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

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

卻說曹操在河北作戰不利,失去了對外出擊的主動權。

於是,曹操只好將目標轉向南方。

盼望曹仁能夠在汝南戰場取得優勢。

只要曹仁能在汝南壓制住關羽,那麼身在北方的劉備,必引兵回援南方。

由此便能緩解曹操在河北的作戰壓力。

按照曹操的構想,汝南戰場取勝,最差的結果是齊魏兩邊打平。

各自罷兵少歇,來年再戰。

最好的結果,則是劉備引兵回援後,曹操趁勢收回失地。

總之一句話,汝南戰場關係到整個齊魏的戰局。

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曹操立馬做出了以下部署。

命杜襲、樂進各率本部部曲,即刻南下,支援曹仁。

然後命兗州軍團,豫州軍團,譙沛武人軍團,隨時配合曹仁調動。

眼下沒有比汝南戰場取勝,更加重要的事了!

曹操部署完南方戰場之後,一面又加緊北方防備。

命各營將領,堅壁清野,堅守不戰。

很快,曹操的戰略部署,被齊國的細作傳回至齊王劉備營處。

劉備急聚衆文武商議,謂衆人道:

“目今曹操河北戰事不利,欲將大兵於河南。”

“依寡人之意,河北戰局既定。”

“寡人慾引兵回徐州,一來可以隨時策應雲長,二來可以減緩前線糧秣運輸壓力。”

“不知公等以爲如何?”

劉備提出自己想要回徐州的想法。

說的是爲了策應雲長的南方戰場,同時減輕糧秣運輸壓力。

當然了,其實劉備最擔心的還是糧秣運輸問題。

二弟的能力,他還是信得過的。

劉備從徐州帶來了三萬大軍。

齊國境內的水陸交通已經算是極好的了,可饒是如此,仍然需要六到八萬左右的民夫供養。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不然怎麼說兵不在多在精呢。

有時候兵多了,就會間接地加劇後勤壓力。

遙想當年,袁神縱橫天下時,僅是官渡最前線就養了十一萬大軍。

可饒是袁神家大業大,後院兒照樣起火。

當時鄴城是掀起了大量的反叛的。

連治所都有大量民衆反叛,足見當時袁紹要在前線養那麼多軍隊也是壓力巨大的。

劉備在河北投入了近八萬的兵力,一路碾壓過來,當然很爽。

但爽的代價,就是富裕的國庫真正飛速消減。

此前戰端方起,劉備還能夠咬咬牙,挺一挺。

如今河北戰場已取得優勢,劉備認爲可以稍微減少一下河北部署的兵力了。

“……誒!不可!”

此言一出,李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目今河北方取得優勢,正是收取魏地之時。”

“大王何以在此時撤退?”

劉備便道:

“曹操堅壁清野,令各營堅守不戰,顯然是已做好相持之準備。”

“我河北大軍衆多,長留此地,徒費糧草。”

“不若撤去寡人這一軍,好與曹操相持。”

劉備不禁想起了,此前官渡之戰時。

他們河南盟軍也是通過相持法,慢慢跟袁軍拼到最後一刻的。

現在曹操故技重施,想要復刻當年官渡之戰的相持,以逼退劉備大軍。

劉備想到的辦法,就是先減少北方的駐軍數量。

這樣便不怕曹操的相持戰了。

然後等雲長在汝南戰場取得勝利後,曹操到時候就只能是在河北、汝南兩個地方任選其一了。

“只要關將軍在汝南取勝,曹操必引軍回援相救。”

“到時候大王便可一舉收取河北之地,此符合我軍初時之戰略。”

“大王若此時撤軍,必使我軍前功盡棄。”

李翊苦口婆心相勸。

談到正因爲關羽有機會取勝,我們才更應該集中力量在河北。

然後等時機一到,便可盡吞河北之地。

老劉你現在把兵帶走了,就靠我這河北剩下的一幫兵,你知道需要費多大勁兒嗎?

河北現在可是曹魏的軍事、政治中心。

不像其他城池,打下來也就打下來了。

這種政治中心,幾乎與曹魏集團高度綁定。

你每克一地,就必須留大軍看守。

不然是很容易掀起叛亂的。

劉備微作沉吟,旋即啓脣,緩聲問李翊道:

“昔寡人初至河北,丞相謂寡人說:——”

“但憑河北軍足矣,願王留鎮青州。”

“今河北勢盛,孤欲返徐州養兵。”

“丞相復阻之,此何也?”

