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戰爭販子

壓制阿拉伯教國家可以說是英國不變的國策,尤其是他們的帶頭大哥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威懾力是相當大的,雖然如今成爲“西亞病夫”,但是祖上在歐洲殺燒搶掠打下的赫赫威名,時刻讓歐洲各國擔心其翻身。

“奧斯曼帝國和波斯,應該是東非人攻略的重點,所以我們就先從兩國入手,時刻監控東非和兩國政府間達成的合作。”

至於阿曼,雖然也是東非出訪的重點國家,但是英國政府並不擔心,因爲英國在阿曼有巨大的優勢,且隨着英國的佈置,阿曼國力一直在衰退,就比如前世阿聯酋,現在的海盜海岸就是英國從阿曼那裡分裂出來的政治力量。

作爲曾經阿拉伯教地區唯一一個海洋強國,英國自然不會對阿曼放心,所以英國一直都對阿曼實行打壓政策,這也是阿曼內部形成較爲強大反英團體的原因。

……

荷臺達。

前世也門國內第二大港口城市,當然,如今荷臺達屬於奧斯曼帝國。

一隊穿着長袍的商人正在一處旅店內清點貨物。

“這次一共帶過來五十多條槍械,三箱彈藥,全部都是英制步槍,亞丁灣沿岸其他區域英國勢力比較強大,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將這些武器通過海路輸送到亞丁是很困難的,只能通過奧斯曼的港口中轉。”

“在港口買通了奧斯曼的官員,才把這批貨順利帶過來,不過接下來我們還要走很長的陸路,然後越過邊境將這批武器送到亞丁的客戶手中。”

亞丁,也就是英國的亞丁保護地,包括前世也門和阿曼,沙特的一些地方,區域內小國林立,實際上就是類似海盜海岸那種阿拉伯遊牧部落式的國家。

這也讓東非找到了機會,國家多了自然矛盾也多,尤其是這種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區域,爲了水源就有可能打的頭破血流。

當然,不管任何國家或者勢力,都會想盡辦法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對於亞丁保護地的一衆部落更是如此,誰的槍多,誰的槍越先進,誰就能取得優勢。

雖然大家頭上有一個英國壓着,但是並不意味着大家沒有矛盾,而這個時候有人從外面向大家輸送武器,那自然是欣然接受。

不僅僅是荷臺達港,奧斯曼帝國的其他南方港口大多數都成爲了東非向波斯灣沿岸和阿拉伯半島走私軍火的中轉站,主要是其他地區容易被英國察覺。

說是軍火貿易,實際上東非花費了不少成本,類似前世美,蘇兩國爲了冷戰從而向各自小弟發放的軍事大禮包,也就是免費軍事援助。

畢竟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桑給巴爾人可不會承擔大量風險,幫助東非向中東各地走私軍火,賺取中間利潤一直是東非和桑給巴爾人合作的基礎。

而桑給巴爾人爲沒有讓東非失望,憑藉在阿拉伯教地區強大的人脈和生意網絡,桑給巴爾人能精準找到買主。

“今年六月份我們已經先期向中東和中亞地區輸送了兩千多支步槍和上萬發彈藥,不出意外的話,中東和中亞的部落衝突有可能加劇,最終不斷擴大,從而引發當地局勢的動盪。”國防安全局的特工向上級彙報道。

“這些桑給巴爾人的信譽還是比較可靠的,他們常年在阿拉伯地區經商,勢力幾乎覆蓋整個印度洋沿海,所以這批武器大多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中東和中亞。”

“只不過現在只是把武器賣給了一些小客戶,他們還不足以引發整個中東和中亞的局勢,等到時間積累,手中力量越強大,他們的野心也會越膨脹,到時候有英國人頭疼的。”

事實上從1908年下半年開始,英國就發覺了不對勁,手下殖民地的小矛盾和衝突明顯增加,不過都屬於小打小鬧,這也很好解釋,在英國人到來之前,這些阿拉伯人就經常打架,所以“偶爾”發生暴力活動,對於英國來說,完全沒必要關注。

