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

卻說諸葛亮南下,在江夏見到了荊州長公子劉琦。

一面籌備反攻荊州的工作,一面又使人聯繫在夏口的周瑜。

此次南下雖帶來了五萬軍馬,但主要倚靠的還是陳元龍的淮南水軍。

因爲要制荊州,必制江陵。

江陵是整個中國南方的交通大樞紐,因爲它身處漢水、長江、揚水、夏水、湘水等諸多水道的黃金分割點。

長江上游的三峽航道,由於江窄水急且多有險灘,爲了便於安全行駛船體普遍比較小。

只有出了夷陵之後,長江纔會開始變得豁然開朗。

關二爺的水軍陸戰兩棲特種部隊,就是在這裡練出來的。

所以,看似諸葛亮五萬大軍十分強盛,但真正倚賴的還是水軍爲主。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雖是多方面的原因。

但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不僅僅是東吳這邊是水軍。

彼時的劉備在荊州也收服了大量水軍,從而能夠適應南方的水土。

不然,北方來再多人馬,也只能成爲忝頭。

如此一來,周瑜手中的兩萬江東水軍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這就是周瑜敢來談判的底氣,也是其所代表的東吳方面能拿出來的最好籌碼。

諸葛亮在聽到這個數字後,也是大爲滿意,但面上仍不動聲色。

“……周都督知曹操已下江南,至襄陽否?”

“……已知。”

“哦?那不知道都督對此有何高見?”

諸葛亮望着周瑜,啓脣問。

周瑜則淡然地表示:

“今齊王已安本土,曹操敗於河北,尚未整頓器械人馬。”

“便欲南下,來爭疆場,又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乎?”

“況馬超尚在幷州,韓遂亦在關西,爲操後患。”

“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之地爭衡,非曹操之所長也。”

“操盡驅魏國之士衆,遠涉江湖於之間。”

“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此數四者,皆爲用兵之至患也。”

“而操皆冒行之,吾料之必敗全矣。”

從一開始聽說曹操南下,周瑜就認定曹操會以失敗告終。

其所分析之點,基本與諸葛亮相吻合。

大致就是覺得曹操剛剛在河北戰敗,還沒恢復元氣,就跑來跟東吳、大齊爭荊州。

齊國方面,也不過纔派了五萬人馬。

其中主要是以淮南水軍爲主。

淮南兵基本是能夠適應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的。

剩下的徐州兵,也揀選的是精壯之士。

即便害病,至少還能抗一抗。

何況軍中還有防疫高手張仲景,及其培養的學徒在,肯定是能夠頂一頂的。

可站在曹操視角,他不來爭不行。

一步輸,步步輸。

如果不是因爲劉景升的突然病逝,曹操可能會繼續跟劉備在中原死磕。

根本不會想到來搶荊州。

但就是因爲劉表死了,曹操、劉備才都想趁着這個機會,將荊州給收入囊中去。

機會難得,誰慢一步誰就會失去先機。

而事實證明,曹劉的選擇都沒有錯。

劉景升一死,荊州外強中乾的毛病被徹底的放大。

看似有着天下前三的勢力,以及天下第一的水軍。

結果面對齊魏的施壓,衆豪族竟將荊州股份一起打包上市了。

甚至齊魏不來,東吳都有很大機會將荊州給收入囊中。

因爲劉表死後,已經沒有人能夠將荊州的力量給統合起來了。

即便再強,也終究只是一盤散沙。

“善!”

諸葛亮欣喜地站起身來,對周瑜說道:

“既是都督篤定曹操必敗,可先爲我軍打頭陣。”

周瑜一怔,尚未來得及辯駁。

只聽見諸葛亮的話還在繼續:

“亮早年雖避禍於荊州,然不比都督久居江南,熟悉地理。”

“況亮聞都督善臨江水,敢煩都督便領一軍,前往公安口,試探一下荊州虛實。”

嘶……

周瑜深吸一口氣,暗道這孔明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我是來跟你談怎麼瓜分荊州的,你怎麼上來就讓去打頭陣?

周瑜正欲辯駁,忽見李翊攜陳登出。

兩人聯袂而行,在一衆文武的簇擁下走來。

周瑜觀之,這鼎鼎大名的天樞先生,究竟生的怎生模樣。

身只見其材高瘦,風姿雋爽。

蕭疏軒舉,湛然若神。

比之早年的玉面郎君,已有所不同。

周瑜早想會一會李翊,見諸葛亮上來蠻不講理,便主動迎上去找李翊。

諸葛亮也不攔他,只暗歎:

“汝與我談,尚有轉機。”

“若與先生談,只怕汝連還價之機亦不存矣。”

諸葛亮雖狠,但做事多少還有些底限。

與他談判,可謂是九死一生。

李翊則是典型的政治野獸,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

若與他談判,那可就是真的十死無生了。

只怕是要被吃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周瑜來到李翊一行人衆身前,躬身一揖:

