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斷腿

延康坊,楚王府,馬場。

李恪的楚王府承自前隋權臣楊素的宅邸,佔地甚廣,華美非常,而且楊素本就是行伍出身,是爲武臣,故而楚王府中自然少不了馬場,楚王府的馬場便在王府的後院,寬綽非常。

“殿下您看,自打昨日定北進了馬廄後,府中其他的馬已經一日未曾進食了。”楚王府馬場的馬廄邊,馬場管事指着李恪昨日新得的定北,對李恪抱怨道。

李恪雖是皇子,但份屬武臣,本身也好騎射,故而李恪的楚王府中也養了許多駿馬,統共十餘匹上下,其中無一不是萬一挑一的良駒,

這些馬,大多都有些來頭,有的是李世民賜下的,有的是蘇定方、張公瑾等與李恪相熟的邊將相贈的,有的則是自己見着了高價買來的,但這些駿馬儘管來路不一,但無論哪一匹放在世面上,都在千金之上,難得一見。

但現在,就是這些良駒,包括太僕寺剛分於李恪的那匹貢馬青海驄,竟都被新來的定北擠在了馬廄的半邊,空着肚子,唯有定北一匹馬獨佔半邊馬廄,對着馬槽裡的馬料大快朵頤,其他的馬只能在一旁看着,不敢近前。

李恪見狀,對管事問道:“這是何時開始的事情?”

管事如實回道:“自打昨日午後定北被牽來了馬廄中便是如此了,就在昨日晚間,那匹新來幾日的青海驄還跟定北起了衝突,耳朵叫定北給咬傷了。”

李恪訝然問道:“咬傷了?青海驄可有大礙?”

馬匹之間若有相爭,從來都是動馬蹄踢的居多,倒是罕見咬傷,這定北果然是蠻橫,野性未馴。

管事回道:“昨夜青海驄傷了之後小人便看過了,青海驄的傷倒也無礙,養上幾日便好了,只是這樣下去終究不是辦法。”

李恪問道:“那你爲何不將定北牽出,另行安置。”

管事苦笑了一聲,回道:“小人倒是也想,可自打昨日殿下親自將定北牽進了馬廄,除了填料的,旁人都近不得身,況且定北又是陛下所賞,紫薇大帝賜予殿下的神駒,我等哪敢冒犯。”

如今長安盛傳,李恪降馬時得北極紫薇大帝降天雷相助,故而人盡都以定北乃紫薇大帝賜予李恪的神駒,管事只是王府家奴,如何敢去冒犯了御賜的神駒。

李恪聞言,笑了一聲,只得對管事道:“既如此,那你便與丹兒商議一下,在府中另闢一處馬場,專留於飼餵定北便是。”

管事問道:“那不知以殿下的意思,又在何處另闢馬場呢?”

李恪想了想,回道:“便將西面的角院拆了吧,西角院臨街,不至擾民,便把哪裡拆了作馬場。”

李恪的楚王府佔地十二頃,有屋千餘間,李恪搬進楚王府已經快四年了,都未曾走遍,至於西角院李恪更是從未去過,故而拆了倒也無妨。

“諾,小人這就去安排。”管事領命,下去與丹兒商議去了。

管事走後,李恪便走到了馬廄邊,親自看了看這匹在馬場橫行無忌的定北。

這定北果是良駒,對旁人都兇惡地很,唯獨識得李恪,它見得李恪上前,便擡頭長嘶李恪一聲,鼻孔噴着熱氣,靠着李恪以示親近。

李恪見狀,也擡起了手,親親地摸在了定北的馬頸之上,親自爲定北梳理着如流雲般雪白的鬃毛。

“殿下、殿下。”李恪在馬廄中又待了不過盞茶的功夫,此時本該與馬場管事商議另建馬場之事的丹兒突然走了進來,到了李恪的身邊。

李恪擡頭看着丹兒,見丹兒神色凝重,呼吸急促,顯然是一路小跑來的。

“何事如此慌張?”李恪對丹兒問道。

丹兒回道:“殿下,東宮傳來的消息,太子在東宮墜馬,當場昏死了過去,至今情況未明。”

太子墜馬!

李恪聽到這四個字,瞳孔猛然放大,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搓了搓手,當即對丹兒吩咐道:“走,替本王更衣,隨本王入宮。”

————————————————

東宮,太子寢殿光天殿。

自打李承乾墜馬後,便被人護送到了此處,一面傳太醫速來診治,一面急往宮中告知了李世民和長孫皇后。

李承乾乃當朝儲君,事涉國本,干係重大,再加之李承乾本就最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方一得知此事,便連忙和長孫皇后一同自太極宮趕到了光天殿。

李世民一路趕來,剛到光天殿,便看到了殿中牀榻上躺着,一動不動的李承乾,心中大急,連忙對一旁診治的太醫署太醫令李蓮心問道:“李太醫,太子如何了?”

李蓮心看着李承乾略顯蒼白的臉色,放下了李承乾的手腕,起身對李世民回道:“回稟陛下,太子乃是昏死之狀,想必是墜馬後疼痛難當,故而如此。”

李世民接着問道:“什麼?昏死之狀,那太子可有大礙?”

李蓮心嘆了口氣,回道:“太子只是痛極而昏,多加歇息便可轉醒,只消稍加調理,性命當無大礙,只是...”

李蓮心說着,一下子頓住了。

李世民看着李蓮心的模樣,心中“咯噔”一下,不安地問道:“只是什麼?”

李蓮心低下頭,看着李承乾的右腿,對李世民回道:“只是太子右腿砸在了石墩之上,傷患極重,難以診治,恐怕日後會落下殘疾。”

李世民聽了李蓮心的話,心中一震,頓覺一陣氣短,胸口悶得難受,至於站在李世民身旁的長孫皇后,更覺眼前一黑,險些昏了過去。

李承乾不同於尋常皇子,乃是太子,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對他寄予厚望,李承乾如他的名字一樣,將來是要繼承國統,登基爲帝的,可如今李承乾的腿居然斷了,甚至還會落得殘疾,長孫皇后突然聽到這樣的消息,一時間如何接受得住。

李世民連忙伸手扶住了昏昏欲倒的長孫皇后,對李蓮心問道:“你身爲太醫令,執掌太醫署,難道連太子的腿都接不好嗎?”

李蓮心一臉苦色地回道:“陛下容稟,太子腿傷,不同其他。太子腿傷太重,腿骨已全然斷裂,正如破鏡難圓,縱是華佗在世,也難全愈,就算是接上了,日後行路恐怕也難免顛跛。”

第十八章 逼反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章 爭執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章 陰山下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五章 夜襲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十六章 殺機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一章 朝覲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章 靈州軍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章 汗庭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章 墜馬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
第十八章 逼反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章 爭執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章 陰山下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五章 夜襲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十六章 殺機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一章 朝覲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章 靈州軍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章 汗庭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章 墜馬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