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

英雄,這兩個字跟樑洛仁全然掛不上鉤。

說破了天,樑洛仁就是一個普通人,貪圖安逸富貴的普通人,是留名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樑洛仁真的沒有那麼在乎,這些話也打動不得他,真的打動樑洛仁的的大唐開出的條件。

右驍衛將軍,朔方郡公,樑洛仁只要能助大唐奪城,他便可一躍而成功勳之臣,當朝權貴,每日在富庶的長安城恣意享樂豈不快哉,又何必跟在朝不保夕的樑師都的身後受氣?

眼下樑師都的情況樑洛仁比誰都清楚,除了依靠他口中與他相交甚好的頡利的突厥援兵,樑師都已經沒有半分與大唐爲敵的膽氣,從樑師都固守待援,絲毫不敢出城與唐軍交戰便可見端倪。

可如今突厥人來不了了,光憑一個樑師都,如何能是唐軍的對手,與其在此坐以待斃,等到唐軍進城後被以叛逆同黨處死,不如像劉蘭成說的那般,藉此良機謀一晉身之階。

短暫的思慮後,樑洛仁便當場應了下來,而爲了自保,爲了換取大唐的官爵,樑洛仁要送出的是樑師都的人頭。

就在劉蘭成拜會樑洛仁的次日夜晚,亥時,夜幕高懸,樑洛仁獨自一人出現在了樑師都的皇宮門外。

說是皇宮,其實也只是一個奢華些的府邸,畢竟樑師都全部的家底就在這邊,莫說是長安的太極宮了,就算是太原的晉陽宮也比樑師都的所謂皇宮要華貴上不知繁幾。

“來着何人?”樑洛仁乘着夜色,剛出現在門外,守門的護衛便厲聲喝道。

“是我。”樑洛仁走到了門外,對護衛輕聲道。

護衛自然識得樑洛仁的聲音,忙道:“原來是大將軍。”

樑洛仁雖然丟了東城,被樑師都責罰了一頓,但他和樑師都的血親還在,官職也還在,護衛自然不敢怠慢。

樑洛仁問道:“陛下可在宮中?”

護衛回道:“陛下方纔飲了些酒,正在宮中歇息,不知大將軍來此何事?”

“我有要事與陛下相商。”樑洛仁回道。

護衛面露難色,對樑洛仁道:“陛下方纔歇息,大將軍此時前往恐怕不妥吧。”

樑洛仁厲聲喝道:“混賬!城外唐軍壓境,形勢危機,守城之事豈是兒戲,你若不敢,我親自去稟告便是。”

樑洛仁說着,竟一甩手,自己進了宮門。

樑洛仁身份特殊,以往進出宮門便是自由來去,護衛不敢阻攔,只是在心中腹誹了一句:“丟了東城還在此處耀武揚威,看你還能威風到幾時!”

樑洛仁現在的心思自然不在這些護衛的身上,他入了皇宮之後,便直奔內院而去,而就在樑洛仁入了內院後,皇宮外圍竟突然出現了三千士卒。

這三千人士卒不是旁人,正是樑洛仁的部下,而統帥這三千士卒的便是樑洛仁的心腹馮端。

當樑洛仁入宮後不久,與樑洛仁早有約定的馮端便率軍強攻正門。

“敵襲!敵襲!”馮端大軍宮門,皇宮的護衛慌亂了起來,誰能想到,在這朔方城內竟還有大股敵軍。

以三千人馬想要強攻皇宮自然是妄想,但馮端的目的本就不是要將宮門攻下,他的出現只是爲了給皇宮裡的樑洛仁製造機會。

隨着宮門遇襲,整個皇宮都亂做了一鍋粥,甚至還有人以爲這是唐軍攻破了城門,殺到皇宮來了。

一時間亂地亂,逃地逃,樑洛仁反倒憑藉着自己特殊的身份,趁着亂順利進入了內院。

“唐軍殺進城了,陛下何在!”樑洛仁裝作一副前來護駕的模樣,衝到內院之中嚷嚷了起來。

“陛下正在內室歇息。”聽外外面有大軍奪門,內院的婢女們也慌了神,而樑洛仁又是樑師都的堂弟,自然是信得過的,於是指着內室的方向對樑洛仁道。

外面的紛亂聲也傳到了內室之中,樑師都本已喝的薰醉,但聽到唐軍奪門的消息,一下子被嚇地酒醒了三分。

“護駕!護駕!”樑師都此時腦中正是混亂,難辨真僞,走出了內室的房門,問道。

樑洛仁上前拜道:“陛下莫慌,臣弟前來護駕。”

“洛仁來了。”樑師都見樑洛仁出現在這裡,只當是樑洛仁前來救駕來了。

樑洛仁趁勢走到了樑師都的身旁,扶住了樑師都。

樑師都對樑洛仁問道:“唐軍何在?”

樑洛仁回道:“唐軍正在攻門,請陛下隨我退往後院。”

“好,快!”樑師都一邊說着,一邊扶着樑洛仁的手,往後院走去。

樑師都喝得暈暈乎乎,幾乎已經失去基本的判斷能力,聽聞唐軍攻門。他只知道本能地逃避,但就在不經意間,他將自己的後背留給了樑洛仁。

樑洛仁看着自己身旁的樑師都,他知道最好機會已經來了。

樑洛仁一手扶着樑師都,一手悄悄探到自己的後背,取出了貼身藏着的匕首,突然刺進了樑師都的後腰。

利刃自後腰入腹,一陣涼意襲上樑師都的腦中,緊接着,便是鑽心的劇痛。

樑師都低頭望去,只見自己的腰間正插着一把匕首,而這把匕首正握在他的堂弟樑洛仁的手中。

“你敢殺我?”樑師都看着樑洛仁,驚愕道。

樑洛仁道:“你曾視你爲兄長,你卻待我如奴僕,我忍了你十多年,爲何不敢殺你。”

樑師都道:“如此說來,外面的唐軍也是假的了?”

樑洛仁搖了搖頭,靠在樑師都的耳邊道:“不,是真的,因爲我就是唐軍。”

樑師都死死地盯着樑洛仁,雙目幾欲眥裂。

樑師都抓着樑洛仁的手道:“你敢投靠唐人,突厥人一定不會放過你的。”

樑洛仁笑道:“突厥北疆作亂,頡利自顧不暇,你的突厥人來不了了。”

樑洛仁說完,你不管樑師都的反應,猛的抽出了紮在樑師都腰間的匕首,一揮割下了樑師都的腦袋。

朔方城內本就人心不齊,樑師都一死,整個朔方城便沒了主心骨,這朔方城算是城破了。

自隋末亂世,被樑師都竊據十年的朔方城終於得歸大唐,而隨着朔方城的迴歸,大唐與突厥之間的攻守之勢瞬間轉換。

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六十章 密信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章 墜馬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八章 山路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六十三章 心結
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六十章 密信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章 墜馬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八章 山路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六十三章 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