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錢監

科舉和某考,很多地方其實是相似的,參考的人數太多的話,你不擴招是不行的。

但是擴招同樣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就業,就業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上升通道必須清晰。

今年的科舉已經結束,杜甫在擴招的情況下,終於考上了。

今年的長安,大街小巷都充斥着一片歡樂的聲音,考中的士子們彈冠相慶。

今年是天寶二年,去年的時候,進士科一共中榜二十三人,狀元是元載,而今年呢,

盧奐選上來七十八個,殿試的時候,李瑁都給通過了,翻了近三倍,狀元叫劉單,與元載是同鄉,私交還很不錯。

科舉所有科目當中,進士和明經是優先要安頓的,因爲這兩科集中了士子當中最爲才華橫溢的那幫人。

既然選上來這麼多人,那麼朝廷必然是頭疼的,對盧奐的怨言就沒有停過,因爲他們不敢對李瑁發牢騷。

「進士七十八個,明經一百二十一,加上其它科目,共計三百四十八人,」兼着禮部侍郎的韋陟在朝會上,對盧奐說道:

「這麼多人,往哪安置?你是隻管選,至於怎麼授官,想過沒有?」

盧奐淡淡道:

「我大唐幅員遼闊,三百六十郡,一千五百五十七個縣,怎麼就安頓不了?每年都有死人,每年都有致仕之官,考覈降級之人去年就有三百之多,只要是想安置,怎麼都能安置的了,就看想不想了。」

李林甫苦笑道:

「國寶郎真是給我們出難題了,當下的缺,關內道五個,河南道十七個,河東道四個,河北道一個...:...共計四十七個,這還是老夫提前給你準備出來的,你倒好,給我開了這麼大的一個口子,你倒是說一說,怎麼個安置法?本相洗耳恭聽。」

其實說到底,都是李瑁的問題,盧奐也是替李瑁背了鍋,因爲盧奐報上來的人,還要參加殿試,殿試按照以往會篩選一大批人,但是李瑁呢,只篩選了一點點。

原因就在於,盧奐這次主持科舉,非常的公平,門閥世家與寒門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五五分。

要知道以往寒門能佔兩成,還得追溯到武則天時期。

今年這個狀元劉單,就算是寒門了,其實都不怎麼寒,天水劉氏在岐縣的一個分支。

大唐的科舉非常有意思,你一看名單,就能猜到對方出身,十有九個錯不了,錯了的,還是弄混了清河崔與博陵崔,太原王和琅琊王,隴西李和趙郡李。

盧奐也很無奈,硬着頭皮道:

「藩鎮給一些名額,兩京再增設一些,南邊安置一些,也就差不多了。」

另外一位更部侍郎苗普卿無奈道:

「藩鎮不好安置,節帥有自行辟易之權,他們需要熟通軍事的士子,兩京機構已經臃腫,騰不出地方來了,至於南邊,國寶郎沒有聽過士子們之間流傳的那句話嗎?江南西,

黔中道,劍南嶺南狗都繞。」

此言一出,衆臣紛紛發笑。

劍南道,指巴蜀地區丶重慶地區,雲南北部和貴州北部,這其中,巴蜀,人們是樂意去的,不樂意的是另外幾個。

江南西道,聽名字也知道,江西嘛,外加貴州小部,湖南湖北大部,這其中,湖北富饒之地,距離關中也近,大家是樂意去的,其它不行。

黔中道,貴州大部,湖南湖北小部,都不想去。

嶺南就不要說了,寧死不去。

事實上,大唐在這些地方的官員缺額一直都有,但是呢,士子們不願意去,以至於朝廷無奈,只能任由郡長官,在地方自行辟易,所以南方的郡太守,權力非常大。

而這些太守呢,也不是全在地方招募官員,而是會將親友們給帶過去,畢竟身在外地,身邊沒有足夠的自己人,肯定是不行的,而這些親友可沒有參加過科舉。

「很好笑嗎?」李瑁微笑着看向衆人。

這話一出,笑聲頓止。

李瑁繼續微笑道:

「這四道之地,就不是我大唐的國土了?這四道之民,就不是我大唐的子民了?怎麼,那地方沒有狗嗎?」

苗普卿臉色鐵青,不敢氣了。

李瑁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生氣的樣子,態度依然非常柔和:

