯肅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上對得起齊王,下也不負丞相的交代。

接下來幾日,

衆人都以戰事爲先,全都心照不宣的,不再提及此前甘寧虐殺俘虜之事。

關羽此前也承諾,先以汝南戰事爲重。

此爲戰略第一優先級。

現在沒有比擊破曹仁更加重要的事了。

至於剩下的事……

沒有人知道關羽會怎麼處理,只盼此事就此翻篇。

可包括陳登、甘寧、蔣欽在內的一衆淮南武將,他們心裡都清楚。

矛盾的種子已經埋下。

至於未來會不會生根發芽,誰也無法解答。

……

話分兩頭,

卻說新城周圍,白浪滔天。

水勢勢益甚,城垣漸漸浸塌。

時曹魏南區總司令曹仁,不得不組織男女擔土搬磚,填塞缺口。

好在新城是大城,沒有像于禁的安陽那樣,被大水一舉沖垮。

可饒是如此,曹仁諸將領也被困在了城內。

全然不知城外是個什麼情況。

那邊于禁盼着曹仁來救自己這邊時,曹仁又何嘗不想于禁能從安陽來救自己?

可這只是一種奢望罷了。

安陽城是夯土做的城牆,大水一衝就垮。

于禁現在只怕不會比自己好過多少。

曹仁如是想到。

忽有一將來報,于禁的安陽城已經被關羽用淮水沖垮。

三萬大軍,全部被俘!

此言一出,曹軍衆將,無不喪膽。

俘虜可比純斬殺要強多了。

因爲很多時候,即便敵人主動投降,你都不能收降他們。

因爲你不知道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

你就必須留人看守,但這樣一來你的兵力也被分散了。

正如乳法段子一般,

法軍擋不住德軍,被德軍平推。

結果因爲太多法國民衆向德軍投降,德軍爲了接受他們的投降。

反而被拖慢了行軍速度。

所以兩軍交戰之時,除非已經完全控制住敵軍了,不然都是應殺盡殺。

而即便敵人士氣被打崩了,也是不可能在交戰之時投降的,都是扭身就跑。

因爲他們知道,跑了還有一線生機,不跑就是死。

所以,三萬魏國精銳被俘,是一個極其震撼的戰果。

有了這三萬俘虜,就代表着齊國在未來的和平談判中,擁有極高的主動權與彈性。

當然,其最大的效果。

還是對剩下尚在負隅頑抗的魏軍,帶來深深的震撼。

曹仁面色煞白,頹然地坐倒在地。

七軍被俘,就意味着新城已經是孤立無援了。

魏公不可能在河北再湊一支三萬人的七軍過來救新城。

即便河北還有人,他也得留着防劉備。

眼下的曹仁真正成了甕中捉鱉了。

衆人紛紛勸諫曹仁說道:

“今日之危,已非人力可救。”

“不若趁敵軍未至,乘舟夜走。”

“雖然失城,尚可全身。”

“否則關羽一來,吾等俱如於禁等輩一般,爲階下囚矣。”

來勸曹仁的都是城中的高級官員。

這也是政府的人員通病了。

一旦當大佬當習慣了,真遇上了事,就光想着怎麼活命了。

于禁等人是這樣。

關羽來了,他們來不及跑,就只能投降活命。

曹仁這邊的人也是這樣。

都勸曹仁趁關羽還沒來,趕緊乘船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退一萬步講,

衆人逃命雖然是有私心,但從戰略上講的確是爲大局考慮。

畢竟現在新城的情況,就是孤立無援。

僅靠曹仁的守軍,是擋不住關羽的大軍。

更別說關羽還有淮水爲助,兼有陳元龍淮南水軍爲輔。

是真正的如魚得水。

不得天時,不佔地利,更無後續援軍。

繼續留在新城,就是坐以待斃,慢慢等死。

曹仁一時躊躇難決,左右人紛紛勸道:

“關羽決淮水灌新城,我軍困守孤城,水及雉堞。”

“豈見生乎?”

“自於禁七軍被俘以後,南征之勢已頹。”

“魏公此時,亦必謀和議。”

“今當惜士卒,勿增上憂。”

“若復爲關羽所擒,恐劉備非唯索河北,更欲得汝南!”

“惟將軍熟思之!”

