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

李淵的重疾前後已經拖了半月多,李淵的狀況是所有人一早知道的,李淵病死說突然也突然,但也不出旁人意料。

早在李淵病重,孫思邈斷定難有迴天之術時,宮中已經開始籌備棺槨、孝服一應之物,故而當李淵在垂拱殿駕崩之時,宮中內外的應對也不顯地倉促。

大安宮,應天門內,戢武殿。

戢武殿乃大安宮正殿,正對大安宮正門應天門,李淵的棺槨便安置於此處,停靈於此七日,受天下萬民敬拜。

“三郎,你在戢武殿爲祖父守殯,當真不必我與你同去嗎?”大安宮側殿裡屋,武媚娘正在爲李恪換着孝衣,對李恪問道。

李恪疼惜道:“守殯七日,大多得時間還得是跪着的,你年少,身子骨也弱,如何吃得消,你自不必每日都去。”

武媚娘擔憂道:“媚娘若是不在,不會有人說閒話吧。”

李恪道:“這倒無妨,父皇那邊也交代過了,我們兄弟去了便可,你和太子妃還有魏王妃不必每時都在,只要在禮拜之時到了便行。你若實在怕人閒話,平日裡也可去宮中,幫着阿孃打點內外諸務,這些都是旁人看得到的。”

李淵駕崩,宮內外諸務繁雜,楊妃身爲貴妃,協長孫皇后掌管後宮事宜,楊妃自然忙碌,武媚娘去了,幫着楊妃些也是好的。

武媚娘點了點頭,還是有些擔心地對李恪道:“三郎爲祖父守殯七日,雖是殊遇,但也辛苦地很,三郎還需照看好自己的身子。”

李恪應道:“這倒無妨,我自幼習武,身子骨紮實地很,守殯幾日無妨的,還能扛的過去。”

武媚娘聽着李恪的話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從懷中拿出了一個小布包,從小布包中又拿出了一物,塞進了李恪的嘴裡。

李恪見武媚娘拿着東西餵了過來,也不多想,便張嘴吃了進去,稍稍咀嚼後便覺着滿口都是甜絲絲的,還帶着桂花花香,原媚娘給他吃的竟是桂花糖。

“依例,守殯前三日是不準吃食,只可飲水的,三郎先吃點墊墊,免得到時餓得慌。”武媚娘看着李恪,對李恪道。

李恪輕輕捏了捏武媚孃的臉頰,寵溺道:“就你最是聰明可人,難道你就不怕本王責怪你壞了規矩嗎?”

武媚娘嬌聲道:“媚娘可不怕,你呀,若是敢拿此事說我,我就把這一袋桂花糖都收了去,叫你再沒得吃,餓地肚子咕咕亂叫的時候,你便知道悔了。”

李恪聞言,臉上故作出一絲畏色,忙道:“那本王可不敢,媚娘掌管王府上下事務,若是惹惱了媚娘,本王可不是要捲了鋪蓋去睡天街了?”

武媚娘看着李恪的模樣,竟一下子笑了出來,對李恪道:“你去睡了天街也好,左右你也不受宵禁之限,武侯衛的那些府軍也不敢攆你。”

李恪道:“那可不行,王府中錦榻大牀,軟玉溫香,本王去那天街睡個甚。”

武媚娘輕輕點了點李恪的胸口,道:“算你識相,還知道我的厲害。”

武媚娘說着,又把手中剩下的裝了桂花糖的小布包塞進了李恪的懷中上襟,對李恪叮囑道:“未免叫人看了出來,這糖不多,只夠你一日吃的,你吃的時候記得揹着點旁人,明日我再給你帶去,每日都有的。”

“那便有勞王妃了。”李恪耳中聽着武媚孃的叮嚀,自己的心便如心口放着的這包桂花糖那樣甜。

——————————————

李恪在偏殿更衣已畢,便趕往了戢武殿,戢武正殿外已經聚了許多人,整個長安城數的着的權貴和重臣都雲集於此。

戢武殿側向相對僻靜的偏廊下,兵部尚書尚書長孫無忌和幷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事長孫衝正在候着。

長孫無忌的神色本也還算尋常,可就當他看到了不遠處一身孝衣,自正門走進了戢武殿殿門的李恪時,臉色卻一下子難看了起來。

“不想此番上皇駕崩,竟叫豎子坐得巨利。”長孫無忌看着李恪進了戢武殿的身影,自然知道李恪此去是爲何事,心中難免一股子不滿,對身旁的長孫衝小聲道。

長孫衝聞言,問道:“阿爹所言可是大都督入內殿守殯之事?”

長孫無忌道:“除此之外還能是爲何事,李恪非是嫡子,何德何能,竟得入內殿守殯,與太子並列。”

長孫衝道:“此番大都督入殿爲上皇守殯,乃上皇遺詔,實在突然地很,任誰都不曾料到。”

長孫無忌道:“此子行事素來乖張,手段深沉,也不知他是如何惑得上皇下此遺詔,日後,恐怕他便該愈加猖狂了。”

長孫衝聽得長孫無忌之言,並未立刻去接長孫無忌的話,而是頓了頓,才道:“據兒所知,此前大都督和上皇走地並不甚近,上皇病重,大都督也只是倉促返京,恐怕在上皇下這遺詔之前,大都督未必知情吧。”

長孫衝所言頗有道理,並無不妥之處,但長孫無忌聽着長孫衝的話,眉頭卻皺了起來。

長孫衝所言若是自旁人口中說出也確無不妥,但這話從長孫衝口中說出那便是大大的不妥了。

長孫衝所言大有爲李恪開辯的意思,可長孫衝是誰,是長孫皇后的外甥,也是太子李承乾的表兄,長孫沖和李承乾纔是一家人,而李恪卻是李承乾的對頭,自然也就該是長孫衝的對頭,長孫衝怎可爲李恪說話。

長孫無忌的心中察覺到了長孫衝的不妥,對長孫衝道:“衝兒這是何意,怎的向了李恪說話。”

長孫衝解釋道:“兒並無向着大都督的意思,自是兒近來在大都督帳下,對大都督也算有些瞭解,故而據實而言罷了。”

長孫無忌不悅道:“大都督,大都督,你一口一個大都督,你在他帳下爲官才幾日,你是真以他門下自居了?你可還是我長孫家子弟嗎?”

長孫衝見長孫無忌動怒,忙道:“兒自然是長孫家子弟,兒方纔所言只是有感而發罷了,並無他意。”

長孫衝所言,確是他心中所想,這半載來,長孫衝身爲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事,跟隨李恪身後,掌管大都督府機要文書,他知道李恪是怎樣的人。

這半載間,他看着李恪揮師北戰,捨生忘死;看着李恪與士卒同甘共苦,愛兵如子;看着李恪勤於政務,宵衣旰食;也看着李恪恭謙寬厚,溫潤如玉。長孫衝眼中的李恪,無論文韜武略,還是處事待人,都比太子李承乾好上太多太多了。

畢竟能寫出“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這樣豪邁遼闊詩句的人,就算不是個心胸闊達的仁人君子,也不該是個刻薄小人吧。

可長孫無忌聽了長孫衝的話,卻連忙道:“你既是我長孫家子弟,便該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你這些話若是傳到了太子和皇后的耳中,太子和皇后又該怎麼想?這些話,日後萬不可再言。”

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九章 飲酒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五章 定親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二十章 敲打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五章 玄都觀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
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九章 飲酒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五章 定親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二十章 敲打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五章 玄都觀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