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大結局(下)

“你說什麼?幾萬軍隊就這麼戰敗了?阿爾卡沙呢?(蘇聯派來協助喬巴山的那位集團軍司令)”

那邊斯大林剛剛接到前線的一次戰鬥失利的情報,心情本來就不好,這邊就接到了派到外蒙的那幾個師遭遇慘敗,現在已經退入蘇聯領土。這讓斯大林很是生氣,本來他認爲那幾個師足夠解決外蒙的八路軍,沒想到馬失前蹄,反而被擊敗了。

看到臉色難看的斯大林,赫魯曉夫還是硬着頭皮說了下去,“斯大林同志,阿爾卡沙同志受了重傷,現在正在昏迷之中,這次失敗,也是因爲阿爾卡沙同志的昏迷,以及指揮系統被摧毀,造成了部隊的混亂。而中**隊則是趁這個機會,發起了進攻,擊潰了我們的軍隊,喬巴山同志也下落不明。”

“什麼?馬上叫華系列夫斯基回來,讓他帶着軍隊去給我教訓教訓那些黃皮猴子,讓他們知道得罪偉大的蘇維埃的後果。”斯大林歇斯底里的咆哮道。

咳咳

旁邊的莫洛托夫咳嗽了一聲,訕訕的說道,“斯大林同志,華系列夫斯基同志正在收復烏克蘭,那裡現在還有幾十萬德軍盤踞,回來不太現實。”

“朱可夫呢?”

“瓦圖京同志(蘇聯大將)剛剛犧牲,朱可夫同志正代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一職,正和華系列夫斯基同志對付曼因斯坦的坦克集羣,無法脫身。”莫洛托夫繼續道。

。。。。

接連問了幾個指揮人員都因爲打仗無法離開蘇德戰場,斯大林很是憤怒,“難道現在我們就坐看那些黃皮猴子威脅我們的遠東?並把蘇聯的盟國給吞併了嗎?”

莫洛托夫反正都挑起了這事,只能繼續說下去,“中國人不敢進攻蘇聯,這是毋庸置疑的。的確,失去了蒙古這個屏障,西伯利亞大鐵路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但畢竟中**隊沒有進入我們的國土,我聽說毛的軍隊到了邊境就沒再前進了。

現在蘇維埃的主要敵人是德國,不是中國!”

“斯大林同志我認爲可以先把德國收拾了再去教訓那些黃皮猴子!”一旁的赫魯曉夫也建議道。

看着連續幾個蘇維埃政府重要成員都勸他暫時不要管遠東,專心對付德國,斯大林雖有不甘,不過還是答應了。

八路軍保住外蒙的消息並沒有大規模宣傳,**也不想因此刺激蘇聯,至於美國政府得知**的軍隊擊敗了蘇聯軍隊,也不禁詫異,不過在聽說是用了數倍的軍隊後,便把這事放在了一邊。畢竟蘇聯軍隊的精銳都在歐洲戰場,調到遠東的,大多是二流或者三流部隊。

外蒙的事情解決後,**也就有了功夫來對付華北的日軍。四月份,彭得淮親自指揮晉綏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山東軍區三大軍區的70萬部隊發起了對華北日軍的最後進攻。戰鬥幾經波折,岡村寧次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從其他戰場借到了八個師團,讓他的手上一下多了十幾萬軍隊。

對於平津等地,日本很是看重,無論是華北方面軍還是日軍大本營,都把這裡當成了一個決戰之地,兩邊的軍隊在這裡打了將近三個月的戰鬥。華北日軍在面臨失敗的時候,一些部隊趕出了人神共憤之舉,在破城之際,屠殺了城內的大量百姓,而且不只是一個城池這樣。這個命令是北平的朝香宮鳩彥王示意的,而這也引發了八路軍最大規模的一次殺俘事件,將近7000日軍和平民被槍殺。

雖然日軍殺害平民在先,但八路軍的報復也讓國際社會對八路軍頗有微詞,特別是日軍把這件事大肆宣揚。中國的國內輿論倒還好,主要是美英等國的一些聖母婊則是表達了不滿,認爲八路軍違背了日內瓦公約。針對這次事,李衛國親自下令,撤了那個師的營級以上幹部,留作他用。

至於那些參與的士兵,則是調離了前線,不過讓不少黨內同志意外的是,這支部隊並沒有受到太重的懲罰,反而是調到了西北沙漠深處,保護科研人員,至於那些科研人員幹什麼的,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件事就算是這麼平息下去,而八路軍也在幾個月的戰鬥後,收復了除了北平的華北其他地方。至於北平,裡面有着以岡村寧次爲首的六萬日軍堅守,而八路軍也擔心損壞城中文物,並沒有發起進攻。