此前我剛來河北時,你抱怨說光靠河北兵就夠用了。

如今河北優勢已經非常明顯,我想回徐州了,你又不讓。

這前後如此矛盾,行事不一,是何緣故?

李翊乃有條不紊地解釋說道:

“昔者,形勢未明,故請王居青州以爲策應。”

“此懸權而動之道也。”

“今既得勢,當因利而制權也。”

“目今天下,曹操所懼者,惟大王一人耳。”

“王在,則曹操腹背受敵。”

“王去,則彼可專力南圖。”

“關將軍雖有勇略,若曹賊盡發中原之兵,汝南豈不危哉?”

說白了,曹操爲什麼不敢傾盡資源,往汝南調?

還不是因爲老劉你留在河北的。

曹操就是因爲怕你,纔不敢親自去救汝南。

你要是走了,曹操馬上就調動資源往南方堆。

你這樣前後來回折騰,屬於是本末倒置了。

倒不如就趁着現在優勢局,留在河北。

曹操出於忌憚,也不敢輕動,只能留在河北盯着你。

如此一來,曹仁在汝南得到的資源有限,交給二爺自己發揮就好了。

誰要是先動,誰便是自亂陣腳。

Wшw✿ Tтkд n✿ C〇 其實類似的情況,也可以參考歷史上的襄樊之戰。

當時關二爺在襄樊,幫劉備牽制了曹魏一年半。

結果劉備卻在此時選擇了回成都。

而當時的曹操在哪呢?

在長安。

爲什麼關二爺在樊城都把曹仁打成那樣了,曹操還能夠穩得住?

因爲劉備當時在漢中呢。

曹操怕你劉備趁着漢中、襄樊兩線的大勝,直接趁勢撲出來。

曹操要是走了,他就連關中都保不住了。

所以即便襄樊戰場極爲不利,曹操始終要在長安坐鎮。

不爲別的,就爲了盯你劉備。

結果劉備一回成都。

曹操馬上派于禁、徐晃等一堆人往南方去支援曹仁。

因爲他知道關中已經沒事兒了,我可以盡情投入資源打你關羽了。

而站在劉備的視角,他爲何要回成都?

究其原因,還是漢中養不起那麼多兵。

劉備爲了打漢中之戰,幾乎是傾舉國之力來跟曹魏抗衡。

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了。

就這種條件下,

劉備稱王以後,再不回成都,怕是要激起民變和兵變了。

所以劉備撤軍回成都的選擇是沒有問題的。

真正有問題的是,劉備這個漢中王也回成都了。

大軍可以分批次的撤回成都,減少糧秣消耗。

但你漢中王這個形象符號是絕對不能走的。

只要劉備不走,曹操就得一直留在關中防着你。

你就能起到巨大的牽制作用。

曹操會擔心你要打關中,擔心你會順着漢水去支援你二兄弟。

你人留在漢中。

孟達、劉封又豈敢不發兵支援襄樊?

而你一走,曹操甚至把剛徵募起來的新兵都往襄樊運。

所以我們常說,

古代的御駕親征,就是鼓舞士氣的最強殺招。

現在的情況,其實跟歷史上的襄樊之戰差不多。

劉備這個齊王,只要留在河北,曹操就不敢亂動。

二爺在汝南能夠打得好牌也就更多。

至於劉備所擔心的糧秣消耗……

簡單,

把你帶來的兵,分批次撤回下邳去就行了。

但你齊王這個形象符號,必須繼續留在河北。

你人在河北,河北軍民不單是士氣大振。

更能夠震懾曹操,使得他束手束腳,始終防着河北一線。

劉備聽聞李翊的分析,乃採納了他的建議。

便命本部三萬人馬,分批次,徐徐撤回下邳。

以減輕前線糧草供應壓力。

一面又問李翊,汝南戰場需不需要他們做些什麼?

李翊便道:

“以關將軍之勇略,收取汝南之地足矣。”

“大王只需靜靜等候消息便好。”

李翊對汝南戰場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即便你是一個蜀黑,是一個不喜歡關羽的人。

可以看一下關羽身邊的配置,

關羽爲主將,趙雲爲副將。

陳元龍總督淮南水軍,甘寧、蔣欽爲先鋒,陳矯爲行軍參謀。

諸葛亮坐鎮徐州,催督糧運。

魯肅總領外交事務,監察國際局勢。

就這樣一個配置,李翊實在想不出輸的理由來。

眼下,只需靜靜等候汝南的消息便好。

……

汝南,關羽軍大營。

關公駐立於營外,靜靜地望着眼前濤濤淮水。

如今是夏末秋初,正值霖雨時節。

大雨已經連下了十天了,河水漲的很快。

關公平靜地一捋鬍鬚,手中便多了幾根鬍鬚。

他的長髯約有數百根,每至秋時便要脫落個三五根。

關羽唯恐鬍鬚斷絕,所以每至冬日時,便要用皁紗囊裹起來。

以防止長髯脫落。

當此時,一人自身後走來。

關公視之,乃陳元龍也。

陳登手持一面紗錦,遞給雲長,道:

