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

李瑁當晚入住澇水驛,在這座熱鬧仿若集市一般的驛站中,他結識了兩個人。

一個叫李季卿,擔任鄂縣尉,李適之的小兒子。

他是在收到長安快馬加鞭送來的驛信之後,知曉會有大批人經鄂縣前往終南山,於是專門等在這裡,好做接待。

因爲他需要提供嚮導,深山老林的,沒有本地人給你帶路,進得去出不來。

李瑁從前往終南山遊獵,帶的就是管家張並的弟弟張池,就是那個爲他養狗的,兄弟倆都是郡縣人,對終南山是非常熟悉的,但即使如此,李瑁每次也需要僱傭當地獵戶做嚮導。

不用特意去找,驛站就有,這些專業人士常年佇留驛站,就是等着接活呢。

因爲給貴族們提供服務,賺的更多,我平時獵一頭鹿,賣到驛站,也不過四五百錢,如果能帶着貴人們獵殺到一頭鹿,人家給的賞錢都不止這麼點。

一個是爲了生存,一個是爲了娛樂。

李季卿給李瑁介紹了四名當地獵戶:

「他們四個是兄弟,半輩子都混跡在終南山,靠着給貴人們做嚮導,家裡產業頗豐,我那點俸祿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但你可以隨時剝奪他們的產業,或者,他們日常就一直在給你上供..::..李瑁在驛館的茶樓內,見過這四名獵戶之後,先是每人賞了百錢,

隨後讓李晟跟他們商量進山路線。

李瑁的目光看向另外一人:

「岑兄以前參加過科考嗎?怎麼會來鄂縣?」

岑參的模樣非常標準,談不上一眼帥,屬於是越看越帥,要不然歷史上他也不會中進士第二名。

相貌,絕對是科考的硬核標準之一,長的醜的,說不定報名時候就把你刷下來了。

岑參不好意思的笑道:

「不瞞隋王,我不是舉人,所以想參加科舉,需投碟自應。」

李瑁一愣,看向一旁的李季卿。

李季卿笑道:「岑兄今年,由我阿爺舉薦。」

投碟自應就是找牛比人物推薦你參加科考,李適之無疑足夠牛比。

當下的大唐,最卷的就是科考了,競爭超級激烈,因爲名額有限,舉人是優先佔據名額的,那麼剩下的就是投碟自應,以及自己舉薦自己的潔已登朝丶無嫌自進。

貴族本來就是一個階層,說句不好聽的,祖上三代沒姻親的,再往上倒騰三代說不定就有了。

別以爲岑參這個姓氏挺冷門,人家就出身差,他家裡祖上在大唐有三個宰相,曾祖父就是岑文本,人家家裡跟李唐宗室牽扯的非常深。

雖然岑文本當年支持過魏王李泰,但那都是陳年舊事了。

「我現在才明白,盧奐主持銓選,會有多頭痛,」李瑁笑道:

「皆爲一時賢才,天下名士,安頓不好哪個,都不好交代。」

「慚愧,當不起名士二字,」岑參搖頭笑了笑,遂又好奇道:

「國寶郎似乎分量有限,及第之後是否守選,應是右相一言以定。」

「那倒也未必,」李瑁心知李林甫讓嚴挺之回來,就是頂科舉的鍋,所以銓選的權利,很大可能會放一些給嚴挺之和盧奐。

很多權利都是雙刃劍,掌管銓選無疑可以大量的安排自己人,但也會得罪很多人,所以李林甫大概率會繼續安排自己人,然後將得罪人的差事,扔給嚴挺之和盧奐。

就比如眼下的岑參,出身沒毛病,根正苗紅,才華就不必說了,頂級詩人,但歷史上李林甫照樣不慣他,讓其守選三年,纔給了一個右內率府兵曹參軍。

這是個什麼位置?東宮衛率府,太子都去不了東宮,你這個位子是個啥啊?

