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

劉南卿、賀函、高登三人圍坐在桌前,神色凝重,正商議着重民社往後該如何謀發展。

說難聽一點,是要想辦法謀如何生存下去。

劉南卿面上滿是歆羨之色,長嘆一聲道:“想那大同社,在壓着米脂一衆大族減租減息之後,聲望如日中天吶!如今這整個米脂之地,衆人只知有大同社,卻鮮少提及我們重民社,實在是讓人無奈!”

米脂大族減租減息這一事,影響堪稱巨大,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了整個米脂城,衆人討論的熱情高漲。

如今這米脂城內,無論是酒館還是茶館,皆是議論紛紛,而那徐晨之名,毫無意外地成了衆人討論的絕對核心。

這等情形,怎能不讓劉南卿滿心羨慕。

他纔是米脂的青年才俊。這個位置不應該是他的,現在卻被徐晨這個外鄉人霸佔了。

賀函聞言,不禁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景明兄啊,當下可不是隻盯着大同社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要設法讓我們重民社得以存續,尋得穩定的收入來源纔是關鍵吶。若是做不到這一點,咱們這重民報怕也是難以維持下去。”

高登聽聞,苦笑着接話道:“唉,只可惜某耗費心血所著的那部《袁紹傳》,竟是無人問津吶。”

原來,他們見徐晨憑藉寫小說吸引讀者,提升了報紙銷量,便也紛紛效仿。

高登更是自告奮勇,以徐晨爲模板創作了這一部《袁紹傳》,滿心期待能有所成效,可誰料結果卻是反響寥寥,重民報的銷量並未因此有絲毫提升。

賀函見狀分析道:“徐晨所著的那《英雄記》,雖文風略顯粗鄙,然而正因如此,只要略識文認字之人皆能看懂,故而大受歡迎。高兄的小說雖文采斐然,卻寫得太過高深,普通百姓難以領會其中精妙,自然是應者寥寥。在這等話本小說的創作上,徐晨確實堪稱專業,我等實難與之相比啊。”

當初他們想到的開源辦法,因爲重民報發展不起來,基本上全沒有用處。

劉南卿心有不甘,握緊拳頭道:“難道我等就只能這般被大同社死死壓制,永無出頭之日了不成?”

賀函沉思片刻,緩緩道:“某倒是忽生一計,或許能解我等當下之困境。”

“哦?是何方法?快說來聽聽!”劉南卿與高登二人齊聲急切問道。

賀函不緊不慢地說道:“依我之見,可將重民報遷至延安府或是省城那般繁華之地。如今這米脂縣,大同報已然佔盡先機,我們在此怕是難有作爲。而大城市人口衆多,讀書識字之人亦不少,且能避開大同社的強勢壓制,不失爲一條出路。”

劉南卿等人聽了這話,卻不禁面露遲疑之色。

在這米脂,他們好歹是高貴的舉人老爺,又有劉家勢力作爲後盾,行事也算順遂。

可若是前往西安城,那等王公貴族、舉人進士雲集之地,他們不過如同鄉野間的土鱉,實在是心中沒底。

正說着,忽有社員來報:“社長,您家的管家前來尋您。”

劉南卿心中疑惑,暗自思忖:“近日我也未曾動用家中財物,管家此時尋我所爲何事?”當下便起身離席。

不多時,劉南卿歸來,雖極力壓抑着內心的激動,聲音卻仍難掩興奮:“父親已然應允,往後每月會給我們重民社二十兩銀子!”

高登聽聞,頓時面露喜色,大聲說道:“如此一來,我們重民報一半的難題便算是解決了!”

劉南卿亦是激動不已,感慨道:“父親終究還是體諒我等苦心吶。”

賀函微微點頭,思索一番後說道:“這些銀子足夠我們刊印四期重民報。往後,我們不妨每七日出版一期。只要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我堅信,咱們這重民報定能與那大同報一般興旺發達!”

