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
卻說李翊已擬寫好文書,發往荊州,招攬張仲景。史書上說他心繫國家百姓,棄官從醫。
只盼他看了自己的文書後,真的願意到徐州來。
李翊不單單是寫上了自己對醫學的一點粗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表達了對醫學的重視。
目今正處於亂世,尋常人家連飯都吃不飽,誰有錢看病?
小病不治,大病等死。
忍一忍也就熬過去了,熬不過去的死也就死了。
這是這個時代人民的生活寫照。
對於許多統治者而言,他們只想著壟斷自己手裡的權力財貨,哪裡會細緻入微到還要關注百姓的醫療健康?
所以李翊在信中表示,自己願意大力扶持醫學。
只要張仲景肯來,願在徐州設下百座醫館,俱由張仲景管轄。
誠意已經拿出來了,就看張仲景領不領情了。
書劄發出,李翊繼續處理公文。
忽有人報,荊州有貴使到。
下人專門強調是貴使,來向李翊通稟。
因爲接見外州來客,亦是李翊負責處理。
若是來頭小的,便打發其他人接見了。
若是來頭大的,便由李翊親自接見。
待李翊見過之後,若其確實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再由李翊引薦給劉備。
由劉備親自接見。
這也是徐州接待外賓的正常流程。
既是荊州貴使,李翊自是不好怠慢。
即命從人收拾好行囊,下至驛館見客。
荊州使團以龐季爲首,向李翊行禮。
“見過郯侯!”
衆人齊齊向李翊作揖行禮。
“不敢當,諸位遠道辛苦,快請坐下!”
李翊當即還禮,邀衆人入座。
龐季向李翊自我介紹,李翊再一揖:
“久聞龐侍中大名,今幸得瞻拜。”
龐季出身於荊州四大世家的龐家,難怪下人彙報說荊州來的是貴客。
劉表把龐季都派出來了,看來是真有要事相商。
“來,好侄兒,快來見過郯侯。”
龐季專門把侄兒龐統帶在身邊。
這也算是族中長輩照顧晚輩,龐季知道自己的侄兒一心想要揚名。
李翊乃天下名士,若能引他相見,點評一二,則不枉此行。
龐統當即昂首挺胸,落落大方的向李翊行了一禮。
“襄陽龐統龐士元,見過郯侯!”
哦?
李翊眉梢一挑,不想此人竟是龐統。
別看李翊在徐州政治集團裡面算年輕的了,可跟面前的龐統比起來。
他都要比龐統大上個五、六歲左右。
李翊以壯年位居徐州高位,這個龐統卻未及弱冠能待在龐季身旁,風頭蓋過其他的荊州官員。
李翊還道莫不是哪個少年天才。
原來是舉賢不避親,《我的侍中叔叔》。
“好啊,士元以少年之才,與龐侍中一同出使徐州。”
“果真是年少有爲啊……”
與傳統固有印象裡的醜男形象不同,龐統長得並不醜。
季漢大臣楊戲寫的《季漢輔臣贊》裡,誇龐統是:
——“軍師美至,雅氣曄曄。”
說明龐統的形象還算不錯,跟醜肯定是不沾邊的。
但這也並不能說明龐統跟亮亮一樣,是個美男子。
因爲楊戲這篇贊文本身就有誇大成分在。
而且他給龐統留下的這句評價,並不是想說龐統長得帥,而是誇他氣質好。
主要強調的是儀態,而不是外貌形象。
按正史來說,龐統的形象是,“少時樸鈍,未有識者。”
就是長相是偏憨厚,人畜無害類型的。
李翊先將荊州大員一一接見了,然後引龐季爲主客。
不想龐季未著急道明來意,反倒想請李翊品評一下他的侄兒龐統。
請名人評價未出名的人,是古代士人的標準操作。
這些評價一傳揚出去,那名聲就起來了。
李翊聞言,自然知道龐季的用意。
他這是在給自己的侄兒造勢買熱搜呢。
不過光憑“鳳雛”兩個字,就值得李翊賣龐季一個人情。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其實只出自三國演義。
正史上是沒有的。
司馬徽雖然也非常捧龐統,但還不至於把他捧得這麼高,太高就成捧殺了。
不過,這也並不是說明龐統就沒有真才實學。
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龐統作爲後來者,卻能跟諸葛亮平起平坐。
同爲軍師中郎將,地位相當,足見其能力。
既然龐季想替他侄兒求個名,那李翊也不介意用自己的名聲幫他一把。
當即評價道:
“吾適才與令侄交談,觀其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皆長於衆人。”
“時爲荊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也。”
李翊不吝讚詞,對龐統大加讚賞。
饒是龐統自負其才,亦未想到李翊會給自己如此高的評價。
龐季聞言大喜,當即笑道:
“李郯侯謬讚了,謬讚了!哈哈哈……”
當即便想,等回去荊州之後,趕緊命人帶頭宣傳。
就說徐州李郯侯,稱讚龐統是荊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
既得了李翊的品評,龐季這才能夠放心的交代公事。
“不瞞郯侯,此次季奉吾主之命前來,是爲商議淮南之事。”
“哦?翊願聞其詳。”
李翊從容不迫地呷了一口茶,澹澹問。
龐季正色說道:
“不知郯侯可還記得兩年前,是郯侯出面,牽線搭橋,使徐州、荊州兩地隔江相連,士民通商。”
李翊面色如水,依然平靜,“……似確有此事。”
嘿,怎麼能是似有此事呢?
龐季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但仍是說道:
“那不知郯侯可還記得當初與我荊州的約定?”
“翊記得當初與荊州擬下數條通商條款,不知龐侍中說的哪條約定?”李翊笑著問。
龐季眼眸一蹙,忙道:
“在下說的是,將廬江讓與我荊州一事。”
“哦?”李翊眉梢一揚,“龐侍中此言只怕有誤吧?”
“翊若是沒記錯,當初約定好的,是隻將廬江的表奏之權讓給劉荊州。”
“可未說將廬江直接交給荊州。”
“況今夏侯惇爲廬江太守,廬江歸屬之權,誠非我徐州所能定的。”
龐季便道:
“既將廬江表奏之權交予吾主,何以使夏侯惇爲廬江太守,使淮南西土爲曹操所得?”
李翊只是澹澹答:
“此爲天子詔,非吾等小民所能過問。”
“龐侍中若是心中不明,可去陳地朝廷面見天子,當面質問。”
最後這話就說的太嚴重了。
如今的漢室朝廷雖說名存實亡,但還是要講個臉面。
就是借龐季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去當面質問天子呀。
那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是大漢皇帝。
歷史上劉協就曾當面喝斥曹操,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而曹操對此的反應是,“操失色,俯仰求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龐季擡起頭,望著李翊,情真意切道:
“既如此,我荊州使人上書,奏請天子。”
“表我荊州官員爲廬江太守,郯侯看是如何?”
這話問的就很微妙。
按理說上不上書是他們荊州自己的事,龐季卻先問李翊的意見。
因爲大家都心知肚明,朝廷被曹劉兩家控制著。
這表文上奏上去,能不能得到天子的首肯,不還得曹劉兩家點頭嗎?
都是千年的狐狸,不必玩兒什麼聊齋。
李翊蹙眉道:
“此事卻是難辦,今廬江太守夏侯惇乃天子親自敕封。”
“政令豈可朝令夕改,官員又豈可一夕而換?”
“況廬江尚在曹司空手裡,龐侍中若想要廬江,須得跟曹司空打商量。”
“卻來我徐州作何?”
龐季一揚眸,久聞李翊名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子玉確實是一個標準的政客。
這一手太極打得太好了,說來說去,就是四處踢皮球,自己不粘鍋。
龐季見李翊實難對付,當下也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
“實不相瞞,若是廬江爭取不到,吾主也不打算強求。”
“只是廬江劉子臺,近日新投荊州,尋求庇護。”
“吾主仁義,不忍見其爲他人所害,故而將之收留。”
“但又恐曹司空加兵於廬江南部郡縣,所以遣我前來徐州,想向劉將軍求助。”
李翊彎脣笑道:
“這話翊可就聽不明白了,劉子臺乃袁術餘黨,曹司空興兵征討。”
“上合聖意,下順民心,吾主支持都來不及,難不成還要興兵攔阻嗎?”