李季卿也被李瑁的話給勾起興趣了,他爹是李適之,所以他自己也掌握着朝堂上的第一手消息,心知嚴挺之能夠回來,隋王出力不少,而且似乎與裴耀卿丶盧奐關係都很不錯。

這裡面隨便一個人,都能給岑參安排了,前提是岑參得能考中。

能不能考中,聖人佔七成,李林甫兩成,國子監一成。

「岑兄與我家是故交,與我又如手足兄弟,若能高中,隋王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免了守選,」李季卿笑問道。

岑參也是目光期盼的看向李,因爲李適之能舉薦他參加科舉,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要再指望人家幫忙幫到底,他的面子沒那麼大。

岑參對自己的實力是完全有信心的,但出身大家族的他也很清楚,能不能考中,實力只是其中一個要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聖人那時候的喜好。

打個比方,李隆基若是正好這個時間段喜歡田園詩,那麼豪放派只能哪涼快哪呆着去,就好比大夏天的我想吃個西瓜,你給了我一個冬瓜。

那麼考中之後,按照唐律,還有三年的守選期,

進士及第之後,六品以下官職不能立即授官,需要在家裡等待吏部銓選,其實就是緩解官職少人員多的體制矛盾。

但是,也有立即授官的,稱之爲「出類拔萃」

注意,這四個字不是在形容你的才能,而是你本身所能動用的所有能量,主要指社會關係。

李瑁點了點頭,笑道:

「我會盡力幫忙。」

玄宗一朝,有三必保,李白杜甫王摩詰,除了這三個,實際上當下的大唐於詩歌一途可謂百花齊放,涌現出衆多頂級詩人,留下無數傳承不朽的詩篇。

岑參就是其中一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絕了..:

李瑁絕對不會幫忙作弊,他也沒那個本事,但人家真要考上,幫他免了三年守選,應該是不難的。

因爲李瑁本身,也具備舉薦士子的資格,不能忽略的一點就是,他其實也是個大佬。

不過這樣一來會出現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後世流傳的名詩,很可能不會出現了。

因爲只有活的慘,才能寫出好詩。

這一晚,李瑁又是喝的酪酊大醉,深夜從長安趕來的左羽林衛司階參軍葛延昌,在聽說李瑁喝多之後,朝着李季卿和岑參伴怒道:

「擔着天大的干係,你們倆怎麼敢灌他酒?」

表面上生氣,實則心花怒發,因爲八衛這次派出來的人,實際上是競爭關係。

李季卿搖頭道:

「正好相反,是隋王一個勁的在灌我們倆,只是沒想到,我們還沒醉,

他先不省人事了。」

他能不知道李瑁身上擔着聖人的差事,本想看小酌幾杯,聊以盡興便可,誰能想到三個人沒喝多少,隋王已經趴下了。

這什麼酒量啊?

「他不行,」葛延昌小聲道:

「他是好酒而無量,長安城誰不知道,隋王一灌就倒,這下好了,他們左衛明天能不能啓程都說不定。」

李季卿嘆息一聲,趕忙招呼岑參:

「趕緊想辦法給他醒酒吧。」

澇水驛,是進入終南山的必經之路,李隆基派來的八府衛士,都會陸陸續續趕來這裡。

左羽林是耿國公葛福順的兒子葛延昌帶隊,右羽林是薊國公李楷洛三子李遵言,也就是李光弼的哥。

左龍武是丘曹參去場+

TZITE

右驍衛柳,右驍衛武。

八支人馬,誰先找到玄元皇帝像,誰就是首功。

所以葛延昌也就在驛站休整了一個時辰,便帶隊趕夜路走了。

剩下的也大抵差不多,右羽林的李遵言比李瑁來的更早,在驛站補充了些飲水乾糧就上路了。

也就剩下個武,眼下沒好臉色的站在李瑁的牀榻前,看着驛站一些婢女正在給李瑁搓看後背和大腿小腿。

這是醒酒的土法子,管不管用不知道,因爲正常人醉了就醉了,沒幾個專門還要催醒酒的。

李季卿也是病急亂投醫,瞎比的給李瑁上項目。

郭淑也在一旁着急道:

「其他人沒怎麼停留,都已經動身了,因我是女眷,隋王擔心我體力不支,這才選擇過夜,喉......」

「王妃無需自責,他就這個出息,」武一臉無奈的在一旁坐下:

「平日可沒少往南曲跑,幹正事的時候怎麼這麼不上道呢?」

喲......隋王還是個風流人物啊?李季卿心道。

岑參則是下意識的看向隋王妃,當看正妻的面,尋花問柳的事情也能明說?

