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入籍

第992章 入籍

“這裡就是蒙巴薩,看起來真不錯,氣候也比較能接受,我們從歐洲啓程的時候,還是冬天,這裡確是夏季,溫度這麼高,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蒙巴薩十分接近赤道,在赤道的南方,所以十二月的蒙巴薩正值夏季,而今天蒙巴薩的溫度只有二十六度,這個氣候對於團隊裡的很多俄羅斯人而言,簡直太美妙了。

得益於蒙巴薩市的城市建設,市區的綠化帶,公園,居民區裡種植了大量花卉和綠植,整個城市也顯得奼紫嫣紅,配合上清爽的海風,雖然工業十分發達,工廠林立,但是蒙巴薩並不像倫敦那樣烏煙瘴氣。

亞克羅夫蹲在道路邊,對着綠化帶裡的鮮花輕撫了一下,詫異的說道:“現在的俄國應該已經是冰天雪地,而在東非鮮花卻開的十分豔麗,我對這裡已經產生了不小的期待。”

“亞克羅夫先生,這對於我們國家的城市而言是很常見的情況,蒙巴薩市是典型的花園城市,只要有足夠的水源,植被一年四季都不會凋零。”柯里維德說道。

“真好啊!”亞克羅夫感慨道:“俄國的天氣和東非相比實在太過惡劣,哪怕歐洲也沒有東非這種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

從一個外國人口中聽到對東非氣候的稱讚,柯里維德自然很高興,不過剛纔柯里維德也說了,這種情況只是在城市裡比較常見,所以他還是選擇實話實說。

柯里維德:“亞克羅夫先生,我們黑……萊茵帝國氣候方面也有自己的不足,並非你想象的那樣美好。”

因爲最近更改國名的原因,柯里維德差的將原來黑興根王國這個已經過時的稱呼說出來。

“東非和歐洲相比,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對於蒙巴薩這種位於草原和沙漠過渡地帶的城市尤其如此,而蒙巴薩市之所以能四季常春,那是因爲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統,這些城市的綠化帶,如果在旱季沒有人工澆灌,那也只會變成乾癟的枯草。”

“乾旱和洪澇是東非最嚴重的兩種自然災害,我想在俄國的大多數地區應該是沒有這個難題的。”

俄國人口主要居住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域,而且因爲溫度相對低,蒸發量小,所以氣候比較溼潤,同樣因爲如此,冬天漫長寒冷,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積溫不足,所以除了熱帶沙漠或者雨林,寒帶苔原,冰原那種極端氣候的各個國家,其他氣候各有各自的優缺點。

對於柯里維德的話,亞克羅夫沒有反駁,因爲他是烏克蘭人,烏克蘭的農業條件在歐洲都是首屈一指的。

“這是東非應得的,你們在城市建設方面下了狠功夫,才能打造出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就像聖彼得堡在很多年前也僅僅是沼澤和荒灘,經過帝國開發才成爲歐洲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一樣。”亞克羅夫說道。

“而且你們東非做的可能比我們俄國更好,在蒙巴薩市,我幾乎沒有見到像俄國那樣的底層貧困人羣,精神面貌和物質享受可能比俄國更加平均一些。”

亞克羅夫沒有說東非是均衡主義國家那種蠢話,雖然東非底層百姓生活好一些,但亞克羅夫同樣在蒙巴薩見到不少富貴羣體,在蒙巴薩街頭有不少汽車,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

根據柯里維德所說,在東非能消費汽車的,大多數是政府官員,企業高層和各個行業的高端人才。

而毫無疑問,像亞克羅夫這種由東非政府引入的人,也屬於高端人才,所以亞克羅夫對於自己未來在東非的生活還是充滿期待的,當然,前提是他的工作和居住地是在蒙巴薩,畢竟他目前只對蒙巴薩有所瞭解。

蒙巴薩市毫無疑問非常繁華,但是東非的其他地區呢!因爲時間原因,亞克羅夫還不知道自己在東非未來的歸宿。

所以他向柯里維德問道:“柯里維德先生,我的審覈進度怎麼樣了?不知道我會被分配到什麼地方?”

