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尋人

突厥人禮法簡單,就連祭祀的流程也不比大唐那般繁雜,沒有那麼多的門道,縱是冬節祭祀長生天也是如此

蘇定方在山下等了許久,看着稀稀朗朗已經有人自山下走下,蘇定方越發地擔憂了。

李恪是皇子,大唐宗室,頡利邀他前往祭祀之禮倒也屬正常,但李恪畢竟是外人,不是突厥人,李恪在山上觀禮便是,大禮結束後便該下山了,可蘇定方等了許久,還是不見李恪的身影。

一個多時辰過去了,下山的人流由疏到密,有從密到疏,蘇定方看着已經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再也待不住了。

蘇定方留下兩人在此等候李恪,他自己則帶着旁人前往汗庭,他要向頡利可汗當面求證。

“可汗,大唐質子的護衛蘇定方求見。”頡利可汗剛自金山拜祀,正躺在汗帳的胡牀上歇息,門外駐守的附離親衛便入帳道。

蘇定方突然造訪,倒是出乎頡利的意料,頡利問道:“他此時求見本汗爲了何事?”

附離親衛回道:“蘇定方沒有言明,只說是事關質子安危,要當面求見可汗。”

蘇定方不是一驚一乍的人,既然他這麼講了,必然是有要事,李恪畢竟是大唐質子,若是在突厥有什麼意外,他的臉上也不好看,頡利道:“帶蘇定方進來。”

“遵命。”親衛領命,下午將蘇定方帶進了汗帳。

與蘇定方同進汗帳的不止一人,門外幾名親衛也按刀而入,畢竟蘇定方的身手他們是知道的,他此時求見他們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唐將蘇定方拜見可汗。”蘇定方進帳,對頡利俯身拜道。

“蘇將軍請起,蘇將軍突然前來,不知質子出了何事?”頡利上前將蘇定方扶起道。

蘇定方起身問道:“午時雲殿下持可汗令牌,前來帳中請我家殿下同往金山拜祀,至今未回,不知可汗可知殿下身在何處?”

頡利聽了蘇定方的話,先是微微一愣,然後才道:“同往金山拜祀?本汗從未命阿雲持手令去傳三皇子。”

“遭了。”

蘇定方聽了頡利的話,心裡猛地咯噔一下。

蘇定方忙道:“雲殿下持可汗手令前來爲末將親眼所見,殿下上山後至今未歸,恐有不測,還望可汗相助。”

頡利聞言,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李恪不比尋常使臣,他是大唐宗室,唐皇三子,李世民遣他入突厥爲之絕對算得上是極大的誠意了。

可以這麼說,在突厥,甚至在諾大的北地,李恪就代表着大唐,李恪若是在突厥有什麼三長兩短,那可不是阿史那雲與李恪之間的事情那麼簡單。

李恪若是死在了突厥,大唐以後便當與突厥結爲世仇,沒有半分和解的可能,不死不休。

現在的突厥處境並不算太好,除去南面的唐,西面的西突厥,也正虎視眈眈,而在突厥的內部,鐵勒九部,東面各族也都不大安份,若是在此時與大唐結爲死仇,無異於是在給他們機會。

縱然頡利自傲,對突厥的實力也有絕對的信心,但也難免爲之頭疼。

李恪絕不能死在突厥,至少現在不能。

頡利聽了蘇定方的話,將今日早些時候值守汗帳的親衛喚了過來,問道:“今日午時阿雲可有來過汗帳?”

親衛不假思索地回道:“可汗前往金山祭天后,豁真確實曾來汗帳尋過可汗,不過豁真見可汗上山了,在汗帳中待了片刻便也就離去了。”

阿史那雲竟來過汗帳,頡利聽了親衛的話,已經有八分肯定,必是阿史那雲趁他不在拿走了他的手令,將李恪誑上了山。

若是他的嫡子疊羅施,興許沒有這個膽子,但阿史那雲絕對有。

頡利不滿道:“你們爲何不阻攔他?”

親衛的臉上露出一絲苦色,顯然,極得可汗疼愛的阿史那雲,他們也是萬萬不敢招惹的。

頡利看着親衛的模樣,也知道他們的意思,也知道阿史那雲任性起來他們也沒有絲毫的辦法,當即擺了擺手道:“退下吧。”

頡利對蘇定方道:“阿雲任性,想必是他與三皇子賭氣,拿了本汗的令牌與三皇子玩鬧。”

頡利將阿史那雲的行爲定性爲拿,自然就將阿史那雲徹底摘了出來,也是在暗示蘇定方,今日之事阿史那雲雖然做的差了,但他絕不會懲處阿史那雲。

蘇定方此時所有的心思都系在李恪的安危之上,哪有其他的心思去考慮其他,他現在想要的就是李恪安然無恙。

蘇定方道:“既是雲殿下將殿下叫了去,想必雲殿下必知殿下的下落,還望可汗請雲殿下告知我家殿下的下落。”

頡利可汗雖然自傲,但好在也不是蠻不講理之人,今日之事確實錯在阿史那雲,頡利當即對蘇定方道:“蘇將軍寬心,本汗這就尋阿雲來此。”

說完,頡利可汗遣親衛將阿史那雲傳來了汗帳。

此時阿史那雲恰好剛剛自山上返程,剛回到自己的大帳不久便被頡利喚了過去。

阿史那雲聰敏,一在頡利的汗帳看到蘇定方,便知道了蘇定方的來意,必定是來問她要人來了。

但頡利當面,阿史那雲生怕頡利怪罪她私拿令牌之事,也只能故作沒見到蘇東方一般,入帳後直接跑到了頡利的手邊,拉着頡利的衣袖嬌聲道:“雲兒都要睡了,父汗怎麼此時喚我?”

蘇定方見阿史那雲入帳,心中越發擔憂李恪的安危,哪還等得及頡利問話,他自己便連忙上前問道:“殿下隨霍真同上金山,霍真已經回來了,卻不知殿下何在?”

阿史那雲本性不壞,只是調皮任性了些,看了眼蘇定方,見這個面對精銳的附離親衛尚且從容鎮定的將軍此刻竟神色慌張,心中突然生出一絲愧疚,覺得自己今日的事情做的差了。

“阿雲,此事開不得玩笑,三皇子何在,快告訴蘇將軍。”頡利也對阿史那雲道。

阿史那雲擡起頭,看着蘇定方回道:“我把三皇子留在了西山腰,現在恐怕還在往山下走吧。”

“金山西側!”蘇定方聽了阿史那雲的話,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

蘇定方曾雖其舊主劉黑闥在突厥待過年餘,對金山也金山也有些瞭解,金山山腰的西側,正是野狼出沒的地方,李恪此時一人在那裡,豈非是命懸一線?

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九章 醉客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章 收局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七章 考較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章 墜馬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十三章 歸寧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六章 拜府第十章 請辭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一章 校場
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九章 醉客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章 收局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七章 考較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章 墜馬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十三章 歸寧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六章 拜府第十章 請辭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一章 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