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

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

卻說朝廷一衆文武大臣,打算同時發詔於兗、徐二州,命曹操、劉備過來勤王。然王駕此時尚在河東,李傕、郭汜二賊自同意天子東歸之後,卻又馬上反悔,派兵來追。

天子車駕不敢在河東逗留太久,未休整兩日,便繼續出發,前往雒陽。

而毗鄰河東的地界,乃是袁紹的勢力範圍。

早有人將天子乘輿幸駕河東的消息,傳報回了鄴城。

以從事沮授,別駕田豐爲首的諸大臣,心急如焚,紛紛上書找到袁紹,向他諫言。

“明公,今天子蒙難,幸駕河東,我河北不能坐視不管。”

“臣懇請明公起河北之兵,前往河東護駕,保扶王室!”

田豐慷慨陳詞,力勸袁紹迎奉天子。

但袁紹一直都是少帝劉辯一派的,當初爲了反對董卓,袁家誓不承認董卓扶上位的劉協。

以至於袁紹不惜污衊劉協不是先帝之子。

可以說,袁紹與劉協的關係是非常尷尬的。

如果他此時去迎立了天子,便等於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今我大軍,忙於易京戰事,誠難騰出手來,去河東勤王保駕。”

袁紹揮了揮手,以忙於公孫瓚戰事爲由,拒絕了田豐的請求。

“明公,請聽我一言。”

沮授站出來,慷慨陳詞:

“明公以弱冠之年登朝爲官,播名海內。”

“值廢立之際,忠義奮發,面刺董卓之過。”

“後單騎出奔,濟河而北,爲勃海稽首。”

“號令天下諸侯討董,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雖黃巾猖亂,黑山跋扈,亦難攖明公之鋒。”

“今回衆北首,公孫之流則早晚必亡。”

“震脅戎狄,則匈奴亦將服從。”

“明公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

“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衆,正是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之時!”

“屆時我等可擁戴天子,號令天下,以討未復。”

“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授惟願明公深察!”

話落,沮授頓首一拜。

汝穎派的郭圖與淳于瓊卻站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

“今漢室衰敗,爲時已久。”

“今欲興之,不亦難乎?”

“況今天下英雄並起,各自跨州連郡,聚衆動輒萬計。”

“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若迎天子在身邊,動輒表聞,豈不掣肘?”

“若不服從,則是抗命,反失人心。”

其實袁紹陣營裡面,大部分人都是保皇派。

郭圖、淳于瓊這種潁川出身的反而反對迎奉天子。

爲何?

因爲袁紹與曹操不同,袁紹的親族之前已經被董卓給突突完了,剩下的也都在袁術那裡。

等於袁紹沒有宗室可以幫他掌握兵權。

而曹操則有大量的宗室,並且大部分能力都很強,所以可以放心的把兵權交給他們。

但袁紹沒有宗室可以付與兵權,他只能平衡好河北派與河南派兩家的勢力。

一旦迎了天子,河北這羣保皇派和天子聯合起來,袁紹的權力就很有可能被架空。

因爲袁紹手底下掌兵的大部分都是士族。

這也是爲什麼曹營裡,荀彧、毛玠這種保皇派掀不起風浪來。

因爲他們被曹氏宗族給狠狠壓制著,使得曹操可以毫無顧忌的迎奉天子。

“郭公則此言差矣。”

別駕田豐站出來反對道:

“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

“袁公祖上累世輔弼,世濟忠義,若能迎奉天子。”

“既合乎道義,又合宜時機。”

“且今州城粗定,正宜迎奉王駕,安宮鄴都。”

“到那時,奉天子以令不臣,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還請明公速速定奪,倘若猶豫不決,必然遭人搶先。”

聽到這話,袁紹稍稍還是有一點心動的。

爲什麼說袁紹好謀無斷?

