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

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

公元205年,九月秋。

安陽城,大霖雨連下數日。

于禁、浩周等人駐軍於城中,左右侍從,皆是當地的高官兒。

面對魏國左將軍,七軍護軍,周官員皆上去諂媚。

“……誒,於督軍,您小心點兒打把傘,別淋着雨了。”

“……誒,浩護軍,小心地滑,我扶着您嘞。”

衆安陽本土官員,皆小心翼翼侍奉于禁等將。

他們皆來自魏國中樞,衆官皆不敢得罪。

而於禁等衆,皆十分享受於這種職場諂媚。

尤其是于禁,

我們都知道,五子良將皆是標準的職場人。

而常言道,時之良將,五子爲先。

于禁最號毅重。

于禁便是五子良將中,最標準的職場打工人。

歷史上,于禁曾去勸降泰山將昌豨。

在與夏侯淵的聯手打擊下,昌豨遭不住了。

覺得自己跟于禁關係那麼好,很早就有交情了,乾脆就再投降一次吧。

於是率衆向于禁投降。

當時于禁身邊的將領們都認爲,昌豨已經投降,應該把他送到曹操那裡。

咱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但是于禁說:“諸位忘了曹公的常令嗎?”

——圍而後降者不赦。

于禁說,奉行法令是咱們做臣子應有的節操。

昌豨雖然是我的舊友,但我豈能失節?

說完于禁與昌豨訣別,揮淚斬了昌豨。

所謂職場人,那就是立人設。

其實張遼、徐晃也愛給自己立人設。

只不過于禁立得最好,立得最多。

于禁常常給自己立的人設就是毅重,識大體,正義的化身。

通過斬昌豨這件事,于禁又給自己立了個大公無私的人設。

可是,當你的人設立過頭時。

萬一把控不住,是很容易崩塌的。

于禁殺昌豨,本質上是“賣友求榮”。

裴松之評價說,雖然昌豨按照法令不能赦免。

但把昌豨押到曹操那裡,讓曹操處置,這也不算違反法令啊?

曹操當時爲了收降泰山羣寇,是肯定不會殺昌豨的。

于禁這是一點兒都不給舊友萬分之一的希望,卻放縱自己的好殺之心。

不聽其他將軍的建議,後來被俘投降,還被賜予惡諡。

實在是必然的結果啊。

裴松之這顯然是用道德的問題來評判法令的問題。

于禁在職場上摸爬滾打那麼多年,會不知道老闆的心思嗎?

昌豨降了又叛三五次了,你當是菜市場呢進進出出。

所以曹操肯定是不希望看到一個活着的昌豨的。

但曹操又想安撫泰山羣寇,收買人心,順便展示自己的胸懷。

現在有人替他幹黑活兒,他當然高興暗爽了。

眼中釘肉中刺被拔去了,自己手上還不用沾血。

所以于禁殺好友,其實是爲了解決領導的難題。

職場人有職場人的活法。

只是當你深入職場以後,從前你作爲員工去舔領導。

而當有一天你也成爲大領導後,自然而然地也會去享受手下人來舔你。

于禁等將見霖雨連下數日,便命士兵將校皆着蓑衣。

衆人乃避開雨霖,于禁暗自慶幸有蓑衣躲雨,自以爲無患。

有裨將進言道:

“聞關羽得陳元龍淮南水軍,今暴雨連綿。”

“倘賊人用水攻,決堤灌城,我等難以招架。”

“督軍宜早備之!”

于禁聞言,蹙眉叱道:

“本督戎馬半生,豈不知兵?”

“今蓑衣既備,何懼風雨!”

護軍浩周亦在旁側笑道:

“吾安陽城距離淮水甚遠,關羽如何決堤,灌我城池?”

軍司馬東里袞也說道:

“不錯,我等有三萬大軍駐於城內。”

“又有曹仁將軍在新城呼應爲援,關羽安能便能飛渡?”

