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未來十年,所有俄國作家都無法繞開

第116章 未來十年,所有俄國作家都無法繞開的一篇評論

“多餘人”,這一文學形象在俄國經典文學當中可謂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假如先從比較單一的視角進行分析的話,那麼多餘人形象之所以在俄國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因爲貴族革命家脫離人民的問題,曾經是俄國革命運動第一階段的大問題。

他們雖有高尚的理想,卻遠離人民。雖不滿現實,卻缺少行動,他們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只能在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費自己的才華。他們既不願站在政府的一邊,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對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他們不滿於現狀,卻又無能爲力改變這種現狀,便成爲一個苦悶憂鬱的多餘人。

шωш★t tkan★C○

如果從淵源來看的話,其實還是這一時期的俄國貴族們受到了英國文學的深刻影響,而此時英國文學最火的,便是以老倫敦炮王拜倫所塑造的“拜倫式英雄”。

這類人物高傲倔強,既不滿現實,要求奮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時又顯得憂鬱、孤獨、悲觀,脫離羣衆,我行我素,始終找不到正確的出路。

牢大普希金無疑也受到了這一類形象的深刻影響,於是在他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他根據俄國社會的現狀,塑造出了第一個“多餘人”的形象,而這個形象,將成爲其後一段時間,俄國文學作品最喜歡的主人公。

故事大致來說就是奧涅金是個貴族青年,從小衣食無憂過着乏味的生活,讀了些書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念頭,開始對上流社會感到厭倦,對現實不滿,但是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也不會做。後來因爲要繼承遺產,便跑到鄉下生活,同時他也準備在自己的農莊搞一些革新,實現早年的一些想法。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他的新思路被整個環境抵制,而像他這樣的貴族青年,也不太可能真正去搞革命,於是他又開始感到生活乏味了,無聊之下便去交朋友談戀愛,但這種無聊之下的舉動,使他連這些事都不能好好完成。

於是因爲一場誤會,跟最好的朋友決鬥,並將對方殺死。一個很不錯的女孩子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他因爲對現實不滿,連帶對婚姻家庭也不看好,於是拒絕了對方。但是多年以後,他再遇上這個女孩時,對方已經成了別人的老婆,奧涅金又改變了主意,開始寫情書追求對方,故事的最終,這位姑娘拒絕了奧涅金。

由於社會環境和自身的階級印記,想的永遠比做得多,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有點不合時宜,對社會毫無貢獻,自己還活得痛苦萬狀。其實每當面臨社會的轉型和變革,都會有這樣的人物出現。

等到了幾十年後,郁達夫便據此創造了“零餘者”這一文學形象。

而普希金是“多餘人”系列的開山鼻祖,那麼萊蒙托夫作爲普希金的崇拜者,不僅在決鬥這一塊cos牢大,文學這一塊當然也沒拉下,不過他終究是一位擁有極高天賦的作家,在上面所說的“多餘人”的基礎上,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則是一位更加深入的人物。

除了有着多餘人的底色以外,他相較奧涅金是一個更加冷酷自私的利己主義者,他一邊鄙夷世人,卻一邊儘可能的加害世人,犯下了諸多惡行。

通俗簡單一點講,這是一個文學化了的複雜的中二病人物,那麼中二病一般是什麼表現?自我意識旺盛,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畢巧林大致上就是如此。不過他非常喜歡剖析自己的心理和行爲,但剖析來剖析去,得出的往往都是非常自我的答案。

某種意義上,萊蒙托夫在寫《當代英雄》的時候是在寫自傳,而且是裝逼版的自傳,或者說他在寫自己想成爲的一種人物,正如中二病亦或者青春期少年大都幻想過自己成爲什麼很吊的人物,冷酷無情,殺伐果斷,一往無前,自始至終都不曾懷疑自己。

按這個路數來講,後世的有些網文就是這個路子,乃至於有的極端人物,被一些讀者捧上了神壇,但真要說起來的話,文學裡面就已經有了這樣的人物,而且呈現的更加複雜,畢巧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硬要做一個不太恰當而且有點侮辱萊蒙托夫的例子的話,那就是大愛仙尊在性格這一塊是一個極簡化了的畢巧林。

當然,大愛仙尊也是一本受到不少人喜歡的作品。

不過中二病也並不只通向極端自我這一塊,在青年這個最爲激烈的年紀,有人被極端的自我俘虜,那麼也自然有人被某種宏大的理想給迷得頭暈目眩,乃至願意爲之付出一生。

這個時候或許就要搬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了: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或許也可以再搬出老馬十七歲的中學畢業論文: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爲這是爲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總結起來就是,有的中二病是我就是最吊的,我與別人是不同的,錯的不是我,是世界!有的中二病則是我就是要做最吊的事,我要誓死捍衛你們所有人,我要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至於偉大的人物,則是在這種最爲淺薄的青春期幻想的基礎上,矢志不渝地做着自己認可的事情,倘若再趕上了適合他們的時代,那麼歷史將會爲他們留下光輝的一頁。

