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諸葛亮南下,在江夏見到了荊州長公子劉琦。
一面籌備反攻荊州的工作,一面又使人聯繫在夏口的周瑜。
此次南下雖帶來了五萬軍馬,但主要倚靠的還是陳元龍的淮南水軍。
因爲要制荊州,必制江陵。
江陵是整個中國南方的交通大樞紐,因爲它身處漢水、長江、揚水、夏水、湘水等諸多水道的黃金分割點。
長江上游的三峽航道,由於江窄水急且多有險灘,爲了便於安全行駛船體普遍比較小。
只有出了夷陵之後,長江纔會開始變得豁然開朗。
關二爺的水軍陸戰兩棲特種部隊,就是在這裡練出來的。
所以,看似諸葛亮五萬大軍十分強盛,但真正倚賴的還是水軍爲主。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雖是多方面的原因。
但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不僅僅是東吳這邊是水軍。
彼時的劉備在荊州也收服了大量水軍,從而能夠適應南方的水土。
不然,北方來再多人馬,也只能成爲忝頭。
如此一來,周瑜手中的兩萬江東水軍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這就是周瑜敢來談判的底氣,也是其所代表的東吳方面能拿出來的最好籌碼。
諸葛亮在聽到這個數字後,也是大爲滿意,但面上仍不動聲色。
“……周都督知曹操已下江南,至襄陽否?”
“……已知。”
“哦?那不知道都督對此有何高見?”
諸葛亮望着周瑜,啓脣問。
周瑜則淡然地表示:
“今齊王已安本土,曹操敗於河北,尚未整頓器械人馬。”
“便欲南下,來爭疆場,又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乎?”
“況馬超尚在幷州,韓遂亦在關西,爲操後患。”
“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之地爭衡,非曹操之所長也。”
“操盡驅魏國之士衆,遠涉江湖於之間。”
“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此數四者,皆爲用兵之至患也。”
“而操皆冒行之,吾料之必敗全矣。”
從一開始聽說曹操南下,周瑜就認定曹操會以失敗告終。
其所分析之點,基本與諸葛亮相吻合。
大致就是覺得曹操剛剛在河北戰敗,還沒恢復元氣,就跑來跟東吳、大齊爭荊州。
齊國方面,也不過纔派了五萬人馬。
其中主要是以淮南水軍爲主。
淮南兵基本是能夠適應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的。
剩下的徐州兵,也揀選的是精壯之士。
即便害病,至少還能抗一抗。
何況軍中還有防疫高手張仲景,及其培養的學徒在,肯定是能夠頂一頂的。
可站在曹操視角,他不來爭不行。
一步輸,步步輸。
如果不是因爲劉景升的突然病逝,曹操可能會繼續跟劉備在中原死磕。
根本不會想到來搶荊州。
但就是因爲劉表死了,曹操、劉備才都想趁着這個機會,將荊州給收入囊中去。
機會難得,誰慢一步誰就會失去先機。
而事實證明,曹劉的選擇都沒有錯。
劉景升一死,荊州外強中乾的毛病被徹底的放大。
看似有着天下前三的勢力,以及天下第一的水軍。
結果面對齊魏的施壓,衆豪族竟將荊州股份一起打包上市了。
甚至齊魏不來,東吳都有很大機會將荊州給收入囊中。
因爲劉表死後,已經沒有人能夠將荊州的力量給統合起來了。
即便再強,也終究只是一盤散沙。
“善!”
諸葛亮欣喜地站起身來,對周瑜說道:
“既是都督篤定曹操必敗,可先爲我軍打頭陣。”
周瑜一怔,尚未來得及辯駁。
只聽見諸葛亮的話還在繼續:
“亮早年雖避禍於荊州,然不比都督久居江南,熟悉地理。”
“況亮聞都督善臨江水,敢煩都督便領一軍,前往公安口,試探一下荊州虛實。”
嘶……
周瑜深吸一口氣,暗道這孔明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我是來跟你談怎麼瓜分荊州的,你怎麼上來就讓去打頭陣?
