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夜談

初春,雖氣候已漸漸回暖,但夜間依舊清冷。

入了夜,乘着月掛中天,披着如秋水般微涼的月色,突厥帕夏趙德言出現在了汗庭的地牢之中,看望他的“老朋友”。

“沒有想到,此時已經這麼晚了,過來看我的竟然是你。”康蘇密見趙德言深夜出現在地牢中,自諷地笑着。

趙德言的臉上不見絲毫的波瀾,對康蘇密道:“我奉可汗之命主審此事,若想見你自然是隨時都可以。”

康蘇密問道:“可汗爲何不來。”

自打前日,康蘇密被自獵場帶回,關押在此處開始,趙德言是第一次露面,頡利更是一面都未曾露過,康蘇密更是沒有半點自辯的機會,他自不甘心。

趙德言聞言,搖了搖頭道:“看你?恐怕現在可汗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你。因你父子的事情,導致可汗的佈局功虧一簣,可汗對你很是失望,你能活到現在便該知足了。”

康蘇密聞言,似是有些癲狂地笑道:“失望?我爲可汗做牛做馬十年,今日卻落得這樣的結局,失望的不該是我嗎?”

康蘇密爲了替頡利攬權,開罪了多少突厥王公貴族,今日他落到這般田地,頡利竟連一面都不想再見他,康蘇密的心裡怎會好過。

趙德言對康蘇密道:“我們做臣子的本就算是如此,康大人這麼些年,難道還沒有參透嗎?”

康蘇密爲求頡利的信任,爲求晉身之階,他做了頡利的孤臣,而孤臣本就是註定要面對這些,古往今來,又要多少孤臣能夠落得好下場的。

康蘇密聽了趙德言的話突然站起身來,對趙德言道:“趙大人倒是看得開?”

趙德言道:“你我都是可汗的寵臣,能夠有今日就是因爲替可汗開罪了突厥各部。君之今日便是我之明日,看得開如何,看得不開又如何,終究逃不過一樣的結局。”

趙德言和康蘇密一樣,他們以異族的身份能夠有今日的官位和權勢,靠的就是頡利可汗的倚重。

今日,頡利要靠着他們開罪突厥各部,收攏部落之權入汗庭,可若是有朝一日,頡利已經實現了他的計劃,那他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到時頡利爲了收攏人心,爲了安撫突厥各部,又會不會拿他的性命作爲代價呢?

康蘇密看着趙德言平淡的樣子,苦笑道:“你終究還是要勝我一籌,你們漢人有句古話,叫‘狡兔死走狗烹’,可惜現在狡兔還未死,我這隻走狗就已經在劫難逃了。”

趙德言對康蘇密道:“急了,你終究還是急了,無論康阿姆行刺之事與你相關與否,你們這般冒失便是自尋死路。”

“冒失?”

康蘇密握着拳頭,緊緊地抓着冰冷的鐵籠對趙德言道:“阿姆是我的獨子,我比任何人都瞭解他,他雖然年輕,行事衝動了些,但他絕不會貿然行刺豁真,這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人在搞鬼。”

康阿姆主動行刺李恪和阿史那雲,結果卻被李恪的護衛盡數擊殺,這世上哪有這般可笑的事情?

趙德言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康蘇密道“這件事從頭到尾根本就是李恪的一個圈套,阿姆只是入了他的局罷了。”

對於李恪,趙德言雖接觸地不多,但也能感覺出這個少年的心機似乎深沉地很,但在康蘇密的面前,趙德言還是故作不知地問道:“以三皇子的年紀,也能有如此的算計和城府嗎?”

一個九歲的少年,通過一場春獵,將整個突厥汗庭玩弄與鼓掌之間,這句話說出去,都覺得匪夷所思。

康蘇密見趙德言似乎並不相信自己的話,反倒有些急了,他忙道:“李恪其人,雖看似年幼,但卻極有手段,若是再任由他這般設計,恐怕整個汗庭都將難安,需當儘快除之。”

康蘇密的話說的冠冕堂皇,一副爲了突厥考慮的模樣,說白了還不是爲了給康阿姆報仇,借頡利的手除去李恪。

但趙德言聽了康蘇密的話卻覺得有一些好笑。

現在的康蘇密也不知自己還能活到什麼時候,已經變得太急了,急到他忘了頡利的心性。

以頡利驕傲的性格,他會覺得一個九歲的少年能威脅到他嗎?他會承認自己對一個九歲少年的忌憚嗎?

不會,當然不會,想要藉此就要了李恪的命簡直是癡心妄想。

康蘇密已經入獄,現在外面的那些部落首領正是得意之時,說不得現在他們盤算這如何藉助這次的機會,將趙德言也拉下水,藉此將趙德言也一併除掉。

這樣的節骨眼,趙德言豈會願意身陷其中,給他們對付自己的機會?

趙德言不想在李恪和頡利之間摻和地太深,出於一種本能的趨利避害,趙德言甚至不想和李恪搭上半點關係。

趙德言起身,忽然整個人的神色都爲之一變,對康蘇密道:“怎麼,康大人還以爲自己是在外面呼風喚雨的可汗寵臣嗎?難不成你覺得今日我來審你就是爲了替你傳話不成!”

趙德言的話一出口,康蘇密便立刻明白了趙德言的意思,這一次,趙德言是打定了主意,要與康蘇密,要與李恪劃清界限了。

康蘇密雖與趙德言不和,但畢竟共事多年,對於趙德言的品性康蘇密還是知道的。

康蘇密負手笑道:“趙大人助不助我沒有關係,只是你我半斤八兩,你現在在我面前抖威風,但願將來你也還能笑的出來。”

康蘇密的話,說到了趙德言的心裡,今日康蘇密的處境,未嘗不是趙德言未來的處境。

趙德言問道:“你是什麼意思。”

康蘇密回道:“可汗生性薄涼,我們爲他效力多年又能如何?趙大人何不早做打算?”

“你有法子?”趙德言聽了康蘇密的話,看了看四周,輕聲問道。

康蘇密點頭道:“我本就是西域康國人,我與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暗地裡自然有些聯繫。你若是能助我一臂之力,我未嘗不能送你一份人情,如何?”

第五章 汗庭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十五章 拒婚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十二章 夷男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章 回京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五章 定親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三章 召見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七十章 騙鉞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七章 持節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
第五章 汗庭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十五章 拒婚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十二章 夷男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章 回京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五章 定親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三章 召見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七十章 騙鉞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七章 持節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