爲了和平拿下北平,最後是李衛國親自出面跟岡村寧次談了數次,最後在八月份,岡村寧次最後才下定決心帶着剩下幾萬日軍和十餘萬日籍平民向八路軍投降,而八路軍則是需要保證他們的安全。不過作爲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還有這次戰鬥中出現的幾次日軍屠殺中國平民元兇的朝香宮鳩彥王則是在岡村寧次投降之前自己的住所自殺身亡,也算是逃脫了審判。不過這位親王的死,卻讓岡村寧次受到了日本天皇的嚴厲斥責,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他不得不像八路軍投降。

因此李衛國則是一下拿到了兩把日軍大將的指揮刀,那位親王的被李衛國轉交給了主席,他留下了岡村寧次那一把。

八路軍拿下北平可謂是讓整個國內產生了極大地沸騰,國統區大量的青年都很激動,自發前往**的根據地,參加八路軍和新四軍,這讓老蔣很是不滿,也更加擔憂。要知道日軍開戰以來,還沒有一個方面軍全軍覆沒的先例,而這個第一次則是被**的軍隊拿下了,而作爲政府軍的國民黨部隊則是表現實在讓人恭維。

爲了爭奪國內民衆的支持,老蔣不顧盟軍的反對,再次抽調遠征軍,打算反攻南京。雖然老蔣集中了包括40萬美械部隊爲主的100萬軍隊,但在反攻南京的時候老蔣再次越級指揮,使部隊遭遇慘敗,不僅沒能收復南京,還損失了將近30萬軍隊,剩下的部隊跟不到20華東日軍發生了對峙,不敢輕易發起進攻。

國民黨軍隊的表現再次讓國統區的民衆感到不滿,相比於**軍隊,國民黨軍隊的表現是在不敢恭維,而這個時候爆出了黃金舞弊案,更讓國民黨的**暴露於國內外人士的眼前。

對於國民黨的種種不佳表現,**並沒有太在意,而是專心的對付着日軍,以實際行動來向國內外證明。雖然拿下了整個華北,北方的日軍就剩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但八路軍並沒有輕易進攻東北,而是派出大量的武裝人員進入日軍佔領區,宣傳日軍的現在情況,瓦解日本在東北的統治。

與此同時,八路軍還在山東、河北修建了大量的機場,用來部署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雖然八路軍的遠程轟炸機數量不多,但也在日本本土投下了大量的炮彈,特別是凝固汽油彈,只要是生產出來的,都投在了日本本土。長崎、佐世保、熊本、廣島、神戶、京都,甚至東京都被八路軍的炮彈光顧過,不過那邊的防空火力更加強悍,八路軍的飛機一般都在本州島西部以及九州島活動。不過八路軍也成爲繼美軍之後,第二個大規模轟炸日本本本土的軍隊,大漲了軍隊的士氣。

到了44年末,此時中國陷入了很奇怪的一個局面,北方,日軍節節敗退,在南方卻還在主動進攻。

就在八路軍爲進攻東北做準備的時候,太平洋上的美軍也在不甘示弱,麥克阿瑟指揮軍隊發起了太平洋戰場上規模最大的海戰---萊特灣海戰。此次美軍一共出動了包括16艘航空母艦和18艘護航航母在內的上千艘軍艦(包括後勤輔助軍艦),兩千多架飛機。日軍方面也是拿出了自己僅有海上力量,包括四艘航母、兩艘航空戰列艦、七艘戰列艦在內的不足100艘軍艦和600架飛機。

最後日軍慘敗,海軍損失近半,也沒有擋住美軍的進攻。防守菲律賓的14方面軍也成了孤軍,而日本在東南亞的軍隊,也因爲海上的交通線被切斷,跟其本土被割裂開來。

日軍的在太平洋戰場上又一次慘敗,也給東南亞的抗日武裝帶來了極大的鼓舞。李四海率領的南洋傳統華人力量,在美軍航母的幫助下,在婆羅洲展開反攻,擊潰了婆羅洲的日軍,並解放除文萊之外的婆羅洲全境,並趁機佔領了不少周邊島嶼。

相比於婆羅洲,中南半島的反攻則是要差上不少,畢竟日軍的力量還是很強。不過日軍在其他戰場相繼遭遇失敗,也影響到了中南半島的日軍,雖然打退了各地游擊隊的進攻,但最後還是進行了戰略收縮,近防守重要的城鎮和交通要道地區,其他地方都放棄了,任由被游擊隊佔領。

最慘的莫過於泰國,整個國家有一半的領土都被游擊隊佔領。而在緬甸,林標的南洋縱隊也佔據了緬甸東部和東南部,控制了緬甸一半的土地;國民黨的遠征軍則是盤踞在緬甸北部,人數不多,僅僅只有十餘萬人,其他的都調回了國內戰場;英軍則是控制了一部分西部地區;至於日本人則是退到了緬甸中南部地區。