說白了,當於禁率衆投降以後,就已經宣告曹魏在南方戰事的失敗了。

現在大夥兒勸曹仁走,就是希望保存魏國的有生力量與精英。

因爲魏公看到現在這個戰果,肯定會及時止損,找劉備求和。

劉備現在手上不僅有魏國的三萬俘虜,還有于禁等一衆高層將領。

如果連我們也被關羽俘虜了的話——

那就是外姓第一人,宗室前三人俱爲齊國階下囚。

那劉備更要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了。

所以我們現在走,其實是幫魏公在將來的談判中,不被齊國勒索的保證啊!

衆人信誓旦旦地向曹仁勸道。

曹仁望一眼城外的滔滔洪水,又見士卒攀檐待斃,終長嘆道:

“……唉,公言是也。”

“今若不走,必爲關羽所擒。”

遂命人備船,打算棄城而去。

滿寵急忙制止,問:“將軍何往?”

曹仁答,“大勢已去,宜先撤回潁川,別作良圖。”

“公言差矣!”

滿寵攔住曹仁,苦苦勸道:

“山水驟至,豈能長存?不旬日即當自退。”

“我新城大軍尚在,城池又堅,關羽豈能計日而克?”

“今若棄城而去,豫州以南,不爲國家之有矣!”

“願將軍固守此城,以爲保障。”

“魏公必有法子,相救我等。”

滿寵不愧是一位勇而有謀的將領,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雖然我軍目前處於大逆風,但也不能被關羽打出一場震撼的戰役,就亂了自家陣腳。

說白了,關羽一戰俘七軍,還是利用了淮水的天時。

兼之於禁等人疏於防範,沒有提前做準備,纔打出如此震撼的戰果。

但不能直接等於,我們跟關羽交手,也會落得如此下場。

因爲雨季已經過去了,大水很快就會退去。

而我們的新城,城高池深,糧草又多。

有什麼好怕的呢?

現在要是棄城而走,等於是直接把豫南地區拱手相讓。

魏公在未來的談判中,只會更加被動。

聽完滿寵的分析,曹仁這才冷靜下來。

“……伯寧言之有理。”

曹仁當即命人將船隻收回。

又親自登城,去望城下之水。

果然發現水勢已不如前兩日,只要再等一段時間。

大水就會退去,關羽的淮南水軍也發揮不出什麼優勢來。

“……嗯。”

曹仁眉頭蹙起,又問滿寵道:

“照此下去,大水不出一旬,便會退去。”

“可饒是如此,于禁七軍被俘,我等已無後援。”

“魏公只恐也無法從河北調派更多援軍過來。”

“新城之危,恐怕仍是不易解。”

滿寵乃有條不紊地爲曹仁解釋說道:

“今戰事膠着,兩疲俱傷。”

“和議之事,勢在必行,惟待時耳。”

“然齊國方面,實急於我等。”

“哦?”曹仁眉梢一揚,“君何以見得?”

“夫赤足者不畏履,魏既大敗,覆敗何懼?”

“齊則汲汲欲化勝爲利,如商賈之速售然。”

“關羽雖虜于禁七軍,然三萬降卒日耗糧千斛,實爲齊後勤大患。”

“故劉備之盼和,猶旱苗望雨,急於我等,必先遣使至魏。”

滿寵的思路很清奇,他認爲魏國已經被打敗了。

所謂蝨子多了,不怕癢。

繼續敗下去,也不會比現在的情況糟糕多少。

反倒是齊國方面,急切的想要轉化勝利果實。

尤其于禁那三萬人吃馬喂的俘虜,

雖然是談判中的重要籌碼,卻也成了齊國方面的後勤負擔。

劉備巴不得早點和談,甩掉這三萬人的包袱。

滿寵也是吃準了齊國高層,都沒有坑殺俘虜的習慣。

劉備這個齊王自不用說。

前線總指揮關羽愛護士卒,更不會殺這些俘虜了。

至於丞相李翊,他向來信奉生產力,重視人力。

一切減少人口的行爲,他都反對。

滿寵正是吃準了齊國這一點,認爲可以辯證地看待七軍被俘的問題。

於我軍而言,是重創不假。

可於齊國方面,又何嘗不是一個難以甩掉的包袱呢?

