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

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

卻說李翊收復遼西,意欲繼續進兵征討公孫度,將遼東郡給一併收復了。

然大軍已經遠去多時,補給線也越拉越長。

趕巧曹操此時加強了對涼州的控制,劉備目光更加關注於曹操身上。

而對遠在天邊,苦寒不毛之地的遼東不甚感冒。

尤其深入遼東,會耗費大量銀錢。

爲此,李翊也給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隻帶一到兩萬人,前線軍士越少,自然耗費的錢糧也就越少。

但公孫度作爲東北王在遼東深耕多年,本土作戰,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萬一李翊有失,將對劉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所以,劉備現在也是兩難。

本來遠征烏桓,劉備就是比較反對的。

雖然最後取得了大勝,但也耗費了大量的糧秣。

最後所得的收益,微乎其微。

即便招降了二十萬人的胡漢遼民,但兩三年內也難以從他們身上取得正向收益。

至於繼續深入,遠征遼東,劉備的態度就更加遲疑不定了。

這樣一筆巨大的花費,只爲了得到一片尚未開化的遼東,的確讓人望而卻步。

李翊之後,劉備多與諸葛亮交心。

目今躊躇不決,劉備乃向諸葛亮表明了自己的苦衷。

“……子玉執意要徵遼東,但其遠在千里之外,乃不毛苦寒之地。”

“其資耗所費甚巨,備以爲遼東事務,只宜懷柔,不宜強取。”

“未知孔明先生對此有何看法?”

古代的運輸效率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像秦始皇有一次從琅琊運糧,運到北河(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兩地直線距離約一千多公里。

運糧隊期間不僅要翻過太行山或秦嶺,經黃土高原進入內蒙古高原。

連黃河都要渡過兩次。

這期間的損耗率是多少呢?

答案是運三十鍾糧食,到目的地只剩下一石。

三十鍾糧食大概等於一百九十二石糧食,也就是說其損耗率高達99.5%!

當然了,這段記載來源於《史記》。

是主父偃勸漢武帝不要遠征匈奴,肯定要強調事情不利的一面。

雖然其中可能有水分,但主父偃肯定也不敢誇大。

要不然以漢武帝的脾氣,分分鐘宰了他。

同時,

損耗之所以如此大,還是因爲補給線拉的太長,加之地形不利導致效率低下。

遼東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就算用上李翊的木牛流馬,但劉備認爲從徐州往遼東運糧的損耗率至少也在85%左右。

試想,即便劉備拿出一百萬斛糧食來,等運到遼東時也就只剩下十五萬斛糧了。

其損耗之巨,可見一斑。

諸葛亮一揮羽扇,爲劉備出主意道:

“曏者,李郯侯在徐州大設造船司。”

“去歲已有百餘艘艨艟、樓船下水。”

“今何不使麋別駕走海路,自青州東萊出發,去往前線?”

這時就體現李翊的高瞻遠矚了,早在196年時,李翊就提出在徐州大興造船業。

爲了過渡船隻不足,還專門遣人從荊州劉表,淮安劉子揚那裡購得了大量樓船。

如今徐州的水運、航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至少在衆諸侯中屬於頂尖。

從東萊出發去遼東,中間其實就跨越了一個內海。

至少能將運輸效率提升40~50%,極大節省運糧成本。

“……這麼說先生也以爲,子玉徵遼東是必然之舉?”

劉備見諸葛亮提出幫助李翊作戰的方案,而對召李翊回來的事卻絕口不提。

心下也知孔明也欲使李翊徵遼東。

“……主公明鑑,臣亮竊以爲李郯侯之平遼東,實爲固河北計也。”

“夫遼東安,則河北可興,邊境能寧,中原可圖也。”

“昔郯侯徵烏桓,今討公孫度。”

“皆所以靖邊陲、綏遠服,使明公得專意中原而無北顧之憂者也。”

諸葛亮爲劉備分析李翊的良苦用心。

之所以對遼西、遼東連續發兵,還是希望爲河北求得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畢竟未來的河北,纔是發展的大頭。

你要是三天兩頭,就被北方的戰事所侵擾,那談何發展?