李翊早已爲徐州南方定下了基本戰略。
引孫策與劉表互相攻並,他可不想讓劉表過多插手揚州事務。
對此,龐季不慌不忙,淡淡說道:
“郯侯不必如此說話,大家都是聰明人,又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
“咱們便照實敞開說了吧,吾主的意思,就是希望劉勳能夠坐擁南廬江郡縣。”
“然後劉將軍若是能夠居中調解,使曹孟德不加兵於南廬江,我主願獻糧三十萬斛。”
“以資徐州軍用。”
龐季心裡清楚,對於政治家而言,只講利益,不講感情。
凡事都可以談,若是談不妥,那隻能說明錢沒給夠。
李翊既然願意陪他在這裡周旋,說明他對廬江問題的態度並不是一票否決。
他心中肯定有一個價碼,願意鬆口。
而龐季現在做的,正是試探他的價碼到底是多少。
“這卻難辦吶……”
李翊搖了搖頭,“這廬江歸屬權在於曹司空,我徐州乃局外人,哪裡好居中過問?”
龐季也算官場老油條了,他見李翊作犯難之狀,反而心中大喜。
既然李翊說難辦,那就說明能辦,而不是辦不了。
當下,也非常來事兒的起身,親自上前爲李翊斟了一杯茶水。
“我亦知此事甚難,可正是因爲有難處,纔來找劉將軍。”
“時人皆言劉將軍仁義著於四海,能救人之急。”
“劉勳雖不是漢室宗親,卻也與劉將軍同爲華宗。”
“想必不會見死不救吧?”
李翊聞言,哈哈大笑。
想道德綁架是沒用的,因爲劉備根本不在這兒。
李翊出來應付你們這些政客,專防你們這些搞道德綁架的。
“龐侍中此話不妥,若要救人,也當救該救之人。”
“昔年孔文舉被黃巾賊困於北海,如若城破,人民必爲賊衆所擄。”
“固吾主雖然兵微將寡,也願爲大義前來相救。”
“可劉勳乃袁術一黨,今曹司空伐之,名正言順。”
“何談相救?”
龐季聞言,當即也明白李翊的話外意,於是接著補充道:
“若是郯侯肯出面相勸劉將軍,使徐州居中調解,吾荊州願再加糧五萬斛,以資徐州軍用。”
雖然劉表只給了他一個三十萬的底,但龐季還是決定先試探一下李翊的底在哪兒。
李翊面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仍是澹澹道:
“三十五萬斛糧食,就想買下六個縣邑,大半個廬江。”
“我徐州倒沒什麼,就是怕曹司空面上不好看。”
言外之意,你託人辦事兒,總得開一個同時讓兩家都滿意的數目吧。
徐州真要是出面調解了,那你荊州給的錢糧,徐州方面不也得分出來拿去安撫曹操啊?
“……也罷,那就請郯侯說個數。”
“龐某也好回去,跟吾主有個交代。”
見李翊如此難纏,龐季也不想繼續跟他周旋了。
直接讓李翊開個價,剩下的他懶得管了。
至於價目或高或低,荊州接不接受,那就是劉表自己要考慮的事情了。
龐季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此次出使的任務了。
何況,荊州自己也是有一個底的。
若是李翊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那荊州情願單獨找曹操商議,說不定還花不了這麼多錢。
找到徐州做中間人,無非就是希望少花一點錢罷了。
當然了,除非曹操吃定廬江,多少錢糧都不打算賣,那荊州確實沒轍。
不過荊州方面也不相信曹操會這麼武斷。
畢竟說白了廬江北面兒已經是他的了,南面就幾個縣邑而已。
犯不著爲了這麼點地盤,有錢不要,非要跟荊州死磕。
到時候真打起來,多的錢糧都花進去了不是。
就當龐季打算一舉試探出李翊的底時,不想李翊卻開口道:
“誒呀,此事甚是難辦。”
“翊也不好獨自決斷。”
“不如先請劉將軍來,由他親自定奪,龐侍中看是如何?”