“關將軍可用此紗裹住長髯,以護鬚根。”

關羽便道:

“多謝元龍好意,只是關某慣用皁紗裹須。”

陳登乃笑道:

“關將軍如今已是前將軍,持節督南方軍事。”

“何以如此節儉,惜一紗錦耶?”

關羽乃道:

“非是某儉,只是此皁紗乃齊王所賜。”

“某裹之如見兄面,實在不忍棄去。”

“故仍用舊紗護髯。”

陳登聞言,忍不住長嘆一聲:

“公真乃天下義士也!”

話落,又將手中紗錦遞給關羽,勸道:

“此紗錦正是齊王所賜。”

“適才有王使至,叫吾將此紗轉交於公。”

“全表大王相思之意。”

關公聞言,乃雙手扶其紗錦。

面北而拜,連連謝恩。

接着,退去舊皁,以新紗裹上長髯。

陳登盛讚其爲美髯公。

關羽又道:

“大王專從河北遣人來,絕非只爲送此紗錦。”

“我料必有他事。”

“……不錯。”

陳登頷首,“大王使人傳話,叫關將軍可以專心於汝南戰事。”

“河北之事,大王與李丞相已經撫定。”

“除于禁帶來的三萬大軍以外,曹魏已經很難動員更多兵馬了。”

好!!

關公大喜,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不想河北戰事進展的如此順利。”

“……是啊,聽人說,此前是黃老將軍在貝丘斬了曹魏大將夏侯淵。”

“魏國上下震動,故使齊兵旗開得勝,連連壓制魏兵。”

黃忠?

關羽一捋鬍鬚,這個名字他是聽說過的。

雖然黃忠也是劉營中的一員。

但黃忠以白身加入劉營,從底層幹起的。

與剛加入時的關羽相比,就已經是天差地別。

更別說是與已經位列前將軍的關羽比了。

關羽對黃忠印象不深,倒也符合常理。 接着問:“此輩所封何職?”

陳登一摸下巴,似也覺得有些奇怪。

“……齊王力排衆議,給黃忠封了後將軍之位。”

“除此之外,幷州牧馬超封了左將軍。”

“如今四方將軍,已經全部封完了。”

什麼!?

關羽丹鳳眼一蹙,眉頭皺起,連連捋着鬍鬚。

“……吾弟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與某並列,合情合理。”

“馬超乃名門之後,屢世公侯。”

“河東之戰,一戰降幷州,威震天下。”

“與某並列,亦無不妥。”

“只是黃忠乃何等樣人?敢與吾同列乎?”

關羽一甩袖子,輕哼道:

“大丈夫豈可與老卒爲伍!”

歷史上的關羽其實也不肯與黃忠並列,理由就是大丈夫不能跟老兵同列。

從這裡也能看出,《演義》的內容有多bug。

《演義》裡虛構了關公戰長沙的故事。

這時候關羽其實就已經與黃忠惺惺相惜了。

怎麼後面關羽就跟不認識黃忠一樣,吐槽他是老卒呢?

說到底啊,

歷史上的關羽跟黃忠還是交際太少了,兩人根本不熟。

而關羽本身是一個極爲自負的人,他完全有理由瞧不上黃忠。

你比如說關羽他一人獨鎮荊州,是個統帥級別的人物。

在關羽眼裡,黃忠只不過是一個衝鋒陷陣的老兵罷了。

就算是拿黃忠引以爲傲的勇武來說。

關羽那是突入萬軍叢中,斬顏良首級。

不比你黃忠陣斬身邊就四百精兵的夏侯淵拉風嗎?