從這個角度講,《當代英雄》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都有某種超出時代的價值,因爲無論在哪個時代,青年人似乎常常是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裡打轉,只是程度多少有些不同而已。

那麼言歸正傳,以上這些,大致就是米哈伊爾文學評論的一部分內容的思路,真要說的話,雖然“多餘人”是後來由赫爾岑正式提出的一個文學形象,他的論述固然很不錯,但是米哈伊爾的話,他腦子裡面可是有着大量的資料以及前輩們的經驗。 即便在文學評論這一塊他確實比不上真正的大佬,但他那種在當下這個時代就能梳理出過去和未來的先知般的眼光,已經足以彌補很多東西的不足。

因此即便別林斯基自認已經對米哈伊爾抱了極高的期待,但當他真的完完整整地讀了兩三遍這篇寫法上似乎有些稚嫩的文學評論後,他心中涌起的是一陣又一陣的狂喜和顫抖。

首先在文本層面上,米哈伊爾就將奧涅金和畢巧林這兩個人物分析的極爲透徹,自從《葉甫蓋尼·奧涅金》和《當代英雄》發佈並引起軒然大波以後,關於他們的評論和討論便數不勝數,但是別林斯基可以肯定,極少有評論能像這樣直擊這兩個人物的精髓。

“米哈伊爾,倘若普希金和萊蒙托夫能看到你這篇評論,他們也一定會贊同你的幾乎全部的意見的。”

別林斯基用着微微顫抖的聲音接着道:“當然,萊蒙托夫或許會否認這件事,因爲他跟他筆下的畢巧林一樣,倘若真有人能夠完全剖析他的心靈,他不僅不會認爲你是他的知己,倒是更有可能因爲這件事而勃然大怒,向你發起決鬥也不是不可能。”

米哈伊爾:“?”

這萊蒙托夫是個人物.

而除了文本之外,在別林斯基看來,米哈伊爾對於“多餘人”所代表的一類階級和一類人物的分析,更是展現出了他天才的洞察力和對俄國社會深刻的理解!

在如今這個時代,貴族知識分子其實才是佔據主流的存在,單就知識界來說,往往都是地主出身的人佔多數,稱這樣一個龐大的羣體爲“多餘人”,乍一看似乎顯得十分荒謬。

但是仔細一想,真的能夠指望老爺們自己把自己的位置給讓出來嗎?即便有的貴族背叛了自身的階級,他們又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又能走得有多深入?

牽絆他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社會環境,家庭,出身

僅僅拿別林斯基他們文學界的圈子來說的話,大多數人都認爲農奴制太過殘酷,但他們對地主政權往往採取容忍的態度,講人道的地主們往往是極力不跟自己的農奴發生密切關係,而是通過手下的管事和村長跟他們打交道。在作家圈子裡,他們往往只醉心於文學和全人類的問題。

僅僅用這種方式的話,真的能夠帶來什麼改變嗎?

當然,這裡的“多餘人”也並非是一種謾罵,而是用一種真誠的態度在描述一種尷尬的處境,對於那些正處於這樣痛苦的時期的進步貴族青年,這樣的論述或許纔會讓他們感同身受。

是啊,對於他們而言,秉持着舊觀念的家庭和社會都把他們視爲異類,但他們所受的教育又讓他們無法再像父輩們那樣生活,那他們又該怎麼辦?

激動之下,別林斯基又將這篇篇幅不算長的文學評論看了一遍又一遍,以前覺得模模糊糊但又能清楚感知到一些東西的觀念,此刻愈發清楚了起來,與此同時,他也是又忍不住看向了米哈伊爾說道:

“米哈伊爾,我覺得至少在未來十年,所有想要追逐新的時代風向的俄國作家,都絕對繞不開你這一篇文學評論!而你在文學評論中所描繪的這種社會現象,也將逐漸成爲我們俄國社會一種普遍的現實!”