周瑜正欲辯駁,忽見李翊攜陳登出。
兩人聯袂而行,在一衆文武的簇擁下走來。
周瑜觀之,這鼎鼎大名的天樞先生,究竟生的怎生模樣。
身只見其材高瘦,風姿雋爽。
蕭疏軒舉,湛然若神。
比之早年的玉面郎君,已有所不同。
周瑜早想會一會李翊,見諸葛亮上來蠻不講理,便主動迎上去找李翊。
諸葛亮也不攔他,只暗歎:
“汝與我談,尚有轉機。”
“若與先生談,只怕汝連還價之機亦不存矣。”
諸葛亮雖狠,但做事多少還有些底限。
與他談判,可謂是九死一生。
李翊則是典型的政治野獸,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
若與他談判,那可就是真的十死無生了。
只怕是要被吃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周瑜來到李翊一行人衆身前,躬身一揖:
“江東都督見過丞相。”
李翊揹着手,上下打量一眼周瑜,並未着急回話。
他身後衆人見李翊不開口,亦是全都合嘴不言。
周瑜被晾在原地半晌,氣氛稍顯凝滯。
諸葛亮緩步走來,打圓場道:
“稟丞相,此人乃是東吳都督,周瑜周公瑾。”
“……哦?原來是江東周郎。”
李翊眉梢輕挑,語調尾句還略略揚了一個聲調。
“聽聞足下在夏口大破黃祖江夏水軍,威震荊楚。”
“好不威風,令遠在河北的李某亦不勝歎羨。”
李翊嘴上雖誇讚着周瑜,但語氣卻很平淡。
沒有絲毫的崇敬之意。
周瑜當即回道:
“……不敢當,瑜比起李相爺差之遠矣。”
“舊日李相在淮南大破袁術,後又在河北擊破袁紹。”
“二袁睥睨一時,橫行天下,俱爲李相所敗。”
“觀齊王有今日之基業,蓋有李相不世之功也。”
嘿,這小子。
衆人聽出周瑜話中諷刺之意。
暗自劉備沒有李翊,就沒有今天的基業。
這話不能說錯,但當着衆官員的面說此話,還是很容易惹人非議。
你要是認了,那不等於當真承認了劉備沒你不行嗎?
你要是不認,又在一下國外臣面前丟了一份。
本身功業這種東西,就是君臣之間相輔相成的。
沒有君主的信任與大膽放權,底下人又如何能夠施展拳腳?
霍去病封狼居胥固然功勳卓著,但背後是漢武帝給他配備的帝國最好的裝備與戰馬。
每一個士兵都是漢武帝精挑細選出來的,霍去病拿到手只需正常發揮就可以了。
但戰前的準備工作,漢武帝操心的可就要多了。
周瑜此話厲害就厲害在乍一聽沒什麼毛病,你不好說他什麼。
若是發怒,反而顯得你氣量小。
看來其是想硬剛一下,以報李翊剛剛晾他一下的仇。
衆人竊竊私語:
“……這周郎何許人也?”
“不過是賺的幾回天時,虛獲了幾場虛名。”
“也跟與咱李相爺鬥嘴皮子?”
哈哈哈……
李翊聽到周瑜這話,也不生氣,反倒笑了。
“……好,周瑜與吾年紀相仿。”
“聞汝亦嘗懷壯志,今孫伯符已歿。”
“繼者孫權,自守有餘,進取不足。”
“以周郎之王佐之才,留在吳地,終是虛度年華。”
“今吾主乃漢室之胄,天下九州已得其五。”
“周郎若肯去東吳,與吾同事齊王。”
“則上不愧漢臣,下又能酬壯志,榮妻蔭子。”
“豈非兩全之策乎?”
“不知君意如何?”
周瑜一愣,暗想吾本來只是要試試李翊。
不想反被他說了去,倒顯得我小肚雞腸了。
於是,周瑜只好回道:
“承蒙李相美意,只是吾受孫將軍厚恩,安肯相背?”
“……善。”
李翊點了點頭,似料到周瑜會這麼說。
“君既忠心事主,可安心做事。”
“待破了曹操、蔡瑁,取荊州之後,再作別議。”
周瑜在孫權那裡不能明志,李翊這話也不算污衊十萬哥。
周瑜爲孫權定下的戰略方針,就是先取荊州、後拿益州。
然後聯合涼州,進攻中原曹操奪取天下。
魯肅本身是贊成這個方略的,但兩人在細節上產生了分歧。
那就是對於劉備的處理。
魯肅認爲劉備是個重要的盟友,可以把荊州給劉備,讓他幫忙抵禦曹操。
而周瑜則認爲劉備志向不小,給了他地盤,肯定就會騰飛,不再受東吳控制。
勸孫權把劉備給軟禁起來,然後挾劉備以令關張。
而彼時的劉備正好跑去江東談判了,是真的有可能被孫權給軟禁起來。
事後,劉備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還專門問了龐統有沒有這件事。
因爲龐統當過周瑜的秘書,說確實有這件事。
從此,劉備就把周瑜給恨慘了。
而孫權最終沒有軟禁劉備,既有魯肅的勸說,也有對周瑜戰略的遲疑。
因爲赤壁之戰後,東吳拿下了最重要的南郡,也就是連接益州的道路。
當時周瑜已經準備打益州了。
但對於孫權而言,益州是一個極爲適合割據的領地。
東吳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被孫權放心的派到益州去。
可偏偏造化弄人,周瑜又在此時病逝了。
而接替周瑜的魯肅,將他定下的方案給全部推翻。
把江陵讓給了劉備,如此一來,也就斷絕了東吳進取益州的機會。
只能說周瑜的才能確實沒有在孫權麾下得到全部的發揮。“……李相且慢!”