「士子們爲什麼不願意去,這是你們要搞清楚的事情,怎麼讓他們願意去,也是你們要想辦法解決的事情,若天下的官員都不願意去,那麼便是要朕失去這半壁江山?」

殿內,一個個的都低下頭。

李林甫趕忙道:「臣等不是這個意思,朝廷自然是樂意讓士子們去南方,但是風氣如此,不是一時所能改變,臣等定然會想辦法的,但此途多艱,需要時間啊。」

「右相的態度還是好的,」李瑁點了點頭:

「參議國事,是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是知難而退,若是人人如此,這天下豈不是亂套了?」

衆臣紛紛應聲,表態會盡力去解決這件事。

這個時候,盧奐起身道:「臣奏請朝臣以身作則,只有大家也願意去了,士子們纔會樂意,總是要有個牽頭的,否則這件事確實難辦。」

李瑁不等別人開口反駁盧奐,立即道:

「此言甚合朕意,那麼朕就帶個頭,從宗室開始,嗣虢王李巨出任建安太守,南宮郎李恆出任南康太守,即刻赴任,以三年爲期,屆滿後官升一級,入三省任職。」

李巨眼下不在大殿,但是李恆在啊,他爹信安王李禕也在,他的臉都綠了,㎡lgb,流放我是吧?你這是公報私仇。

建安郡那是什麼地方呢?今福建省建甌市。

當下的福建歸江南東道,下面只有五個郡,這地方因爲與嶺南挨着,所以屬於半流放地。

福建地區在大唐,按照去年的人口統計,總計爲410587人,當然了,實際人口和統計人口肯定有出入,只會多不會少。

那麼我們找一個對比,河北道,去年人口統計爲1023萬,佔了大唐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李崛當初是支持太子的,也是太子黨的成員之一,李瑁清算初始,沒有他,他以爲躲過去了,沒曾想還是沒跑掉。

眼下他的官職是工部下設屯田司郎中加工房朝集使,級別非常高了,去一個上上郡做太守也是綽綽有餘,結果呢,去了一箇中中郡。

是的,建安郡22770戶,口142774人,管着十四萬人呢,不算小地方。

李禕見到兒子半天沒聲,陛下與朝臣的目光已經全都落在了兒子身上,再沉默下去,那是找不自在,於是他代兒子答道:

「回稟陛下,李恆願往。」

陳希烈火上澆油道:「我怎麼覺得他不樂意呢?」

李崛當下已經是臉色鐵青,了一肚子氣,任誰都能看的出,他有怨言,事實上,李恆都差點不住了。

他腦子裡,甚至在想着站出來直接拒絕,但是拒絕之後呢?再往後面想,他就不敢站出來了。

李瑁點了點頭:「三年期滿,朕給他留一箇中書舍人,諸卿共鑑,朕決不食言。」

聽到這裡,李恆有種剛捱了一個巴掌,馬上便來了一碗蜂蜜水,臉上火辣辣,心裡甜滋滋。

中書省,不是誰都能去的,中書舍人,也不是誰都能幹的,這地方的上升渠道,是奔着三省六部主官和宰相去的。

於是他站了出來,揖手道:

「臣剛纔正在想,如何治理建安,一時入神,請陛下治罪,臣願意去。」

李瑁哈哈一笑:「你不要怨朕,朕就很滿意了。」

「臣絕對沒有那個念頭,天地共鑑,」李恆趕忙道。

其他人已經開始打趣起李了,因爲他們覺得,當今陛下簡直太溫柔了,使得大家也都很放得開,氣氛很輕鬆。

盧奐接着道:

「既然陛下都帶頭了,諸位是不是也該效仿呢?外放官員的名單我來定,大家有沒有意見?

「怎麼是你定?」韋陟警了一眼李瑁,隨後笑道:

「科舉本不是吏部的事情,你已經管了,這個事你還要管?你還不是吏部尚書呢。」

科舉,一開始是禮部的事情,但不是有禮吏之爭嘛,也就是進士黨(寒門士族)和任子黨(門閥貴族)。

李林甫管着禮部,鐵桿的任子黨,這是不符合李瑁利益的,他需要進士黨起勢,幫助更多的寒門士子入仕。

而盧奐,就是偏向於寒門的。

韋陟是故意這麼問的,就是在試探李瑁,會不會真的將吏部交給盧奐,如果是真,自已這句話有拋磚引玉的效果,如果不是,那麼最好不要讓盧奐再主辦這件事,因爲這小子鐵定要將他們韋家劃拉出一撥人,發配南方。

「那就讓他做這個吏部尚書,便算名正言順了,」李瑁笑道:

「大家要配合國寶郎,事關國家用人的大事,不能含糊,你們若是對他有什麼不滿的地方,來找朕,朕會給你們解決。」

衆人紛紛強顏歡笑。

ωωω✿ T Tκan✿ ¢ ○

裴耀卿警了一眼遠處的盧奐,他看的出,將來的宰相席位,必有盧奐的一席之地,恩寵也太過明顯了,陛下就差說出這是朕的人了。

但是這項改革,他並不看好,盧奐不好乾啊。

是啊,確實不好乾,但是李瑁要的就是這類人,非常人成非常事。

七月末,李瑁在紫宸殿召見了一幫年輕人。

以薛和露爲首,武氏子弟爲班底,其中還有達奚盈盈丶劉宴丶第五琦等財政專家。

大唐的惡錢,說到底是因爲良錢不夠用導致的,良錢不夠是因爲缺銅,解決了缺銅的問題,可以極大的改善貨幣情況。

那麼我華夏哪裡的銅最多呢?

江西排第一,雲南排第二。

江西也是當下惡錢的主要產地,因爲這個地方官府對轄區的控制非常有限,沒人願意去做官,做了官的也不願意花費心思去開採銅礦,開採了,他也控制不住,所以導致民間盜採盛行,採出來的銅礦在冶金業發達的江淮地區鑄造成惡錢,流通全國。

大唐開元通寶,當下的主要產地,排第一的是河東郡,也就是山西運城南部的中條山區域,排在第二的太行山東西兩麓,也就是山西東部與河北西部,排在第三的是上洛郡,

也就是陝西南部的商洛市,排在第四的是臨邛郡,也就是成都西邊,四川省的邛崍市。

全都屬於人口密集區域,爲什麼呢?就因爲人多嘛。

人,永遠都是第一生產力,以當下的開採工藝,只能堆人數,人越多,產量越大,那麼交通也相對便利,監管也方便。

大唐的銅礦都是官辦,鑄幣部門從開元二十六年設立,叫做錢監,一共五個地方,商州(陝西商洛市)丶宣州(安徽宣城)丶潤州(江蘇鎮江)丶饒州(江西鄱陽湖以東)丶

江州(江西九江)。

新唐書記載:開元二十六年,宣丶潤等州初置錢監,兩京用錢稍善,米粟價益下,其後錢又漸惡,詔出銅所在置監,鑄「開元通寶」錢,京師庫藏皆滿,天下盜鑄益起,廣陵丶丹楊丶宣城尤甚,京師權豪,歲歲取之,舟車相屬。

這五個錢監,有四個不在大唐四大銅礦產區,爲啥呢?就因爲人少,不好管,才專門設置了獨立的部門去開採鑄造,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大唐至今爲止,負責鑄幣的,叫做鑄幣使,是的,你沒有聽錯,竟然是一個使職官,

多由他官充任。

當下的鑄幣使,不用想也肯定是李林甫了。

李瑁在跟這些人商討錢幣事宜的時候,聽的頭都快大了,因爲他聽不懂啊,所以不好意思插嘴,只是不斷的點頭。

哦.....:(一聲),噢?(三聲),噢~(四聲)。

可見隔行如隔山,專業的事情只能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李瑁是要重新整頓貨幣體系的,但是如何整頓,還是要多聽聽這些人的意見。

劉宴和第五琦,在這方面非常擅長,他們的那些長篇大論,聽的李瑁頭昏腦漲,想打瞌睡。

整整一個下午,李瑁一共說的話,加起來都沒有一百個字,傍晚時分,達奚盈盈叫停了依舊興奮的衆人,打算讓李瑁好好歇歇。

但是李瑁揉了揉太陽穴,擺手道:

「晚食就在這裡吃吧,吃過之後,咱們繼續談論。」

一幫人頓時神情激動,紛紛謝恩。

從前他們哪有與皇帝一起吃飯的資格?而當今主上,禮賢下士,選賢任能,頗有齊桓公之風,所以他們恨不得絞盡腦汁,想出解決之法,以報陛下。

千里馬也需要伯樂啊。

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210章 打穿了第261章 田舍郎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62章 撕破臉第348章 三贏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62章 撕破臉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02章 忠王友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87章 隔閡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27章 護短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8章 三贏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27章 服務業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10章 打穿了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78章 房貸第259章 十望州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15章 反間計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84章 融合劑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83章 互毆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94章 五武
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210章 打穿了第261章 田舍郎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62章 撕破臉第348章 三贏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62章 撕破臉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02章 忠王友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87章 隔閡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27章 護短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8章 三贏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27章 服務業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10章 打穿了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78章 房貸第259章 十望州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15章 反間計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84章 融合劑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83章 互毆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94章 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