長痛不如短痛,一發給北方邊患收拾了。

才能調轉頭來,處理中原剩下的殘餘勢力。

劉備一頷首,見李翊、諸葛亮都支持平遼東,當下也不再猶豫。

“……既如此,便命糜子仲走海路,自東萊出海,往遼東運糧。”

劉備凝着眸,同意了李翊的遞上的徵遼方案。

饒是如此,劉備依然要頂着巨大的壓力,去說服徐州羣臣。

“……主公,海上飄忽不定,不能只走海路運輸。”

“陸路運輸亦不能停,勿使前線糧食少缺。”

諸葛亮出聲提醒劉備。

海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萬一沒有及時送到,前線的徵遼將士就得活生生餓死。

所以應當海路爲主,陸路運輸爲輔。

兩路齊發,保證前線的糧食供給。

“……善,吾命陳元龍自淮南再發一批糧食到徐州來。”

“屆時于徐縣、夏丘、睢陵處中轉,運往青州。”

“分兩批運輸,一路出海,一路過黃河走冀州,往北運去遼東。”

劉備大手一揮,批了兩撥糧草往遼東去。

他對遼東戰事的態度就是,

能不打就不要打,若非打不可,那就往死裡打。

所以,爲了保證戰事的順利。

劉備予以了李翊儘可能多的支持,親自提筆寫了一道手諭,發給時任青州牧的關羽。

命關羽一面配合麋竺出海運糧,保證運糧工作順利。

一面又命他見機行事,若有需要,便從東萊出兵,登陸遼東。

與李翊海陸夾擊,務必保證平遼戰事的順利進行。

劉備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爲李翊平遼戰事保駕護航。

一經發令,包括徐州、淮南、青州、冀州、兗州泰山、魯國等多處州郡。

開足馬力,全力生產運作,爲平遼戰事服務。

……

幽州,遼西。

李翊率一萬多人馬,正式進入遼東屬國。

於渝水處紮營結寨,構築起防禦工事來。

要想打入遼東郡,就得先跨過遼東屬國。

而這裡,是峭王蘇僕延的地盤。

此前李翊征討三郡烏桓之時,由於陣斬了踏頓,降服了三郡領地內的胡漢之民。

此戰不單單震懾了三郡烏桓,更加令當時未及參戰的峭王亦大受震撼。

他想着,李翊既收服了遼西郡,就該回冀州去了。

不曾想哨騎探報說,李翊居然要將遼東給一併收復了。

這令蘇僕延又驚又怕,一時間躊躇難決。

不知該站中原人這邊好,還是站公孫度這邊好。

中原實力更加強大,但其人大部分精力都忙於內部戰爭,而對中原外事務疏於管理。

公孫度雖然弱小,但也只是相較於中原勢力。

其在遼東就是東北王,就連蘇僕延都得向公孫度納歲貢。

現在兩大強權起了爭執,要在他的領地幹一仗。

蘇僕延對此毫無辦法。

如果說他直接作壁上觀,任看兩大強權相鬥。

最後誰贏了他幫誰,倒不失爲一良策。

但顯然,不論是李翊還是公孫度,都不允許蘇僕延作壁上觀。

公孫度下令,命蘇僕延封用重兵封鎖住昌黎城。

不許李翊的大軍入內,只要其過不了昌黎,自然到不了他的遼東。

而李翊這邊,則要求蘇僕延趕快放行,不要逼迫他使用武力強闖。

他這一戰,是奔着公孫度來的。

“唉,難吶難吶……”

蘇僕延揹着手,在王帳內來回踱步。

兩邊同時下達最後通牒,此時的峭王是進亦憂、退亦憂。

不知道該幫誰。

這時,人報遼東使者韓忠至。

蘇僕延趕忙命人將之請入內。

“……尊使,有何吩咐?”

蘇僕延將韓忠請入上座,客客氣氣地的詢問。

韓忠趾高氣昂,冷聲道:

“峭王,汝莫非已忘卻遼東是誰當家做主了?”

“若無吾主支持,汝得以在遼東屬國當峭王否?”

“……這,小王從不敢忘。”

蘇僕延面露難色,天氣雖寒,此刻的他卻緊張得出汗如漿。

“……哼,既然沒忘,何不發兵退卻李翊之兵。”

“難道汝想使其渡過昌黎,襲我遼東公孫乎?”

“這!冤枉!”

蘇僕延趕忙辯白道,“小王已經派人在昌黎設下重兵,李翊大軍並不得過。”

“……哼,可韓某卻聽說,汝與李翊使者交往頻繁。”

“莫非想等哪日趁我等不備,好放其進遼東乎!”

蘇僕延陡然一驚,暗想是誰泄露了此事?

遼東烏桓部,勢力弱小,要是沒有公孫度的庇護,他們早就被鮮卑人給吞併了。

蘇僕延也是靠着公孫度才得以當上峭王的。

所以蘇僕延打心眼兒裡敬畏遼東公孫氏。

但李翊一戰平烏桓,同樣也震驚了蘇僕延。

一漢當五胡,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蘇僕延他也不想得罪李翊。

所以雖然暫時在昌黎用重兵堵住了李翊軍前進,但又派人送去牛羊勞軍。

以安撫李翊的情緒。

這種兩邊討好的方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蘇僕延也知道他必須趕快做出決定,在遼東公孫與李翊之間做出選擇。

“天朝大軍,非小王所能抗衡的。”

蘇僕延的態度忽然變得強硬起來,沉聲對韓忠說道:

“未知公孫將軍,能予小王何種支持?”