以于禁爲首的一衆高官,皆對雨霖不以爲意。

他們都是軍中宿將,位高權重。

而安陽守將,不過是一羣地方芝麻大小的裨官兒罷了。

也敢教他們怎麼行軍打仗?

衆將皆不敢復言,或有人找到督將成何。

勸成何出面,勸一勸于禁,讓他們提前防備大雨霖。

因爲成何是七軍之一,官位不小。

由他出面,或許于禁等衆能夠聽得進去。

成何先帶着去營中一觀,果見水勢上漲,軍旅鞋溼。

遂找到于禁,勸諫說道:

“安陽城乃夯土所築,並不堅固。”

“兼之此地地勢甚低,雖有土山,然離營稍遠。”

“倘關羽掘開淮水,大水驟至。”

“我軍何以防備?”

于禁道:

“安陽據淮水甚遠,縱關羽掘開河堤,何以灌城?”

成何一頓,又接着說道:

“就算淹不上城,今秋雨連綿,軍士艱辛。”

“近有人報說關羽軍盡數移於高阜處。”

“我軍宜早移至高阜,免得河水泛漲。”

于禁大怒,叱道:

“我大軍守在安陽不移,是爲呼援曹仁將軍在新城的守軍。”

“倘若擅自撤離,必使新城孤立無援。”

“汝匹夫何得在此蠱惑軍心?”

“倘再有多言者,殺無赦!”

成何羞慚而退,不敢復言。

衆軍士也都不再提及移營之事,只盼雨霖早早停歇。

不然,這軍旅日子實在是困苦不堪。

又過兩日。

是夜,風雨大作。

成何坐於帳中,只聽得萬馬奔騰,徵鼙震地。

成何大驚,急忙出帳,上馬來看。

“怎麼回事?”

“何得如此喧譁?”

話甫方落,遠處轟隆隆的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響。

直如驚雷一般,打得整個安陽城地動山搖。

“報——”

一名哨騎神色慌張,飛報來報。

“報督將,大事不好!”

“何事,快說!”

成何焦急地問。

“……水……到處都是水,來勢洶洶朝安陽城衝來了!”

那哨騎面露驚恐之色,雙腿劇顫,彷彿見到了生平從未見過的景象。

什麼!?

儘管心中早有預料,可成何卻依然抱有一絲僥倖地去看。

甫一登上牆頭,果然見着四面八方,大水驟至。

洪水滔天,如同巨錘一般,一舉轟開了安陽城門。

三萬七軍,面對驚濤駭浪,手足無措,四下亂竄。

隨波逐流者,不計其數。

平地水深丈餘,直將城中給養、兵械、鎧甲鬥具全部沖走。

古代不論是行軍打仗,還是守備城池,士兵們都不是全部要穿着鎧甲的。

行軍打仗就不用說了,甲冑都放在輜重裡。

讓士兵着甲趕路,不死也得扒層皮。

守城也是同理,守軍都是輪班兒的。

輪到你的班時,纔會換上甲冑去守城。

或者到了敵人攻城,需要你去幫忙時,纔會讓士兵大規模穿上衣甲。

而此次洪水驟至,士兵們別說穿上衣甲了,面對大水,根本無有招架之力。

大水一來,甲冑、糧秣盡數沖走。

早有人報知于禁。

“督帥,洪水……洪水灌進了安陽城……”

“……現在……現在可如何是好?”

衆人神色焦急,龐然無措。

“什麼?果真有大水?”