“江東都督見過丞相。”

李翊揹着手,上下打量一眼周瑜,並未着急回話。

他身後衆人見李翊不開口,亦是全都合嘴不言。

周瑜被晾在原地半晌,氣氛稍顯凝滯。

諸葛亮緩步走來,打圓場道:

“稟丞相,此人乃是東吳都督,周瑜周公瑾。”

“……哦?原來是江東周郎。”

李翊眉梢輕挑,語調尾句還略略揚了一個聲調。

“聽聞足下在夏口大破黃祖江夏水軍,威震荊楚。”

“好不威風,令遠在河北的李某亦不勝歎羨。”

李翊嘴上雖誇讚着周瑜,但語氣卻很平淡。

沒有絲毫的崇敬之意。

周瑜當即回道:

“……不敢當,瑜比起李相爺差之遠矣。”

“舊日李相在淮南大破袁術,後又在河北擊破袁紹。”

“二袁睥睨一時,橫行天下,俱爲李相所敗。”

“觀齊王有今日之基業,蓋有李相不世之功也。”

嘿,這小子。

衆人聽出周瑜話中諷刺之意。

暗自劉備沒有李翊,就沒有今天的基業。

這話不能說錯,但當着衆官員的面說此話,還是很容易惹人非議。

你要是認了,那不等於當真承認了劉備沒你不行嗎?

你要是不認,又在一下國外臣面前丟了一份。

本身功業這種東西,就是君臣之間相輔相成的。

沒有君主的信任與大膽放權,底下人又如何能夠施展拳腳?

霍去病封狼居胥固然功勳卓著,但背後是漢武帝給他配備的帝國最好的裝備與戰馬。

每一個士兵都是漢武帝精挑細選出來的,霍去病拿到手只需正常發揮就可以了。

但戰前的準備工作,漢武帝操心的可就要多了。

周瑜此話厲害就厲害在乍一聽沒什麼毛病,你不好說他什麼。

若是發怒,反而顯得你氣量小。

看來其是想硬剛一下,以報李翊剛剛晾他一下的仇。

衆人竊竊私語:

“……這周郎何許人也?”

“不過是賺的幾回天時,虛獲了幾場虛名。”

“也跟與咱李相爺鬥嘴皮子?”

哈哈哈……

李翊聽到周瑜這話,也不生氣,反倒笑了。

“……好,周瑜與吾年紀相仿。”

“聞汝亦嘗懷壯志,今孫伯符已歿。”

“繼者孫權,自守有餘,進取不足。”

“以周郎之王佐之才,留在吳地,終是虛度年華。”

“今吾主乃漢室之胄,天下九州已得其五。”

“周郎若肯去東吳,與吾同事齊王。”

“則上不愧漢臣,下又能酬壯志,榮妻蔭子。”

“豈非兩全之策乎?”

“不知君意如何?”

周瑜一愣,暗想吾本來只是要試試李翊。

不想反被他說了去,倒顯得我小肚雞腸了。

於是,周瑜只好回道:

“承蒙李相美意,只是吾受孫將軍厚恩,安肯相背?”

“……善。”

李翊點了點頭,似料到周瑜會這麼說。

“君既忠心事主,可安心做事。”

“待破了曹操、蔡瑁,取荊州之後,再作別議。”

周瑜在孫權那裡不能明志,李翊這話也不算污衊十萬哥。

周瑜爲孫權定下的戰略方針,就是先取荊州、後拿益州。

然後聯合涼州,進攻中原曹操奪取天下。

魯肅本身是贊成這個方略的,但兩人在細節上產生了分歧。

那就是對於劉備的處理。

魯肅認爲劉備是個重要的盟友,可以把荊州給劉備,讓他幫忙抵禦曹操。

而周瑜則認爲劉備志向不小,給了他地盤,肯定就會騰飛,不再受東吳控制。

勸孫權把劉備給軟禁起來,然後挾劉備以令關張。

而彼時的劉備正好跑去江東談判了,是真的有可能被孫權給軟禁起來。

事後,劉備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還專門問了龐統有沒有這件事。

因爲龐統當過周瑜的秘書,說確實有這件事。

從此,劉備就把周瑜給恨慘了。

而孫權最終沒有軟禁劉備,既有魯肅的勸說,也有對周瑜戰略的遲疑。

因爲赤壁之戰後,東吳拿下了最重要的南郡,也就是連接益州的道路。

當時周瑜已經準備打益州了。

但對於孫權而言,益州是一個極爲適合割據的領地。

東吳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被孫權放心的派到益州去。

可偏偏造化弄人,周瑜又在此時病逝了。

而接替周瑜的魯肅,將他定下的方案給全部推翻。

把江陵讓給了劉備,如此一來,也就斷絕了東吳進取益州的機會。

只能說周瑜的才能確實沒有在孫權麾下得到全部的發揮。“……李相且慢!”

