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犀牛園

“當然,做事也不要畏首畏尾,反正先把人撈到碗裡來,無非就是多出點路費的事。”恩斯特最後叮囑道。

這批人哪怕能留住一成都算東非賺了,莫林也明白這個道理,他說道:“是,陛下。”

國防安全局這些年可沒少幹這種事,最出名的就是當年從墨西哥把斐迪南大公救出來。

不得不說,哈布斯堡家族這一代人壽數不錯,不管弗朗茨皇帝還是他的弟弟斐迪南,都還活着。

歷史上弗朗茨皇帝1916年末就撐不住了,但是現在已經充當着奧匈帝國定海神針的作用,畢竟沒有經歷喪子之痛,還有前世那種惡劣的戰爭局面,身體總要比前世硬朗許多。

而東非的斐迪南大公,恩斯特的岳父,也是前墨西哥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身體狀況比弗朗茨還要好。

本來歲數就比弗朗茨要小,退休後生活更是比弗朗茨皇帝要輕鬆的多,現在還能帶着大公夫人在東非到處跑。

……

馬拉維湖畔。

馬拉維湖犀牛園。

斐迪南大公:“這就是你們養殖的遠東犀牛?”

犀牛園的工作人員絲毫不敢怠慢的爲斐迪南大公夫婦介紹道:“是的,大公閣下,目前我們這個園區一共生活着八十二頭蘇門答臘犀牛,它們屬於僅存三種遠東犀牛的一種。”

“我們第一批引入的蘇門答臘犀牛是在1886年,當時只有三頭,後來又陸續引入十七頭,現在這八十二頭都是我們園區繁育和培養的。”

遠東犀牛,亦或者說亞洲犀牛,總共有三種,分別是蘇門答臘犀牛,印度犀牛以及爪哇犀牛。

至於爲什麼稱爲遠東犀牛,主要原因是這三種犀牛曾經在遠東帝國都有分佈,當然,如今遠東帝國的犀牛基本上已經絕跡了,個位數的犀牛數量,不足以支撐其種羣繁育。

工作人員接着說道:“我國引進的蘇門答臘犀,主要來自於南洋地區,包括越南,暹羅,東印度羣島,以及蘭芳海外省。”

“而現在,我們這個園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蘇門答臘犀牛生活區域之一,因爲近些年的屠殺,以及法律的缺失,南洋地區的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下降的很快。”

“不過,因爲蘭芳海外省和東加里曼丹地區併入我國,至少可以保證在我國境內的蘇門答臘犀牛以及爪哇犀牛數量不至於下降太快。”

“我們本土也有七個犀牛繁育中心,囊括世界上僅存的五種犀牛,本土的白犀牛和黑犀牛比較常見,數量都在數萬只以上,而遠東犀牛三個品種,我們東非包括殖民地加起來恐怕沒有一千隻。”

東非本土有兩種犀牛,分別是白犀牛和黑犀牛,這也是非洲大陸特有的兩種犀牛,而且這兩種犀牛的分佈區域,基本上都在東非國內。

這兩種犀牛也是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兩種犀牛,反觀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印度犀牛的生存環境都比較堪憂。

就拿印度犀牛來說,目前全世界數目可能只有三百頭,分佈在印度,尼泊爾和東非,遠東帝國可能存在分佈。

當然,東非的印度犀牛顯然不是野生的,而是上個世紀從印度引入,並且人工培養的,東非建立的印度犀牛養殖基地在莫桑比克地區。

夏洛特公主說道:“這種蘇門答臘犀牛看起來和我們本土的犀牛好像沒有太大區別!”

工作人員回答道:“犀牛整體上看起來都差不多,而蘇門答臘犀牛和東非的犀牛都有兩個角,反而是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隻有一個角,所以我們猜測蘇門答臘犀牛或許和東非的兩種犀牛親緣關係更近,當然,也有學者認爲蘇門答臘犀牛和其他兩種遠東犀牛關係更近,他們的觀點主要是從棲息地分佈上來說的。”

“當然,要論數量和體型,我們本土的犀牛都更勝一籌,引入其他三種犀牛主要是爲了研究它們犀牛角的藥用價值。”

“當初引入遠東犀牛,就是由當初的中醫藥協會主導的。”

當初,東非引入遠東犀牛還有一件小插曲,那就是遠東帝國傳統入藥的犀牛角到底是哪種犀牛品種!