于禁初聽此消息,亦是震驚無比。

他顯然低估了此次秋霖,掘開淮水的威力。

這這這……

于禁還從未面對過這種情況,一時間只感覺大腦宕機。

此時,護軍浩周,軍司馬東里袞也紛紛趕到。

“……督帥,大水沖走了咱們的甲冑器械,士兵們盡數在河裡吃水。”

“宜早早移至高處,不然必被大水沖走。”

于禁點了點頭,如喪考妣,面色煞白。

“……該當如此,該當如此。”

整個人輕飄飄的,跟着衆人紛紛登上小山處避水。

好在衆人走得快。

方一登上小山,便見着大水勢如破竹。

洪水掠過之地,房屋樓閣,盡數衝踏。

蒼松翠竹,連根衝起。

“……好水好水。”

遠在高阜處的關羽,捋着長髯,不禁發出一聲感慨。

這水攻不愧是T0級別的戰法。

果然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巨浪瓢打之處,盡數催崩。

“……關將軍,我等何時可以動身?”

甘寧等先鋒將興沖沖地走來,他所部之衆,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廝殺。

“……誒,不急。”

關羽揮了揮手,示意衆人稍安勿躁。

“眼下大水未止,我戰筏亦不能駛。”

“且待水勢消減之後,再發兵渡水,擒拿于禁!”

“得令!!”

衆人振臂歡呼。

每一個人的臉色,都十分興奮。

你道是爲何?

只因于禁所部七軍,乃魏國精銳。

而這淮水一淹,七軍盡爲水中魚鱉,已成了齊軍的囊中之物矣。

凡是參與了這場水淹七軍之戰的士兵,那必然要在之後的功勞簿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可比戰場直接廝殺輕鬆許多了。

戰場廝殺,不見得能將敵人全殲。

可這洪水一淹,全殲敵軍,戰功直接拉滿。

偏偏衆人還沒怎麼出力。

等於是白撿的功勞。

所以關羽不讓大夥兒出擊,大夥兒都沒有怨言。

對於這天大的功勞,衆人都保持着充足的耐心。

反正現在水大,他們的船筏也不好駕駛。

而且大水平地丈餘,也不怕于禁等人跑了。

接下來,他們只需慢慢等待敵人士氣崩潰便好。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

話分兩頭,

卻說由於關羽陰遣將士決堤,淮水暴漲。

夜半洪濤驟至,安陽城頓成澤國。

于禁等七軍頓時成了金魚。

在衆人的簇擁保護之下,于禁、浩周、東里袞等將,倉促披甲。

只帶了親兵數百人,踉蹌登城北小丘處避水。

是夜,慘絕人寰。

于禁死裡逃生,也來不及喘息。

就見着山下水勢滔天,哀嚎遍野。

魏卒溺斃者,或抱浮木而嚎,旋爲激流吞沒。

或攀樹梢呼救,枝斷人亡。

屍骸隨波沉浮,燈火盡滅。

唯聞風雨淒厲,若冤鬼泣訴,悽慘無比。

衆軍士見狀,無不心中悲慼,百感交集。

但他們也來不及同情水下的同袍兄弟了。

因爲即便是死裡逃生的他們,同樣也不好過。

衆將士甲冑皆溼,又趕上深夜。

夜風直刮,寒透骨髓。

戰馬也驚慌嘶鳴,踏陷泥淖,四下裡亂闖。

有爭取上岸者,紛紛扯住馬尾求生。

反被馬蹄蹴斃,踹入水中。

由於糧囊漂散,衆人皆空腹瑟縮,齒戰之聲相聞。

或有人諫于禁道:

“督帥,將士們餓了一夜。”

“不如殺馬充飢罷!”

于禁望一眼身後的戰馬,由於馬兒受驚,只剩得三十來匹。

考慮許久,到底是搖了搖頭。

“……眼下尚未到非常絕望之時,且再等等。”

“或有轉機。”

于禁說的等等,就是希望位於東面新城的曹仁,能發現安陽的危難。

及時派出船筏來救他們。

但包括于禁自己在內,衆人心裡邊兒都清楚。

于禁這是在自欺欺人。

大水滔滔,直淹安陽。

身在新城的曹仁又能好過到哪裡去呢?

誠然,新城要比安陽堅固高大許多。

可大水一來,即便沖垮不了新城,也會將曹仁等將困守在城內。

即便沒有困死,曹仁是否會第一時間來救安陽?