言外之意,他要是幫了你公孫度,你能不能保住他的王位?

呵呵,痛快人兒!

韓忠不怒反笑,將一枚印綬取出,交給蘇僕延。

“……這是我主命韓某交予大王的。”

“……這是。”

蘇僕延睜大眼睛,接過印綬,這竟是一枚單于印綬。

“目今踏頓已死,樓班降漢。”

“我主的意思就是,峭王從此便是新的烏桓單于。”

韓忠俯在蘇僕延身前,意味深長地對他說道。

“峭王,可莫要負了公孫將軍的好意啊。”

蘇僕延輕嚥了一口口水,沉吟許久,忽然眼神一狠,大聲衝麾下將領喊道:

“來人,即點五千精銳!”

“奔赴昌黎城!”

“……哈哈哈。”

韓忠仰頭大笑,“峭王真乃痛快丈夫也!”

“大王儘管放心,公孫將軍從不虧待有功之臣,一定不會忘了大王今日之所作所爲。”

蘇僕延卻有些後怕:

“李翊用兵如神,手下猛將如雲,小王只恐擋他不住。”

韓忠大聲道:

“遼東寒苦,荒無人煙。”

“汝只管守住昌黎,那李翊撐不了多久,就會退兵。”

韓忠篤定李翊打不了持久戰,只能急攻。

只要堅持兩、三個月,不信李翊不退兵。

到時候漢軍一走,他們遼東公孫照樣在東北稱王稱霸,威服四夷。

“……罷,全聽尊使的便是。”

蘇僕延方一許諾,忽有人報,漢軍有使到!

“這!!”

蘇僕延陡然變色,驚恐地看了眼韓忠。

暗想這漢使怎麼早不來晚不來,偏偏等到遼東使者來的時候來。

此時的蘇僕延頗有一種,腳踏兩隻船被逮了個現行的感覺。

韓忠面上罩了一層寒霜,沉聲說道:

“峭王還在猶豫什麼?”

“何不立斬來使,以彰誠意?”

話落,直接對一旁的烏桓勇士吩咐道:

“……去!叫那漢使不必來見,可就斬於王庭之外。”

那烏桓勇士愣了一下,還是聽話照做。

“誒!慢!”

蘇僕延遲疑片刻,還是將人給叫住了。

“嗯?”

韓忠眉頭皺起,冷聲質問道:

“峭王這是什麼意思?”

“……呃。”

蘇僕延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旋即賠禮笑道:

“尊使息怒,漢人不是有句古話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既是漢軍有使到來,且見他一見倒也無妨。”

哼~

韓忠悶哼一聲,暗想你這廝分明是想看看李翊那邊會開什麼價。

如果價高,你小子轉頭就得叛變!

韓忠一眼洞穿蘇僕延的心思,但現在在人家的地盤上,他也不好發作。

只能是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少時,漢使進入王帳。

一進王帳,便用胡人禮,向蘇僕延微鞠了一躬。

韓忠見此,乃出聲厲喝:

“大膽!見烏桓峭王,爲何不拜!”

嘶……

此言一出,沒等漢使做出反應。

倒是蘇僕延先倒吸了一口涼氣,莫名其妙地瞪了韓忠一眼。

彷彿在說,哥們兒你整我?

那漢使見此,冷冷一笑,不卑不亢地答道:

“我聞上邦之臣,不拜下國之君。”

“早在元狩四年之時,烏桓諸部便已向我大漢稱臣。”

“今豈有使吾跪下臣之禮耶!”

話甫方落,蘇僕延趕忙給一個臺階下,出聲稱讚道:

“好!好氣魄,好膽識!”

“漢人果然個個英雄,來人,賜座!”

漢使受邀入座,蘇僕延又問漢使姓名。

漢使乃自報家門道:

“吾乃漢庭平虜校尉牽招也。”

“現任李郯侯中護軍,兼領從事。”

蘇僕延又問牽招來此,有何貴幹。

牽招目光逡巡一圈,瞥見了蘇僕延案前放置的印綬,連忙問:

“此何物也!?”

“……這。”

蘇僕延下意識將印綬抱起,未及開口,韓忠便搶先說道:

“此乃吾主賜予峭王的單于印綬。”

“峭王目今已是新的烏桓單于了,你待怎的?”

