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水匪

“長安雖好,縱有富貴環繞,卻也步步生險,恐還不及這江陵城。”蕭月仙聽了李恪的話,有感地嘆了一句。

李恪沒想到以蕭月仙的身份,她竟會突然說出這樣一句話,先是微微一愣,回頭看了蕭月仙片刻,似乎從她的臉上也看不出什麼端倪來,於是笑着回道:“本王封號爲楚,江陵城乃古楚國郢都,與本王封號暗和,倒也算是緣分了。”

蕭月仙聞言,問道:“如此說來,這江陵也算是殿下的歸宿,你何不就安心地在這江陵城待着,你我共謀大事,不必再想着逃了,可好?”

李恪擡頭看了眼極目所望,雲煙深處所藏着的江陵城,對蕭月仙搖了搖頭道:“江陵自古以來便是嶺南鎖鑰,兵家必爭之地,自也是個好地方。不過江陵城雖好,卻少了幾分帝王氣,非是成大事之基。”

李恪言下之言何意,蕭月仙豈能不知。李恪非是尋常皇子,自不甘居於人下,更何況還是長安城中那個無論是名望、功績,還是文韜武略都不及他的太子李承乾。

蕭月仙對李恪問道:“如此看來,殿下雖是身爲階下之囚,但心中倒還是壯志未歇了?”

有些東西,比如李恪的野心,蕭月仙興許能看得出來,但蕭月仙眼下同他是敵非友,有些話李恪也不願同她講的太深。

李恪並未直接回答蕭月仙所問,而是看着蕭月仙,反問道:“你本有心趁本王之危,奪取御賜節鉞,動盪淮南,然卻爲賓王和懷道所識,空了盤算。既是如此,你又何必固執先見,只顧與本王爲難呢?”

蕭月仙不解地問道:“你所言何意?”

李恪回道:“本王年少,當初江陵之戰時本王尚是一蹣跚學步的孩童,兩國的恩怨若是強要怪在本王的身上,恐怕也牽強了些吧。既是如此,你又何必抓着本王不放,鬥個死活呢,你我各自交換,互取所需豈不更好?”

“互取所需?你已是階下囚,又能給我什麼?”蕭月仙倒是不知李恪的身上還有什麼能拿來同她交換的籌碼,輕笑了一聲,問道。

李恪回道:“本王曾聽岑先生提及,蕭公當初舉城歸唐,本是降臣,有功無過,依例不當斬殺,你此次若是能縱本王離去,本王便可許諾與你,有朝一日必爲蕭公平反,冊爲樑王,享江陵百姓萬家香火,如何?”

李恪的話,一下子讓蕭月仙竟有些恍然了,她此前從未想過李恪竟會同她說出這番話來。

蕭銑之過,乃大唐太上皇李淵所定,若依常理,自無更易的可能。但蕭月仙也知道李恪的意思,眼下李恪尚是皇子,想要爲蕭銑平復自不可能,李恪所說有朝一日便是李恪稱帝的那一日。

蕭銑之名雖是李淵所定,但李恪若當真稱帝,將來尋了個由頭爲蕭銑平復名聲,倒也並非全無可能。

蕭月仙自己也很清楚,眼下大唐已得天下人心,此次百年難遇的淮南水災他們又未能盡功,日後再想成事便絕無可能了,相反地,與留下一個暫無太大用處的李恪相比,李恪口中所說的條件倒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李恪能夠稱帝,可李恪乃是庶子,非嫡非長,在朝中更無長孫無忌那般權傾朝野的母族相助,又豈會有登基稱帝的那一日。

李恪亦是英物,這一點蕭月仙自打與李恪相識後便深信不疑,但皇位之爭又豈是一人之長所能抉擇的,縱然李恪才幹再高,在蕭月仙看來,李恪想要動搖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絕不可能。

就在蕭月仙看着李恪一臉正經的模樣,似乎已然十拿九穩一般,心中有些發笑的時候,他們所乘之船的船身卻突然猛地一晃,晃地蕭月仙站立不穩,神色也是一變。

這一晃來的突然,站在甲板上,靠着欄杆站立的李恪竟是險些被甩出了船去。

“來人,快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何事?”蕭月仙自幼在洪湖邊長大,對洪湖水情再熟悉不過,洪湖雖是大湖,但一向波瀾不顯,方纔船身的晃動不像是尋常湖水中該有的波盪,於是連忙遣人前往查視。

果然,正如蕭月仙所擔憂地那般,被她遣去查探的船工不過片刻便趕了回來,一邊快步走着一邊對蕭月仙道:“娘子,不好了,咱們的船底被洪湖的水鬼鑿了個一尺大小的洞,一時堵不上,這船怕是撐不住太久了。”

船工口中所爲的洪湖水鬼便是暗行洪湖的水匪。

這些洪湖水匪一向以劫掠來往商船爲生,爲了避開官府追剿,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卻很有門道。

這些水匪凡遇商船,必先遣水性極佳者潛入水底,以釘鑿一類將船底鑿穿,使得商船沉沒水中,待得商船沉沒,船上人等也都落水之後,他們再駛快船前往將人殺散,撈取財貨。

李恪所乘的這艘船上說來財貨並不多,但這艘船不止載了人,還裝了趕路所需的馬匹,故而大船吃水極深,被水匪當做了過路的肥羊,落入了水匪的眼中。

李恪聽了船工的話,心中先是一驚,但緊接着,他知道自己等候許久的機會終於來了。

此前無事,故而一路之上他們對李恪都是嚴加看管,李恪尋不得出逃的良機。

而在水上時,李恪也曾想過跳湖逃生的可能,但無奈李恪水性實在稀鬆地很,他若是跳水逃生,隨便一個船工都能在水中將他擒回。

蕭月仙也清楚李恪水性不佳。這也是蕭月仙放心李恪出來到甲板上放風的緣故。

只不過眼下的情況卻是不同了,如今遇水匪突襲,大船也沉沒在即,若是李恪此時得了空子,便有逃出的可能。

“來啊,快把李恪就地拿下,待到擊退水匪後再行安置。”蕭月仙見得形式緊急,生怕李恪趁亂逃走,當即對身旁的船工吩咐道。

不過李恪聽了蕭月仙的話,搖了搖頭,卻往後退了一步。

李恪看着蕭月仙道:“水匪來襲,船上人等都忙着在後艙救水抗敵,你覺得光憑這三五人便能拿下我嗎?”

大船開始下沉,船上許多船工都在忙着救水,而剩下的人也大多在對付自後方襲來的水匪,看押李恪的人反倒少了許多。

李恪手上功夫本就不弱,尋常十幾人都拿他不下,更何況只是眼前的區區數人。

李恪一邊說着,一邊從船工手中奪過打向他的船櫓,不過三兩下,便將船工打翻在地。

“水匪來襲,大船沉沒在即,你我都是自身難保,來在此處糾纏作甚,還不如各自逃命地好。此事你若不與我爲難,我答應你,方纔我說的話,還是作數的。”李恪說完,也不等蕭月仙回話,便跳進了湖中。

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二十章 初定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八章 逼反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三章 奏對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九章 狼谷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六十一章 還京
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二十章 初定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八章 逼反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三章 奏對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九章 狼谷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六十一章 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