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

米脂縣,東城門。

“先生,您可算來了!這次莫不是要招咱們做工啦?”徐晨的車隊剛到此處,一衆流民便蜂擁圍了上來,眼中滿是期待。

徐晨此前施粥,讓流民們能吃飽肚子,這爲他積累了極高的威望。

這幾日,徐晨忙於組織紡織廠的生產,雖未前來,但幾乎每日都會招募幾個流民去做工。

這一舉動,在流民羣體中引發了極大的轟動,徐晨已然成爲他們心中的救命稻草,被視作救世主一般。

徐晨站在馬車上,高聲朗道:“對!大家所想不差。此次,我給所有人謀個差事。我在離此地二十里處購置了一塊土地,那兒將建成一座大型作坊,足以容納諸位做工。我們還會新建房屋,有了房屋便有了新家,大家從此便能擺脫流民的困苦生活!”

“先生萬歲!”所有流民齊聲歡呼,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些年,他們過着仿若地獄般的流民生活,回想起慘死的親人,甚至那些被自己無奈賣掉的妻兒,不少流民忍不住放聲痛哭。

徐晨很能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現場悲慼了一刻鐘。

而後劉永大聲喊道:“此刻,所有人聽令!柳英!”

“俺在這兒!”柳英應了一聲,趕忙走上前來。

“新牙牌,拿好。”

“哎!”柳英激動道。

劉永遞給他一塊一尺長、半尺寬的木牌,上面清晰地刻着“柳英”二字,背面則詳細記錄着他曾是榆林衛士兵,擅長種地,且具備一定軍事技能。這木牌,便如同一個簡易的身份憑證與個人檔案。

徐晨即便未曾組織過上千流民生產勞作,卻也深知其中艱難。

好在之前聽流民講述身世,後來安排陳子昂等人施粥時,他便留意統計流民信息。

這些數據幫了大忙,徐晨與衆人商議後,決定採用軍事制度來組織流民。

以十人爲一小隊,十小隊爲一中隊,十中隊爲一大隊,用這般簡單的軍事化架構,將這上千流民有序組織起來。

同時,依據流民的身份與技能,進行細緻分組。這上千流民中,有婦孺二百零三人,被編成兩個中隊,主要負責燒水、做飯等後勤事務;一百三十二名十二歲以下的孩童,組建爲一個兒童中隊,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輕活。

餘下六百七十八名青壯,被分成七個中隊與一個小隊。其中有一個五十人的中隊,成員皆是最爲強壯或有軍事技能的青壯,擔當廠衛隊,負責保護這上千流民的安全;一個運輸小隊,共二十八人,專門負責採購糧食、工具以及磚頭、木材等建設物資;剩餘六百名青壯分成六個中隊,承擔整平土地、建設廠房等重體力活計。

而後,徐晨、陳子昂、胡益堂、小五、賀老六也各自手持木牌,呼喊着流民的名字,指揮他們按照分組站好。

約莫一刻鐘後,所有人皆依各自中隊整齊列隊。

徐晨說道:“這木牌上記着你們的名字與所在中隊。如今條件簡陋,往後大家便以中隊單位安排生活。”

流民們紛紛好奇地端詳着手中木牌。明朝文化有所發展,識字率約有兩成,這些流民大多能認出自己的名字,木牌後面的信息,他們連蒙帶猜,再向旁人詢問,也大致能明白。

“知道了!”流民們齊聲迴應。

徐晨意氣風發,大手一揮:“此刻,咱們便向着新家園進發!”