即便第一時間來救了,又如何能比本就身在安陽的關羽要快? 大夥兒雖遭此劫,可心裡跟明鏡似的。

眼下還沒見着關羽軍,只是因爲水勢過大,他們暫時不好過來。

等水衝得差不多了,他們也差不多了。

唉……

于禁嘆了口氣,心亂如麻。

只揮揮手,示意衆人下去歇息。

忽然,浩週一指水中浮屍,顫聲呼道:

“此……此非白日諫防關某之裨將乎?”

于禁一驚,忙命人將屍體打撈起來。

衆視之,屍體雖已有些浮腫,可仍舊能夠看清楚面容。

的確是此前,那名勸諫于禁要早做防備的裨將。

只見他四肢僵硬,面容奇慘。

顯然是面對大水時,做了一番痛苦的掙扎。

于禁面如死灰,緊攥佩劍,劍穗猶滴血水。

就這樣,衆人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過了一夜。

比及天明,水勢稍緩。

衆人一夜未眠,忽聞鼓角震天。

忙起身去看,只見戰船如林破霧而來。

關字旌旗下,雲長橫刀而立。

身後傍有數百艘戰筏,筏上士兵,皆是水戰好手。

甘寧領一隊,蔣欽領一隊,趙雲領一隊。

衆將皆搖旗鼓譟,高呼擒賊。

甘寧最是興奮,手舞兩柄雙刀,臂掛鈴鐺。

鈴鐺一響,高聲吶喊:

“于禁匹夫!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話落,身後的錦帆郎紛紛齊聲高呼:

“速降!速降!”

喊聲震天,聲聲刺骨。

于禁眺望四野,皆是大水。

真可謂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目光所及,是殘卒抱屍而泣。

耳畔所聞,是傷兵呻吟泥中。

一老卒忽跪拜于于禁身前,扯其戰袍說道:

“將軍!吾等守備安陽數年,如今大水一來,妻小皆歿。”

“只求速死!”

言外之意,他們打算陪着于禁一同戰死。

畢竟這大水,帶走了他們太多親人。

許多人已經無甚留戀,只想着報仇雪恨。

老卒話一說完,不少士兵紛紛響應,大聲道:

“我等皆願隨將軍死戰!”

衆人都下意識地認爲,于禁肯定會跟關羽血拼到底。

畢竟士可殺,不可辱。

更何況于禁名聲在外,是曹營外姓武將第一人。

他是軍中楷模。

是嚴肅、威嚴、清廉,敢於承擔責任,忠誠正直的典範!

五子良將中,

張遼善於把握戰機突襲。

樂進擅長先登破城。

張郃善於利用地形。

徐晃多謀略又擅長治軍。

于禁也擅長治軍。

他會用法令嚴格管理部下。

在繳獲財物之後,會如數上交,從不私自佔有。

這是于禁給自己立的清廉人設,因此非常受到曹操的賞識。

但這樣做,會很不得軍心。

畢竟封建時期的軍隊,素質可不那麼高。

他們打仗就盼着那個呢。

所謂恩威並施,顯然于禁威要多一些,對士兵少了人文關懷。

眼下被困於土丘,走脫不得,大家都以爲于禁會死戰到底。

可令衆人沒想到的是,

于禁忽然揚天長嘆,將長戈擲入水中,濁浪吞聲。

于禁卸下佩劍,謂左右人道:

“如今四下無路,左右不過幾百人。”

“吾料不能逃也,不若就此投降。”

“也好保全士卒。”

於是,于禁宣佈投降。

這不投降不要緊,一投降,原本那些尚有抵抗意志的士兵,瞬間士氣崩塌。

因爲于禁是七軍之首,作爲督帥都投了。

他們這些底層士兵,還抵抗個什麼勁兒啊?