日軍就在這麼敗仗不斷的情況下度過了44年的冬天,不過日本上下都知道失敗早就是註定的,就看什麼時候而已。

而經過幾個月的休養生息和準備,八路軍再次整裝待發。八路軍也調整了一次編制劃分,城裡東北軍區,司令員由李振華擔任,同時卸任外蒙軍區司令員一職。

晉綏軍區則是被撤銷,併入外蒙軍區,由賀隆擔任新的外蒙軍區司令,司令部駐地--庫倫,負責防守外蒙。新的外蒙軍區由第一裝甲軍、第二騎兵軍、第六縱隊、第九縱隊組成,原晉綏軍區的第四、第五縱隊劃入東北東北軍區。

新的東北軍區將由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三、第十六、朝鮮獨立縱隊組成。

45年開春之際,八路軍從南北兩個方向,集中了十二個縱隊約160萬軍隊,在近1000輛坦克和1200架飛機的掩護下,分兩路朝着東北的關東軍發起了進攻。

雖然日軍竭盡全力展開抵抗,由於得不到援助以及部隊戰鬥力早就被削弱,在堅持不到一個月,最後還是慘敗,最後只能困守瀋陽、長春、哈爾濱、遼陽等地。

雖然八路軍沒能徹底拿下東北,但卻讓剩下的關東軍成了甕中之鱉,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在這個機會,武庭率領的朝鮮獨立縱隊開始挺進朝鮮,跟隨一起的還有八路軍兩個縱隊。

就在此時,美國這邊也國民黨軍隊的幫助下,先後拿下了琉球等地,並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由於這個時空德國衰敗比較慢,原子能武器的研發比較快,雖然後面還是被美國破壞了,但卻加劇了美國研發核武器的速度。

5月1號和3號,美國先後在廣島何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5月10號,日本天皇發佈投降詔書,宣佈投降。5月13號,盤踞東北和朝鮮的日軍向八路軍繳械投降,雖然美國有心佔領朝鮮半島,但被八路軍和朝鮮獨立軍趕先,在日本投降後的幾天內,便迅速強勢接收了整個朝鮮半島,而美國忙於佔領日本則是放棄了朝鮮半島。

武庭爲了得到**的支持,炮製了日本朝鮮駐軍把朝鮮東北部的羅津、清津等地割讓給僞滿洲國的文書,宣佈放棄這兩地的主權。

由於八路軍轟炸沒有轟炸那些工業設施,所以在日軍投降後,八路軍完整的獲得了整個東北的工業體系。雖然這裡的工業是基礎性的,但卻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對於**乃至整個中國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5月20日,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東京灣內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上籤署了投降書,中國方面除了徐永昌上將之外,作爲八路軍總參謀長的徐向淺也出席了此次日軍投降儀式。

北邊,**拿下了東北,南邊國民黨也很快接收了整個南方地區的日軍投降,不過在江蘇等地,國民黨和新四軍在因爲接受日軍投降一事上,爆發了數次交火,不過最後新四軍略勝一籌,拿下了蘇北重鎮--徐州,而這也爲兩黨以後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日軍快速投降,可謂讓蘇聯大吃一驚,特別是美國爆出來的那款大殺器,讓斯大林也很震驚。想到目前歐洲戰場還在繼續,蘇聯紅軍還沒有攻入德國境內,再想到戰後要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巨大壓力,爲了避免被包圍、封鎖,斯大林終於向**派出了代表。

由於**也有跟蘇聯緩和關係的打算,雙方一拍即合,便達成了和解協議。蘇聯承認外蒙屬於中國,不過唐努烏梁海則是因爲已經成爲蘇聯加盟共和國,不算在外蒙領土內,雙方以現有控制地爲界,劃分國界線。不過蘇聯要求**不能在外蒙駐軍超過15萬,同時蘇聯也不允許超過這個數量。

雖然失去了唐努烏梁海,李衛國等**高層也都很滿足了,畢竟外蒙拿回來了。而且蘇聯還釋放了之前被關押的朱得等人,還有那些因爲關係惡化而被蘇聯扣押的所有**人員。

想到是自己害朱老總在蘇聯受了幾年苦,李衛國自動辭去八路軍總司令一職,並提議任由朱老總擔任。與此同時,**七大在西安召開,會議選舉了15名政治局成員,其中李衛國、惲代英、陳更、徐向淺、李振華等人皆入選。

10月,爲了敦促德國投降,美國再次在德國的一個城市投放了一顆原子彈,極大地震懾了德國法西斯。隨即美蘇英法四國聯軍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德軍隨之放下武器,德國正式投降。