劉備常常掛在嘴邊說的: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劉備可不會像曹操那樣,給俘虜們扣一個“假投降”的帽子,然後盡數坑殺了。

但是直接招降他們,也是不現實的。

因爲這些降兵的家眷都在魏國,尤其是高級軍官們。

不論是高堂父母,亦或妻子小孩,俱在國內。

投降了不單單是跟親人永別,更有可能會害死全家。

畢竟曹操不是劉備,投降了還有可能善待你的家屬。

老曹肯定是要應殺盡殺的。

當然,這種手段也很正常。

哪有不留人質在國內的,不然你不隨便潛逃出國嗎?

所以這三萬俘虜不好處理,劉備希望趕快還給魏國。

繼續打下去,齊國也佔不到什麼便宜了。

滿寵認爲,劉備之所以咬着牙堅持,託着不和談。

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新城給一併拿下。

如果拿下新城,曹仁等衆再被俘虜。

那曹操是真要放大血了。

所以他們只要堅持下去,頂住關羽的攻勢,幫老曹爭取時間。

劉備肯定會先提出和談的。

曹仁大悟,乃拱手稱謝滿寵:

“非伯寧之教,幾誤大事!”

於是命人取白馬一匹上城,聚集衆將在一處。

然後指白馬立誓:

“我知諸位皆想着棄城逃生。”

“然吾奉魏公命,前來保守此城。”

“豈可棄去?”

“今但有再言棄城而去者,立斬!”

話落,命人將白馬殺了。

士卒依命,將白馬推入水中淹死。

衆將士見此,皆被曹仁的決心所打動,紛紛拱手道:

“將軍如此深明大義,我等願效死力!”

“爲將軍據守,保住新城!”

有時候就是這樣,

可能一個團體中衆人各懷心思,但一旦遇到了萬分緊急的情況。 領頭人只需站出來振臂一呼,所有人都會拋棄舊怨,擰成一股繩。

相反,大順風的時候內部矛盾纔是最嚴重的時候。

因爲勝利了就要分蛋糕了,蛋糕分佈不均,難免引得衆人不滿。

這就是人性。

曹仁見衆將士皆已沆瀣一氣,大喜過望。

既叫人在城上設弓弩數百張,命軍士晝夜防護,不可鬆懈。

又動員城中老幼居民,擔土石填塞城垣。

旬日之內,水勢漸退。

這邊關羽也總算打掃完了戰場,安頓好了軍民百姓。

留了一部兵守安陽,自率剩餘軍馬,來克新城。

這關公自擒魏將於禁之後,可謂威震天下,無不驚駭。

今日仗着順分之勢,關公亦是志得意滿。

先把新城四面圍了,然後親自到前頭領兵,要來攻城。

關公徑直奔至東門,立馬揚鞭,指而問道:

“汝等鼠輩,見吾到此。”

“不早來降,更待何時?”

正言語間,曹仁在敵樓上,見關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綠袍。

暗忖:“關羽如此傲慢,我早叫人再次伏有弓弩手。”

“若將之射死在這裡,戰場形勢必然逆轉。”

於是,急召五百弓弩手,一齊放箭。

城上登時箭矢如雨,淅瀝瀝落下。

關羽見此,急掣馬回奔本陣。

回奔時,右臂爲一流矢所中。

關羽面不改色,以口銜矢,將箭拔出。

等曹仁率軍殺出城來時,關羽已經歸寨了。

曹仁氣得將弓把摔落在地,只得退回城中去。

眼下也是浪不得的。

關羽退回寨中,衆將皆來看望。

關羽便道:

“大丈夫縱橫天下,何懼刀槍斧箭?”

“今日不過被一流矢所中,豈可誤我軍中大事?”

遂命趙雲率本部軍馬,前去攻打新城。

陳登在旁側,諫道:

“目今大水已退,曹仁並未棄城。”

“我白日觀新城時,見城頭守備森嚴,軍民上下一心。”

“足見曹仁已做足準備,專待我軍來攻。”

“不若先退回徐州,別待商議。”

掘開淮水,有兩個戰略目的。

第一個,就是拿大水當攻城錘,轟開安陽城門。

可以說,第一個戰略目標圓滿完成。

安陽城被毀,于禁七軍受降。

第二個戰略目的,就是通過安陽戰事,震懾曹仁所在的新城守軍。

只有曹仁等人害怕了,棄城而走。

那麼南征軍便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將新城給收入囊中。

汝南戰事也宣告着完全勝利。

但就目前來看,第二個戰略目標並未實現。

曹仁不僅沒有被嚇走,反倒是修築城防,團結衆將。

拼死守衛城池。

既然目的沒有達成,陳登便建議先收取眼前的戰果,退回徐州再作商議。

關羽聞言大怒,叱道:

“吾取新城,只在目前。”

“取了新城,即當長驅大進,徑到潁川。”

“剿滅曹賊,以安漢室。”

“曹仁不過一守戶之犬,豈吾敵手耶?”

