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抗旱會

村長滿心感激,對着衆人連連拱手作揖,高聲道:“多謝幾位兄弟此番仗義援手!老婆子,翠花,快去竈房備飯,今日俺定要好好宴請打井隊的諸位兄弟!”

“哎!”婆媳二人應了一聲,趕忙去準備飯菜。

這時,村民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徐晨,其中一位村民開口問道:“晨哥兒,像今日這般打一口井,得耗費多少銀子啊?”

徐晨思索片刻後緩緩回道:“就以今日這井的深度來說,少說也得二兩五錢銀子。就拿這竹管來講,一丈便要二十五文錢;那出水的龍頭乃是鐵鑄而成,少說也值二兩銀子。再加上打井用的鐵管,一根就得三兩銀子。雖說這鐵管打完後能拔出來重複使用,可這十多位兄弟的人力花費,總歸也是要算進去的。”

這番話一出,四周的村民們頓時神色黯然,面露絕望之色。雖說這打井的花費相較於以往挖井,已然便宜了許多,可對於普通農戶而言,依舊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鉅款。

衆人心裡都清楚,村長對徐晨有救命之恩,徐晨此番爲報答村長打這口井,實屬情理之中。但自家的家底兒,實在是拿不出這麼多銀子啊。

徐晨見衆人面露難色,臉上依舊掛着溫和的笑容,拱手朗聲道:“各位父老鄉親,且莫憂慮。聽徐某說上幾句,咱們這村子本就是一家人,理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打井之事,咱們不妨大夥一起出力、湊錢。如此一來,每家分攤的費用自然也就不多了。往後有了這井,咱莊稼的收成便有了保障。”

徐晨的話,如同一盞明燈,讓衆人眼前一亮。對啊,二兩五錢銀子一戶人家確實拿不出來,可若是十戶人家一起籌個二兩五錢銀子,雖說依舊艱難,但咬咬牙卻也不是辦不到。

傍晚時分,高家寨裡炊煙裊裊。

小五他們已經將飯菜準備妥當。徐晨原本想着勸說村長,讓他先在自己這兒吃頓飯,打井的宴請之事明日再說。可村長卻堅決不同意,說道:“哪有請人做事,還不讓人吃飯的道理?俺可不能壞了這規矩。”

徐晨思索一番,終於想出一個辦法,笑着說道:“既然如此,那咱們乾脆把兩家人的宴請合在一起,再把村裡的長者們都請來,大夥一邊吃飯,一邊商議打井的事情,您看如何?”村長聽後,這才點頭同意。

於是,在村裡的晾曬場上,擺上了三座酒席。桌上的飯菜算不得豐盛,不過是麥飯搭配着本村自家種的幾種蔬菜,菜裡連油花都沒幾滴。但就眼下這個時節,這般飯菜在村裡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不過,來赴宴的衆人卻都無心關注桌上的食物,了了吃了幾口,一個個將目光投向徐晨。

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公率先開口道:“去年這收成已然歉收,今年若再這般下去,一家老小怕是隻能喝西北風嘍。晨哥兒,你且把打井的流程給我們詳細說說。”

徐晨起身,抱拳行禮後說道:“就如我下午所言,大家聯合起來共同籌錢打井。一家之力單薄,十家之力便強。咱們唯有團結一心,方能戰勝這旱災。”

阿公微微皺眉,面露遲疑之色:“話雖如此,但這井打成之後要如何使用呢?咱這澆灌小麥,可要的水量可不少啊。”

一旁的大壯也跟着附和道:“雖說聯合起來能打井了,可一口井要澆灌的田地衆多,要是井水枯竭了可如何是好?再者,要是有人霸佔水井,又該咋辦?”