畢竟現在遠東帝國的犀牛基本絕跡,即便他們流傳一些藥方,當時東非中醫藥協會也不能確定是用的那種犀牛角。

所以東非乾脆將三種遠東帝國犀牛品種包圓了,上個世紀,雖然遠東犀牛數量已經很少,但是多花點錢還是可以找到。

這也是很無奈的事,畢竟全世界對犀牛角都有巨大需求,遠東各國將犀牛角視爲良藥,而在歐美和阿拉伯地區,稀有的犀牛角也是比較昂貴的裝飾品。

工作人員接着說道:“當初我們一共建立了三個蘇門答臘犀牛培育基地,但是隻有馬拉維湖旁邊這處犀牛園獲得了成功。”

“這裡挨着馬拉維湖,東部是山地,所以受到外界干擾小,物資主要通過馬拉維湖的水運,可以做到與世隔絕,未來這裡的蘇門答臘犀牛數量會更多。”

馬拉維湖周邊雖然工業發達,但是依舊有大量未開發地區,尤其是周邊的山區。

環境和蘇門答臘島,亦或者加裡曼丹島等蘇門答臘犀牛棲息地環境差不多,其實可以想象,曾經遠東犀牛在整個遠東,南洋地區都有廣泛分佈,所以他們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

而威脅到亞洲犀牛生存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三個,一個是犀牛角貿易,一個則是人類開發活動的影響,最後則是氣候變化。

而三種情況,顯然在遠東帝國最爲典型,畢竟從古至今,遠東帝國都是最早將犀牛作爲戰略物資使用的,其次,遠東帝國人口多,最後則是遠東帝國氣候變化最大。

遠東帝國犀牛之所以遭受滅頂之災,也不過是近幾十年年的事,清代遠東帝國人口達到了一個高峰期,火器進入使得獵殺犀牛變得更加簡單等等。

至於南洋,印度等地區,之所以現在犀牛還能倖存,並非這些地方的人更加高尚,而是他們文明過於落後。

人口少,也意味着犀牛的生存環境受到的影響小,實際上到了前世21世紀,南洋地區人口增加以後,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幾乎都快絕種了,反而是印度犀牛從目前的兩百多頭,恢復到將近四五千頭。

印度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很多大型野生動物都在印度沒有被滅絕,這應該和印度的宗教文化有關。

當然,在東非存在的情況下,可以預見,東非將長期處在世界犀牛數量第一大國的位置,單單是本土的白犀牛,東非就多達四萬多隻,包括前世滅絕的北白犀牛。

前世,最後一頭北白犀牛在肯尼亞滅絕,但是目前東非境內的北白犀牛就高達幾千只。

雖然早期東非曾經也拿象牙,皮革和犀牛角等資源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導致大量,但是隨着上個世紀末,東非全面轉向工業發展以後,東非境內的野生動物肅清活動也開始受到制約。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轉向工業發展以後,東非農業開墾活動陷入增長滯緩階段,東非對土地的需求變少,與之伴隨的則是東非保護區的增加。

第552章 過往第904章 卡賓達第360章 安排第882章 出口第353章 下一站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04章 卡賓達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581章 “火車頭”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385章 煽動第752章 軟柿子第803章 威脅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25章 造船業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1章 捷徑第70章 蒙巴薩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94章 迎接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29章 教育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38章 換血第154章 發“貨”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782章 近衛師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024章 監視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740章 古戰法第153章 送酒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90章 自治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50章 謠言第531章 兵城第343章 屯田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045章 教育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87章 西逃第847章 畜牧業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28章 打探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73章 消化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013章 站隊第631章 準備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52章 軟柿子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41章 回國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02章 爭論第73章 消化第833章 拖拉機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
第552章 過往第904章 卡賓達第360章 安排第882章 出口第353章 下一站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04章 卡賓達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581章 “火車頭”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385章 煽動第752章 軟柿子第803章 威脅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25章 造船業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1章 捷徑第70章 蒙巴薩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94章 迎接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29章 教育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38章 換血第154章 發“貨”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782章 近衛師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024章 監視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740章 古戰法第153章 送酒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90章 自治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50章 謠言第531章 兵城第343章 屯田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045章 教育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87章 西逃第847章 畜牧業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28章 打探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73章 消化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013章 站隊第631章 準備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52章 軟柿子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41章 回國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02章 爭論第73章 消化第833章 拖拉機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