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故”人

“的裡雅斯特這幾年變化真大啊?我本來以爲東非的發展就足夠震撼了,沒想到奧匈帝國也是如此!”卡琳娜驚歎道。

的裡雅斯特這十幾年來,幾乎每年都有新變化,而卡琳娜和恩斯特在東非待了這麼久,所以的裡雅斯特和以前的印象完全不同了。

時代浪潮下,不僅僅是東非在發展,歐洲這個世界中心更是如此,在19世紀,兩次工業革命銜接之下,只要抓住機遇的國家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和美國,現在光是看到的裡雅斯特,就可以知道奧匈帝國的巨大發展,那成績更優異的德國和美國會更出人意料。

哪怕恩斯特這個曾經在遠東帝國見識過“基建狂魔”的人,也在心裡對當前的歐洲發展感覺有種心靈上的震撼。

“這就是科技帶來的變化,兩次技術革命,對整個世界文明的推動是極其顯著的,奧匈帝國在這種浪潮之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就可以理解。”恩斯特對妻子說道。

“一直說1873年經濟危機和大蕭條多麼嚴重,但是這並不妨礙歐洲社會的發展,反而在瀝乾水分後,產業結構變得更加健康,現在奧地利經濟可比我們去東非之前要有活力的多。”

實際上的裡雅斯特的大發展,離不開東非和奧匈帝國之間貿易的助推,繁榮的港口貿易使得整個的裡雅斯特在近二十年間人口翻了三倍。

的裡雅斯特第一次人口和產業暴漲,來自於當時奧匈帝國成立,威尼斯地區被意大利收復,失去威尼斯後,當時的裡雅斯特成爲了奧匈帝國唯一的優良出海港,所以的裡雅斯特經濟直接實現飛躍,迅速成爲奧匈帝國的大城市。

第二次就是近幾年東非和德意志地區貿易量暴增,得益於之前奧匈帝國的鐵路建設,這裡是東非和奧匈帝國之間商品貿易的中轉港,東非和整個德意志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大部分通過這裡來週轉。

東非是體量巨大的原材料供應國,而德意志地區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二者之間的互補關係,使得的裡雅斯特迎來第二次大發展。

歐洲德意志地區總體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開發出來的熟地,鐵路網密集程度僅次於英國,聯通波羅的海和地中海,陸上水網密佈,內河航運發達,同時是歐洲大陸東西向陸上通道,人口近億,煤鐵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十分,與之相比,東非也就剩下地盤足夠大這個優勢了。

要是去掉內陸和南方的豐富礦產資源,只靠前世東非(真正地理意義上的東非)那點資源,還真拿不出手。

這樣一盤算,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奧兩國聯手對抗全世界實際上還真有這個能力,加上沒有能源上缺憾,對抗協約國不落下風也就合理了。

後來失敗,更多是信心上的失敗,其中美國下場佔了絕大部分因素,如果沒有美國存在,那德奧兩國不說勝利,和精疲竭力的協約國打個平手的能力還是有的,協約國裡沙俄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不過沙俄國內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且恩斯特不認爲沙俄臨時政府能成事。

“親愛的,你的能力也不錯,畢竟東非算是白手起家,能發展到現在的地步,足以使得許多國家汗顏了。”卡琳娜對恩斯特說道,同時還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斐迪南沒好氣道:“沒事看我幹什麼?當時墨西哥的情況複雜,各方勢力就沒有一個把我放在眼裡的,我也就有一個名頭,這種事不是老狐狸,根本別想安穩,還有,你是我女兒麼,這不是揭我傷疤麼?”

卡琳娜摟着斐迪南大公的胳膊撒嬌道:“我哪敢揭你的傷疤,而且我知道伱當時就是個拿破崙三世的遙控木偶,可能得不到支持。”

一說到拿破崙三世,倒時引起了恩斯特和斐迪南的回憶,說起來拿破崙三世在黃泉之下應該是不得安穩,現在法國人對拿破崙三世評價肯定是不太好,不過再過些年就有可能反過來,後來的法國政府總是不會讓敵國失望。

不過恩斯特和斐迪南大公倒不是因爲拿破崙三世的文治武功而回憶這個人,而是因爲拿破崙三世的死,拿破崙三世曾經在歐洲極爲風光,但是最後客死英國,這種反差總是讓人感慨的。

斐迪南大公曾經對拿破崙三世是有些怨念的,不過人死債消,反而感覺自己比拿破崙三世幸運的多,畢竟現在一樣擔任着一個大國的海軍領導人,甚至是創始人,未來的歷史應該會對自己的人生多幾分善意的讚譽。

這麼想是對的,歐洲歷史上逃跑的君主多的很,但是能被銘記的沒有幾個,但是被處死的君主可就有名多了,路易十六,查理一世,包括前世的斐迪南大公(馬西米連諾一世)這個墨西哥皇帝。

而且斐迪南大公不算逃跑,未來歷史對他的記載應該是被女婿恩斯特從墨西哥反政府勢力手中解救出來,解救可就好聽多了。

恩斯特則是思考着拿破崙三世的解決,並以此爲戒,在普法戰爭之前,沒有人看好普魯士,結果普魯士就逆襲了,現在東非雖然已經穩固,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絕對不能搞“優勢在我”這種傲慢的心態。

這是結合如今奧蘭治自由邦局勢後的結果,前世英國征服布爾人動用了四十萬兵力,而現在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是站在一起的,葡萄牙也會支持英國,而英國如果針對東非這種國家,肯定不會學對付布爾人那一套,因爲東非的體量不是布爾人國家可比的。

如果英國真動武,那能集結的兵力至少超過六十萬,英國自己不少於四十萬,德蘭士瓦人有英國的支持,組建幾萬人應該沒問題,還有葡萄牙人十幾萬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還要考慮到印度僕從軍的問題。

不是恩斯特多想,而是對敵人的實力要儘量考慮全面,英國人肯定是有這個能力的,畢竟前世英國就做過示範。

而東非正規軍才區區三十多萬人,這還是加上海軍後的結果,當然,東非退役的士兵也有個幾十萬左右,加上民兵那動員能力就很恐怖了,可民兵的戰鬥力是要打問號的,所以對外戰爭不是拍腦子決定的,萬一翻車,那就貽笑大方了。

至於說開英國龍蝦兵的玩笑,東非還真不一定比前世布爾人有把握,因爲正規部隊和布爾人那種游擊戰術的野路子有很大不同。

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694章 訛詐第460章 衝突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85章 速成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30章 漢薩省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33章 “故”人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840章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324章 預謀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444章 到家第1114章 抉擇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42章 移民熱潮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330章 跑路第300章 掠奪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230章 水權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3章 國際調停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531章 兵城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361章 影響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49章 戰敗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698章 魚餌第833章 拖拉機第577章 收尾第304章 調停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57章 “0”號文件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45章 凱末爾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506章 焦夫鎮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79章 黃金葉第1402章 契卡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740章 古戰法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61章 分贓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31章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
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694章 訛詐第460章 衝突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85章 速成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30章 漢薩省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33章 “故”人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840章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324章 預謀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444章 到家第1114章 抉擇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42章 移民熱潮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330章 跑路第300章 掠奪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230章 水權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3章 國際調停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531章 兵城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361章 影響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49章 戰敗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698章 魚餌第833章 拖拉機第577章 收尾第304章 調停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57章 “0”號文件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45章 凱末爾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506章 焦夫鎮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79章 黃金葉第1402章 契卡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740章 古戰法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61章 分贓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31章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