這……
龐季萬沒想到,李翊竟會使出拖字訣來。
他知道自己心裡著急,故意吊著自己的胃口。
就是不肯說出具體數目,但也不明確說拒絕,等於是給了荊州希望。
那荊州方面肯定只能先等下去,而不好直接去找曹操談判。
“唉……”
龐季走出房間來,嘆了一口氣。
龐統趕忙走上來,關切問道:
“叔父與郯侯商議的如何了,可還順利?”“……不太順利。”
龐季皺著眉,“李子玉比想象的還要難纏,自袁術死後,廬江本就是一簿爛帳。”
“吾主趁亂納劉勳入荊州,也不知此棋是對是錯。”
這時,禰衡大笑著走了過來。
“聽聞李子玉乃一小郎,龐侍中久歷官場,卻連一孺子都應付不了乎?”
龐季素知禰衡輕狂,見他對自己出言不遜,心中大是不忿。
我收拾不了李翊,我還收拾不了你嗎?
當即睨他一眼,喝斥道:
“汝小兒之見,豈識李子玉之才?”
“汝恃才傲物,輕視他人,殊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以汝之才,比之李子玉,正如熒光比皓月,不值一哂。”
請...您....收藏6...9...書....吧....!
禰衡笑道:
“若李翊果真才智勝我,我自當服他。”
“只是尚未見著其人,未知其深,不好一言以蔽之。”
他總是對人出言不遜,可別人罵他罵的難聽時,他也不放在心上。
“哼,說不定少時你便見著了。”
龐季背著手,不用正眼瞧他。
話音方落,果見一侍者走過來,向龐季發出邀請。
原來是劉備已經到了,他命人排下筵席,請荊州過來的諸位官員都去赴宴。
“劉將軍好客,請我等都去赴宴。”
“士元,一會兒你見著劉將軍可莫要失了禮數。”
龐季再三叮囑龐統,龐統亦久聞劉備名聲,早已一睹爲快之心。
當即連連表示,讓叔父寬心。
龐季對自己這個侄子當然寬心,他真正不放心的是這個禰衡。
這個章陵太守帶過來的關係戶,如果不是看在黃射的面子上,他纔不想帶著這個狂徒一起過來。
“禰正平,我先叮囑你兩句。”
“這裡不是襄陽,更不是章陵,可沒人會慣著你的脾氣。”
“一會兒見了劉將軍,汝切不可失了禮數,誤我荊州大事。”
龐季咬著牙,獰聲叮囑禰衡道。
禰衡卻只是仰頭大笑,徑直從龐季身旁掠過。
龐季大怒,“此小輩怎敢如此!”
他此時真是顧不得禮法,恨不得上去給禰衡兩拳。
但龐統將他攔住了,勸說道:
“叔父眼下還是因以公事爲重。”
“不可因一時之忿,而誤劉荊州大事。”
在龐統連番勸說之下,龐季這才消了怒火。
領著龐統等一衆荊州官員,前去赴宴。
劉備坐主座,李翊坐次座。
除此之外,還帶來了不少本地官員。
其中還包括張飛、徐晃、荀攸等大員。
劉備憑此來展現自己的誠意。
龐季看在眼裡,暗想李翊肯定已經和劉備做好思想工作了。
不然不可能如此興師動衆,看來此事必有希望啊。
當下也是領著龐統等人向劉備見禮。
劉備與之還禮,轉而來到龐統身前,說道:
“這位想必便是龐士元吧?”
龐統一愣,怔道:
“劉將軍何以識龐統耶?”
之前在李翊面前,還有叔父給他引見。
結果劉備居然直接就認出他來了,還專門當著徐州、荊州衆官員的面,來找自己談話。
這是何等的殊榮?
“適才已聽軍師介紹過了,軍師盛讚士元有經世之才。”
“備平生最敬才子,故特來相見。”
劉備這話一說出口,無疑是當衆給足了龐統面子。
龐統此來徐州,本就是奔著揚名去的。
適才李翊已經給了他一個,“荊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的好評。
現在徐州一把手,兼漢左將軍早予以進一步佐證的評價。
回頭家族再稍微一宣傳,龐統便徹底揚名天下了。
未來的仕途可謂一片坦蕩,這令龐統又驚又喜。
他萬沒想到此一行竟會如此順利,此來揚名的目標可以說是超額完成了。
“士元可與軍師同桌。”
劉備又向龐統發出邀請,讓龐統跟李翊挨著坐。
這無疑又令龐統心尖兒一跳,暗道自己再是有才,也跟劉備沒什麼瓜葛。
怎的能得劉備如此殊遇?
