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武家女

看着花燈緩緩飄落在地上,衆人神色各不相同。

李恪的淡然,少女的欣喜,長孫渙的慌張,還有長孫沖和長孫嘉慶的無奈。

“恭喜少將軍,少將軍神射。”

鋪主人見李恪射落了花燈,樂呵呵地上前拿下了樹枝上掛着的牡丹花燈,送到了李恪的手中,對李恪恭賀道。

“有勞。”李恪道了聲謝,從鋪主人的手中接過了花燈。

李恪接過花燈後,當即便把花燈遞到了一旁少女的手中,笑道:“幸不辱命,這是你的花燈。”

當這個少女接過花燈就近看時,這盞花燈着實漂亮地很,通體大紅色的主調,配上淡黃色的蕊芯,連花紋都做地極爲精細,必是下了許多功夫的。

不過縱然手中的牡丹花燈做的再精美,少女的心思也已經不在這花燈之上了,她對幫她取得花燈的李恪倒是更感興趣一些。

少女微微屈膝,擡頭看了眼李恪,一雙美目淺笑倩兮,低聲道:“小女多謝公子。”

李恪擺了擺手,笑道:“不過舉手之勞而已,何必言謝。”

少女問道:“公子幫了小女的忙,小女還未請教公子之名。”

李恪笑了笑,他自然不便把自己的姓名相告,於是道:“在下姓李,家中排行第三,小娘喚我一聲李三郎便是。”

李恪越是不肯以實名相告,這少女越發覺得李恪身份不同尋常,不過李恪既不願說,她也不可強求。

少女只得道:“公子援手,小女銘記於心,來日若有機會自當報答。”

說完,便跟着阿姊和家僕先行離去了。

而在另一邊,長孫渙的臉色卻難看地很。

李恪曾在酒樓羞辱於他,他本還想着藉着此次機會,找回場子,也羞辱一回李恪,可沒想到,他自己竟落入了李恪的圈套,非但沒有羞辱到李恪,反倒折了一把落雕弓。

他甚至還未想好回去之後該如何跟長孫無忌交代,如何提及落雕弓的事情。

不過李恪哪會顧忌此時長孫渙的處境,他偏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看着少女提着花燈剛走,他便對長孫渙拱手道:“李某的落雕弓,便全看長孫兄的了,還望長孫兄莫叫李某失望。”

長孫渙雖然性子浪蕩了些,但也不是食言而肥之人,他既應了李恪,便不會在此時抵賴。

長孫渙黑着臉還了一禮,道:“落雕弓之事在下不會忘,公子保重,在下先告辭了。”

長孫渙說完,便當先離去了。

看着長孫兄弟走後,高陽和長樂便自馬車上走了下來,高陽見阿兄得勝,心中自然欣喜,拉着李恪的手道:“阿兄神箭,折了他們的威風,三日之後的昆明池春獵阿兄定能力壓滿朝文武,拔得頭籌。”

一旁的長樂也道:“小妹曾聞兄長隨秦大將軍習武,以往也未當真,沒想到今日一見,兄長射術精絕,竟不比那些將軍差了。”

李恪聞言,謙虛地笑道:“爲兄的射術與長孫嘉慶之流相必自還不錯,但如何比得那些軍中宿將。”

長樂道:“昆明池春獵,那些將軍自持輩分,未必便會拼力爭搶,若是兄長下場,未嘗不能名列前茅,兄長若是拔得頭籌,父皇必定大喜。”

李恪笑道:“如此便謝過妹子吉言了”

————————————

“阿妹,你識得方纔助你之人嗎?”少女拿着牡丹花燈正坐在馬車之上把玩,她的阿姊看着她,突然問道。

那少女搖了搖頭道:“我同他也是初次見面,並不識得。”

阿姊聞言,不解道:“那他爲何願意助我們解圍,看那三個人模樣,也不是尋常人家子弟,他開罪了他們,恐怕也是麻煩。”

這一次,不等那少女開口,倒是在車前駕車的家奴先回了話。

家奴道:“小娘說的不錯,聽那位公子的話中提及落雕弓,而落雕弓乃長孫晟之物,那三人似是前朝大將軍長孫晟之孫,也便是當朝司空長孫無忌之子,家世顯赫非常。”

長孫晟她們興許不知,當大名鼎鼎的長孫無忌她們自是如雷貫耳。

阿姊原本倒是想到了那三人不是尋常人家子弟,可沒想到竟如此了得。

長孫無忌,開國元勳、當朝國舅、司空、齊國公,這樣的家世豈是顯赫二字可以簡概的。

“李叔,既如此,那位李公子豈非危險萬分。”少女自然知道長孫家的威名,心中不禁爲李恪一陣擔憂。

不過李叔卻道:“無妨,我看那公子也非常人,長孫家雖家世顯赫,但長孫兄弟對李公子也禮敬有加,依我看,李公子興許是宗室子弟。”

聽着李叔的話,少女的眼中不禁浮現起了李恪的模樣,劍眉星目,丰神俊秀,雖身手不凡,卻能藏巧於拙,卻是比起她那些個自命不凡的兄長要好上無數,這樣的人出自宗室,倒也不奇怪。

少女問道:“李叔,方纔你怎知他善射,不會丟了那一箭?”

李叔笑了笑,回道:“常人握弓,五指成環,而那少年握弓,卻是四指緊握,以拇指作抵,顯然是自幼便得名師指點,這樣的人,射術絕不會差了。”

少女好奇地問道:“那依李叔之見,李公子的射術比你如何?”

李叔道:“那公子雖有名師指點,但畢竟年少,看着不過十來歲的年紀,身子骨還未全然長開,氣力恐有不足,我當還能與之一較,可若是再過些年,待他長成了,我比不得他了。”

少女聽了李叔的話,臉上露出一絲詫異。

她曾聽她的阿爹講過,李叔乃軍中百戰老卒,因受恩於他,這纔在府上效力,李叔一身武藝精湛,縱是長安禁軍之中亦少有能當着,可如今李叔這麼評價李恪的射術,那李恪的箭術自然很是了得。

她很難想象,以李恪的小小年紀怎會有如此了得的箭術。

少女問道:“李叔既知他箭術了得,那可能猜出他是哪家子弟?”

李叔想了片刻,搖頭道:“我大唐以武立國,宗室子弟從軍者甚多,名氣大些的有河間王李孝恭、任城王李道宗,還有淮南王李神通等多人,那少年箭術精湛,想必是家學淵源,興許是這三家之一,但我也拿不準他究竟是哪家子弟。”

就算李叔猜的再準又哪能猜得出,他口中的少年哪是什麼宗室將領家的子弟,而是唐皇三子,當朝楚王?

這少女的心裡也正在想着李恪的身份,可就當他想着入神的時候,李叔突然停住了馬車,對車內的姊妹道:“兩位小娘,到府了。”

少女應聲掀起了車簾走了出來,走進了府門內,而在府內的上沿正赫然掛着五個金漆大字:“應國公五府!”

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十八章 逼反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一章 朝覲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一章 定帥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四章 藥箱第七章 命格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章 收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九章 飲酒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七章 安置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三十章 事定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七十章 騙鉞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章 請辭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章 分封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章 拜府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章 密信
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十八章 逼反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一章 朝覲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一章 定帥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四章 藥箱第七章 命格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章 收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九章 飲酒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七章 安置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三十章 事定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七十章 騙鉞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章 請辭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章 分封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章 拜府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章 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