韓忠態度強硬,對牽招的到來充滿了蔑視。

“……哈哈哈.”

牽招仰頭大笑。

“汝爲何發笑?”

韓忠面色一沉,獰聲問。

“……我笑你那印綬是假的,真的在我這裡!”

話落,牽招竟也取出一枚印綬,也刻着“烏桓單于”四字。

只不過其做工與韓忠的有所不同。

一個是made in China,一個是made in GongSun。

“……這是?”

蘇僕延望着兩枚單于印綬,有些摸不着頭腦。

牽招乃解釋說道:

“此爲天子所賜單于印綬也,公孫度乃朝廷所封的遼東太守,並無權力私自封單于。”

“還望峭王莫要助紂爲慮,早早棄暗投明,歸順朝廷。”

韓忠被牽招戳破,面色十分難看。

便甩臉色給蘇僕延道:

“……峭王,汝自行決斷罷!”

唔!

蘇僕延腦袋嗡嗡直響,猶豫半晌,乃拿着印綬,對牽招問道:

“昔者袁公在時,言己受天子之命,假我爲單于。”

“今李郯侯復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爲真單于。”

“遼東復持印綬而來。”

“如此,究竟誰當爲正!”

蘇僕延所問出的問題,其實是幫了韓忠一把。

因爲你牽招說你是奉了天子之命給我封單于,可當年袁紹也說自己是奉了天子之命。

那此前袁紹說的,算不算數?

如果算數,那你這又封一遍是幾個意思?

如果不算數,那不是拿你們漢朝的天子授命當兒戲嗎?

蘇僕延所以爲此,也是因爲見着韓忠盛怒,這才替他說話。

牽招不卑不亢,正色朗聲答:

“昔袁公承製,得有所拜假。”

“然中間違錯,天子命李郯侯代之。”

“故郯侯言說,當白天子,更假真單于是也。”

“遼東乃下郡,何得擅稱拜假?”

牽招高明的表示,袁紹之前封的算數,但後來發生了變故。

所以天子命李翊取代袁紹成爲新的冀州牧。

如今李郯侯重新上書朝廷,要拜您爲真單于,是正宗。

而遼東是下屬部,哪有權封拜呢?

韓忠知道牽招顯然是衝自己來的,當即發難說:

“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又有扶余、濊貊爲我所用。”

“何向不可也?”

“當今之勢,強者爲右,李翊獨何得爲是也?”

意思是天下當前的形勢,就是強者爲尊,你李翊算個蛋!

韓忠這裡提到的擁兵百萬,其實就是把遼東的人口給一併算進去了。

遼東巔峰時期的人口,的確突破過一百萬。

但這是肯定是把高句驪人、扶余人、濊貊人給一併算進去的。

同時,扶余、濊貊也的確是遼東的附庸。

所以韓忠此話雖然狂悖,但也沒有太過誇大。

他仗着遼東的地利,所以不把牽招以及他背後的李翊,乃至李翊背後的劉備放在眼裡。

牽招大怒,斥責韓忠說道:

“玄德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

“故遣李郯侯討伐叛兵,安撫戈丁,寧靜四海。”

“汝君臣如此頑嚚,今恃險遠,背違王命。”

“欲擅拜假,侮弄神器。”

“方當屠戮,何敢慢易咎毀郯侯耶?”

言訖,牽招忽然一個餓虎撲食,撲了上去,將韓忠按倒在地。

韓忠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正欲伸手去拔劍。

那邊牽招已經拔刀在手,劃在韓忠脖頸之前。

牽招厲聲叱喝:

“奴輩!汝當死矣!”

話落,便要斬殺韓忠。

蘇僕延大驚失色,連鞋也顧不上穿了,光着腳走下來攔阻牽招。

“天使息怒!天使息怒!”

“且放下刀劍說話,咱們有話好說。”

左右人皆被嚇得不知所措,牽招這才收刀入鞘。

韓忠狼狽起身,怒叱蘇僕延的不作爲,隨後憤然離了王帳。

蘇僕延萬沒料想會有如此局面,見已得罪了公孫度,眼下也只好接受漢軍的冊封了。

當即喚諸長老道:

“可速速叫回那五千精銳,令昌黎城守將,爲天朝軍隊放行。”

牽招謝過,又對蘇僕延道:

“目今既已得罪了公孫度,何不就殺韓忠,獻其頭顱向郯侯邀功耶?”

