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騙鉞

左遊仙若當真得了李恪的御賜節鉞和親王金印,以李恪的名義起兵謀逆,到了那時,縱然李恪滿身是嘴也解釋不清。

不過眼下正如左遊仙所言,李恪縱是貴爲親王,卻也是階下之囚,比之百姓尚且不如,更是傳不出消息。

李恪被困於此,縱然再急,也沒有半分法子,他唯一的指望也就是馬周勿要中了蕭月仙的圈套,否則李恪數年積累之名毀於一旦,馬周自己也性命難保。

揚州城外,臨江宮中,馬周的案前堆積了滿滿的書牘,足有四尺多高。

李恪雖不在揚州,但東南十六州各軍府的本子卻一日不停地送進了臨江宮,而批覆這些奏本的便是被李恪委以臨機專斷之權的馬周。

一年多前的馬周,還是一個落拓子弟,處處碰壁而不得人青眼,如今過去不過一載有餘,他的觸筆間掌控着的已是東南半壁,千萬人的安穩。

十六州軍務雖然駁雜,但馬周有稱量天下的宰相之才,又曾主右驍衛內務,斷天下事尚且做得,區區東南十六州,自也不在話下。

不過東南諸軍府之事雖是被馬周打理地井井有條,但馬周的心卻絲毫沒有片刻的放鬆。

自打李恪離了揚州,親自前往盱眙督水,馬周便一直提着一顆心,尤其是當前日馬周自回揚稟事的差役口中得知淮泗水情,便更是如此了。

如今的李恪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在玄武門遇刺,卻尷尬到朝中人皆不敢近的少年,如今的李恪已經榮寵異常,甚至可以比肩嫡子李泰的唐皇愛子。

無論是李恪麾下,還是心存好感,與李恪親善的大臣。楚王黨,已經從一個本不存在的稱謂,如今在朝中已經悄然成勢。

現在的李恪不是孤寡一人,他身後還站着許多心腹親信,一身所繫,已是許多人的榮華富貴,身家性命,馬周便是其一。

而正當馬周提着一個顆心,覺得心中似有不安的時候,臨江宮中的門人突然叩門輕聲道:“先生,殿下身邊的蕭姑娘急見。”

“咯噔!”

聽到門人的聲音,馬周感覺自己的心彷彿一下子跳漏了一拍,猛然有了一絲慌亂。

“快請!”馬周忙對門人道。

蕭月仙此番隨李恪北上督水,本該片刻不離地追隨李恪的身側,可如今馬周未得到任何李恪的消息,蕭月仙便自盱眙回宮急見,其中發生了什麼,馬周已有猜想。

不過片刻之後,蕭月仙便被門人帶了進來。

蕭月仙進門後,還不等馬周先問,蕭月仙自己便疾步走到了馬周的身旁,對馬周道:“先生,殿下有難,請速領兵馳援。”

蕭月仙進的很是匆忙,方一進門,也顧得太多的理解,徑直便走到了馬周的案前,對馬周急道。

蕭月仙神色匆忙,髮絲凌亂,身上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同時還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顯然是遠途奔波而來。

馬周問道:“殿下有難?究竟發生了何事?”

蕭月仙回道:“淮水決堤,殿下在巡水之時爲歹人所襲,恐怕已落入敵手。”

最擔心的終究還是發生了,馬周聽了蕭月仙的話,且先不論真僞,心頭已是猛地一震。

馬周忙問道:“殿下身側衛率如雲,旁人近身尚且不能,怎的會被人所襲。”

李恪帶去盱眙的楚王府衛率,大半是當初跟隨李恪一同北上爲質的禁軍,非但對李恪忠心耿耿,而且乃當世精銳,無一不是以一當十的好手,整個淮南誰能動得了李恪?

要想在王府衛率的手中擒拿李恪,除非是調動了整個楚州的府軍,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蕭月仙回道:“淮水決堤,盱眙城中大亂,殿下命王先生率王府衛率前往盱眙城中鎮撫百姓,而我自幼長在盱眙,對盱眙一代很是熟悉,則跟着殿下還有席將軍前往淮水巡視,這才叫人鑽了空子。”

“什麼!淮水決堤了?”自蕭月仙口中得知淮水決堤之事,馬周神色大驚,臉上露出了訝色。

蕭月仙回道:“不錯,正是因淮水決堤,城中百姓不安,殿下這才親自前往淮水巡視,爲歹人所趁。殿下爲有人能突圍傳出消息,不惜以自身爲餌,吸引賊人的注意。而這些賊人本就是爲了殿下而來,也未曾把我一介女子追地太極,這纔給了我逃出的機會。”

蕭月仙的話說的有理有據,並無明顯的不妥之處,而且蕭月仙所言也正和李恪的性子。

馬周心中已是信了七分,只是出於穩妥,又接着問道:“姑娘之言何以爲憑?”

若是席君買亦或是王玄策在此,他們乃是李恪的心腹,馬周自然對他們的話深信不疑,可對蕭月仙馬周卻有些信不過,於是便多問了一句。

對於馬周之疑,蕭月仙自也早有準備,蕭月仙聽了馬周的話,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於是從懷中取出了一枚金印,交到了馬周的手中,對馬周道:“殿下擔心先生有所疑慮,特將此枚金印交到了我的手中。”

李恪的楚王金印,馬周自然很是熟悉,馬周自蕭月仙手中接過金印,只看了一眼,便知這枚金印必是李恪的金印無疑了。

就在看到手中李恪的親王金印的一瞬間,馬周已然信了蕭月仙的話。

親王金印,李恪從不離身,也沒有人能從李恪的身上不知不覺地偷走這枚金印。而如今李恪的親王金印離身,李恪必定是出了意外。

蕭月仙的謊言很聰明,她的謊言並非盡是胡編亂造之語,反倒多半是真的,只是稍作修飾了而已,馬周見了李恪的楚王金印心中已頗爲慌張,貿然之下想要從蕭月仙的話中找出空子,自然不易。

馬周問道:“殿下可另有交代?”

蕭月仙道:“殿下之言有二:其一殿下前往盱眙督水前已將淮南之事相托,殿下要先生千萬仔細淮南逆賊,勿使生亂,其二殿下已危在旦夕,命先生速速持節鉞,調軍前往淮南營救。”

“正當如此。”

蕭月仙手中拿着李恪的楚王金印,便如李恪親臨,馬周聽了蕭月仙的話,點了點頭,便應了下來,欲往內院而去。

就當馬周剛出了房門時,蕭月仙的謀算也眼看成了大半,可就在此時,秦懷道卻突然出現在了蕭月仙的眼前。

第十七章 急招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十二章 夷男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六章 岑長倩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章 回京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七章 武家女第三十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四章 恩蔭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
第十七章 急招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十二章 夷男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六章 岑長倩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章 回京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七章 武家女第三十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四章 恩蔭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