真要說的話,別林斯基的這則預言也是一則很精準的預言,“多餘人”的形象將一直興盛到五十年代末,直到新的社會力量即平民知識分子登場且愈發壯大,“多餘人”這一形象才逐漸讓位給新的代表人物。

而在誇完米哈伊爾之後,別林斯基也逐漸冷卻了下來,冷靜下來之後,他便也開始指出米哈伊爾文學評論當中的不足之處:

“不過米哈伊爾,你的部分表述似乎不夠流暢,有些術語和論斷似乎也不是很到位”

聽着別林斯基有些嚴肅地一一指出這些問題的時候,米哈伊爾多少也是有些汗流浹背,並且一下子就回想起了當初痛苦改論文的歲月,不過在指出這些問題的同時,別林斯基也是話鋒一轉說道:

“當然,因爲你纔剛剛上手寫評論,這些微小的錯誤算不了什麼,稍稍打磨一下便可。更讓人在意的點是,你在有些部分爲什麼要把話說的有點含糊?我覺得你不妨把話說得更明白些。

同樣的,我覺得你寫這篇文章的筆調過於客觀,這或許不是什麼壞事,但如果你能更加鮮明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自己親自去跟讀者對話,這篇文章或許會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時也能大大加強這篇文章的情感力度。

再就是.”

聽着這些話的米哈伊爾:“.”

老別啊老別,真按你說的來,這文章能過得了審覈嗎?

或者說,審查官敢讓他過嗎?

我看懸.

對於別林斯基的意見,米哈伊爾當然也是該吸納的都吸納一下,實在不好吸納的,就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了。

換句話說,米哈伊爾其實用了點春秋筆法,看似他好像非常客觀,實則話裡話外都已經傳達出了某種傾向。

對此米哈伊爾只能說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修修改改之後,這篇文章當然也是放到最新一期的《現代人》當中去,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最新一期的《現代人》即將發售,而米哈伊爾,也即將重新開始他的大學生活。

(本章完)