很快,關羽的船筏靠了岸。

于禁攜護軍浩周,軍司馬東里袞等衆,來到岸邊,齊齊跪伏於地。

向關羽軍投降。

關羽令人盡去于禁等衆衣甲,將之帶上船筏。

舉目再看,還有不少小丘。

都是那些逃出來的士兵,躲在高阜避水。

於是關羽便命人將於禁押解在前,繼續催進船筏,勸降剩下的士兵。

由於于禁是七軍之帥,不論是中層將領亦或底層士兵。

見到于禁屈膝投降的這一幕,那僅剩的抵抗意志立刻崩壞。

紛紛向關羽投降,關羽命人將之盡數押解上大船,然後載出水面。

當然,亦不乏有少數忠志之士,仍在抵抗。

督將成何見關羽水軍至,知道大勢已去,乃謂衆人說道:

“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

“今日,吾輩死日也。”

“公等可隨我努力作戰,以報魏公厚恩。”

於是,命麾下親兵,準備作戰。

共計步卒三百人,皆無衣甲傍身。

只有一口大刀,立在堤上,靜靜等候關羽到來。

關公船筏至,照例使人高呼:

“于禁已降,公等可速降。”

“投降免死!”

然成何等衆,皆不爲所動,全無懼怯。

奮然前來接戰。

關公一捋美髯,慨嘆道:

“魏國尚有忠志之士耶?”

陳登在側,說道: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食魏祿者,豈無志慮忠純者也?”

“可早早殺之,以儆效尤。”

在陳登看來,有人怕死投降,有人忠誠不降,這都是很正常的事。

關將軍你不能每看到一處有忠臣的地方,就發出感慨。

要知道,安陽城中足足有三萬大軍。

要是每處都停下來感慨,那三天三夜也收降不完這三萬人吶。

投降者免死,不降者立殺。

就是這麼簡單。

關羽最後問一遍:

“汝等督帥已降,公等何不早降?”

成何等衆仍不做反應。

江水湍急,甘寧攜錦帆百餘衆先至,呼道:

“何須多問,直接殺之!”

於是,甘寧下令,命錦帆郎一齊放箭。

箭矢如雨,將堤上不着衣甲的魏兵,盡數射死。

成何身邊立刻只剩下數十人。

甘寧乘輕舟登岸,率衆錦帆郎在前,見人便殺。

時成何領數十親兵,據石壘而守,奮起反抗。

衆錦帆郎鼓譟而進,箭如飛蝗。

成何部衆躲在石壘下相抗,然寡不敵衆,頃刻死傷過半。

餘者猶死戰不退,甘寧大怒,揮刀喝道:

“豎子豈不知甘興霸威名乎?”

“見我到來,還敢反抗!”

遂親率精銳突陣,刀光過處,殘肢橫飛,血染江岸。

成何見親兵盡歿,目眥盡裂,挺矛躍出:

“甘興霸!可來共決生死!”

甘寧大笑應戰,雙刃交錯,火星迸濺。

戰有十合,成何力竭,矛法漸亂。

甘寧窺其破綻,左手舉刀,格開長矛。

右手揮刀斜劈而下——

只聽得“噗嗤”一聲響,成何自肩至腹,裂爲兩段。

五臟俱現,猶怒目圓睜而斃。

甘寧大笑,將成何屍體一腳踢入江水中。

猶拭刀冷笑:

“區區庸鄙,也敢阻我富貴乎?”

既殺成何,甘寧又獰聲對餘下成何部衆說道:

“阻我錦帆者,皆如此獠!”

“公等尚不降乎?”

衆人皆身負重傷,又見成何被甘寧殺死。

他們親眼目睹成何腹部被剖開,腸子外泄,其狀甚慘。

再沒了抵抗意志,於是紛紛向甘寧屈膝投降。

甘寧志得意滿,命人將成何部衆盡數鎖了。

就在這時,忽見人羣中有個垂髫童子,縛跪於地。

約有十一、二歲的樣子。

甘寧便走過去問:

“此何人也?”