言罷,徐晨的馬車一馬當先,隨後是滿載生產工具和物資的獨輪車。

婦孺與孩童行於隊伍中間,青壯緊隨其後,末尾則是護衛隊中隊。

這上千人的隊伍,雖略顯稀稀拉拉,綿延一里多長,但因心中有了希望,隊伍裡洋溢着對未來的憧憬。

米脂縣,東門城樓之上。米脂縣的官吏,士紳們望着漸漸離開米脂縣的流民隊伍,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被流民團團圍住,實在不是什麼好受的滋味,這些年流民殺官造反之事屢見不鮮,上千流民屯聚在米脂城外,猶如一顆巨大的隱患,如今這隱患終於遠去。

劉南卿更是一臉羨慕:“某怎麼就沒有想到能組建社黨。”

他已經在內心暗自下定決心,他也要組建社黨。

至於他爲什麼不加入大同社?

他可是高貴的舉人老爺,怎麼可能去加入那些窮秀才童生組建的社黨。

看着那整齊有序的隊伍,米脂縣令齊紹光不禁面露驚訝之色,道:“這大同社倒是頗有幾分組織能力。”

艾強滿臉不屑,哼道:“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但好歹這也解決了本縣的一個大麻煩。”

齊紹光望着隊伍,悠悠嘆道:“但願徐晨真有大本事,能將這上千流民妥善安置。”

這齊紹光乃湖廣籍人士,年近五旬才得中進士。之後在吏部候缺三年半,纔等到米脂縣縣令這一空缺。

初到米脂縣,他滿心歡喜,一心想着當個百里侯,實現自己治國理政的政治抱負。

可未曾料到,剛上任不久,米脂縣便爆發了一場小規模旱災。

本以爲只是偶然,豈料第二年旱災又至,波及的範圍更廣。

齊紹光還算良心未泯,今年旱災再度來襲後,趕忙向延安府與陝西巡撫上報災情,同時懇請減免米脂縣夏收稅負。

然而,延安知府只淡淡回了句:“知道了。”

陝西巡撫對於他想要減免稅賦的想法明確表示:“不允!”

還嚴厲批評他這兩年上繳稅賦不足,責令他務必收足遼餉,警告他切莫耽擱遼東戰事。

齊紹光本以爲自己爲官,應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準則,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現實卻如當頭棒喝。如今竟要在災年強行徵稅,逼得農戶走投無路,這讓他的從政熱情遭受極大打擊。

但爲了保住官位,他不得不帶着衙役,前往農戶家中徵收遼餉,拿走農戶的種子糧,牽走耕牛,抓走家禽,甚至扒掉農戶家的院牆。

爲震懾那些抗稅的農戶,他還關押了十幾戶家徒四壁的農戶,逼得農戶賣兒賣女來交稅。

而後果正如他所料,災年徵稅,致使無數農戶家破人亡。

他眼睜睜看着米脂城外的流民日益增多,心中愧疚難安。

他找當地大族籌措些糧食賑濟流民,結果竟被自己的手下貪污了九成。

從某種程度而言,徐晨所做之事,倒是幫了他的大忙,故而他真心希望徐晨能成功安置好這些流民

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13章,知易行難第53章,重民社第33章,回村打井第49章,輿論攻勢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7章,日新月異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79章 ,減租談判第70章,伏擊戰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32章,發展壯大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85章 ,均田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4章,改變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70章,伏擊戰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4章 ,抗旱會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32章,發展壯大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34章 ,抗旱會第53章,重民社第85章 ,均田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78章 ,公堂對質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2章 ,燒烤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53章,重民社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77章,輿論先行第1章,神醫第7章,流民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36章 ,欣欣向榮第69章,戰前定策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68章,出征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54章,包稅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
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13章,知易行難第53章,重民社第33章,回村打井第49章,輿論攻勢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7章,日新月異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79章 ,減租談判第70章,伏擊戰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32章,發展壯大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85章 ,均田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4章,改變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70章,伏擊戰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4章 ,抗旱會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32章,發展壯大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34章 ,抗旱會第53章,重民社第85章 ,均田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78章 ,公堂對質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2章 ,燒烤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53章,重民社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77章,輿論先行第1章,神醫第7章,流民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36章 ,欣欣向榮第69章,戰前定策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68章,出征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54章,包稅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