「大郎先走吧,不用管我們,」郭淑道。

武搖了搖頭:,「算了,咱們搭個伴吧,這件差事本來就是撞運氣,看誰吉星高照,不是誰的腿腳快,誰就能找到。」

殊不知,李瑁之所以不着急趕路,是李隆基交代的。

至於爲什麼,李瑁猜測,很有可能基哥還沒準備好神像呢,那我去那麼早也是白搭。

好不容易出趟門,還帶着媳婦,遊山玩水不容錯過。

翌日,李瑁早早就醒來了。

昨晚其實喝的不多,主要是不在狀態,以至於又在兩個新人面前丟了一回臉。

「不行,興許是昨天趕路太着急,我這身上異常乏累,」李瑁掃視了一眼站在面前的李季卿,道:

「我需再歇一天,明日上路。」

武下巴都快驚掉了:

「我說十八郎,你找死別連累我啊?這可是聖旨,哪有你這樣敷衍的?

要是讓御史臺的知道,你我都得擔罪。」

「我怎麼連累你了?你自己走不就行了嗎?」李瑁說異道。

武嘴角一抽:

「我不是尋思着人多力量大嘛?咱們兩隊人搜尋,若是找到了,功勞算你的邦價+

「那你就聽我的,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李瑁笑道:

「今天去澇水轉一轉,捕幾條魚烤了吃。」

李季卿與岑參對視一眼,目瞪口呆,

你跟別人不一樣,你接到的不是聖旨是吧?哪有你這樣將聖人旨意不當回事的?

對嘍,不是聖旨,是交代。

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老和尚有交代「關中多山水之勝,而漢陂在終南山下,氣象清絕,爲最佳處,地有五味陂,產魚甚美,因名之。」

鎂陂湖就坐落在澇水西畔,是長安西南一處絕佳的風景名勝之地,也是秦漢上林苑所在。

苑,既帝王遊獵之處,不過在大唐,不只是帝王了,很多人都會來這裡打卡。

李瑁以前出門狩獵,一半都是來這裡,不能跑的太遠,否則基哥會不高興。

這裡的道路,基本上都是貴人們遊玩硬出來的,平民一般不會往這裡跑,這是閒着沒事幹的人才會來的去處。

湖區所產的魚,還是貢品,鄂縣衙門常年派人在這裡捕魚,抓到就往宮裡送,月百餘尾。

李瑁他們一路行來,至少見到三支車馬隊伍,也是往湖區去的,那裡還有都水監舟署設立的一個租賃船隻的地方,以供人們泛舟湖上。

乘舟泛湖,吃着小魚,喝着小酒,迎着小風,噴嘖,很有感覺的。

也就是武一路查拉着個臉,很掃興。

李季卿閒看也是閒看,也跟看來了,岑參那就更閒了,也非常樂意與李瑁一道同遊。

敢報考進士的,都是鐵頭娃,因爲詩賦實在的太講究了,對一個人整體文學素養要求極高,還需要極大的閱歷。

這就是爲什麼大唐的士子都有着宦遊經歷,你不到處遊玩,你寫不出詩來啊,憑空想像與親眼見過肯定不一樣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是靠想像能寫出來的?

李瑁他們租了八條船,一條的租金是一貫,準確點說是一天一貫,這個沒人會賴帳,舟署是國家部門,賴一回就沒有下回了。

船上配備有專門操槳的水手以及捕魚能手,吃的除了胡餅和幾種耐放的糕點之外,就沒了。

「岑參兄弟皆名士,以三郎才氣最盛,我聽說過你,」郭淑坐在甲板坐席上,朝岑參笑道:

「岑三郎爲什麼直到今年,才參加科舉啊?」

岑參家中排行老三,今年二十七歲,老大岑渭舉門蔭入仕,將他們家的名額給佔了,剩下的四兄弟只能是自力更生。

「只因進士科太難了,沒有足夠的準備,某也不敢輕易報考,」岑參笑着解釋道。

與其說不敢輕易報名,不如說不敢輕易浪費社會關係。

李適之不可能每年都舉薦你,人家那邊需要照顧的人肯定非常多,憑什麼年年都給你補考機會呢?