柯里維德搖搖頭說道:“暫時還沒有結果,不過根據你的特長,基本可以確定會在城市工作,具體是哪個城市,就看東非那些企業部門需要了,可能是蒙巴薩,也可能是內陸或者西部某些城市。”

“不過,我聽移民署的辦事員透露,你的信息已經錄入,兩天後,應該就可以正式入籍了,等入籍之後,接下來的工作應該會快一點,因爲我們國家建設的需要,尤其是一五計劃的執行,現在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我想在一個星期內,可以完成所有程序。”

對於東非的一五計劃,亞克羅夫早就有所耳聞,聽起來不明覺厲,也能看出東非發展本國工業的雄心壯志,當然,具體細節上,不早說亞克羅夫,就是東非大部分人也不可能知曉,基本上信息都是通過報紙等媒介獲得。

“一五計劃,也就是將工業發展按照計劃形式逐步完成,這有些像我在大學時,按照課程表學習。”亞克羅夫說道。

亞克羅夫不僅上過大學,而且已經工作了兩年,但是因爲經濟危機的原因,其原本所在的公司破產了,失業在家,所以這才被東非挖了牆角。

柯里維德:“其實從殖民時代,東非的經濟就是按照這種模式發展的,也是在這種有政府統籌協調之下,我們國家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完成很多偉大工程,像鐵路,公路,水利建設都達到世界前列,這才築成了東非經濟的根基。”

“就拿鐵路來說,如今東非鐵路里程可能已經突破十萬公里,沒有計劃經濟,我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偉大成績的,東非鐵路網,在各大洲裡也僅次於歐洲和北美。”

東非民衆大多數不像前世蘇聯那樣國內很多人對計劃經濟持有反對態度,因爲從殖民時代開始大家就是在這種經濟體制下過來的,並且直接享受到了計劃經濟的紅利。

畢竟蘇聯之前還有俄國帝制,資本主義政府,對各種制度的擁磊很多,社會情況複雜,爭端也會很多。

而東非和美國一樣,在建國之處就直接進行了經濟體制的定型,所以美國成爲了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東非目前則是堅定的計劃經濟國家。

柯里維德說道:“我出生在東非,父親是奧匈帝國人,母親是遠東帝國人,從他們移民東非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就是這種經濟體制,所以我從小也是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後來出國我才接觸到歐洲的經濟體制。”

“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國家的經濟體制可能不太完美,但和歐洲相比,還是東非這種環境要好一些,而且皇室和政府一直在對這種經濟體制進行着各種嘗試和調整,政府也強調過,東非的政治制度處在初期探索階段,並且將長期處在這種探索之中。”

這一點是必然的,恩斯特不相信世界上擁有完美的社會制度,就算奴隸制都會有人支持,就像恩斯特本人一樣,要不然東非早就廢除奴隸制度了,當然,奴隸制度遲早要死亡,現在東非想要繼續發展,就只能在工業上不斷做出成績。

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015章 市場第958章 巴拉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619章 繳獲第207章 換牌第572章 停火線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60章 記者會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560章 記者會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20章 雙標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797章第449章 野心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30章 漢薩省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437章 徵兵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44章 貿易第976章 開始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945章 空軍第124章 水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437章 徵兵第1399章 加入第1203章 車展第925章 造船業第775章 紹奎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145章 機遇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672章 危與機第389章 易手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30章 水權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7章 地圖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0章 謠言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58章 331師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114章 抉擇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574章 服軟第938章 換血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749章 南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857章 一分爲二
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015章 市場第958章 巴拉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619章 繳獲第207章 換牌第572章 停火線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60章 記者會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560章 記者會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20章 雙標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797章第449章 野心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30章 漢薩省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437章 徵兵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44章 貿易第976章 開始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945章 空軍第124章 水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437章 徵兵第1399章 加入第1203章 車展第925章 造船業第775章 紹奎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145章 機遇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672章 危與機第389章 易手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30章 水權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7章 地圖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0章 謠言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58章 331師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114章 抉擇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574章 服軟第938章 換血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749章 南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857章 一分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