德軍投降之際,東南亞則是爆發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運動,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都爆發了對英或者對法的戰爭。由於南洋縱隊的核心部隊在緬甸,在林標的率領下,擊潰了從印度等地趕來的英軍,並佔領了緬甸北部大部分地區,並暗中支持緬共、泰共、馬共、老共、越共、柬共的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而作爲東南亞華人資產階級的代表,李四海由於從美國手中得到了數十艘大小軍艦,直接開起了擴張模式,佔領了東邊的蘇拉威西島和馬魯古羣島以及北邊的納土納羣島,並在一年後吞併了文萊。

到了46年,就在全球主要國家以爲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爆發了大規模內戰。**的強勢和國民黨的不甘心,雙方的談判最後還是破裂,並與46年中旬爆發了規模極大地內戰。內戰之初,**有軍隊370萬,國民黨有410萬,在飛機以及坦克數量上,**佔據一點優勢。

內戰是國民黨率先挑起。東線何應欽指揮80萬精銳部隊,進攻徐州,意圖取濟南,最後拿下**的新大本營--北平;中線傅作義指揮50萬軍隊進攻河南、山西;西線胡宗南指揮60萬軍隊進攻陝西、甘肅。

開始的時候pla主動放棄一些根據地,誘敵深入,先後擊潰了規模的三支大軍,並且給國民黨軍隊上演了幾場漂亮的閃電戰,幾次穿插就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部署。

僅僅在46年,國民黨就損失了150萬精銳,47年開始後,pla轉入攻勢,國民黨採取防禦狀態,不過很快就宣告失敗。林標率領的30萬南洋縱隊的士兵殺向雲南和廣西,直接端了桂系的老巢,兵峰直逼廣東和四川。與此同時北邊的pla主力也攻破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國民黨開始敗逃臺灣。

看見國民黨開戰僅僅一年多就喪失了大部分地盤,美國政府也慌了,匆匆忙忙調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不過由於美軍早就在日本享受慣了,認爲沒人能打敗他們,對pla產生了極大地輕視,結果被pla超過1000架各式轟炸機和戰鬥機照顧,不到兩天,第七艦隊全軍覆沒。而pla主力則是趁機登陸臺灣,老蔣率領一部分死忠逃往日本,不過在半路飛機出事,掉在了東海之中。

48年初,**正式統一全國,成立了新中國。

在47年,**就開始大力援助中南半島幾大分支,最後除泰共解散外,緬共、老共、越共獲得了國家主權,馬共佔據了大馬近半領土接受了跟獨立派和解,聯合成立馬來西亞。至於柬共因爲美國加大了對法國的援助,久戰不敵退入泰國以及老撾境內。

48年新中國成立後,中緬簽訂了邊境協議,歸還英國殖民者在之前一百年期間佔領的中國土地,野人山、撣邦等地自此劃入中國領土範圍。

同年,琉球宣佈獨立,並達成了日本關於戰敗賠償的條款。日本將對其侵略國賠償300億美元,其中美國佔據三分之一,不過被美國免掉了;中國獲得三分之一。朝鮮、緬甸、南華(李四海成立的華人國家)等國則是分掉了剩下的100億。

同年,南京審判開始,日本大量戰俘雲集於此,其中包括不少從日本引渡而來的戰犯。所審判的皆是大佐及以上的日軍將領,最輕的事監禁20年,最重的是當衆槍斃。除此之外,留在中國的百萬戰俘繼續接受勞改教育,而這批戰俘最終在66年全部釋放完畢,不過回去的人提中國色變。

49年北約成立和蘇聯繼美國、第二個擁有核武器。

52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成爲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55年華約成立。

56年上合組織成立,中、朝、緬、琉球等皆是成員國。自此世界進入三國爭霸時代!

全書完!

多謝大家一直支持,我知道我這本書寫的不算好,問題太多,不過也不想無頭無尾的太監。這本書之所以這麼完本,有自身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我這本書雖然寫的不好,但碰的雷區不少。我們鐵血都有這樣的書被屏蔽了,爲了不被屏蔽,只能完本。

至於新書,還在構思,後面看情況再放出來,不過不打算碰這種題材了。

最後,真的謝謝!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61章 大撤退(一)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194章 東征(四)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162章 西征(五)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181章 長征(二)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73章 崛起(四)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160章 西征(三)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182章 長征(三)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199章 東征(九)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8章 到達襄陽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326章 天津(一)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97章 入川(三)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450章 後續(三)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
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61章 大撤退(一)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194章 東征(四)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162章 西征(五)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181章 長征(二)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73章 崛起(四)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160章 西征(三)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182章 長征(三)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199章 東征(九)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8章 到達襄陽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326章 天津(一)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97章 入川(三)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450章 後續(三)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