許是重民報時來運轉,次日,賀人俊竟派人送來三十兩銀子支持重民報。

他唯一的要求便是,重民報要多多宣揚賀家修橋鋪路的諸多善舉,務必要讓整個米脂城的百姓都知曉,賀家乃是樂善好施的善良人家。

不僅如此,賀人俊還不忘蠱惑道:“賢侄啊,你亦是我米脂的英年才俊,萬不可被徐晨那外來之人比了下去。”

劉南卿趕忙應道:“叔父放心,某定當全力以赴,絕不讓徐晨專美於前。有叔父這般大力支持,我重民報必定能壓過大同報!”

接下來的幾日,又有幾個士紳家族相繼給重民報投來銀錢。

他們所求與賀人俊並無二致,皆是希望重民報能爲自家宣揚好人好事,彰顯家族高尚品德。

原來,這米脂的地主士紳們如今也算是回過味兒來了。

往昔,他們憑藉自身地位,牢牢掌握着地方的輿論大權,可如今卻被大同報打破了這一局面,甚至可以說是被無情奪走。

這段時日,米脂的百姓們固然對那些願意減租減息的大族誇讚有加,可與此同時,像賀家這般不願減租減息的家族,卻被衆人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飽受詬病。

賀人俊這段時間聽到最多的便是衆人指責賀家爲富不仁,這對苦心經營家族上百年,珍視威望名聲的賀家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靂,家族積累的聲譽竟就這樣被大同報輕易地打得粉碎。

他們心中如鯁在喉,坐立不安。

然而面對報紙這等具有降維打擊威力的利器,他們慣用的傳統手段卻根本找不到反擊的方向。

一番尋覓之後,這些士紳終於發現,米脂還有重民報這一存在。

重民社自成立之初,便與大同社針鋒相對,雙方的辯論從未停歇。

更爲關鍵的是,重民報所提倡的減稅、不與民爭利,以及地方無爲而治、聖天子拱垂而治等主張,與米脂士紳們的利益需求高度契合。

如此一來,這些士紳仿若找到了反擊大同報的有力利器,紛紛慷慨解囊投資重民報,迫切要求重民報爲他們發聲,全力維護他們的威望與聲譽。

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2章 ,燒烤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53章,重民社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0章 ,半桶水第48章 ,除惡第36章 ,欣欣向榮第63章 ,生存危機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8章,出征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10章,古今相同第70章,伏擊戰第43章,發工錢第7章,流民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54章,包稅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26章,組織架構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8章 ,除惡第79章 ,減租談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57章,日新月異第13章,知易行難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章,知易行難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1章,分散投資第78章 ,公堂對質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7章,流民第53章,重民社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32章,發展壯大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33章,回村打井第63章 ,生存危機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58章,足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33章,回村打井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48章 ,除惡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64章,改變第77章,輿論先行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1章,神醫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13章,知易行難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10章,古今相同第47章,上門敲詐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34章 ,抗旱會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33章,回村打井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34章 ,抗旱會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36章 ,欣欣向榮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63章 ,生存危機第49章,輿論攻勢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32章,發展壯大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
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2章 ,燒烤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53章,重民社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0章 ,半桶水第48章 ,除惡第36章 ,欣欣向榮第63章 ,生存危機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8章,出征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10章,古今相同第70章,伏擊戰第43章,發工錢第7章,流民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54章,包稅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26章,組織架構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8章 ,除惡第79章 ,減租談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57章,日新月異第13章,知易行難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章,知易行難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1章,分散投資第78章 ,公堂對質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7章,流民第53章,重民社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32章,發展壯大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33章,回村打井第63章 ,生存危機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58章,足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33章,回村打井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48章 ,除惡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64章,改變第77章,輿論先行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1章,神醫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13章,知易行難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10章,古今相同第47章,上門敲詐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34章 ,抗旱會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33章,回村打井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34章 ,抗旱會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36章 ,欣欣向榮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63章 ,生存危機第49章,輿論攻勢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32章,發展壯大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