周瑜見李翊拂袖欲走,急忙將之攔住。

“瑜此來,特爲商定荊州劃界一事。”

“我知此間齊國諸傑,唯李相能夠主事。”

“還請李相撥冗一二,與瑜將此事商定。”

李翊聞言一笑,以手指諸葛亮道:

“吾下江南,不問政治。”

“汝有何事,可與孔明相商。”

“他纔是此次下江南的督帥。”

周瑜見李翊不肯與自己談判,而諸葛亮又非得指定讓自己先去進攻公安口。

倒不是周瑜怯戰,這是荊州一事,八字未有一撇。

連個大餅都不願給畫,就讓他去打工。

這種事即便是現代資本家都做不出來,周瑜就更不可能接受的了。

“……李相權且留步。”

周瑜一般不隨便求人,只是齊國勢大,由不得他放低姿態。

光靠東吳自己,對上魏楚同盟,可以說是一點成算也沒有。

何況,即便不抱齊國大腿。

夾在兩大列強之間,東吳想自己單幹,只怕齊魏都不會答應。

所以,與其說東吳是想跟齊國結盟,倒不如說是想購得一張進入荊州的門票。

結果別說預訂門票了,

連預訂的資格都還沒說要給你,就讓你去打錢。

你說這誰受的了?

“……適才諸葛先生,讓瑜爲盟軍打頭陣,進攻公安港。”

“非是瑜怯敵怕戰,只是我江東將士,人吃馬喂,所費甚巨。”

“貴國擁河北巨土,握青、徐之富,總不好讓我東吳獨戰罷?”

周瑜倒也不明說,要分荊州土地。

想着先循循善誘,等李翊鬆口再說。

李翊轉過身來,冷冷地望着周瑜,道:

“既然孔明已經吩咐,君只管照辦便是。”

“又何須來問我?”

唔!

好霸道。

左右人紛紛感慨,不愧是李相爺,對外還是一如既往般強硬。

這宛同命令一般的語氣,換作別人,周瑜可能已經扭身就走了。

只是李翊名聲在外,周瑜太清楚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適才周瑜一口一句盟軍,就是想強調東吳的重要性,把它放到與齊國同等的位置來。

這樣的小聰明又哪裡瞞得過李翊?

所以李翊直接以命令的口吻,讓周瑜只管去做,不需要多問些什麼。

就是要告訴周瑜,你們東吳是不能夠跟齊國一起上桌吃飯的。

倘若我們吃剩下有殘羹剩湯,那確實可以看心情給你們留點兒。

如果沒有剩下,那也就沒剩下了。

對此,周瑜只得嘗試着問道:

“公既無誠意合作,那瑜也只能就此告辭。”

“君請自便。”

李翊不假思索答。

話落,轉身便要走。

周瑜一怔,停在原地,猶豫要不要追上去。

此時李翊已經走出數步,陳登在旁側小聲提醒他道:

“……子玉兄,周郎麾下那兩萬水軍可是悍卒,縱然不引以爲援,也不該就此得罪。”

“萬一激怒周瑜,使其投靠曹操,到時候襲擾我方後路,亦爲大患吶!”

齊國這邊,明眼人都知道東吳的戰略地位其實不低。

周瑜麾下那兩萬水軍,是孫堅、孫策兩代人帶出來的。

又經過周瑜的淬鍊,早已是一幫弄潮好手。

若能夠用在荊州戰場,絕對會有奇效。

反之,若將之推向曹操那邊。

那絕對會成爲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到時候齊國在江南戰場,會陷入三面被圍的狀況。

以一敵三,你說齊國真應付不了嗎?

那倒也不至於。

若果魏楚吳當真三國一起進攻齊國,齊國傾國之力,還是能夠與之一戰的。

但那是防守戰。

進攻戰與防守戰是有本質區別的。

保家衛國的戰爭,是一種退無可退,放手一搏的態勢。

可以動員全國軍民去守禦。

而對外戰爭,本質上掌權者獲取利益的一種方式。

他發動戰爭的形勢,則是讓其他想要獲利的人一起過來加盟。

齊國如果進行防禦戰爭一挑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可如果單純是爲了爭奪荊州,陷入三面被圍的境地,那肯定是會以失敗告終的。

因爲齊國方面沒法在江南動員更多的人馬,確切地說是水軍。

過去十年,劉備陣營的戰爭幾乎都是在中原、河北打的。

所以陸軍遠比水軍強勢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從一開始就往南方打,那此時齊國的水軍肯定比陸軍強。

可問題是,在漢末三國,能往北方打,誰會往南方打?

