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

卻說曹操爲應對劉備稱王建齊國,自己也立馬給出反應。

宣佈進位魏公,在魏郡建魏公國,遷都鄴城。

曹操此做法,一是不希望被劉備壓一頭,以使自己在爭鬥中處於被動。

二是希望通過遷都,改善自己的戰略縱深。

三是希望擺脫以荀彧爲首的潁川集團。

將治所遷到河北去,通過提拔河北士人,以助自己制衡潁川士人集團。

但曹操此舉,無疑會傷到一位老臣的心。

這人便是曹操的起業大股東,被稱爲吾之子房的荀彧。

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

認爲荀彧既不是漢室忠臣,也不忠於曹操。

他只是忠於自己背後的家族,以及他背後的潁川士人集團。

這就把荀彧這個人物過於扁平化了。

荀彧爲人節儉,把家財盡數散給了族人和朋友,家無餘財。

曹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想給荀彧的尚書令轉正。

一連被荀彧拒絕了十幾次,曹操才罷休。

可見荀彧爲曹操做事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飛黃騰達。

至於說荀彧是忠於自己背後的潁川士人。

要知道,史書上明確說荀彧是反對曹操稱魏公而死。

但只有荀彧反對,他背後的潁川士人都巴不得曹操稱公。

趙儼、杜襲、鍾繇籤《勸進表》。

荀彧的親侄兒荀攸更是帶頭勸進。

因爲曹操稱魏公,是爲了制衡潁川集團不假。

但不代表他放棄了潁川集團。

這是一種政治籌碼的交換,你支持我稱公,我也給你相應的好處。

曹操稱公之後,潁川舊臣依然被重用,保全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說荀彧代表潁川士人利益不假,但說他只忠於潁川士人集團就扯淡了。

因爲到最後,他的潁川士人集團也沒能和他荀彧站到一起,去守護他心中的理想。

所以我們常說荀彧是“漢末孤臣”,走到最後誰都沒和他站在一起。

荀彧就像是家族裡和潁川集團裡的一個大家長。

我可以帶你們榮華富貴,但你們得聽話,跟着我的方針走。

這兩者是並不衝突的。

那麼,荀彧到底是忠漢還是忠曹呢?

其實這兩者也不衝突。

東漢是二元君主制,荀彧可以既忠曹又忠漢。

比如荀彧初仕曹操時,他被任命爲了軍司馬。

進入曹操幕府,與曹操建立起了君臣關係。

曹操把漢獻帝弄到許縣後,荀彧當侍中,代理尚書令。

這樣荀彧又與劉協建立起了君臣關係。

所以理論上,這時的荀彧便成了曹操的“故吏”。

按照當世的政治道德,荀彧要同時對曹操和劉協負有臣子的義務。

也就是面臨雙重的忠誠。

荀彧的君主是曹操時,他盡心盡力爲曹操出謀劃策,沒什麼好說的。

當曹操和漢獻帝的利益一致時,荀彧也不存在什麼道德困境,好好幹活就完事了。

幹一份活兒,兩個君主受益。

但當曹操和漢獻帝的利益不一致時,荀彧就陷入了道德困境。

而荀彧又恰好是一個對自己要求特別高的人,不允許德行上有污點,也就不會打馬虎眼。

那這就要求他必須選一個人來忠誠。

荀彧最終選擇了漢獻帝劉協。

所以,要概括荀彧與曹操的關係就是——

荀彧允許曹操做霍光,但不允許曹操做王莽。

“……此事勢在必行。”

曹操對郭嘉說道:

“奉孝爲孤分析了稱公的好處,但尚有一點,奉孝並未提及。”

“哦?”

郭嘉眉梢一揚,忙問,“不知是哪一點,嘉愚鈍,還請魏公賜教。”

曹操一捋鬍鬚,目光向南方望去,喟然嘆道:

“今劉備非復昔據徐州之時,已據五州之地,擁甲百萬之衆。”

“吾魏欲與之抗,誠難矣。”

“故言盟友,一者劉表,二者孫權。”

曹操起身踱步,指輿圖道:

“此二輩,尤以劉表最強。”

郭嘉頷首,隨聲附和道:

“劉表據荊襄,帶甲十萬,水軍精銳,確可牽制劉備。”

曹操卻是一聲冷笑:

“劉表雖強,但性多疑,內用蔡瑁、外倚黃祖,其勢實分。”

“孤只恐結盟不固,難如劉玄德之協力,共發強勢耳。”

雖然這也是曹劉同盟,但曹操也清楚。

跟劉表的同盟,肯定比不上跟劉備的結盟。

“……莫非魏公是想。”