沒錯,讓龐統跟李翊同桌,正是李翊自己的請求。
他現在作爲徐州的二把手,在徐州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作爲絕對的劉營臣子領袖,讓龐統跟自己同桌,對他自然是一種殊榮。
而之所以這樣做,自然也是爲了拉攏龐統。
歷史上,龐統其實當過孫權的臣子。
不過最後孫權並沒有重用龐統。
這倒不是像演義裡說的那樣,是因爲龐統長得醜。
事實上,當時龐統到吳國去的時候,早已經找司馬徽買了熱搜了。
加上龐德公的宣傳,“鳳雛”的名號已經傳遍了天下。
周瑜死後,龐統送喪到吳國,立馬引來了當地一衆名士的會聚。
等龐統走時,大夥兒更是親自跑到昌門來送行。
當時龐統這麼有名,孫權不可能不知道。
他並不是不想用龐統,而是龐統自己不想留在吳地。
龐統跟孫權的關係,有點兒像劉備跟陳羣的關係。
陳羣是豫州望族,所以不想跟著劉備到徐州去創業。
龐統也是同理,他作爲荊州大族出身,是不可能留在吳地發展的。
龐統只是孫權名義上的屬下,他一直都是在荊州當官兒。
而周瑜當時是荊州的南郡太守,所以龐統就跟在周瑜身邊當秘書。
但如果要龐統到吳地去,龐統是不願意的,吳地的士人豪族可容不下荊州的外來大戶。
後來就輪到劉備當荊州牧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劉備一開始也沒有重用龐統。
而是讓龐統做普通的從事,然後兼任長沙郡耒陽縣縣令。
還因爲政績不佳被劉備免了官。
最後是連魯肅都看不下去了,主動給劉備寫信說,
龐士元不是一個治理百里小縣的人才,讓他擔任治中、別駕之類的職務,才能施展大才。
有一說一,魯肅在這件事上是真厚道。
後來諸葛亮也是站出來力薦龐統。
劉備這才主動與龐統相見,並在深談之後對他極爲器重,任命他爲治中從事。
這件事唯一的疑點就是,一向求賢若渴的劉備,爲何一開始不肯重用能與諸葛亮臥龍齊名的鳳雛龐統?
按演義來,劉備是因爲龐統長得醜,不喜歡他。
但按正史來,其實是因爲龐統曾經是周瑜的秘書。
周瑜當時是劉備的死對頭,兩人一直在明爭暗鬥。
而龐統又當了周瑜好幾年的功曹,周瑜對他是非常信任的。
甚至周瑜連他打算軟禁劉備這種重大機密,都跟龐統說。
你說就龐統跟周瑜這種關係,劉備敢重用他嗎?
誰知道這是不是東吳那邊派過來的臥底?
不過好在有魯肅的力薦,外加諸葛亮的擔保。
劉備打算給龐統一個機會,跟他面談。
這次談話內容,劉備就專門問了龐統,周瑜曾經是不是真想軟禁他。
這是劉備的試探。
而龐統則毫無保留,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說了。
劉備見龐統這麼坦誠,便不再懷疑他,並對他加以重用。
“來,士元請。”
李翊拉著龐統入座,坐到自己身邊來。
衆荊州官員看在眼裡,無不歎羨。
龐統亦感念劉備李翊君臣的厚恩,遂避席而起,向劉備作揖行禮道:
“統久聞左將軍宏毅雅量,尊士愛賢,拔擢幼才。”
“今日得見,才知傳聞不虛,實是讓統欽佩萬分!”
哈哈哈……
劉備聞言,撫掌大笑。
哪有人不喜歡別人誇讚自己的?
尤其龐統可是得到過李翊的力薦,那多半不會水。
李翊忽然開口問:
“不知士元可有舉過孝廉嗎?”
龐統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問的有些懵,忙道:
“統明年才弱冠,尚未舉孝廉。”
漢朝實行察舉制,理論上只有舉了孝廉的人才有資格當官兒。
這對一直渴望入仕的龐統很有吸引力。
於是李翊投其所好,對一旁的劉備說道:
“主公,您一向敬重士人。”
“不妨待明年士元弱冠之時,舉其爲孝廉如何?”