所以在關羽視角,黃忠是哪哪不如自己,還是個老卒。

卻要跟自己並列爲四將。

那關羽心有不甘,也是人之常情啊。

只是關羽是直腸子,喜歡把自己的不滿給直接表現出來罷了。

畢竟他人在荊襄,也沒親眼目睹過黃忠斬夏侯的威風八面啊。

用諸葛亮的話說,就是:

——“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

“關遙聞之,恐必不悅。”

意思就是張飛、馬超那是親眼見證了黃忠定軍山斬夏侯的,他們肯定服黃忠。

而關羽隔得遠,心中肯定會不服。

“……將軍此言差矣。”

陳登勸道,“昔蕭何、曹參與高祖同舉大事,最爲親近。”

“而韓信乃楚之亡將也,陳平亦是亡命後至。”

“然論及班列,韓信居上,也未嘗聞說蕭、曹以此爲怨。”

“今齊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室。”

“與關將軍視同一體,親如兄弟。”

“將軍即齊王,齊王即將軍也。”

“將軍又豈是與諸人同哉?”

“將軍既受齊王厚恩,當與同休慼、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

“但相爲惜此舉動,恐將來後悔耳!”

關公聞言大悟,拜謝陳登道:

“某適才不明,幸得有元龍開導。”

“若非足下高見,幾誤大事也。”

陳登暗想,大王都已經封了,我不勸你行嗎?

現在自己奉命來配合你打汝南戰事,我當然是希望你全神專注於汝南上。

而不是在官號之上計較這些。

反正你與齊王親如兄弟,齊王又豈能虧待你?

陳登心頭也是五味雜陳,他坐鎮淮南,深耕近十年。

本以爲齊王會把南方戰事,交給他來打。

結果還是派了關羽假節,乃督護自己。

唉……

到底還是親兄弟值得信任吶。

可陳登轉念又一想,

關羽是齊國武官之首,李翊是齊國文官之首。

兩個人都反對黃忠封后將軍。

可劉備最後還是力排衆議,把後將軍之位給黃忠了。

也不知黃忠此時是作何感想?

在另一個位面裡,

或許正如《三國演義》裡寫的那般,黃忠臨死前對劉備說的那句話一樣:

“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

雖然歷史上黃忠死時,劉備還沒稱帝。

但也正是劉備的信任和拔擢,才讓黃忠這顆寶石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綻放出耀陽的光芒來。

如果沒有劉備,黃忠或許將永遠埋沒在平凡武夫之列。

正說時,忽有探馬飛報:

“曹操差於禁爲將,領七路精壯之兵到來。”

“已屯駐於安陽矣!”

關羽急忙問具體情報。

探馬回報說,于禁此來,耀武揚威,鳴鑼擊鼓,虎步向前。

關公聞言,勃然變色,美髯飄動,大怒道:

“天下英雄,聞吾大名,無不喪膽。”

“曹仁將汝南之兵,俱爲關某打服。”

“縮於新城,不敢出戰。”

“于禁匹夫豎子,何敢如此狂悖,小覷關某!”

陳登在旁側言道:

“關將軍不必着急,魏國既在河北戰事受挫。”

“曹仁又被困於新城,于禁乃能征善戰之將,精通兵法。”

“所以大張旗鼓者,蓋爲壯聲勢,以振士氣耳。”

“不必理會他,專注攻打新城即可。”

關羽奮然道:

шшш⊙ тTk ān⊙ ¢〇

“必妄圖挫關某二十年之聲價耶?”

“某此戰必擒于禁,斬殺曹仁!”

“那將軍有何對策?”陳登問。

話甫方落,甘寧健步跑來。

連連大呼:

“督帥!漲水了!漲水了!”

陳登急止之曰:

“興霸慢行,軍營裡不可大聲喧譁!”

甘寧乃一面賠禮,一面解釋道:

“……府君有所不知,這幾天連下暴雨,淮水處的水漫漲上來。”

“我軍大營裡已經滲透進水來,將士們鞋履盡溼,困苦不堪。”

“吾見部卒困頓,特來稟報督帥。”

關羽引衆人,出營查看。

果見淮河之水漫處,已經淹到大營裡來了。

於是關羽便下令,讓大營往山坡上般。

趁着搬營之時,又謂陳登道:

“元龍隨我上高處,觀看魏營。”

陳登領命,即上馬與關公引了十數騎,望高阜處望之。

只見新城上下,皆屯着軍馬。

而淮河之水甚急,眼看就要沒上平地了。

關公看了半晌,喜道:

“于禁必爲我所擒也!”

左右人紛紛問,如何擒拿于禁。

陳登便道:

“莫非是引淮河之水,澆灌汝南乎?”

關公大喜,連連道:

“某正是此意。”

“目今炎夏未退,秋雨連綿。”

“雨霖已連下十日,照此下去,淮河之水必然泛漲。”

“屆時,某隻需差人堰住各處水口。”

“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

“……呵呵,新城各處之兵,皆爲水中魚鱉矣!”