“汝等再敢以此惑言,慢吾軍心,以軍法論處!”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

大夥兒都沒想到,關羽居然想趁着此次大勝,直取曹操的潁川。

那裡是曹操的核心領地,有重兵把守。

我們在汝南能取得這樣的戰果已十分不易,及時消化掉這些土地纔是上策。

不想關羽居然想一步到位,滅了曹操。

這未免就有點太誇張了。

饒是豪氣如陳元龍,都覺得關羽這個想法有點不切實際。

急忙諫道:

“將軍神威,天下震動。”

“今雖降於禁七軍,然我師遠征,糧道懸遠,日費千金。”

“更兼三萬降卒,日耗糧秣無數。”

“諸葛孔明十日來三令五申:‘新城可速取則取,不可則暫退沛地,以紓糧困。”

後勤一直是諸葛亮在負責,他早在一旬前就提醒了前線軍士。

說新城能速取就速取,速取不了,至少得先退回沛地。

減少後勤運輸壓力,不然真的要堅持不下去了。

陳登拿出諸葛亮的送來的書信,證明情況屬實。

“今新城猶在曹仁之手,將軍不思破城之策,反欲遠征潁川,豈非捨近求遠乎?”

“且曹操雖敗,根基猶固。”

“潁川乃其根本,必以死守。”

“我軍若孤軍深入,恐蹈當年官渡袁紹之覆轍。”

“惟將軍審度之!”

關羽聞言不悅,嗔目怒道:

“元龍乃湖海之士,豪氣沖天,今何故畏首畏尾?”

“豈不聞項羽‘破釜沉舟’之勢乎?”

“我大軍只要進兵神速,縱然糧缺,亦能進取河南之地。”

“屆時,我主在北,與李丞相取河北之地。”

“河南、河北俱已光復,周邊諸侯,自然望風而降。”

“天下早日一統,黎庶亦可安樂。”

“此豈非美事乎?”

關羽自納于禁七軍之後,意氣風發,志得意滿。

一直籌劃着,想要一鼓作氣拿下整個河南之地。

今見陳登身爲徵南將軍,俱不配合自己,便責備他道:

“齊王命汝爲徵南將軍,督淮南軍政。”

“元龍可否是因久鎮淮南,而失壯士氣概?”

陳登拱手拜道:

“登非爲畏戰,實爲三軍之計。”

“昔韓信背水一戰,亦先據井陘之險。”

“今將軍無險可據,若糧道被斷,雖孫吳復生,亦難以爲繼!”

“況交戰至今,我軍已取大勝。”

“倘若逼曹操甚急,彼必傾力來戰。”

“屆時反而不美。”

監軍魯肅在側,也跟着勸道:

“眼下可先作破新城之策,新城若克,再思進取事宜亦不遲。”

衆人紛紛應和,都認爲還是先把曹仁收拾了再說。

畢竟八字還沒一撇。

關羽乃從魯肅之言,便命趙雲先帶兵攻城。

趙雲領命,攜衆將猛攻新城。

曹仁守備城池,城上矢石如雨。

趙雲雲令軍士負土填塹,造衝車十餘架,晝夜攻城。

城上曹仁親執弓弩,見衝車近,輒以火箭射之。

連焚三車,屍骸枕藉。

趙雲又改掘地道,欲作穴攻,潛入城中去。

曹仁於城內作甕聽之法,察其方位,反以滾湯灌之。

掘地士卒慘嚎之聲,聞於數裡。

趙雲見兩計不成,勃然大怒,於第五日,親披重鎧前來奪城。

曹仁親披甲冑,手執白刃,來城上廝殺。

須知,曹仁作爲一區總司令,竟要親自來近身肉搏。

足見其守城之決心。

守城將士皆爲曹仁所動,抖擻精神,奮力死戰。

趙雲槍挑數員魏將,甘寧等衆亦是持刀連破盾陣。

曹仁甲冑盡赤,渾身是血,猶大呼:

“今日勢窮,諸君何不奮力死戰?”