其實從迎天子這件事就能看出來了。

袁紹作爲少帝劉辯一派的,要麼就堅立不移反劉協,要麼就摒棄前嫌,迎奉天子王駕。

可袁紹偏偏選擇了全都要。

一開始袁紹堅決反劉協,想立劉虞爲帝。

後來沮授等人給袁紹講了迎天子的好處,袁紹又心動了。

而在領了冀州牧後,袁紹又擔心被河北士人架空,又叒拒絕了迎奉天子。

結果等被曹操搶了天子之後,袁紹又後悔了,想讓曹操把天子遷到離他更近的鄄城來。

如此反覆,半天拿不出一個確切的方案出來。

也難怪評價袁紹爲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真是一點也沒評價錯。

“罷了,諸公不必再吵!”

袁紹出聲止住衆人的爭吵之聲,猶豫一下,才道:

“既然天子乘輿在河東,今可先使人進獻米肉。”

“至於保扶王室,安宮鄴都一事,且先觀望再說。”

“明公!”

沮授、田豐等人還想再諫。

卻被袁紹揮手擋了回去,示意衆人此事不必再議。

沮授等人無奈,只好作罷。

與此同時,

曹操自陳國退兵以後,將兵鋒指向潁川,剋日平定。

並將治所遷到了許縣。

以荀彧爲代表的潁川士族們,力薦棗祗爲屯田校尉,希望曹操快些開展屯田,追上徐州劉備的步伐。

曹操欣然同意,將屯田制的具體實施方案,委任給了荀彧、棗祗、韓浩三人。

由於潁川也遭遇了戰亂,所以有大量的無主荒田。

同時,由於曹操鎮壓了潁川的黃巾軍。

得到了大量的勞動力、耕牛、農具。

曹操在各州郡設置田官,下令儲存糧食,爲將來四方征戰做足準備。

隨著潁川屯田制的推行,曹營這邊也逐漸從兗州的內亂中恢復過來,情況得到好轉。

這一日,

曹操正在府中讀《孫子兵法》,並拿著筆在上面進行批註。

忽有下人來報,朝廷使者來到。

曹操慌忙停筆,放下書卷,接見了朝廷來使。

待問明來意之後,方知天子乘輿在河東,不日將至洛邑。

由於李傕、郭汜二賊正在追擊天子王駕,所以朝廷方面想請曹操過去勤王。

面對這種大事,曹操不敢疏忽大意,急召來荀彧等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與袁營恰恰相反,曹營這邊保皇派反而是佔少數。

只有荀彧、程昱、毛玠是堅定不移的支持迎奉天子的。

他們的政治綱領都是在爲士族考慮。

荀彧開口進言道:

“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

“高祖爲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

“今天子蒙塵,朝廷播越,宗廟毀壞。”

“正是明公首倡義兵之時,奉天子以從衆望,此乃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爲之矣。”

曹操頷首,他本人確實是更傾向於迎天子的。

奈何曹營裡反對派太多,所以先讓荀彧這個文官渠首開口說話。

隨後又問程昱道:

“仲德,汝觀此事如何?”

曹操很雞賊的挑了兩個保皇派問話,他知道只要這兩人站了出來,自己再投出壓倒性的一票。

衆人便不敢再提反對意見了。

果然,程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荀司馬之言正合時宜,奉迎天子一事,上合天意,下順民心。”

“況天子乘輿尚在河東,能迎天子者,非我兗州一家。”

“河北袁紹若自河內向西,遠比我河東要快得多。”

“今若使袁紹迎奉天子,則河北之勢不可當,袁氏不可圖也。”

曹操手一抖,不慎扯斷了頷下兩根鬍子,但他卻顧不得喊疼,反而說道:

“文若、仲德之言,甚合吾心!”

“適才有天使齎詔宣召,操不可不接詔書。”

“傳我令!命夏侯惇爲先鋒,領兵三千,先出發前往雒陽,修葺城郭。”

“我自率大軍殿後,剋日便到!”