郭嘉反應敏銳,很快便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曹操頷首,似心有靈犀一般,肯定了郭嘉的猜想。

“劉備以疏宗稱王,孤以漢臣稱公。”

“皆鑽漢制之隙,塞天下悠悠之口耳。”

劉備並非劉秀子孫而稱王,這違背了東漢的“潛規則”。

但明面上,人們無法指責什麼。

畢竟劉秀也是劉邦的子孫。

而曹操稱魏公,明面上也不違背“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

雖然他遭受的批鬥指責肯定要比劉備多,但還不至於控制不住輿論。

畢竟曹操只要堅稱,他於國有功。

替國家收復了河北,滅了李、郭二賊,救天子於水火。

天子格外開恩,爲他進了“魏公”,也勉強能說的過去。

曹操真正想要的,是開“公爵”這個口子。

“王”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一要看血統,二要看實力。

但“公”條件就相對沒那麼苛刻。

“……劉表素懷異志,據荊楚之地,擁甲十萬,舟師盈千。”

“今劉玄德以疏屬僭王號,孤猶守漢爵爲魏公。”

“孤欲邀景升稱楚公,共制大耳,奉孝以爲可行否?”

曹操稱魏公,就是希望由他能擔這個“罵名”。

既然有了第一個,那麼一向野心勃勃的劉表再稱公,就不會挨太多的罵聲了。

尤其還有曹操幫他撐腰。

這有利於促成新的曹劉同盟。

郭嘉輕咳一聲,斂袖對曰:

“明公此議,可謂因勢利導。”

“劉景升素有野心,若受楚公之印,必與劉備爭衡南土。”

“然或使漢室爵賞自此愈濫。”

“……今日許表稱公,明日西涼、漢中皆欲效尤。”

郭嘉先是肯定了曹操此計的益處,但又話鋒一轉提到了他的弊端。

顯然,郭嘉認爲此舉弊大於利。

曹操沉吟許久,緩緩道:

“孤豈不知濫爵之弊?”

“然方今天下鼎沸,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觀四海英雄,莫不覬覦王爵。”

“吾此舉,不過如奉孝所言,因勢利導耳。”

“至於西涼韓遂、漢中張魯,鼠雀之輩耳,安敢效尤?”

“願奉孝無憂。”

郭嘉見此,也不再相勸,只補充了一句:

“可陽遣使奉璽綬,陰令蔡瑁進之。”

“劉表見此,必不相拒。”

曹操撫掌稱善,乃從其言。

即命尚書檯擬詔,使謁者齎楚公印綬往襄陽。

又密賜蔡瑁金五百斤,囑曰:“大事可圖,就在今日。”

隨後,曹操正式遷都鄴城。

開始徵用北方的人才。

以清河人崔琰爲西曹掾,使人再去徵辟。

崔琰拗不過曹操威逼,只得應從。

又聽聞河內溫縣,有一大才。

聰亮明允,剛斷英特。

姓司馬名懿,字仲達。

乃潁川太守司馬雋之孫,京兆尹司馬防之子,主簿司馬朗之弟也。

遂徵辟其爲文學掾。

時司馬懿時年二十五歲,知天下風起雲涌,正是丈夫立功名之時。

乃應曹操之召,赴魏國受任。

由此,

魏國新建,文武大備。

共相輔佐,人人稱盛。

不表。

……

冀州,渤海。

卻說李翊攜羣臣上表,勸諫劉備稱了齊王。

自己也受命領了丞相一職。

既爲丞相,便要開府。

劉備非常開明大方的讓李翊自己挑選家臣,爲的就是減輕李翊的工作負擔。

不希望他再像之前那樣勞累。

李翊對此也毫不客氣,依照漢丞相府舊制。

徵用劉備元從孫幹爲長史,總領府事。

用陳到爲司馬,督軍事,掌宿衛精銳。

用荀攸爲主簿,管機要文書。

用徐盛爲參軍,謀議丞相府上軍事。

用甄堯爲功曹,輔佐李翊處理政務。

有了一幫人才的幫忙,李翊也得以正式治理冀州。

開始大刀闊斧的整改,袁氏在時的陋習。

首先便是抑制土地兼併。

這是李翊一直想做,但沒實力做的事。

因爲這損害的是地主豪強的利益。

可如今河北政權重新洗牌,利益重新瓜分。

李翊手中有兵有槍,有一批忠實擁躉。

是時候對豪強動刀了。

李翊當即頒佈通告,言: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袁氏之治也,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

“下民貧弱,代出租賦,不足應命。”

“一夫耕而百夫食,倉廩虛而府庫竭。”

