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

李恪是青樓妓館的常客,名傳長安的風流人物,他的紅顏知己阿史那雲,枕邊人武媚娘和蕭月仙更是傾國傾城的美人,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什麼樣的女子李恪不曾見過,但今日的朗日林芝卻仍舊驚豔了他。

若只論容貌而言,她不及武媚娘和蕭月仙,但她與尋常唐人認知中的美人不同,沒有膚白如雪,嬌翠欲滴,但小麥色,略帶粗獷的膚色下配着一張俏麗的臉蛋,眼如深水,眉似彎月,看似羞怯的外表卻好像藏着叫人雀躍的活力,這絕對是李恪之前都不曾見過的。

李恪看着眼前的女子,帶着三分酒意,緩緩地站起了身子,徑直走到了朗日林芝的跟前,低下頭,看向了身前這個獨一無二的女子。

朗日林芝是吐蕃公主,在吐蕃無人敢侵犯她哪怕半分,更沒有人能這樣盯着她看,朗日林芝也明白李恪正在盯着她,朗日林芝的心裡有些羞怯,但莫名而來的更是一絲喜色,她喜歡,很喜歡李恪這麼望着她,欣賞着她。

朗日林芝聽過關於李恪的傳聞太多,六歲出質,平定漠北,庶子奪嫡,朗日林芝知道,堅普口中的英雄,眼前這個殺伐果決,權傾天下,征服了大漠的男人,在這一刻被她給征服了。

李恪起初只是看着她,並沒有動她,慢慢地,朗日林芝的膽子也大了起來,她不再滿足於這種簡單的愉悅感,她竟擡起頭,鼓起勇氣回望向了李恪,眼中不見絲毫的畏懼,反倒大方地很。

此時此刻,朗日林芝眼中的李恪似乎比她初見時還要俊美上幾分,可就是眼前這個俊美且溫柔的男子,便是將來權掌天下的大唐皇帝,將來他會繼承天可汗的名號,使萬邦朝拜,他堅實的胸膛裡有叫天下臣服的力量。

朗日林芝的大膽出乎了李恪的意料,但越是如此,越顯得朗日林芝與尋常女子不同,李恪對她的興趣反倒越發地高了。

李恪伸出手去,用食指和中指輕輕地托起了朗日林芝的下巴,拇指在朗日林芝的臉頰上輕輕滑過,彷彿在欣賞、把玩着一件剛剛出窯的絕好的瓷器。

李恪的手並不老實,從朗日林芝的眉梢劃到眼角,劃到鼻翼,劃到脣邊,最後劃到了朗日林芝的耳後,當李恪的手指觸及朗日林芝的耳垂時,李恪這才發現,原來朗日林芝的耳根已經很紅,很燙了。

李恪見狀,騰出手來,輕輕地掐了下朗日林芝耳垂靠着耳根,紅彤彤的地方。李恪用的力氣並不大,很輕,很柔,但李恪的手指卻彷彿帶着電流,一下子刺中了朗日林芝,酥酥麻麻。

“嗯...”

朗日林芝一聲輕哼,頓時覺着自己的整個身子都隨着李恪的一掐軟了下來,渾身上下提不得力氣。

朗日林芝仰起頭,彎彎的睫毛輕輕地掃動,眨着水波動人的雙眸,對李恪問道:“太子喜歡嗎?”

李恪笑道:“天下人皆愛美,既是美人,本宮自然喜歡。”

朗日林芝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恪,貝齒輕咬着下脣,問道:“太子既然喜歡,那還在等什麼?”

李恪似是而非地回道:“本王在等你同意。”

朗日林芝也輕笑了出來,眉宇間竟帶着些許挑釁的味道,對李恪道:“中原的猛虎在食羊前,也是這般彬彬有禮嗎?”

李恪搖了搖頭道:“旁人本宮不清楚,但本宮並不總是如此,但你總歸是與旁人不同的。”

朗日林芝道:“林芝既到了長安,被送進了東宮,便是太子的人,太子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呢?”

朗日林芝的話入耳,彷彿一股熱流自李恪的胸口直衝腦海,話已到了這個份上,李恪如何還能坐得住。

“好,那本宮就讓你看看中原猛虎的厲害。”

李恪說着,一把彎腰抱起了朗日林芝,看着懷中美人的兩片朱脣,貪婪地咬了下去......

——————————————

洞房花燭之夜,正是良辰美景之時,有美人在側,李恪睡得自然不會早了,但在這偌大的東宮裡,還有一個人也正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此人正是東宮的女主人,太子妃武媚娘。

東宮,承恩殿的內室,武媚娘坐在牀榻邊,看着窗外已經漆黑的夜色,算着時辰,心中越發地酸了起來,釀出了滿滿的醋意。

“噔噔噔噔...”

就在武媚娘心中沒底的時候,一連串輕微的腳步聲自門外傳來,武媚孃的婢女錦兒進了屋中。

“如何?西池院那邊的消息可傳來了?”武媚娘看着錦兒進屋,連忙問道。

錦兒搖了搖頭,對武媚娘回道:“西池院傳話的人回來了,阿郎還在西池院待着呢。”

武媚娘爲太子妃,東宮內院的人或事自然就都是她在管着,西池院也在內院之中,院中人自然也都從武媚娘之命,武媚娘要知道西池院的消息並不難。

武媚娘接着問道:“那薛將軍呢,薛將軍可還在?”

薛仁貴是李恪的衛率統領,除了李恪歇息的時候,片刻不離李恪的身,只要薛仁貴還在西池院,便說明李恪沒有在西池院留宿的意思,但錦兒接下來的話卻叫她失望了。

錦兒回道:“阿郎已命薛將軍退下了,薛將軍現在雖還在院裡候着,但只怕再過會兒便也該退了。”

其實李恪待武媚娘如何,武媚孃的心裡是最清楚的,大唐諸皇子、諸王,唯有李恪一人的內院如此單薄,縱說是李恪把她捧在了手心也不爲過了。

但李恪越是這樣寵着她,武媚娘便越是看不得李恪的身邊多了旁人,心裡總覺着有些不爽利。

武媚娘輕輕地一捶牀榻,對錦兒道:“時候不早了,今日便歇了吧,明日咱們再計較此事。”

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章 定儲第十四章 恩蔭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六章 質子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四章 祿東贊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十章 破陣
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章 定儲第十四章 恩蔭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六章 質子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四章 祿東贊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十章 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