第39章 《獵人筆記》第171章 尼古拉一世的長女:瑪麗亞尼古拉耶第122章 愛情與不拿遺產不會玩第8章 俄國文學界白月光別林斯基第64章 先發制人第108章 米沙和娜佳第29章 聚會的精髓第170章 俺尋思這樣彈好聽第13章 同涅克拉索夫的合作(週二求追讀!)第78章 收益與幻想的老陀(二合一)第37章 俄國審查官第2章 《萬卡》第6章 當下的俄國文學第136章 我在俄國說雞湯語錄那些年第161章 我真傻,真的第57章 愛幻想的三位同學第183章 米哈伊爾的新角色與酸澀第116章 未來十年,所有俄國作家都無法繞開第50章 愛打牌的別林斯基同學第194章 重逢與米哈伊爾的新作品第80章 向別林斯基伸出手第90章 新的文學獎(二合一)第151章 他媽的,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161章 我真傻,真的第88章 屠格涅夫的文學預言第44章 對於未來的展望第28章 愛吹牛逼的屠格涅夫同學(週二求追讀第190章 用文學征服整個歐洲(6k)第180章 1848年的宣言與寄往法國的作品第51章 流動的盛宴第182章 留給聖彼得堡大學的禮物和遠行第176章 傳閱與《米哈伊爾征服了巴黎》!第84章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第94章 彼得拉舍夫斯基第156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第29章 聚會的精髓第150章 將軍得了MVP,米哈伊爾就是躺贏狗第198章 流放 奴隸 語言與詩歌(6k)第183章 米哈伊爾的新角色與酸澀第190章 用文學征服整個歐洲(6k)第15章 媽媽和妹妹第140章 法國的冬天與美食家第113章 我的大學第25章 聲名鵲起第43章 盜版往事第82章 長篇小說與見面第80章 向別林斯基伸出手第203章 曲譜與寸止的肖邦第142章 《猛米哈伊爾巧戲普列特尼約夫》第106章 舞蹈與決鬥(上)第119章 米哈伊爾的大手和影響第95章 俄國文壇來了個年輕人(二合一)第10章 同別林斯基的會面第91章 炸藥小子諾貝爾第95章 俄國文壇來了個年輕人(二合一)第132章 全體目光向我看齊啊,我宣佈個事第75章 文集出版(求月票!)第16章 發行第122章 愛情與不拿遺產不會玩第44章 對於未來的展望第108章 米沙和娜佳第38章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23章 永遠不死與在法的門前第19章 被迫鍵政第114章 險些被貴族做局的米哈伊爾與審查官第47章 貼面禮與久別重逢第74章 恩怨情仇(求首訂!)第186章 我在聖彼得堡很想你與收支第47章 貼面禮與久別重逢第97章 飲食 政治與米哈伊爾的晚宴第137章 托爾斯泰與赫爾岑第33章 自由,平等,博愛第81章 《現代人》第40章 小乞丐第113章 我的大學第129章 老馬與封建的發邪第191章 將軍的決定與新的開始第181章 銷量與畢業時的詩歌第131章 這給我幹哪來了?這還是俄國嗎?第124章 存在先於本質與屠格涅夫在法國第27章 溫和派(週二求追讀)第132章 全體目光向我看齊啊,我宣佈個事第26章 飢餓藝術家第80章 向別林斯基伸出手第133章 新的科幻小說與拉新第186章 我在聖彼得堡很想你與收支第143章 一日長於百年,擁抱無止無終第169章 新的鬥爭與肖斯塔科維奇第二圓舞曲第154章 陰謀顛覆國家罪第7章 有人正爲你們而戰!第93章 作爲貴族的托爾斯泰(二合一)第18章 反響第93章 作爲貴族的托爾斯泰(二合一)第137章 托爾斯泰與赫爾岑第4章 自然派第108章 米沙和娜佳第19章 被迫鍵政第83章 關於愛情第49章 塵埃落定第178章 伸向英國的大手與邀請
第39章 《獵人筆記》第171章 尼古拉一世的長女:瑪麗亞尼古拉耶第122章 愛情與不拿遺產不會玩第8章 俄國文學界白月光別林斯基第64章 先發制人第108章 米沙和娜佳第29章 聚會的精髓第170章 俺尋思這樣彈好聽第13章 同涅克拉索夫的合作(週二求追讀!)第78章 收益與幻想的老陀(二合一)第37章 俄國審查官第2章 《萬卡》第6章 當下的俄國文學第136章 我在俄國說雞湯語錄那些年第161章 我真傻,真的第57章 愛幻想的三位同學第183章 米哈伊爾的新角色與酸澀第116章 未來十年,所有俄國作家都無法繞開第50章 愛打牌的別林斯基同學第194章 重逢與米哈伊爾的新作品第80章 向別林斯基伸出手第90章 新的文學獎(二合一)第151章 他媽的,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161章 我真傻,真的第88章 屠格涅夫的文學預言第44章 對於未來的展望第28章 愛吹牛逼的屠格涅夫同學(週二求追讀第190章 用文學征服整個歐洲(6k)第180章 1848年的宣言與寄往法國的作品第51章 流動的盛宴第182章 留給聖彼得堡大學的禮物和遠行第176章 傳閱與《米哈伊爾征服了巴黎》!第84章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第94章 彼得拉舍夫斯基第156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第29章 聚會的精髓第150章 將軍得了MVP,米哈伊爾就是躺贏狗第198章 流放 奴隸 語言與詩歌(6k)第183章 米哈伊爾的新角色與酸澀第190章 用文學征服整個歐洲(6k)第15章 媽媽和妹妹第140章 法國的冬天與美食家第113章 我的大學第25章 聲名鵲起第43章 盜版往事第82章 長篇小說與見面第80章 向別林斯基伸出手第203章 曲譜與寸止的肖邦第142章 《猛米哈伊爾巧戲普列特尼約夫》第106章 舞蹈與決鬥(上)第119章 米哈伊爾的大手和影響第95章 俄國文壇來了個年輕人(二合一)第10章 同別林斯基的會面第91章 炸藥小子諾貝爾第95章 俄國文壇來了個年輕人(二合一)第132章 全體目光向我看齊啊,我宣佈個事第75章 文集出版(求月票!)第16章 發行第122章 愛情與不拿遺產不會玩第44章 對於未來的展望第108章 米沙和娜佳第38章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23章 永遠不死與在法的門前第19章 被迫鍵政第114章 險些被貴族做局的米哈伊爾與審查官第47章 貼面禮與久別重逢第74章 恩怨情仇(求首訂!)第186章 我在聖彼得堡很想你與收支第47章 貼面禮與久別重逢第97章 飲食 政治與米哈伊爾的晚宴第137章 托爾斯泰與赫爾岑第33章 自由,平等,博愛第81章 《現代人》第40章 小乞丐第113章 我的大學第129章 老馬與封建的發邪第191章 將軍的決定與新的開始第181章 銷量與畢業時的詩歌第131章 這給我幹哪來了?這還是俄國嗎?第124章 存在先於本質與屠格涅夫在法國第27章 溫和派(週二求追讀)第132章 全體目光向我看齊啊,我宣佈個事第26章 飢餓藝術家第80章 向別林斯基伸出手第133章 新的科幻小說與拉新第186章 我在聖彼得堡很想你與收支第143章 一日長於百年,擁抱無止無終第169章 新的鬥爭與肖斯塔科維奇第二圓舞曲第154章 陰謀顛覆國家罪第7章 有人正爲你們而戰!第93章 作爲貴族的托爾斯泰(二合一)第18章 反響第93章 作爲貴族的托爾斯泰(二合一)第137章 托爾斯泰與赫爾岑第4章 自然派第108章 米沙和娜佳第19章 被迫鍵政第83章 關於愛情第49章 塵埃落定第178章 伸向英國的大手與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