“當峻法制,以抑強宗。”

於是頒佈《限田令》,言道:

“凡佔田過五百畝者,餘田沒官,分授無地之民。”

“敢隱匿者,以盜官田論。”

“奴婢過百口者,皆釋爲編戶。”

沒錯,李翊的《限田令》就是仿照劉秀的度田制,以限制土地兼併。

早在徐州時,李翊便派遣太史慈到豫章去,讓他在那裡進行度田的初步嘗試。

太史慈到任之後,將自己的失敗與成功經驗,一一記下,發給李翊。

李翊覽後,心中也有了個大概的數。

凡事不能操之過急,李翊這道法令,看似嚴苛。

實則也是選擇性的打擊。

在冀州一定範圍之內,篩選一定的目標進行度田。

如果無差別覆蓋,李翊也怕一石激起千層浪。

畢竟這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

還是決定溫水煮青蛙,慢慢下刀。

可饒是如此,依然使渤海豪族惶恐不安,人心躁動。

長史孫幹遂找到李翊,諫曰:

“丞相初鎮河北,宜撫士族以安人心。”

“今驟奪其田,恐激變亂,反爲魏寇所乘。”

甄堯亦是出身豪族,唯恐刀子落在他們家身上,也出言諫道:

“冀州諸豪族盤根日久,部曲私兵,不下萬人。”

“若逼之過急,彼等投曹,則冀州危矣。”

“惟明公慎之!”

李翊又豈會不知道這些豪族,是有自己的私兵部曲的。

要知道,

老劉起家之時,都是靠着麋竺提供的私兵、錢糧。

但正因爲如此,才更加堅定了李翊度田的決心。

就拿李典的家族來說。

他們家的宗族,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居然能夠擊敗呂布的軍隊。

雖然呂布軍當時沒吃飯。

但族人私兵,擊敗全副武裝的正規軍,這事兒本身就挺震撼的。

李翊當然可以通過維護豪族的利益,來讓他們安分守己,支持自己的統治。

可代價呢?

這些豪族必然大肆兼併土地,隱匿人口。

冀州本來挺富裕的地方,結果官田沒幾傾,人丁沒幾個。

談什麼發展?

這一點,還真得學老曹。

老曹統一河北之後,也是爲了抑制土地兼併,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

比李翊都還嚴苛,李翊這法令已經算溫柔的了。

最後激起河北人的反抗,老曹的措施也比較簡單,就是殺殺殺。

殺了七年,才把豪族殺怕,不敢再反抗了。

當然了,老曹中間也是有給甜棗的,比如重用了崔琰這樣的河北大地主。

李翊的路子沒有那麼極端,他決定先通過範圍打擊,挑選一部分人來殺。

反正他還年輕,有的是時間收回這些隱匿的土地和人口。

“河北歷戰數年,流民百萬,皆因田畝盡歸豪右。”

“若再縱容,民變四起,魏軍未至而內潰先發。”

“此乃燃眉之禍也!”

李翊爲衆人解釋自己強爲此事的理由。

“無田則無兵,佃戶皆附豪強,國家何以徵兵?”

“今釋蔭戶爲編民,則歲增十萬壯丁,此乃強兵之本也!”

“翊試問諸君,是欲保河北爲長治之地,還是留作豪強砧上之肉?

衆皆不再言,於是李翊命陳到將法令傳至渤海全郡。

……務必要行此事。

甄堯回到家中,悶悶不樂的飲酒,與妹妹甄宓言及此事。

“李丞相實行度田,欲奪士人資產以媚庶民。”

“……我中山甄氏積業頗豐,只恐也難免其禍。”

說到這兒,甄堯忍不住又嘆了口氣,心中五味雜陳。

若非李翊保全甄氏,他們家族確實難逃一劫。

可要他們甄家把那麼多田產拱手相讓,試問又有幾個人捨得呢?

時甄宓方於鏡前梳髮,聞言停簪,察兄之意,徐問道:

“兄所謂‘積業’者,可是兼併之田、隱匿之戶?”

甄堯臉色大變:

“小妹如何這般說話,汝豈非我甄家人乎?”

“試問地主豪強,誰家不兼併田產,隱匿戶口。”

“千萬家皆有,非獨我甄家之有也。”

甄宓乃引兄至窗前,指窗外流民道:

“兄見饑民易子而食,可曾思此皆豪強兼併所致?”

“今翊公度田,非爲私利,實救河北百萬生靈。”

“逆天而行,甄氏必亡!”

甄堯駭然失色,“小妹慎言!”