衆人答說,此成何遺孤,其獨子成曼也。

所謂上陣父子兵,

古代行軍打仗,也不乏將兒子一同帶上戰場的。

比如曹操就曾把十二歲的曹丕一起帶去了宛城。

若非曹丕及時找了一匹馬,否則小命兒就得交代在那裡。

成何這次帶上小兒子一起過來,也是想讓兒子歷練歷練。

順帶讓他混點兒軍功,將來好有機會升騰。

畢竟成何想着,兒子雖小,可只要留在自己身邊,就不會有危險。

等汝南之圍解了,到時候在軍報上,隨便找個理由。

比如兒子聰明,救了哪個士兵,或者說探聽出什麼情報。

早早打造一個神童人設,在東漢還是很吃香的。

只是,事與願違吶……

甘寧聞說是成何兒子,便將成曼叫過來,似笑非笑地問道:

“……汝識我否?”

成曼戰戰兢兢答:

“……將軍是甘、甘寧。”

甘寧又問:

“適才吾殺汝父,汝有何言?”

成曼不知所措,顫聲答:

“……不知所言。”

於是,衆人皆笑,紛紛道:

“此輩庸弱無能,不足爲患也。”

“將軍不妨將之縛了,留作人質,將來或有他用。”

顯然,成曼的軟弱,解除了衆人對他的防備。

可甘寧卻沉吟半晌,下令道:

“將此子與我吊起來!”

衆人一愣,紛紛上前諫道:

“稚子何罪?願將軍宥之。”

或有人諫曰:

“一黃口小兒何足爲慮,叫旁人知曉,道我等無能矣!”

然而,不管衆人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

甘寧皆是充耳不聞,默然不應。

徑令將成曼,懸於高竿之上。

衆人平日多懼甘寧,不敢違命。

依令做了,將成曼給吊起來。

那成曼被嚇得面色煞白,哭喊求饒。

成曼部衆皆低頭嘆息,無能爲力。

甘寧嘴角微微翹起,笑道:

“吾殺汝父,汝不敢尋我報仇,是怯弱無能也!”

“汝若適才揚言要尋我報仇,我或許會饒了你。”

“而你卻屈膝向仇人投降。”

“似汝這等懦夫,也配活於人世乎?”

於是自取鐵胎弓一挽,徐搭狼牙箭懸於弓上。

便要將之射死。

時關羽船筏也將要着陸登岸,遙見着此景,關羽趕忙高聲大呼:

“興霸且住!”

“刀下留人!”

聲若雷霆,岸上的衆人全都聽得真切。

於是,衆人便趁着這個機會,再次向甘寧勸道:

“……將軍!關將軍下令了!”

“且饒此子一命!”

“……將軍!將軍!”

衆人紛紛過來,勸甘寧住手。

甘寧充耳不聞,弓如滿月,箭似流星——

“嗖!”

狼牙箭射出,貫穿成曼的腹部。

可憐那小童腹部洞開,腸子流出。

未即死,哀嚎徹野,痛苦不堪。

聞者,無不毛骨悚然。

甘寧復射三矢,方絕其命。

血流了一地。

關羽見此情景,勃然大怒。

一把推開要來扶他下船的僕人,氣沖沖地衝到甘寧面前。

赤面生威,詰問道:

“某適才命汝不得射殺此子,汝何得抗我軍令!”

甘寧擲弓於地,不以爲然答:

“……哦?呵呵。”

“恕寧耳背,適才未曾聽見。”

“還請關將軍恕罪,恕罪。”

關羽悶哼一聲,叱道:

“汝周圍將士,皆聽到某的喊話。”

“獨汝聽不見,豈非欺我乎?”

是嗎?

甘寧嘴角輕輕上揚,看向一衆錦帆郎,問道:

“公等適才聽見了關將軍的喊話否?”

衆錦帆郎皆懼甘寧,紛紛搖頭:

“沒聽見,沒聽見。”

“……我等什麼也沒聽見。”

(本章完)

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
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