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跨海作戰

海面上,新漢堡港市海軍的五艘軍艦帶着兩艘商船“浩浩蕩蕩”的向着馬普托方向而來。

雖然只是很短的距離,但是對於登船的大部隊東非陸軍士兵而言卻沒有太大反應,只有極少人受不了這種海上顛簸感到一陣眩暈,這是暈船的症狀。

不過這種表現也讓這次帶隊的施瓦爾團長感覺有些不滿意,當然這是結合他自身的體會而言,雖然他不暈船,但是體內也感覺有些翻江倒海,略微的不適感讓他對大海有些許新的認知。

“看來國防軍應該組織一支專門用來登陸作戰的部隊,介於海軍和陸軍之間,大海上的顛簸不是什麼人都能承受的,必須接受相關訓練,或者讓陸軍多接受這種特殊環境的訓練,說不定未來還會遇到這種特殊的作戰境況。”施瓦爾說道。

其實相較於大多數國家,東非陸軍的表現很是不錯,因爲東非移民都是漂洋過海抵達東非的,所以對大海上的風浪和顛簸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東非移民抵達東非後,很少會再次到海面上。

這主要是東非的海洋漁業並不發達,雖然東非的海洋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東部有索馬里洋流,西部有本格拉寒流都能形成漁場。

但是東非不是靠海吃海的國家,反而爲了國家開發,更加積極的向內陸開拓,這個方針肯定是正確的,沒有內陸開發,那這次南非戰爭,東非肯定會陷入困境。

沒有中部三省的支援,還有中央鐵路和電報網的鋪設,那東非的物資補給和兵力只能通過畜力人力長途跋涉,那樣東非的作戰境遇不會比需要跨海支援的英葡兩國好上多少,光是一個情報工作就足夠讓東非崩潰。

當然,對內陸資源傾斜,沿海地區發展也並不是停滯不前,像摩加迪沙市,蒙巴薩市,達累斯薩拉姆市等人口較多的濱海城市還是存在海洋漁業捕撈的。

不過東非海洋漁業開發不積極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保鮮和運輸上的不便所造成的。

東非海岸線平直,缺乏優良海港,這樣一來東非沿海人口相對於東非人口而言勢必不會太多,反過來看歐洲,大陸支離破碎,沿海居民衆多,靠漁業生存的國家不再少數,如歐洲文明的搖籃希臘就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而且東非缺乏歐洲那樣發達的運河網絡。

東非的漁業可以參考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海岸線比東非少,可奧匈帝國的面積也比東非小,而且奧匈帝國深居歐洲腹地,當地人就多吃淡水魚的習慣。

而東非移民的飲食習慣其實也符合大陸國家習慣,東非移民主體可以分爲三部分,一個是遠東移民,遠東經歷過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甚至很多海港和漁村都是近幾年發展起來,這也是遠東帝國海軍發展不利的原因。

然後是以施瓦本地區爲中心的南德意志人羣體,可以說是東非文化的核心構成部分,包括黑興根王室在內很多純德意志人都來自南德意志地區,南德意志地區自然和奧匈帝國一樣,都居住在遠離海洋的內陸,所以也是傳統農耕羣體。

最後就是奧匈帝國移民,只不過奧匈帝國移民駁雜,就和奧匈帝國的民族構成一樣,總體而言斯拉夫人巨多。

所以從國民構成而言,東非是實實在在的傳統農耕型文明國家,而非海洋文明國家,各種因素都使得東非海洋漁業並不發達。

與之相反的則是海洋貿易,東非海洋貿易每年都在增加,而海洋貿易增加的重要原因又是因爲內陸開發導致東非可以用於國際貿易的貨物和商品種類大大豐富。

所以這二者是正相關關係,內陸開發越強,則海洋貿易越強。

當然,也有例外,就像現在戰爭狀態下,東非遠洋貿易受到極大挫折,不過這只是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

而且這對東非而言並不完全是壞事,就像東非海外貿易受限以後,東非很多工業生產進口的零部件,都受到一定影響,這使得東非工業部門和工廠不得不在“自給自足”的道路上更加用心,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國產化的深入。 在這方面,東非其實已經有條件實現部分核心設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只不過受到“造不如買”的環境影響,沒有發揮空間。

而貿易受限之後,很多裝備受到英國制裁,反而激發了東非全國的“創造”性思維。

當然,這是建立在東非初步工業體系和義務教育建設的成就之上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有一定的工業底子和人才纔是東非的底氣所在。

現在的科技還沒有發展到容易被徹底壟斷的地步,這也是東非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就像二十一世紀的科技革命,像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之類,以遠東帝國和美國等國家實際上進一步拉大了世界的科技水平差距。

就比如非洲,很多國家連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技術都無法掌握,更不要說第三次科技革命,基礎沒有打好,要補的課只會越來越多。

……

施瓦爾的想法,其實就是海軍陸戰隊,作爲21世紀的恩斯特自然也想,只不過東非還沒有發展類似軍種的必要罷了。

首先就是其他國家也沒有涉足該領域,所以恩斯特並不着急,其次是東非目前依舊以非洲大陸爲發展核心,而不是以海洋爲核心,所以沒有這樣的需求。

現在東非也只是喝一口殖民主義的殘羹剩飯,在全世界的殖民地也只是一些其他國家不重視的邊角料。

當然,邊角料也未必不是沒有人重視,就像南琉球羣島,對於日本這種國土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邊角料也是很香的,只不過現在日本還沒有掀桌子的能力,尤其是在受到東非一定程度上的打壓後,同期國力還不如前世水平。

總而言之,海軍陸戰隊等兵種,肯定會有,但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就像空軍和機械化部隊恩斯特也眼饞,但是暫時沒有條件實現。

話說回來,這次施瓦爾偷襲馬普托南部防線,實際上從新漢堡港市出發,距離目的地也就只有不到三百公里距離。

這隻能算一次短程的跨海作戰,不過施瓦爾能發現問題,也說明其善於思考。

不過施瓦爾所帶領的團總共人數才兩千多人,而且深入敵後,很有可能面對敵人兩面夾擊,所以十分兇險。

當然,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從新漢堡港市到馬普托之間沒有可以直接停靠的港灣,這也就意味着施瓦爾的部隊只能通過海軍的小船登陸。

如果被葡萄牙人發現,很有可能會陷入被困在海上的問題,這就要考慮運氣了,也就是賭葡萄牙人重不重視海岸線的巡視。

第1420章 客戶第1426章 鋁都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16章 萊茵盾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460章 衝突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84章 訓練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784章 自己人第837章 颱風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595章 鼓動第726章 深入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35章 休整第357章 索加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027章 合金鋼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793章 籠中鳥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041章 新農業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492章 靜坐戰第492章 靜坐戰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324章 預謀第255章 五五開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758章 331師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98章 貝拉市第379章 黃金葉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1344章 輿論戰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89章 邀請第803章 威脅第1041章 新農業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435章 雙總部
第1420章 客戶第1426章 鋁都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16章 萊茵盾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460章 衝突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84章 訓練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784章 自己人第837章 颱風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595章 鼓動第726章 深入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35章 休整第357章 索加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027章 合金鋼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793章 籠中鳥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041章 新農業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492章 靜坐戰第492章 靜坐戰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324章 預謀第255章 五五開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758章 331師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98章 貝拉市第379章 黃金葉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1344章 輿論戰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89章 邀請第803章 威脅第1041章 新農業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435章 雙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