甄宓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昔袁紹據河北時,我甄氏攀附權貴,終遭朝廷清算。”

“今若再抗齊王法令,恐族滅之禍不遠矣。”

甄堯一怔,心中也明白了甄宓這話是什麼意思。

倘若袁紹的政權穩固,吏治清平,又怎麼會被曹劉給幹趴下呢?

當時甄氏押錯了寶,險些滅族。

如今又是一道新的選擇題,擺在甄家面前。

是背叛自己的階級,堅定不移的擁護李翊的法令。

還是繼續與世家豪強們沆瀣一氣,抗爭到底?

甄宓見兄長沉思,乃在耳邊低聲說道:

“……丞相承諾,凡主動獻田者,子弟可入州學,出仕爲官。”

“甄氏讓出些田地,換世代功名,豈非大善?”

李翊也並非一味下刀,也是有給甜棗的。

說難聽點,

土地兼併自古皆有,你只能抑制不能消除。

你現在清算完土地,日後有功之臣以及他們的後人還是會繼續兼併土地。

李翊現在無非就是逼着這些豪強重新洗牌,吐出這些年的成果罷了。

當然了,你也可以重新爲官。

跟我們的人一起,重新開始“兼併土地”嘛。

真要說豪強,李翊這個食邑數千戶的縣侯,就是冀州最大的豪強。

他所採取的措施,也都是爲了齊國服務,儘可能快速地壯大自身實力罷了。

甄宓這是一勸以大勢,二勸以家運,三勸以遠謀。

三板斧打下來,甄堯總算頓悟。

默然良久,忽執妹手泣曰:

“若非妹言,幾誤家族!”

於是連夜整理田冊,次日親赴丞相府。

獻良田兩千畝,釋奴婢五千口。

李翊大喜,表甄堯爲冀州典學從事。

又設置度田使,命荀攸、甄堯巡行州縣,覈驗田畝。

果不其然,法令一下,立馬召來了不少豪強的牴觸。

紛紛拒不配合李翊度田,他們花重金,賄賂地方官。

使地方謊報田畝人口,使得丞相府的工作壓力驟增。

這自然在李翊的預料之內,李翊命人去查,是誰是喊得最兇。

人報是渤海高氏,世爲冠族,佔田千頃,匿戶多達三千餘衆。

這種隱戶人口,即便在官方文件裡都不算進總人口裡面去。

全都成了他們地主的私人財產。

這也是李翊要重點打擊的對象。

當即,

李翊遣陳到率兵三千,圍其塢堡,索籍驗戶。

時高氏族長乃高衡也,得李翊令書,怒擲書於地,叱道:

“李翊乃寒門豎子,安敢奪我祖業?!”

“袁公在時,亦不曾爲此事!”

於是,

高衡拒命,下令封鎖塢堡,聚僮客拒守。

又盡發倉廩鎧甲鬥具,得甲兵三千人。

李翊見高氏拒不配合,親自領兵來塢堡前攻打。

夜晚,子時。

李翊遣死士百人,負柴草潛至堡東,縱火焚樓櫓。

又命陳到率甲士扛雲梯,冒矢石登牆。

高氏部曲以滾木礌石拒之,陳部死傷百餘。

至寅時,高順率陷陣營以衝車破堡門。

於亂軍中,生擒高氏族長高衡。

於是,

翊軍得以入堡,盡收高氏田冊,釋奴婢三千餘口。

然後斬高衡父子於市,餘黨流徙遼東。

消息傳出,渤海士族盡皆震怖。

旬月之間,獻田歸籍者絡繹於道。

然冀州不少豪族卻還在觀望猶豫,畢竟渤海離得比較遠。

渤海大量豪族被清算,使得其他州郡的豪族們人人自危。

唯恐李翊也奪了他們的田產。

於是自發商議對策,要不要拉起反旗,保全田產。

甚至有人的提出,不惜要與曹操結盟。

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度田舉行的如火如荼之時,李翊卻在這時候叫停了。

他對外宣稱,此次度田,只針對他的州治渤海。

其餘不問。

衆人就這樣惶恐不安地過了一個月,發現度田之事果然不再提及。

外甥打燈籠——一切照舊(舅)

於是衆豪強這才放心。

雖然也有人擔心,這只是李翊的緩兵之計。

等度田的熱度消下去之後,指不定又會馬上對下一個州郡動刀。

今日咱們不爲渤海發聲的話,早晚有一天這一刀會砍在自己身上。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得一夕之安寢。

起視四境,而李翊又至矣!

但誰又看不出來呢?

明知道這可能只是李翊的快慢刀,但高衡的下場猶在眼前。

如今丞相沒對你動手,你公然扯起反旗,誰敢跟隨你?