曹操力排衆議,乾綱獨斷地選擇了接下天子詔,去往雒陽保駕勤王。

曹操之所以敢忽視迎奉天子的弊端,是因爲他有宗室將領掌權,可以制衡荀彧爲首的保皇派。

同時,比起袁紹,曹操太需要天子了。

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根本不缺人來投。

尤其擁有了河北之後,已經是一等一的諸侯了,多個天子出來,他反倒覺得於自己會掣肘。

曹操不同,別看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何等的權勢滔天。

但曹操走到哪裡,都會被打上閹宦之後的標籤。所以曹操只能選擇迎奉天子,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以漢室忠臣的身份自居。

然後利用漢室四百年的招牌,爲自己吸納天下英才。

用曹操的自己話說,便是:

——“方今收英雄時也。”

……

……

就在袁曹兩家都在爲天子即將幸駕雒陽一事,忙得不可開交之時。

徐州這邊也收到了消息。

“什麼!天子已經東歸,乘輿到了河東!”

劉備接到這個消息時,頓時坐不住了。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朝廷使者哭訴道:

“天子在長安時,日日爲傕、汜二賊所辱。”

“陛下僅想從太府中發放絲織給宮人,李傕逆賊竟然都不允許。”

“並且此二賊常常率兵進殿,抄掠宮人、御物。”

“事後,還要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房。”

“上至朝廷百官,下至鄉野山民,無不對此二賊恨之入骨。”

待聽完天子即百官百姓的遭遇後,劉備痛心疾首,不禁垂淚道:

“李傕、郭汜此二賊竟如此狂悖無禮,吾誓殺之!”

天使又哭拜道:

“如今天子蒙難於河東,不日將還都洛邑。”

“奈何李傕、郭汜二賊窮追不捨,派兵想要劫駕擄迴天子。”

“陛下唯恐社稷不存,遂遣我來向劉將軍求援。”

“懇請將軍爲了漢室江山,發兵救援,救天子於水火!”

劉備擦了擦眼淚,先命人將天使請入驛館,好酒好肉招待。

隨後召來李翊、關羽等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李傕、郭汜二賊造逆,備聞天子今在河東受難,實在痛不欲生。”

“是故欲遣兵前往,保駕勤王,救助天子。”

“諸公可有異議?”

劉備語氣急迫,幾乎是不容與衆人商議。

誠然,劉備自小有帝王之志。

然則此時的劉備,卻沒有想那麼長遠,尤其神器更是不敢奢望。

“明公勿急。”

一人出聲安撫劉備情緒。

衆視之,乃從事荀攸也。

荀攸自備接到徐州後,感嘆徐州人傑地靈,能人輩出,可成大事。

又深受劉備禮待,因感念其厚恩,故在徐州爲從事,爲劉備出謀劃策。

荀攸乃是文官集團中新加入的成員,劉備不好拂他的面子,遂問道:

“公達此言何謂?”

荀攸衝著劉備拱了拱手,聲音沉穩:

“攸常聞,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明公此刻怒上心頭,容易錯判形勢,反誤大事。”

“……公達之言,正是在下所想。”

劉曄連忙站出來附和,“今河東情勢如何,我等一概不知,僅憑現有信息,實在太少。”

“尤遇此般大事,切不可此時貿然決斷,否則必惹禍上身。”

劉備臉色微變,情緒很快平靜了不少。

他微微闔上雙眸,伸手揉捏了一下太陽穴,沉吟道:

“今天子蒙難,爲賊所欺。”

“備身爲漢臣,又是宗室,豈能無動於衷,袖手旁觀呢?”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旋即卻又都把目光投向了劉備身旁的李翊。

彷彿異口同聲地在說,李先生你倒是說句話呀。

現在只有你能勸住主公了。

李翊當即會意,明白諸臣心中所想,遂出列諫言道:

“請主公稍安勿躁,天子蒙難,我等皆痛心疾首。”

“傕、汜二賊造逆,膽大妄爲,意欲強擄天子,我等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只是凡遇大事,當有靜氣,不可魯莽行事。”

“今河東至我徐州,隔了豫州,兗州,欲救天子,山遙路遠,誠非易事。”

劉備向來信任李翊,在聽了他的勸說之後,這才冷靜了下來。

“子玉所言甚是,適才是備聽聞天子蒙難,一時亂了分寸。”

“令諸公見笑了,勿怪。”

頓了一下,又問衆人道:

“天子齎詔宣我勤王保駕,諸位以爲我徐州是否該派兵過去勤王?”