衆魏兵乃一擁而上,與齊兵拼死交戰。

至夜幕時,總算打退齊兵攻勢。

城上、城下,俱是屍骸遍野。

趙雲回營檢點,折兵兩千餘人。

不禁對左右人感慨道:

“曹子孝,真熊虎之將也!”

“無怪曹操以其爲南方所倚。”

“兵法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此戰未等未能克城,機會已失,可先暫撤攻勢。”

這次城頭沒能奪下,趙雲便知繼續使將士進攻,也是徒勞無益了。

只得先命人將曹仁圍住,再另作商議。

趙雲也感到壓力山大,他也跟隨李翊征戰過一段時間,從他那裡學到了不少作戰經驗。

只是曹仁也有話說的,

我來汝南之前是在哪裡啊?

我之前是在河北啊!

我打的都是什麼人吶?

我打得那是李翊、張遼、徐晃等輩啊!

雖然最後都打輸了,但曹仁也算是磨鍊出來了。

知道了很多齊將慣用的戰法。

將經驗稍加總結,便擋住了齊兵的數次攻勢。

當然了,這幾日的交戰,曹仁也反應過來了。

那就是齊軍的後勤看來是真的出了問題,不然不可能這麼着急來攻。

也正因爲齊軍打得太着急,才讓曹仁有機會抵住他們的攻勢。

又過兩日,趙雲暗想,繼續拖延下去終究不是辦法。

乃命將士置備雲梯,打算最後再強攻一次。

衆兒郎依令做了,連夜打造雲梯等攻城設備。

次日清晨,狂風大作,雲梯皆折。

衆軍士皆以爲怪,中有人言道:

“東風不與我等爲便,將助曹賊耶?”

趙雲聞說之後,怒叱道:

“天時豈如人和?”

“我大軍在此,必要取新城。”

乃親自擂鼓,聲震屋瓦,城磚簌簌落灰。

衆齊兵最後一次奮起,向新城撲去。

……

魏國,鄴都。

卻說關羽擒了于禁,斬了成何。

威名大震,華夏皆驚。

探馬報知到鄴都,曹操驚不可遏,嘆曰:

“吾與于禁相交二十年,其怎會揹我!”

曹操也覺得,于禁就該戰死在安陽戰場,以身殉國。

他的不抵抗,令曹操感到很難堪。

因爲他是魏國的左將軍,外姓第一人。

但眼下,還有一個更令曹操頭疼的問題。

那就是關羽的軍隊該怎麼辦?

無奈,曹操只得聚集衆文武商議:

“孤素知雲長智勇蓋世,今據淮南,如虎生翼。”

“于禁被擒,成何被斬,曹仁困於新城。”

“魏兵連挫銳氣,倘彼率兵直至潁川,如之奈何?”

“潁川乃孤之南都,不可棄卻。”

“吾意盡割汝南之地,以換劉備退兵。”

“不知公等意下如何?”

不可!

話甫方落,一人馬上出言反對。

衆視之,乃議郎司馬懿也。

司馬懿諫道: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是天要助關羽取勝。”

“今七軍雖然被俘,然曹仁大軍尚在新城抵抗。”

“其所以爲此,正是欲爲魏公保汝南也。”

“今反要割去汝南於齊國,以求苟一時之安。”

“懿竊爲公不恥。”

主簿蔣濟亦勸道:

“仲達之言是也。”

“曹仁將軍尚在抵抗,齊兵一時不能下。”

“此絕非求和之時也。”

“況劉備須養三萬戰俘,後勤壓力驟增。”

“只要能夠守住新城,劉備必先魏公一步,來找我國和談。”

“屆時纔是談判之時。”

“此時和談,我國絕討不得便宜。”

曹操然其言,即命汝南太守李通,前去支援曹仁。

下令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幫曹仁守住新城。

務必要堅持到劉備先堅持不住爲止!

李通得令,攜汝南之衆,自汝西向東。

進駐新蔡,隨時準備策應曹仁。

曹仁聞說李通到來後,信心倍增。

傳告諸將,此戰魏軍必勝。

此戰,一時陷入了焦灼。

……

(本章完)

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
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