周瑜見李翊拂袖欲走,急忙將之攔住。
“瑜此來,特爲商定荊州劃界一事。”
“我知此間齊國諸傑,唯李相能夠主事。”
“還請李相撥冗一二,與瑜將此事商定。” wWW●тт kǎn●C 〇
李翊聞言一笑,以手指諸葛亮道:
“吾下江南,不問政治。”
“汝有何事,可與孔明相商。”
“他纔是此次下江南的督帥。”
周瑜見李翊不肯與自己談判,而諸葛亮又非得指定讓自己先去進攻公安口。
倒不是周瑜怯戰,這是荊州一事,八字未有一撇。
連個大餅都不願給畫,就讓他去打工。
這種事即便是現代資本家都做不出來,周瑜就更不可能接受的了。
“……李相權且留步。”
周瑜一般不隨便求人,只是齊國勢大,由不得他放低姿態。
光靠東吳自己,對上魏楚同盟,可以說是一點成算也沒有。
何況,即便不抱齊國大腿。
夾在兩大列強之間,東吳想自己單幹,只怕齊魏都不會答應。
所以,與其說東吳是想跟齊國結盟,倒不如說是想購得一張進入荊州的門票。
結果別說預訂門票了,
連預訂的資格都還沒說要給你,就讓你去打錢。
你說這誰受的了?
“……適才諸葛先生,讓瑜爲盟軍打頭陣,進攻公安港。”
“非是瑜怯敵怕戰,只是我江東將士,人吃馬喂,所費甚巨。”
“貴國擁河北巨土,握青、徐之富,總不好讓我東吳獨戰罷?”
周瑜倒也不明說,要分荊州土地。
想着先循循善誘,等李翊鬆口再說。
李翊轉過身來,冷冷地望着周瑜,道:
“既然孔明已經吩咐,君只管照辦便是。”
“又何須來問我?”
唔!
好霸道。
左右人紛紛感慨,不愧是李相爺,對外還是一如既往般強硬。
這宛同命令一般的語氣,換作別人,周瑜可能已經扭身就走了。
只是李翊名聲在外,周瑜太清楚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適才周瑜一口一句盟軍,就是想強調東吳的重要性,把它放到與齊國同等的位置來。
這樣的小聰明又哪裡瞞得過李翊?
所以李翊直接以命令的口吻,讓周瑜只管去做,不需要多問些什麼。
就是要告訴周瑜,你們東吳是不能夠跟齊國一起上桌吃飯的。
倘若我們吃剩下有殘羹剩湯,那確實可以看心情給你們留點兒。
如果沒有剩下,那也就沒剩下了。
對此,周瑜只得嘗試着問道:
“公既無誠意合作,那瑜也只能就此告辭。”
“君請自便。”
李翊不假思索答。
話落,轉身便要走。
周瑜一怔,停在原地,猶豫要不要追上去。
此時李翊已經走出數步,陳登在旁側小聲提醒他道:
“……子玉兄,周郎麾下那兩萬水軍可是悍卒,縱然不引以爲援,也不該就此得罪。”
“萬一激怒周瑜,使其投靠曹操,到時候襲擾我方後路,亦爲大患吶!”
齊國這邊,明眼人都知道東吳的戰略地位其實不低。
周瑜麾下那兩萬水軍,是孫堅、孫策兩代人帶出來的。
又經過周瑜的淬鍊,早已是一幫弄潮好手。
若能夠用在荊州戰場,絕對會有奇效。
反之,若將之推向曹操那邊。
那絕對會成爲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到時候齊國在江南戰場,會陷入三面被圍的狀況。
以一敵三,你說齊國真應付不了嗎?
那倒也不至於。
若果魏楚吳當真三國一起進攻齊國,齊國傾國之力,還是能夠與之一戰的。
但那是防守戰。
進攻戰與防守戰是有本質區別的。
保家衛國的戰爭,是一種退無可退,放手一搏的態勢。
可以動員全國軍民去守禦。
而對外戰爭,本質上掌權者獲取利益的一種方式。
他發動戰爭的形勢,則是讓其他想要獲利的人一起過來加盟。
齊國如果進行防禦戰爭一挑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可如果單純是爲了爭奪荊州,陷入三面被圍的境地,那肯定是會以失敗告終的。
因爲齊國方面沒法在江南動員更多的人馬,確切地說是水軍。
過去十年,劉備陣營的戰爭幾乎都是在中原、河北打的。
所以陸軍遠比水軍強勢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從一開始就往南方打,那此時齊國的水軍肯定比陸軍強。
可問題是,在漢末三國,能往北方打,誰會往南方打?