劉備已與李翊默契頗深,當即回道:
“……善,備亦有此意。”
“回頭我當書信一封,向景升兄力薦士元。”
按照三互法的規定,本州的長官只能舉本州的人當孝廉。
所以劉備當豫州牧時,可以舉豫州人袁渙爲茂才。
後來他接領徐州時,名頭上仍然是掛著豫州刺史的官職。
所以他依然可以舉薦汝南人袁譚爲茂才。
但現在,劉備已經實打實的領了徐州牧了。
且龐統是荊州人。
劉備不管是豫州刺史還是徐州牧,都沒資格舉薦龐統爲孝廉、茂才。
當然了,
你也可以違背三互法,強行舉薦。
畢竟也不是沒有人這麼幹,比如說隔壁骷髏王。
但骷髏王已經現在成爲冢中枯骨了。
劉備頂著漢左將軍的名頭,哪裡敢明犯三互法?
不過這也無非就是個人情的事兒,劉表現在不是有求於他嗎?
主動權現在還真就在劉備這兒。
面對李翊和劉備突如其來的示好,更加令龐統感到意外。
我就來買個熱搜,居然還有意外收穫?
龐統本來就已經驚喜無比了,不想劉備接下來的話更是令滿座之人皆驚。
“……不過,備想在這方案上稍作修改。”
劉備故作遲疑,眼神不自覺地看向李翊。
李翊衝他點了點頭,劉備會意,知道這是李翊給他收買人心的機會,便道:
“備以爲以士元之才,可以直接舉茂才,不必先舉孝廉。”
一般正常的流程,都是先舉孝廉,然後再晉爲茂才。
茂才的層次是比孝廉要高的。
只要是人口滿二十萬人的郡,每年就可以舉一個孝廉。
人口滿百萬的郡,每年可以直接舉五名孝廉。
但茂才,一個州每年只能舉一個人。
所以你就能看到孝廉與茂才之間的層次差距了。
李翊剛剛故意說要舉龐統爲孝廉,就是爲了把這個收買人心的機會讓給劉備。
由他來說舉龐統爲茂才。
如此一來,劉備除了可以收買人心之外,還能夠更好的打動龐統。
畢竟一開始就說舉茂才,和漸進式說舉茂才是兩碼子事。
“……這,統怎敢當將軍如此錯愛!”
果不其然,面對劉備與李翊君臣之間的一唱一和。
龐統果然招架不住,幾乎是紅了眼眶,說話時的聲音都有些哽咽。
劉備與李翊對視一眼,相視一笑。
開玩笑,他們之間合作,用這個套路不知拿下過多少名臣了。
還搞不定你?
不過最要屬震驚的,還是一道來的荊州衆官員。
當聽到劉備要舉龐統爲茂才之時,底下立馬炸開了鍋。
衆人紛紛竊竊私語。
“……不得了,不得了,這龐侍中的侄兒是什麼來頭,竟得劉徐州如此厚愛?”
“這種殊遇,我也想要啊!”
又有人衝龐季小聲說道:
“令侄好運氣,好運氣啊……!”
龐季嘴上雖不言,然心中大是快活。
方纔與李翊對線失敗的鬱悶,在此時一掃而空,只剩下了痛快!
真是太痛快了。
這種衆人欽慕的目光,別提有多來勁兒。
作爲龐統的叔父,龐季當然與有榮焉。
這不顯得他教養的好嗎?
何況若龐統真舉了茂才,不僅僅對他本人有好處,更對他們龐家有好處。
州中茂才名額緊張,除龐家之外。
蔡家、黃家、蒯家全都虎視眈眈,還有不少其他家族亦在盯著。
現在有了劉備的作保,那龐統茂才的名額已經穩了一大半兒了。
“小侄庸才,劉將軍莫要太過擡舉他了。”
當事人龐季也主動站出來,感謝劉備的錯愛。
嘴上雖然說著龐統無才,臉卻都快要笑爛了。
劉備牽脣笑道:
“龐侍中不必謙虛,備實是敬慕令侄之才。”
“回頭便會與景升兄說明此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