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領土交易

第1137章 領土交易

所以從東非對德國幫助上的回饋來說,東非完全對的起德國,只不過這些回饋並不是德國最迫切需要的罷了,德國需要的是東非在戰略上對德國進行全方面配合,而不是經濟上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但是,德國顯然不能說兩國經濟合作不重要,畢竟德國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國土規模決定了德國在很多方面的劣勢,尤其很多戰略物資上依賴東非提供支持。

小毛奇就說道:“實際上東非的建議對我們而言,也是最好的選擇,在如今這個時間段,我們根本就不可能顧及海外領地,如果能通過這些海外領地換取東非的支持也是不錯的結果,這些海外領地本來就是英法分出來的殘羹剩飯。”

“對於帝國而言,只要擊敗了英法,那中東,印度等富饒的殖民地還不是手到擒來,所以將這些殖民地變現,對於我們而言纔是最有利的。”

小毛奇的說法讓德國一衆高層都陷入沉默,實際上德國政府心裡都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還是感覺有些憋屈罷了,最難過的是心理的那道坎兒。

如今小毛奇將話挑明瞭,至少對德國政府是一個不錯的心理安慰,一切都是爲了帝國,至於東非,現在德國反而更加應該大力拉攏,就算不能成爲戰友,但東非只要能表現出對德國友好的態度,對德國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除了東非以外,歐洲外的其他國家對德國的幫助也不大,就比如美國,雖然工業實力世界第一,但是以美國和英國的關係,大概率會傾向於英國一方。

雖然東非和美國都言明中立,但是國家關係也是親疏有別的,東非至少是德意志國家,天然會偏向於德國。

事實也是如此,恩斯特雖然選擇袖手旁觀,但是暗地裡還是希望同盟國取得最終勝利的,而東非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扶持也不少,尤其是奧匈帝國,當初恩斯特可是給奧匈帝國提供了不少幫助。

事已至此,威廉二世只能無奈說道:“讓東非的布爾斯大使過來和我們簽訂協議吧!”

……

“我們東非對於德國肯定是支持的,畢竟德國取得戰爭勝利,對整個德意志民族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我們同樣作爲德意志民族的一份子不至於在這件事上和德國唱反調,反而希望德國能夠取得歐洲霸權。”

布爾斯上來就大談東,德之間的友誼,這其實也是布爾斯的真實想法,畢竟東非在怎麼說也是德意志國家,布爾斯作爲德意志人自然在心裡傾向於德國。

當然,在德國君臣眼裡就不太一樣了,布爾斯這個明顯帶有混血特徵的東非人,在一衆貨真價實的德意志人中間,還是顯得格外突兀的。

這很難不讓德國君臣心中產生一種違和感,你這明顯帶有遠東血統的東非人,在這裡大言不慚的聲稱自己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份子,那他們算什麼?

說實話,近些年東非人在外界的變化還是很大的,以前東非在國外的人員大多數都是正兒八經的日耳曼人面孔,亦或者有極少數迥然不同於日耳曼的東亞人面孔,兩者之間涇渭分明。

而現在東非出國人員,已經被大量明顯帶有混血特徵的面孔所取代,而且在口音上也帶有明顯的施瓦本,或者說南德口音。

這種樣貌和語言上的變化,無不說明東非同化政策的成功,顯然東非種族融合的十分徹底,而且對德語的推廣相當順利。

唯一可惜的地方就在於,東非標準德語和德國,尤其是柏林高層們有些細微差別,畢竟柏林在德國的東北方向,口音上還是有比較清晰差別的。

當然,對於這種東非口語,德國政府也不太意外,畢竟東非標準德語本來就採集自德國南部其是施瓦本地區。

施瓦本德語其實在德國,乃至世界範圍分佈十分廣泛,畢竟南德意志地區曾經是整個德國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區域,包括奧地利,德國其他區域,東非,北美,南美,克羅地亞等等諸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大量施瓦本德語人羣存在。

就比如奧匈帝國境內的克羅地亞地區,克羅地亞的德意志人就自稱多瑙施瓦本人,可見施瓦本地區的人口流動帶動了施瓦本地區方言的流動。

而最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就是東非政權帶來的,包括原黑興根王室,也就是如今的萊茵皇室其本身就屬於施瓦本文化圈。

