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釋懷

初次拜訪,未能得到執失思力肯定的回答,這也本就在李恪的預料之中。

執失思力雖對康蘇密這些凌駕頭頂之上的異族人不滿,但他對頡利的忠心也不容置疑。正史之上,當貞觀四年,李靖北伐時,在康蘇密等人投降大唐之後,陪在頡利身旁戰至最後的,其中便有執失思力一個。

不過執失思力雖然沒有當場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李恪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前日執失思力救下了李恪,而今日,李恪又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了執失思力的地方,康蘇密不會不知道,康蘇密和執失思力之間本就有仇隙,此番又加深了一步,執失思力除了跟李恪合作,一起對付康蘇密,已經沒有了其他更好的選擇。

執失思力對李恪有救命之恩,而李恪卻如此算計執失思力,說來有些不地道,但李恪也別無選擇,他想在突厥人人的地盤對付康蘇密,就必須藉助突厥人的手。

當李恪自執失思力出回到自己的大帳時,還未入帳門,便在門外見到了前來尋自己的阿史那雲。

李恪將阿史那雲請到帳中,命人奉上香茶,兩人便對面坐了下來。

阿史那雲坐在李恪的大帳中,環顧望去,只見李恪的大帳佈置與突厥人的全然不同,除了一張牀之外,帷幔和屏風,還有滿滿一架子的藏書,文房四寶也擺在了很是顯眼的位置。

阿史那雲擡頭再望向眼前的李恪,李恪容貌雖稚嫩,卻有着與尋常突厥少年不同的清秀,全身上下的衣着一絲不苟,一雙漆黑的雙眸如秋日的星空一般明朗,溫和,而又深邃,彷彿有着一股獨特的魅力,這樣感覺,這樣的少年,阿史那雲還是初次見到。

“雲殿下此時怎的突然來此?”李恪坐下,對阿史那雲問道。

阿史那雲聽了李恪的稱呼,也不回答李恪的問題,只是道:“你們爲何還叫我雲殿下,你我是表兄妹,雲殿下這個稱謂實在是太過生疏了,以後你如父汗那般喚我阿雲便好。”

“阿雲。”李恪聽了阿史那雲的話,輕聲喚了出來。

在突厥,阿史那雲從未見過如李恪這般的少年,而在大唐,李恪又何曾見過如阿史那雲這般的少女。阿史那雲愛憎分明,恨就是恨,愛就是愛,比起李恪接觸過的那些女子,簡單上不知多少,李恪與她相處,也覺輕鬆許多。

阿史那雲聽了李恪的聲音,臉上也露出了笑意,突厥雖大,但能喚她小名的卻沒有幾人,康阿姆雖與她幼時便一同長大,但也只敢喚她爲豁真。

阿史那雲本就生地很美,是那種不同於大唐女子的清麗,沁人心脾,彷彿一朵盛開在雪山之巔的雪蓮花,沒有絲毫的雜質。

說來阿史那雲還是他的表妹,以阿史那雲的年紀李恪更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只是單純地覺得她與衆不同,而阿史那雲似乎對於李恪這種欣賞的目光很是受用,沒有絲毫的忸怩,反倒大大方方地坐在李恪對面,笑盈盈地看着李恪。

“嗯、嗯。”

過了片刻,李恪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的失禮,李恪握拳掩嘴,清了清自己的嗓子,坐地筆直,問道:“阿雲,你突然來我這邊所爲何事?”

李恪雖然覺得阿雲這個稱謂還有些彆扭和生疏,但還是叫了出來。

阿史那雲回道:“我來這裡主要有兩件事情,一來是看看你的身子如何了,二來是有事情要告知於你。”

李恪看了眼自己的肩膀,道:“除了手臂上的傷,其他的已無大礙,你不必掛心,卻不知你說的事情是何事?”

阿史那雲道:“我從父汗那裡聽說了,昨日康蘇密爲了求父汗寬恕,已經把康阿姆拖到了汗帳外狠狠地打了一頓,康阿姆險些都丟了性命,康蘇密這個人是父汗的親信,做事很有些手段,你要千萬小心。”

阿史那雲以往和康阿姆關係還算不錯,但自打李恪之事發生後,阿史那雲發現康阿姆竟然利用自己想要殺了李恪,心裡便對康阿姆漸漸地疏遠了。

而康家父子在突厥勢力不弱,李恪又與康家父子結下了死仇,阿史那雲擔心李恪的安危,便專程來提醒了他。

康阿姆的事情李恪也早已聽說,對於他們父子李恪也是動了殺心了,自然也不會對他們掉以輕心,不過李恪也絕不會把自己的想法盡數在阿史那雲面前吐露。

李恪對阿史那雲道:“這一點你大可放心,康家父子雖然勢大,但突厥還是可汗說了算,我坐的正,行的端,不懼這些宵小之輩。”

——————————

康蘇密能從一個外人登上突厥高位,自然有他的手段,阿史那雲自李恪的大帳中剛剛離開,消息靈通的康蘇密已經得到了消息。

“啪!”

當康阿姆自康蘇密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心中驚怒交加,趴在牀上,憤怒地將手中的藥碗摔在了地上,還未來得及喝完的傷藥濺了一地,瀰漫着滿帳的藥香。

自打從金山下山後,阿史那雲便再未見過他一面,就連昨日康阿姆被打得奄奄一息,險些丟了性命,阿史那雲都未曾露面探望。

阿史那雲對康阿姆不滿,自然是因爲康阿姆利用自己,想要殺了李恪,阿史那雲不屑康阿姆的手段,可一向心胸狹隘的康阿姆如何能看到這一點,在他的眼中,這一切都是李恪造成的,是李恪搶走了他應得的一切,其中包括阿史那雲。

“李恪小兒,欺人太甚。”康阿姆看着猶在冒着熱氣的藥湯,重重地握拳一拍。

“嘶!”

康阿姆重傷未愈,身上的傷口剛剛結痂,他這一拍又帶裂了後背的傷勢,疼得他險些背過氣去,不自覺地呼了出來。

康蘇密站在一旁,看着愛子的模樣,心疼如刀割,忙又命人重盛了一碗藥湯,親自遞到了康阿姆的手邊。

“我兒重傷未愈,千萬別再傷了身子。”康蘇密端着藥碗,伏在牀頭對康阿姆道。

康阿姆此事哪還聽得進康蘇密的話,他握着拳頭,恨恨道:“阿塔,我要李恪死!我要他死!”

康蘇密生怕康阿姆再裂了傷口,連忙應道:“好,阿塔答應你,待你傷好了,我讓你親手殺了李恪,取了他的性命。”

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十章 墜馬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七章 考較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五十章 相爭第三章 結好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章 自請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七章 考較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六章 佯攻第十三章 破鐵山
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十章 墜馬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七章 考較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五十章 相爭第三章 結好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章 自請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七章 考較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六章 佯攻第十三章 破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