能有一次,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郭淑點頭道:(「以岑三郎的出身,謀劃一個幕職,應該比進士更容易一些。」

她這是好言相勸,進士這條路確實非常艱難,而他又不知道岑參其實很牛逼,所以勸對方將有用的關係,用在走後門,而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進士科。

「這你就不懂了,」李瑁接過岑參遞來的烤魚,一點一點的用手剝着吃,笑道:

「開元十八年,門下省侍中兼吏部尚書裴光庭,修改銓選制,訂立了循資格制度,要旨在於賢愚一概,必與格合,乃得銓授,也就是說,從你入仕開始,資歷決定了你的升遷之路,只要選滿三年,一定升遷,進士及第,是最好的資歷,是優先進入更部銓選的,只要你按照循資格一步一步慢慢來,

升遷是必然的,如果不是進土,比如岑大郎,他想要升遷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

就像那個嚴迪,盧奐天天想着怎麼給安排,就因爲人家是進土,守選的官員裡,進土是放在最上面的。

岑參笑道:「便是此意,雖然循資格制,已經被徐國公(蕭嵩)奏請罷之,但眼下官員升遷,大部分時候確實還是看資歷。」

他這個看資歷,其實是寒門集團。

李昌點頭道:(「蕭嵩也是迫於壓力,他那個時候是紫薇令,循資格實際上壓制了很多官員的升遷道路,底下鬧不滿的太多,蕭嵩也是沒辦法。」

李季卿在一旁呵呵尬笑,因爲若是按照裴光庭的循資格,他爹李適之眼下爬不了這麼高不歷丞簿,便爲別駕,不歷兩畿官,便爲京兆尹,不歷御史及中丞,便爲大夫,不歷侍郎及郎中,便爲尚書,李適之的升遷之路,看的不是資歷,是血緣。

也就是說,裴光庭的法子最後天折,就是遭到貴族集團的打擊,你侵犯的是他們的利益,誰說升官得一步一步來?我兒子偏要大步的往前走。

李瑁繼續道:

「就因爲這個制度其實是有用的,所以雖然罷止,實際上朝廷銓選,還是會着重考量,像岑三郎這樣的,就在循資格的範圍之內。」

其實就是由國家立法,改爲雙重標準,頂格門閥還是一如往常,寒門士子繼續看資歷。

岑參是看的很明白的,他們老家在南陽,也屬於兩京走廊貴族集團,但卻是小族。

一直沒有說話的武,此刻點頭道:

「能不能升官,其實看的是命。」

衆人紛紛大笑。

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老武家以前也是看血緣,現在嘛,確實是看命,武惠妃就是命理所在,如果活着,武就命好,升遷壓根不用發愁,

看什麼資歷啊?貞順皇后是我姑姑,這就是資歷!

「裴相,是不是......」郭淑疑惑的看向李瑁。

李瑁點了點頭:

「嗯嗯,我應稱其爲姨丈。」

裴光庭的老婆,就是武三思的女兒,武惠妃的堂姐,李林甫的初戀。

裴早死了,如今媳婦與李林甫的關係,幾乎是長安盡知,兒子裴稹敢怒不敢言。

「今朝八府衛士巡山,求玄元皇帝像,但我認爲,隋王的機會最大,」岑參這句話不是拍馬屁,他還年輕,沒經歷過官場,脊樑還沒塌。

李瑁笑道:「怎麼個說法?」

岑參笑着解釋道:」「玄元皇帝乃我李唐始祖,他老人家的神像,豈是外人所能求得?這份機緣定然還是降臨在隋王頭上,某幾可預見。」

你小子會說話啊:..:.李瑁笑道:

「正因如此,我才如此悠閒,有些人就是不懂這個道理。」

說着,李瑁的目光看向武,武聞言,了一聲,陷入沉思。

當今世上,不講迷信的幾乎沒幾個,尤其是道家因國教的原因,很多傳說都會特別渲染過,傳的神乎其神,是修真成仙必備。

有條件的都入了道教,想着能修成神仙,沒條件的拜佛,祈求下輩子過的好點。

所以你會發現,入道教的,都是有身份的人。

「你還別說,真就是這麼個道理,」武彷彿豁然開朗一般,陰霾盡掃喜道我就說嘛,聖人爲什麼要讓你出來,感情聖人也看出,這種事情外人是靠不住的,玄元皇帝降機緣,怎麼會降給非我道門子弟的人呢?」

「你度了?」李瑁異道。

度在大唐,是非常困難的,還需有落籍的道觀同意,這個道觀在宗正寺還得有備案,需要被朝廷承認才行。

道士度有出世和入世兩種,入世就是李瑁這類,該幹嘛幹嘛,不必修行,不必功課,有譜,但沒有道號。

武一臉驕傲道:「年初在東明觀度。」

岑參頓時露出一副羨慕的表情,東明觀就在長安城普寧坊,每年的度牌名額就一個,沒曾想今年的已經被武給佔了。

這玩意特別搶手,因爲一旦度,等於與皇家走的更近了,如果皇室是趙家人,那麼度就是僞趙家。

李季卿人家就很容易了,宗室成員生下來就是道門子弟,再說了,他們家在長安還有一個專門供奉的道觀:貞觀初,因太子承乾有病,敕道士秦英祈禱獲愈,在崇化坊立龍興觀。

郭淑好奇的看向丈夫:「「郎君度何處?」

「上清宮,」李瑁淡淡道。

「嘴~~~」

衆人紛紛發出驚歎之聲。

坐落在洛陽邯山翠雲峰上清宮,是道教祖庭所在,乃玄元皇帝着書煉丹之地。

李瑁小時候,那是一直被認爲是嫡子的,他度的地方,只能是祖庭,

別的地方不敢給他度。

他現在要是肯出世,基哥都能在長安給他劃塊地方,專門建一所道觀,

「岑三郎認識李白嗎?」李瑁問道。

岑參搖了搖頭:「久仰大名卻未曾謀面,不過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好友,

孟襄陽。」

「可惜了,如此人物,竟已仙逝,直教人抱憾,」李瑁感嘆道。

玄宗一代的大詩人,很多都與孟浩然有所交集,甚至彼此相識,也是通過孟浩然中間牽線。

其中只有李白和王維,怎麼都不對付,老死不相往來。

爲什麼所有人都認識孟浩然呢,因爲他住的那個地方很特別。

襄陽,位於長安進入荊襄丶江南和嶺南地區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大唐僅次於兩京走廊的第二大道路系統,也就是開闢於商末周初的武關道。

孟浩然住在這裡,因其熱情好客,喜愛結交朋友,自然是交遊廣闊,也是當下很多頂級大詩人心自中的老大哥。

提起孟浩然,岑參明顯變的傷感起來,似在回憶與孟大哥的點滴過往。

發情,是大唐盛世無所的標籤中,最讓人心馳神往的一種。

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19章 小畜生第127章 服務業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59章 獻誠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31章 妖女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27章 護短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77章 李亨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87章 隔閡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84章 融合劑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02章 忠王友第327章 護短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27章 服務業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15章 反間計第230章 韓珠團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56章 膽子小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12章 眼下富裕第4章 太原郭氏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90章 賜名第173章 瀚海侯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96章 莊嚴一家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42章 天塌了第119章 小畜生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51章 鑰匙第102章 忠王友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91章 國寶郎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
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19章 小畜生第127章 服務業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59章 獻誠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31章 妖女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27章 護短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77章 李亨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87章 隔閡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84章 融合劑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02章 忠王友第327章 護短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27章 服務業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15章 反間計第230章 韓珠團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56章 膽子小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12章 眼下富裕第4章 太原郭氏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90章 賜名第173章 瀚海侯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96章 莊嚴一家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42章 天塌了第119章 小畜生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51章 鑰匙第102章 忠王友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91章 國寶郎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