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鹽行

私鹽?

李恪聽着吳六口中的話,不禁皺起了眉頭。

大唐立國之初,未免與民爭利,鹽任由民間自行買賣,並未如兩漢那般收歸官營,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官鹽了。

可官府不營,既沒有官鹽,又何來的私鹽一說呢?不止是李恪覺得奇怪,王玄策也同樣如此。

王玄策同李恪對視了一眼,小聲道:“我大唐並無所謂私鹽一說,此人口中所言多半是地方陳規。”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不動聲色地繼續看了下去。

帶頭的男子把自吳六身上搜出的鹽袋和錢袋丟在了桌上,扯過吳六的衣襟道:“你既知這是私鹽,你還敢私販,看來是你自己找死了!”

吳六聞言,忙求饒道:“只此一次,只此一次,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這男子,抑或說着男子背後的主子顯然在這山陽城頗有勢力,不過幾句話的功夫,吳六已經被嚇地面色蒼白,汗珠直流了。

不過這男子卻沒有放過吳六的意思,他一把抓過吳六的手,放到了桌案之上,既是對吳六,又似是對酒館中的所有人道:“今日你壞了我們楚州鹽行的規矩,若是繞了你,以後在這山陽城豈不是人人販鹽,咱們鹽行的臉面還往哪兒擱?今日我便要了你這一雙手,也叫山陽百姓看看,販賣私鹽是什麼下場!”

見夫君被捉住,男子竟欲斷了吳六的手腕,吳六的妻子吳氏也連忙哀求道:“阿郎無意冒犯鹽行,此事都是因我而起,你們要砍便砍了我的手吧,與阿郎無關。”

吳六家有幼子,吳氏身子又不好,一家人的活路幾乎就算靠着吳六的一雙手來撐着,若是吳六的手沒有了,他們便只能等着餓死了。

男子見狀,臉上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一把推開了吳氏,喝道:“我要斷誰的手,便斷誰的手,用得着你來聒噪嗎!”

男子說着,從靴中拔出了一把匕首,作勢便要揮下斬斷吳六的手腕。

“公子。”大唐兒郎任俠尚義,面對此景又豈能坐視,看着眼前的一幕,席君買已經坐不住了,小聲地對李恪道。

少女最是心軟,看着這一幕一旁的丹兒也於心不忍,拉着李恪的手臂晃了晃,也盼着李恪能夠出手相助。

大唐尚武,既有任俠尚義之人,便有凌霸鄉里之人,李恪身爲淮南道黜陟大使,雖是督官不督民,此事未必在李恪管轄之內,但李恪又豈能坐視不理。

李恪聽着席君買的話,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也不說話,只是點了點頭,也算是應了下來。

這男子自然不知他已經被席君買給盯上了,猶自在大堂之中肆意妄爲。

男子一邊命人緊緊抓住吳六,叫他絲毫動彈不得,一邊自己抓住了吳六的手腕,揮刀直下,正要斷去吳六的手腕。

吳氏眼見着吳六的手腕將斷,已經嚇地幾乎昏死了過去,就連吳六自己也是緊緊地閉住了雙目,全然不敢看接下來的一幕。

“啊!!!”

一聲痛呼傳來,整個館子上下都能聽得真切,顯然這是一種已經痛到了骨子裡的呼叫聲,只不過這陣痛呼不是來自吳六,而是那個方纔還在耀武揚威的男子。

痛呼聲傳入耳中,可預料中的劇痛卻沒有傳來,過了剎那,吳六緩緩地睜開了眼。

那把鋒利的匕首還在那男子的手中,只是那男子的手腕已經到了席君買的手裡。

那男子痛地面色醬紫,面目都猙獰地變了樣,顯然手腕是痛到了極點。

不過說來也是,席君買何等神力,連猛虎之力尚能當之,何況是他,他的手腕落到了席君買的手中,哪還能落得了好。

“饒命,饒命。”手腕上傳來鑽心的疼痛,男子分不清來者何人,也只能連忙張嘴求饒。

席君買怎會聽了他的話,席君買轉頭看向了李恪,見李恪微微頷首,這才慢慢鬆開了這男子的手腕,站在了李恪的身旁。

“國有國法,若是這吳六犯了國法,自當由官府來懲處,已示法正。可你卻在此私設刑堂,怕是說不過去吧。”李恪站起身子,對男子緩緩道。

男子看着李恪的模樣,看得出李恪纔是主子,本想對着李恪喝罵上兩句,但想起席君買的氣力,又沒了氣焰,只是道:“國雖有國法,但行亦有行規,吳六犯了我鹽行的行規,我若不加懲處,以後人人效仿,那還了得。”

李恪聽了男子的話,也不急着反駁,先是對吳六問道:“你可是鹽行的人?”

方纔吳六遭難,險些丟了手腕,如今李恪站了出來,吳六哪還管得是何人,只當着救命的稻草緊緊抓住,連忙回道:“小人並非鹽行中人,還望小郎明鑑。”

有了吳六這句話,李恪纔對男子道:“吳六非是鹽行中人,你卻要以鹽行之規來斷他手臂,恐怕說不過去吧。”

男子道:“吳六雖非鹽行中人,但他卻做了鹽行之事,鹽行的行規如何治他不得?”

李恪輕笑了一聲,問道:“依你之言,這楚州鹽市便只有你們鹽行能做得了?”

男子道:“不錯,但凡是鹽上的買賣,從來都是鹽行之人在做,無論是煮鹽、製鹽、運鹽還是販鹽俱是如此,旁人都沾不得手,誰若是沾了,就是跟我們鹽行作對。”

大唐鹽業,不徵鹽稅,從未官營,更無鹽行專賣一說,在李恪看來,這男子之言本就是無稽之談。

李恪道:“旁人都沾不得手,閣下好大的口氣。”

李恪看着年紀不大,若是隻有李恪一人在此,這男子恐怕早就上前動手了,可席君買氣力駭人,李恪的身後更是站着數名家奴,看樣子也不是弱手,憑他們幾個人是萬萬惹不起的。

男子道:“此事與小郎無關,若是閣下就此打住,今日之事我便當作未發生過,如何?”

若這男子只是斥責吳六幾句,李恪興許就懶得插手,可他公然觸犯大唐律例,欲以私刑斷了吳六手腕,李恪豈能坐視不理。

李恪道:“我若是不呢?”

男子道:“今日你若是不讓,你是同我楚州鹽行作對,小郎還是思慮清楚地好。”

男子自知鎮不住李恪,便搬出了楚州鹽行來。

李恪聞言,不屑地笑了笑。

鹽行膽大妄爲,李恪自仙娘口中亦有所知,李恪本還愁着沒有由頭懲治鹽行,他們若當真敢動手,衝撞了李恪的王駕,豈不正是將自己送到了李恪的手中?

李恪頓了頓,正要命麾下衛率動手,可門外一陣騷動,楚州府衙的衙吏卻來了。

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章 射花燈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章 祿東贊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一章 定帥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一章 玄武門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二章 夜襲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章 馬周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八章 山路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三章 南下
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章 射花燈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章 祿東贊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一章 定帥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一章 玄武門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二章 夜襲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章 馬周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八章 山路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三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