四周的村民們聽了,紛紛點頭,顯然都憂心這幾個問題。畢竟他們親眼目睹了打井的過程,就那一口碗口粗的小井,怎麼看都不像是能涌出大量水的樣子。

徐晨見狀,不慌不忙地說道:“依我們此前打的五口井的經驗來看,一口井半個時辰能抽出三百桶水,之後需停歇半個時辰,待四周的地下水重新匯聚過來,一天極限大概能抽三千桶水。”

在大同工業區的時候,他還真仔細統計過這些數據。第一口井就是因爲抽水太過頻繁,導致短暫枯竭。好在這個時代工業化尚未開啓,北方的地下水還算得上豐富,他在其他地方再次打了四口井解決了工業區用水的問題。

四周的村民們聽聞這個數字,不禁鬆了一口氣,這個出水量他們覺得還能夠接受。

徐晨接着說道:“這幾年,米脂這地界兒越來越乾旱,想要單門獨戶抗擊旱災,只會愈發艱難。我等若想保住莊稼,活下去,唯有團結起來。徐某有意以這打井隊爲根基,組建一個抗旱會。但凡加入抗旱會的鄉親,打井隊便以成本價爲大家打井。家中若有人生病,抗旱會可以幫忙尋醫問藥;收成不好時,抗旱會也能借出糧食,助大家渡過難關;甚至若是有人在外遭人欺負,也有我抗旱會的兄弟們爲你們出頭!”

村裡的老人們聽了,臉上仍帶着幾分遲疑。雖說這抗旱會聽起來好處諸多,可咋感覺有點像組建幫派呢?

就在這時,高小四站在外圍大聲喊道:“只要是晨哥兒領頭,這抗旱會俺第一個加入!”

土根以及其他與徐晨交好的青壯們也紛紛響應:“俺也加入!”

以前在村裡的時候,大家只覺得徐晨是個能人,大概也就和大壯差不多。可如今徐晨去了一趟縣城,竟能拉出上千號人,這讓土根他們徹底意識到,徐晨可不是一般的村級能人,而是能在縣城裡闖出一番名堂的人物。跟着這樣有本事的人,他們覺着肯定不會吃虧。

徐晨見衆人反應,心中一喜,繼續說道:“只要咱們大夥加入抗旱會,往後便可以由我們出頭,去找那些地主,讓他們減租減押,並且不準在這大旱之年隨意退佃。”

要知道,高家寨總共有三千多畝田地,其中有一千多畝靠近河道的肥沃土地,在米脂幾大族手中。剩下的那些遠離水源的下田,纔是屬於高家寨農戶自己的。

阿公面露疑慮,問道:“徐晨哥兒,你當真能做到?”

徐晨微微一笑,神色堅定:“只要咱們團結一心,定能做到!若是地主不肯減租,那咱們便都不佃他的田地!”

大壯卻有些擔憂:“可如今這世道,不缺佃戶啊,咱們不租,有的是人搶着佃。”

徐晨聞言,對着小五招了招手。小五心領神會,趕忙遞過來一根鐵棒。

徐晨接過鐵棒,用力揮舞了一下,大聲說道:“不是咱村的人,若敢來佃地,咱們便一起將他打出去!即便是咱村裡的人,若敢不依照咱們抗旱會商定的價格佃地,我們也絕不輕饒!只要咱們全村五百多號人團結起來,那些地主家的幾個打手,又怎會是咱們的對手!”

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4章 ,抗旱會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2章 ,燒烤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85章 ,均田第26章,組織架構第32章,發展壯大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85章 ,均田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章 ,燒烤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81章,分散投資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30章 ,半桶水第30章 ,半桶水第66章,村長被抓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53章,重民社第48章 ,除惡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1章,神醫第2章 ,燒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10章,古今相同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54章,包稅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9章,輿論攻勢第13章,知易行難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49章,輿論攻勢第47章,上門敲詐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57章,日新月異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7章,流民第2章 ,燒烤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48章 ,除惡第48章 ,除惡第7章,流民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30章 ,半桶水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70章,伏擊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78章 ,公堂對質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53章,重民社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53章,重民社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77章,輿論先行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53章,重民社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
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4章 ,抗旱會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2章 ,燒烤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85章 ,均田第26章,組織架構第32章,發展壯大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85章 ,均田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章 ,燒烤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81章,分散投資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30章 ,半桶水第30章 ,半桶水第66章,村長被抓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53章,重民社第48章 ,除惡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1章,神醫第2章 ,燒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10章,古今相同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54章,包稅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9章,輿論攻勢第13章,知易行難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49章,輿論攻勢第47章,上門敲詐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57章,日新月異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7章,流民第2章 ,燒烤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48章 ,除惡第48章 ,除惡第7章,流民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30章 ,半桶水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70章,伏擊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78章 ,公堂對質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53章,重民社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53章,重民社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77章,輿論先行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53章,重民社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