說白了,你江東六郡加起來,比不上一個冀州。
這話一點兒不誇張。
此前說過,江東是孫權用了幾十年才慢慢開發出來的。
開發之前的江東,就是一片瘴地。
又難打,收益又低。
不到迫不得已,沒有哪個戰略家會考慮先打南方的。
儘管李翊一直非常重視水軍發展。
又是買戰船,又是主張開發淮南。
但面對北方接踵而至的戰事,軍費肯定還是優先爲陸軍服務的。
如果不是李翊的力保,此時的江南,甚至連淮南水軍都湊不出來。
現在劉備倒是騰出手來,可以重視水軍發展了。
只是沒想到江南戰事會進展的這麼緊迫。
真就荊州一炸,四面八方的狼全都來了。
儘管又爲諸葛亮增益了三萬徐州精銳。
但這些壯士能不能適應江南水土,還得打一個問號。
劉備知道這一點,李翊也知道這一點。
而周瑜更是清楚這一點,才認爲齊國需要自己,需要自己的這兩萬江東水軍。
然而李翊的反應,確實超乎了他的預料。
轉身轉得十分從容瀟灑,真就一點兒都不帶猶豫的。
不止周瑜不明白,就連齊國諸文武也不明白李翊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只有李翊知道,又到了他最喜歡的“商場博弈”理論環節了。
李翊就是那個店主,周瑜就是那個買家。
所謂貨比三家,周瑜確實還可以選擇曹操。
但那也就意味着這會和齊國撕破臉皮。
東吳單方面絕對不是齊國對手。
如今的魏國已經沒有任何一片領土,與東吳接壤了。
考慮到魏國此前剛在河北敗給齊國,周瑜很擔心魏國有沒有能力保住東吳。
曹操又是否真的會傾盡全力來救東吳。
尤其是最重要的荊州,曹操又能分給東吳多少地盤?
這一連串的問題,周瑜都得打上一個問號。
齊國雖強,但終是以陸戰見長。
面對強大的荊州水軍,僅靠淮南水軍,就想打敗魏楚聯軍。
不說沒可能,但肯定還是要費很大一番功夫的。
wωw ▲тт kan ▲¢ ○
如果能得到周瑜的江東水師,勝算說是直接提高四成也毫不誇張啊。
況且荊州那麼大,兼之地方勢力雄厚,世家豪族盛氣凌人。
你齊國胃口就算再大,一次性也不可能全消化的了吧?
周瑜大腦飛速旋轉,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叫住李翊。
眼見李翊越走越遠,周瑜一咬牙,終究沒忍住喊了一句:
“……李相請留步!”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
看來這次“商場博弈”,他又贏了。
“……哦?周都督還有何事?”
李翊緩緩轉過身來,臉上平淡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他心中所想。
周瑜深吸一口氣,慢慢走來,沉聲問:
“……瑜只是有一事不明。”
“李相若無我江東水軍,僅憑淮南之衆,何以抗荊州水師?”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以蔣欽、周泰、徐盛等爲首的淮南將聽得此言,紛紛拔劍,叱道:
“汝小看吾等淮南之士耶?”
“量你江東小輩,哪裡曉得江上舟楫!”
周瑜並不理會盛怒的淮南將,只是凝望着李翊,盼他能以實言相告。
李翊脣角輕揚,笑道:
“君道我破不得荊州水師耶?”
“汝只管回去夏口,看我如何破敵便是。”
什麼?
周瑜之所以再三向李翊確認,就是想看他到底是強壯鎮定,還是真的自信從容。
完全有信心不用東吳水師,便能輕鬆擊敗荊州水師。
“此去果真成功?”
周瑜凝眸,出聲再問。
李翊朗聲大笑:
吾水戰、步戰、馬戰、車戰,各盡其妙,何愁功績不成。”
“非比江東諸輩止一能也。”
周瑜暗忖,此賊乃是欺我知會水戰。
他執意要我先去打公安,莫非是要鑑定東吳的實力合不合格?
是否真值得齊國拉攏?
今若再是推調,必爲人所笑。
只有應下來,殺幾個魏兵、楚兵,纔好叫李翊知我江東實力。
使之不敢小覷我等。
“……善!”
周瑜一揮手,“那就依李相之言。”
“待某領兵,前去進攻公安。”
“若是取勝,李相可否撥冗一二,與在下相談荊州劃分一事。”
李翊頷首,澹澹說道:
“若都督果真能破公安,荊州之事並非不可談。”
“……好,一言爲定!”
周瑜辭別離去。
方一上船,轉念一想又覺後悔。
自己似乎中了李翊的激將法了,白白替他打工。
到頭來,竟只獲得了一個和他談判的機會。
到時候怎麼談,還不是由他說了算?
唉……
李翊此人,果真名不虛傳。
周瑜望着滾滾長江,忍不住嘆了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