蘇僕延嘆了口氣:

“韓忠雖然跋扈,但若無遼東公孫,我遼東烏桓部,早已爲鮮卑人所奴也。”

“今雖已脫離其掌控,然實不忍害其來使也。”

“不過天使可放寬心,過了昌黎,遼東屬國之地並無大的關隘攔阻。”

“我烏桓軍部不敢擅離此地,否則鮮卑人必然乘虛而入。”

ωωω ¤TTKдN ¤c o

牽招知這是蘇僕延委婉的託詞,但也不計較。

他此來的目的,本就是奉了李翊之命,來無傷過昌黎城的。

之後徵遼東,平了公孫氏,烏桓部也就順勢平定了。

到時候,仍可以用李翊治遼西的方法,來治遼東。

既招降了蘇僕延,牽招便欲回去覆命。

蘇僕延設宴款待,又送胡姬十人。

不表。

這邊,韓忠在王帳受了辱,卻並未着急回遼東覆命。

他們遼東公孫制霸東北多年,豈能不做兩手準備?

韓忠當即去了難峭王烏僕的王帳,相約舉事。

烏僕乃小王,是除蘇僕延部最強的一部。

韓忠把公孫度許給蘇僕延的好處,轉頭盡數許給了烏僕。

烏僕欣然接受,又問該如何舉事?

韓忠獻策道:

“可於王帳內設宴,爲蘇僕延慶賀受封單于。”

“然後於宴上伏刀斧手殺之。”

烏僕從其言,命人去請蘇僕延。

蘇僕延接到邀請後,便欲去赴宴。

牽招察覺一絲不對,即止之道:

“吾方至王庭不久,峭王受封單于之事如何傳播如此迅速?”

“只恐事有蹊蹺,峭王不妨等我家君侯到了,再慢慢慶賀。”

蘇僕延乃勸道:

“……天使多心矣,我烏桓部諸部所以能抗拒匈奴、鮮卑,皆因諸部團結耳。”

“今難峭王好意相請,孤王怎好拂其美意?”

遂不聽牽招之言,執意要去赴宴。

次日,

蘇僕延騎乘駿馬,率護衛五十餘衆,至難峭王王庭赴宴。

敘禮畢,入席飲酒,舉杯相勸。

酒至半酣時,韓忠忽然出現。

蘇僕延大驚失色,正欲出聲詢問。

韓忠拔劍在手,高呼:“殺賊!”

四下裡涌出無數刀斧手來,照着蘇僕延衆就是一頓亂砍。

衆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立時斃命十數人。

蘇僕延駭然,忙問道:

“韓尊使何故如此?”

韓忠冷聲笑道:

“峭王,汝不得我家主人,何得有今日?”

“汝忘恩負義在前,休怪我等心狠。”

蘇僕延見大勢已去,仍垂死掙扎道:

“吾已投漢軍矣,早在出發前,便與漢使相商。”

“若傍晚不得回,便發兵來救。”

“只恐你小帳,擋不住漢軍攻勢!”

韓忠大聲笑道:

“狗兒!汝騙不得我!”

“今日殺汝者,非我也,汝之臣下也!”

蘇僕延一驚,正欲問是誰。

一將自身後殺出,舉矛便刺,口中大呼:

“殺人者,難峭王也!”

烏僕一矛正中蘇僕延後心,蘇僕延吐血倒地。

衆人一擁而上,將之亂刀砍死,梟其首級,傳示諸王帳。

諸帳皆懼,又畏懼遼東公孫氏,遂紛紛歸降於烏僕帳下。

牽招聞得風聲,痛斥蘇僕延不聽自己的勸告。

乃帶領手下人,迅速離了王帳,奔赴昌黎而去。

李翊大軍已過了昌黎,遇着牽招隊伍,即詢問其爲何如此匆忙。

牽招乃將烏桓王庭內部兵變,蘇僕延被刺死的事情一一告訴了李翊。

李翊一捋頷下鬍鬚,嘖嘖慨嘆道:

“不想峭王竟落得如此下場。”

牽招仍有些忿忿不平,咬牙道:

“若峭王肯聽我之言,哪有殺身之禍?”

“……呵呵。”

李翊微微一笑,拍了拍牽招的肩膀,安慰他道:

“事已至此,悔也無用。”

“反正我大軍已過了昌黎,遼東屬國之地,再無任何險阻。”

“且看那難峭王是否阻我去路。”

“若不阻去路,放我軍通行遼東,當然最善。”

“如若不然,掃其王庭,以其頭骨置酒耳!”

衆人聞言,皆豪氣頓生,嚷嚷着進軍遼東。

李翊又重賞牽招:

“舊時班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

“今子經之勇智,則不下當年班仲升矣!”

隨後,正式開撥大軍,浩浩蕩蕩向遼東行進。

……

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
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