所以大夥兒寧願自己欺騙自己,相信李翊不會對他們動手。

好好的享受這剩餘的時光……

由是,渤海度田的初步嘗試,取得了完美成功。

李翊躺在榻上,雙腳靠在袁瑩腿上。

袁瑩跟着張仲景也學了些醫理,十指纖纖,自李翊大腿處徐徐揉按至小腳,輕聲道:

“夫君此番渤海度田,雖只行一郡,卻已震動河北。”

“豪強斂跡,流民歸附,實乃大善。”

麋貞手執簡牘,柔聲念道:

“渤海一郡,清丈隱田兩萬頃,釋私屬奴婢萬餘口,新增賦戶五萬餘人。”

“齊王聞報甚悅,特賜金百鎰、帛千匹。”

麋貞放下簡牘,含笑說道:

“……此度田成功,果應夫君先前所言。”

“可得戶口鉅萬,也難怪齊王如此高興。”

李翊閉目臥於軟衾之間,聞言脣角微揚:

“此次度田,只針對渤海,冀州他郡尚未輕動。”

“所以能成功,甄堯通達,主動獻田,有表率之效,其人功不可沒。”

“我聞是其小妹深明大義,曉以利害……”

語至此處忽止。

袁瑩指尖力道稍重,與麋貞交換一個瞭然的眼神。

麋貞乃將簡冊置於案上,溫言道:

“既是甄氏首倡義舉,夫君理當致謝。”

“妾已備下青州珊瑚樹一株,並蜀錦二十匹,東海明珠十顆。”

袁瑩取過溫熱的藥巾敷在李翊腿上,似不經意道:

“聽聞甄家女公子近日正在研讀《鹽鐵論》,夫君書房那部有先賢批註的舊本,倒是相宜。”

李翊聞言,忍不住笑了,便道:

“吾曾聽甄堯說,甄宓年九歲之時。”

“喜讀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

“諸兄乃問她道,‘汝當習女紅,用書爲學,當作女博士邪’?”

“甄宓答曰,‘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引以爲戒者。”

“不知書,何由見之?”

意思是衆兄勸甄宓應該多學女紅,看那麼多書沒用。

但甄宓卻認爲,真正賢德的女子,就是應該多讀書。

只有讀書才能學習前人的成敗經驗。

有一說一,

在一千八百年前,甄宓這樣的思想算是非常超前開明的了。

李翊對此還是十分欣賞的,翻身從榻上坐起。

“夫人說的對,甄家於此次度田有功。”

“不可不賞!”

即喚桃紅,爲他備車。

他要親往甄家致謝。

又回顧麋貞、袁瑩道:

“就有勞兩位夫人,在家照看治兒、平兒。”

“待吾回來,當考校治兒功課。”

麋貞喏喏稱是。

袁瑩則撅起嘴脣,漫不經心道,“……是是是。”

李翊乘車造訪甄府,又先遣親衛持帖拜謁。

甄堯親自出府迎接,見馬車至,上前躬身施禮:

“……剛剛纔收到丞相的拜帖,有失遠迎,還望丞相恕罪。”

“……無妨,吾也是臨時起意,想來看看。”

李翊出車門,衆人齊齊上來扶他。

李翊命人將提前置備的禮物取下,交予甄堯,甄堯連聲道謝。

“吾聞令慈尚在中山,汝兒女又在我渤海用事。”

“使母子分別,絕人倫之道,吾不爲也。”

李翊揹着手進府,邊走邊說。

甄堯一愣,暗想張氏留在中山,是因爲要主持那裡的家業。

甄家的家產都在中山,可不就得留在中山嗎?

可聽李翊這話的意思,難不成連他們中山僅剩的一點家產都要剝奪?

李翊看出了甄堯的擔憂,乃安撫道:

“甄功曹勿憂,吾絕非此意。”

“如今汝在我相府用事,令慈不妨舉家搬遷至渤海來。”

“……也好使汝母子團聚。”

甄堯暗想,難不成李翊是想扶持他們甄家在渤海立業?

如今冀州的治所遷到渤海了,渤海作爲政治、經濟中心,發展前景的確要比中山好。

可李翊又憑什麼要大力幫他們家呢?

萬一是要養肥了宰呢?

甄堯大腦飛速旋轉,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

李翊卻忽然問道:

“……令妹在何處?”

甄堯忙向後院一指,“小妹在庭前賞花。”

李翊乃徑直往後院去。

正撞見甄宓,素衣木簪。

不施粉黛,而風姿卓然。

……

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
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