總而言之,布爾斯等東非官員帶給了德國君臣一種十分新奇的感官,當然,在德國極端德意志民族主義者來看,東非肯定不屬於德意志民族,相對於自認爲正統的德意志人來說,東非人完全像一個新的民族。

當然,德國政府高層肯定不會這麼說,東非雖然因爲人種上夾雜了大量遠東地區移民,但是其他方面幾乎和德國沒有太大差別,更重要的事,德國此時需要東非,更不能將東非踢出德意志大門之外,那隻會讓德國的敵人們感覺高興。

威廉二世說道:“好了,布爾斯大使,我們還是直接進入正題,關於我國海外領地,不是不能轉交給東非,但是東非必須給予我們應有的價值,畢竟這些海外領地也是帝國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爾斯回答道:“自然沒有問題,我們東非會根據市場價格,給予德國滿意的方案,德國這些殖民地我們東非願意以五千萬萊茵盾的價格進行收購。”

萊茵盾的幣值可以說是全世界主要大國裡比較低的,五千萬萊茵盾聽起來很哄人,實際上也就八百萬美元左右。

而這個價格也讓威廉二世眉頭一皺,畢竟東非要的可是德國全部的海外殖民地。

布爾斯說道:“這個價格絕對不算低,畢竟德屬中非和太平洋領地等地區,大多數都屬於人煙稀少的熱帶雨林地區,開發十分困難,尤其是太平洋上那些島嶼,根本無力支撐大規模經營活動。”

“甚至不客氣的說這些殖民地很多都比較雞肋,是英法等殖民國家都沒有看上的存在,所以五千萬萊茵盾絕對算是誠意實足……”

作爲買方,布爾斯肯定要多挑這些殖民地的缺點,而事實上布爾斯還真沒有貶低德國這些殖民地的屬性,對於東非而言,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德屬中非和多哥蘭,但對於東非而言也就那樣。

德屬中非雖然緊挨着東非本土,但是覆蓋着大片未開發的原始雨林,就算東非想將當地開發出來,也不會太過容易,而這對德國而言更是一個無底洞。

這些海外領地對於德國政府來說確實是無底洞,投資遠大於收益,而且德國也不可能守得住。

與其便宜協約國還不如交給東非,至少還能從東非換一些實際的好處,等擊敗了英法,德國不僅能確立歐洲大陸上的話語權,更是可以直接掠奪英法那些富裕的殖民地。

所以,布爾斯雖然有些摳搜,德國還是同意了東非的方案,至於具體支付,則完全被德國要求換成德國需要的戰爭物資,而這也是東非想要的,畢竟東非的港口倉庫早就囤積了大批物資,就是爲了用這些物資在戰爭時期大賺一筆的。

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67章 奧拓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64章 肉類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189章 邀請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766章 集結第840章第1272章 犀牛園第752章 軟柿子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33章 拖拉機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95章 拜訪第72章 菸草種植第802章 爭論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368章 插曲第30章 多多馬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88章 巡邏兵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184章 通吃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6章 咖啡第1377章 賄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03章 萊茵宮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50章 教育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413章 拉攏第316章 萊茵盾第195章 拜訪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82章 抉擇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50章 移民第255章 五五開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166章 體驗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735章 廓爾喀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24章 海洋第992章 入籍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291章 “偷國”第676章 摩托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24章 海洋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22章 體面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
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67章 奧拓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64章 肉類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189章 邀請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766章 集結第840章第1272章 犀牛園第752章 軟柿子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33章 拖拉機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95章 拜訪第72章 菸草種植第802章 爭論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368章 插曲第30章 多多馬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88章 巡邏兵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184章 通吃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6章 咖啡第1377章 賄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03章 萊茵宮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50章 教育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413章 拉攏第316章 萊茵盾第195章 拜訪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82章 抉擇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50章 移民第255章 五五開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166章 體驗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735章 廓爾喀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24章 海洋第992章 入籍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291章 “偷國”第676章 摩托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24章 海洋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22章 體面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