說白了,你江東六郡加起來,比不上一個冀州。

這話一點兒不誇張。

此前說過,江東是孫權用了幾十年才慢慢開發出來的。

開發之前的江東,就是一片瘴地。

又難打,收益又低。

不到迫不得已,沒有哪個戰略家會考慮先打南方的。

儘管李翊一直非常重視水軍發展。

又是買戰船,又是主張開發淮南。

但面對北方接踵而至的戰事,軍費肯定還是優先爲陸軍服務的。

如果不是李翊的力保,此時的江南,甚至連淮南水軍都湊不出來。

現在劉備倒是騰出手來,可以重視水軍發展了。

只是沒想到江南戰事會進展的這麼緊迫。

真就荊州一炸,四面八方的狼全都來了。

儘管又爲諸葛亮增益了三萬徐州精銳。

但這些壯士能不能適應江南水土,還得打一個問號。

劉備知道這一點,李翊也知道這一點。

而周瑜更是清楚這一點,才認爲齊國需要自己,需要自己的這兩萬江東水軍。

然而李翊的反應,確實超乎了他的預料。

轉身轉得十分從容瀟灑,真就一點兒都不帶猶豫的。

不止周瑜不明白,就連齊國諸文武也不明白李翊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只有李翊知道,又到了他最喜歡的“商場博弈”理論環節了。

李翊就是那個店主,周瑜就是那個買家。

所謂貨比三家,周瑜確實還可以選擇曹操。

但那也就意味着這會和齊國撕破臉皮。

東吳單方面絕對不是齊國對手。

如今的魏國已經沒有任何一片領土,與東吳接壤了。

考慮到魏國此前剛在河北敗給齊國,周瑜很擔心魏國有沒有能力保住東吳。

曹操又是否真的會傾盡全力來救東吳。

尤其是最重要的荊州,曹操又能分給東吳多少地盤?

這一連串的問題,周瑜都得打上一個問號。

齊國雖強,但終是以陸戰見長。

面對強大的荊州水軍,僅靠淮南水軍,就想打敗魏楚聯軍。

不說沒可能,但肯定還是要費很大一番功夫的。

如果能得到周瑜的江東水師,勝算說是直接提高四成也毫不誇張啊。

況且荊州那麼大,兼之地方勢力雄厚,世家豪族盛氣凌人。

你齊國胃口就算再大,一次性也不可能全消化的了吧?

周瑜大腦飛速旋轉,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叫住李翊。

眼見李翊越走越遠,周瑜一咬牙,終究沒忍住喊了一句:

“……李相請留步!”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

看來這次“商場博弈”,他又贏了。

“……哦?周都督還有何事?”

李翊緩緩轉過身來,臉上平淡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他心中所想。

周瑜深吸一口氣,慢慢走來,沉聲問:

“……瑜只是有一事不明。”

“李相若無我江東水軍,僅憑淮南之衆,何以抗荊州水師?”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以蔣欽、周泰、徐盛等爲首的淮南將聽得此言,紛紛拔劍,叱道:

“汝小看吾等淮南之士耶?”

“量你江東小輩,哪裡曉得江上舟楫!”

周瑜並不理會盛怒的淮南將,只是凝望着李翊,盼他能以實言相告。

李翊脣角輕揚,笑道:

“君道我破不得荊州水師耶?”

“汝只管回去夏口,看我如何破敵便是。”

什麼?

周瑜之所以再三向李翊確認,就是想看他到底是強壯鎮定,還是真的自信從容。

完全有信心不用東吳水師,便能輕鬆擊敗荊州水師。

“此去果真成功?”

周瑜凝眸,出聲再問。

李翊朗聲大笑:

吾水戰、步戰、馬戰、車戰,各盡其妙,何愁功績不成。”

“非比江東諸輩止一能也。”

周瑜暗忖,此賊乃是欺我知會水戰。

他執意要我先去打公安,莫非是要鑑定東吳的實力合不合格?

是否真值得齊國拉攏?

今若再是推調,必爲人所笑。

只有應下來,殺幾個魏兵、楚兵,纔好叫李翊知我江東實力。

使之不敢小覷我等。

“……善!”

周瑜一揮手,“那就依李相之言。”

“待某領兵,前去進攻公安。”

“若是取勝,李相可否撥冗一二,與在下相談荊州劃分一事。”

李翊頷首,澹澹說道:

“若都督果真能破公安,荊州之事並非不可談。”

“……好,一言爲定!”

周瑜辭別離去。

方一上船,轉念一想又覺後悔。

自己似乎中了李翊的激將法了,白白替他打工。

到頭來,竟只獲得了一個和他談判的機會。

到時候怎麼談,還不是由他說了算?

唉……

李翊此人,果真名不虛傳。

周瑜望着滾滾長江,忍不住嘆了口氣。

……

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
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