水攻一般是用來困住敵人用的。

城池被水圍住,城內的人就只能慢慢等死。

比如曹操水淹下邳。

但關羽此刻,卻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

歷史上的水攻,都是直接掘堤壩之水,引水灌城。

但如今天公作美,暴雨連下數日。

如果引水灌溉,是有可能直接把于禁所在的安陽城給一舉沖垮的。

因爲三國時期的城牆,主要是夯土牆。

在面對大水的衝擊時,有可能被直接衝倒。

關羽適才登高望遠,就發現于禁所在的安陽城,城池遠不如新城堅固。

畢竟三國的堅城,屈指可數。

而於禁之所以率七軍屯駐於安陽,也好理解。

安陽距離曹仁所在的新城不遠,兩座城池可以護衛犄角。

相互呼應,對望爲援。

但關羽卻敏銳察覺到了,先擒于禁的戰機。

“……如今雖然水位暴漲,只是將軍欲直接引水沖垮安陽,恐非易事。”

陳登提出了關羽作戰計劃的難點。

水攻雖然好,但前提條件也多。

第一,你得修運河把水引來。

第二,你得修堤壩不能讓水跑了,要讓它流向你想讓它流向的地方。

這兩項工程都是極費人力、時間的。

通常都是進攻方有巨大優勢時,纔敢這麼幹的。

不然城裡人的要是出來騷擾你,你就沒法踏踏實實幹。

所以圍水灌城,通常都是用時間來換的。

關羽臉色此刻十分興奮,他對陳登說道:

“元龍可還記得,八年前,李相在淮南所爲之事乎?”

八年前?

陳登眼眸一蹙,仔細回想。

八年前那會兒,還是曹劉的蜜月期。

兩家聯合,一同滅掉了不可一世的袁術。

然後兩家共同瓜分了淮南。

之後在李翊的出面牽線之下,曹劉兩家合作,一起修建了一項偉大的工程。

“芍陂河道!”

陳登如醍醐灌頂,幾乎脫口而出。

八年前,在李翊的主張下。

曹劉兩家以芍陂爲點,向上修建了大量運河。

將淮水、灌水、潁水全都連接在了一起。

當時李翊這個作法,遭到了劉營不少人的批判。

理由就是,修芍陂雖然可以灌溉淮南農田。

但見效時間短,工程卻又十分浩大。

這會使得將來曹劉兩家的爭鬥中,劉營一方失去先機。

而李翊給出的解決辦法是,跟曹操合作一起修,以減少成本。

等芍陂河道修好以後,兩家一起用。

這個作法,再次招來了衆人的反對。

因爲曹操的河道是最多的,整個豫州、淮南水系幾乎都在曹操那裡。

如果兩家合作一起修,劉備要吃大虧。

可李翊還是力排衆議,勸劉備跟曹操合作修此河道。

最終劉備採納了李翊的建議,選擇以極高的成本代價,跟曹操合作修河道。

彼時的曹操,見劉備主動當這個冤大頭,自然是歡喜無限。

八年過去,芍陂河道早已建成。

而淮水的各處河堰,自無少缺。

最重要的是,憑藉陳元龍的淮南水軍,關羽已經奪取了淮水的制水權。

接下來,他只需將淮水的各處河堰掘開。

便能將淮水作爲攻城錘,一舉撞開于禁的安陽城。

念及此,陳登不禁撫掌感慨道:

“李相莫非在八年便已料算到會有今日乎?”

關羽一捋長髯,眸中盡是尊敬之色,慨嘆道:

“若說別人,關某斷不信其有此大能。”

“可若說及先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元龍亦與之共事十多年,豈不知其非凡本領乎!”

陳登一怔,下意識地看向北方。

內心裡對李翊感到由衷的佩服。

十年之前,他治好了自己的病。

並在他的建議之下,改食鯛魚。

如今陳登的身體,依然康健,這都拜李翊所賜。

“……子玉啊子玉,陳某今生幸得有你這麼一個朋友。”

陳登心中感慨,竟有些悲慼。

覺得好久沒見着李翊了,實在想念他的緊。

少時,關羽與陳登即刻制定了作戰計劃。

然後下令,叫各營將士多預備船筏,收拾水具。

甘寧、蔣欽皆是水中健兒,弄潮好手。

待得知了關羽的作戰計劃以後,皆喜不自勝。

私下裡言道:

“吾等慣於弄水,常在淮南,生平未嘗得水。”

“今關將軍引水灌安陽,當有我等一席之功也!”

……

(本章完)

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
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