畢竟部落間的衝突,只要不涉及到英國自身的利益,那就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於是在英國的放任之下,東非加大了對當地軍火的出貨量,小型低烈度戰爭已經開始向着“常態化”方向發展,但凡是英國人在附近的殖民地都是這種情況。

而小規模戰爭爆發頻繁,終於引起了英國的關注,不關注也不行了,局勢朝着失控方向發展只會打擊英國自身的威望。

這些部落或者國家,過去在英國的統治下,基本上不會損害英國人的利益,但是真當局勢失控,大家打急眼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番混戰。

而這種情況下,英國原本在當地扶持的一些本土政治勢力,容易遭受挑戰,所以他們迫切需要英國撥亂反正,維繫自身的利益。

於是在一些親英勢力的鼓動下,英國亞丁保護地政府不得不出手展開調查,而不查不知道,通過粗略數據,亞丁保護地內竟然流入了上萬支槍械。

這很明顯是有境外勢力意圖破壞英國在當地的統治,而隨着亞丁保護地的反映,英國在波斯灣附近其他殖民地政府也紛紛描述這種情況。

這和英國前班納曼首相對於東非將在中東,中亞地區有大動作的預判不謀而合,只不過任何人也想不到東非只是爲了搗亂,畢竟除此外東非幾乎沒有獲得什麼實際利益,反而因爲補貼軍火生意還要倒貼一部分進去。

至於爲什麼是前首相,那是因爲班納曼在今年四月份心臟病發作去世了,這也導致英國政府一陣手忙腳亂,從而暫時放鬆了對東非在中東和中亞的警惕。

直到亞丁保護地和其他波斯灣沿岸殖民地的反饋,新政府才重新關注這裡。

對於東非的這種小動作,新首相阿斯奎斯是相當厭惡的,爲了解決掉這個麻煩,阿斯奎斯最終還是決定和東非進行初步談判接觸。

東非想要的很簡單,那就是在波斯灣和中東,中亞地區的“自由貿易”,這一點“簡單”的要求,英國沒有答應,畢竟英國剛剛和俄國分贓,已經將區域內視爲自己的利益所在,割肉給東非自然是做不到的。

而且把東非人放進來,日後東非肯定會得寸進尺,英國政府自然不會這麼短視,那雙方的談判就這麼僵持下去。

東非開始加大對中東地區的軍事援助,這樣一來,英國確實被搞得焦頭爛額,當然,英國也有很多手段敲打東非,所以整個1908年就在英國和東非的互相傷害中度過。

當然,兩國都把握住了分寸,畢竟世界上除了東非和英國以外還有很多國家,英國和東非的不愉快,並不影響德國,法國對英國威脅更大,東非也不可能和英國短時間內爆發激烈衝突,於是時間就在英國和東非的僵持流逝了,1909年悄然來臨,而在過去的1908年,東非幾乎都在扮演戰爭販子的角色,讓整個波斯灣和亞丁灣地區一片火熱。

第821章 裁軍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165章 抵押物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371章 生意第191章 青檸第998章 貝拉市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章 接觸戰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53章 新家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44章 魯道夫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31章 準備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564章 貴人第802章 爭論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422章 蘇聯第1276章 酒精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09章 起步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13章 站隊第1399章 加入第230章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437章 徵兵第844章 魯道夫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96章 壓迫感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810章 海岸線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802章 爭論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10章 海岸線第1316章 對話第34章 動員第149章 王位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445章 凱末爾第774章 搬遷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801章 恭賀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84章 連環計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220章 萊茵人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66章 比較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938章 換血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17章 東非糧倉
第821章 裁軍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165章 抵押物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371章 生意第191章 青檸第998章 貝拉市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章 接觸戰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953章 新家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44章 魯道夫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31章 準備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564章 貴人第802章 爭論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422章 蘇聯第1276章 酒精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09章 起步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13章 站隊第1399章 加入第230章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437章 徵兵第844章 魯道夫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96章 壓迫感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810章 海岸線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802章 爭論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10章 海岸線第1316章 對話第34章 動員第149章 王位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445章 凱末爾第774章 搬遷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801章 恭賀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84章 連環計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220章 萊茵人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66章 比較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938章 換血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17章 東非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