荀攸說道:

“既是天子之詔,我等自然不該抗命。”

“只是徐州距離河南尹雲山遙遠,我徐州恐難以派出大軍前去。”

劉備頷首,表示理解。

徐州想要派出大軍,越過兗、豫二州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備欲派人去往河南尹,奉天子臨徐,諸公以爲如何?”

“此議不妥!”

未等荀攸等人開口,李翊便站出來出聲阻止。

劉備微一怔,忙問爲何。

李翊有條不紊,耐心解釋道:

“徐州勢單力孤,除東面濱海之外,可謂三面環敵,無險可守。”

“不可不謂百戰之地。”

“若迎天子來徐州,試問天下諸侯將何以自處?”

李翊堅決反對迎天子來徐州,因爲只要把天子搞過來。

就會打破他苦心孤詣,爲徐州,爲老劉打造的戰略方針。

在李翊的努力下,徐州不僅與北邊的袁紹達成同盟,與西邊兒的曹操也緩和了關係。

老劉可以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南邊的袁術。

可把天子迎過來呢?

與曹操的關係馬上就會破裂!

曹操非常需要天子,需要漢室四百年的招牌。

他絕不會容許劉備一個漢室宗親擁立了天子。

把他準備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戰略納爲己用。

除曹操外,徐州與袁紹的同盟也會馬上破裂。

歷史上,袁紹被曹操搶了天子之後,馬上就後悔了。

史書叫,“紹每得詔書,患有不便於己,乃欲移天子自近。”

以前曹操是袁紹的小弟,官職都是袁紹賞給他的。

而曹操自迎了天子之後,立馬倒反天罡,居高臨下,給袁紹封起官來。

被小弟騎臉輸出,令袁紹破了大防。

而袁曹的關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全面破裂的。

所以李翊堅決反對把天子劉協迎到徐州來,這會打破徐州大好的外交環境。

使老劉還有徐州成爲衆矢之的。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

漢帝名義上仍然是天下共主,誰要是反漢,便是政治不正確。

袁術稱帝的時候,就先後遭到了曹操、呂布、劉備、孫策、陳登的攻打。

你就可以想象此時漢室在當時士人的心中是個什麼樣的地位了。

“適才,翊只說了迎奉天子的不可行。”

“卻還未說迎天子的難處。”

李翊接著補充說明,“縱然我等真要迎奉天子來徐州,如何跨越這豫、兗二州。”

“從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將天子接走?”

“主公認爲以曹操之雄略,可會放過利用天子而號令諸侯的機會麼?”

“縱然我等在豫州一事上達成了和解,利益一致。”

“可天子王駕是不容妥協的問題,曹孟德絕對不會同意把天子迎到徐州去。”

“若我等執意要迎接,曹劉兩家必然大交兵。”

“兩家死傷,禍及百姓不說,更有可能誤傷天子王駕。”

“此可是主公希望看到的結果?”

劉備聞言一驚,不由得坐了下來。

李翊一語點醒夢中人,若不是他這般提醒。

劉備還沒意識到迎立天子有多難。

天子這麼重量級的人物,尤其還帶著文武百官,走到哪裡都聲勢浩大。

的確是不可能悄無聲息地遷到徐州來。

可若興師動衆,必遭來以曹操爲首的諸侯反對。

到時候估計走不到半箭之地,便會爆發一場在所難免的大戰。

荀攸等人紛紛向李翊投去了一個敬佩的目光,暗道還是子玉你有手段,一下就把主公給勸住了。

“……主公。”

頓了一下,荀攸也站了出來,開口諫言。

“適才李先生提出了迎天子的難處,在下以爲除外敵之外,我徐州內部也難以供養天子王駕。”

“我徐州自取歲開始,便大量收攏流民。”

“今又至冬日,還要發放大量衣物與口糧。”

……

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