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

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

對於弗朗茨四世的話,弗里德里希表示道:“東非如今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一億多國民的共同努力,而這也正說明了德意志民族的韌性,畢竟巴西也是世界上有數的大國,建國曆史比我們更早,卻只能淪爲歐洲經濟上的附庸,所以東非發展是多種因素的共同結果,而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總結清楚的……”

遙想當年,黑興根王室殖民東非的時候,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還在和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們進行會戰,可以說整個非洲的文明發展的都相當原始。

讓土著跳過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工業社會根本是難如登天,而進入農業社會,東非也不過大號版的巴西,所以引入相對文明的移民,纔是東非能夠快速崛起的關鍵,這樣節省了大量教化時間。

在閒聊了幾句後,弗里德里希還是將話題引入正軌:“大公閣下,不知道你們一行人這次來到東非的目的是什麼?畢竟你們三國組團到東非的情況可是很少見。”

何止是少見,這本來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由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組團到東非展開外交活動,而且這次領隊的弗朗茨四世身份也相當高,如今歐洲局勢紛亂,主要領導人要坐鎮歐洲,所以德國能派出弗朗茨四世一位大公到東非來,足以看出德國的誠意。

弗朗茨四世開門見山的說道:“這次我們三國前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巴格達鐵路問題。”

“現在英法等國仗着地理優勢,對我們同盟國進行封鎖,所以爲了戰爭的勝利,我這次代表三國政府就是希望重啓巴格達鐵路最後一段,巴士達鐵路的建設。”

巴士達是奧斯曼帝國在波斯灣最重要的港口,也是戰前德國規劃的柏林—巴格達—巴士達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個世紀德國就開始籌劃該鐵路的建設。

但是因爲英國和俄國的干預,最終該鐵路只實現了柏林—巴格達段的總體建設。

可以說這條鐵路就是德國版的“中歐班列”,畢竟德國政府也不是傻子,早在上個世紀,德國就知道如果得罪英法,英法兩國肯定會通過封鎖德國的海上貿易路線來對德國進行打擊。

而柏林—巴格達—巴士拉鐵路就是通過陸地運輸,打破英法海上封鎖的重要一環,如果在戰前德國能打通這條陸地通道,那麼毫無疑問,將會對整個歐洲戰局造成重大影響。

當然,英國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英國百般阻攔下,德國的2B(柏林,巴士達)鐵路計劃終究成了斷頭路,沒有實現直達波斯灣的戰略目標。

而現在,惡果就展現出來,隨着歐洲戰場形勢日益惡劣,德國越發依賴波斯灣地區的貨物運輸,但是這條貿易航線卻因爲巴格達和巴士拉鐵路計劃的中斷,而並非暢通無阻。

弗朗茨四世接着說道:“隨着英法兩國收緊海運上的封鎖,如今貴國和我國之間的貿易終究受到了影響,所以重啓巴格達和巴士拉鐵路建設,對於我們幾個國家都是十分有利的。”

這一點倒是沒錯,雖然東非憑藉實力,硬生生打通了東非和德國,奧匈帝國的海上貿易,但是英法也能通過各種手段進行阻攔。

如果不是東非海軍將七成的海上力量投入到大西洋地區,東非貨物想直接抵達德國和奧匈帝國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而英法雖然礙於東非的實力,沒有切斷貿易航線,但是隻要將貨物運輸到同盟國的時間延長一些,也能達到相應的結果。

總的來說,東非對德奧兩國做到了仁至義盡,甚至已經狠狠得罪了英法兩國。

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東非威懾力上的,雖然東非對歐洲貿易被兩國阻攔,但是也有限度,畢竟東非同樣控制着兩國的海外物資運輸通道,尤其是英國,在戰爭期間十分依賴印度輸血,而從印度到英國本土,就繞不開東非。

這是一種脆弱的平衡,一但英法在歐洲輸急了眼,那肯定要魚死網破,三國之間的默契也就難以保持,當然,最受傷的肯定是德國。

所以德國現在迫切需要巴士拉段鐵路來保證英法封魔之後,本國的貿易通道暢通,而2B鐵路就是最重要的一環。

其中,奧匈帝國,奧斯曼都是德國的盟友,而只要巴士達鐵路開通,東非的物資就能通過2B鐵路向三國穩定供貨,這是三國後勤最後退路。

“從巴格達到巴士拉長達數百公里的線路上,依靠人力和駱駝,很難完成大規模的交通運轉,現在我們有必要重啓這條鐵路的建設,這樣三國同盟之間的勝算也能大大增加。”一位奧斯曼帝國官員也在這個時候插嘴道。

看來奧斯曼帝國坐不住了,這是打算徹底和德國,奧匈帝國結盟,弗里德里希看着眼前的奧斯曼帝國官員心裡盤算到。

目前奧斯曼帝國還是中立國,既然能和弗朗茨四世一起跑到東非,顯然是兩國已經徹底達成一致。

這也很好理解,如今同盟國在戰場上局勢可以說一片大好,所以奧斯曼帝國內部已經篤定同盟國將取得最終勝利。

而給奧斯曼帝國下定決心的關鍵原因也不難猜測,除了德國在戰爭初期的優良表現以外,奧匈帝國纔是真正出人意料。

或者說出乎恩斯特的預料,前世奧匈帝國在一戰中可以說十分狼狽,所以一開始恩斯特就並不看好奧匈帝國。

但是,恩斯特沒有預想到自己當初埋下的許多暗子,對奧匈帝國造成了巨大影響,如今奧匈帝國和前世奧匈帝國雖然許多問題相似,但絕對不能劃等號。

就比如魯道夫皇儲,如今魯道夫已經徹底從弗朗茨手中接管了了戰場指揮權,這在前世是不存在的,而魯道夫顯然比弗朗茨皇帝年輕,對戰場的指揮和掌握更加精力充沛。

就拿鼓舞士氣來說,魯道夫皇儲親臨前線,這一點老邁的弗朗茨皇帝就很難做到,而且魯道夫也比弗朗茨更加敢啓用奧匈帝國的年輕將領,畢竟任何人年紀大了顧慮也更多。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本時空的奧匈帝國遠比前世要強大的多,領土上多出了威尼斯,倫巴第,人口上,恩斯特往奧匈帝國塞了不少移民,算上內雷特瓦地區,這些年東非往奧匈帝國移民了至少六十多萬人,而這些人口進入奧匈帝國還會持續增長,就比如內雷特瓦地區的人口就增長了兩倍。

奧匈帝國的工業也強過歷史同期,這也是因爲東非出現,彌補了奧匈帝國在能源,礦產等方面的不足,就比如東非企業對奧匈帝國境內石油產業的開發,亦或者東非本土棉花,橡膠等物資對奧匈帝國的出口。

海軍方面,奧匈帝國也有一些進步,畢竟奧匈帝國多出了威尼斯地區的海岸線,即便匈牙利反對帝國海軍擴張,奧匈帝國海軍也有合理的理由多增加幾艘軍艦。

總而言之,奧匈帝國算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強,這使得奧匈帝國雖然無法展現出德國那樣的強悍軍事能力,但是戰鬥力至少發揮出了原本的水平。

而目前奧匈帝國的主要對手只有俄國,在奧匈帝國正常發揮下,兩國只能算半斤八兩,已經提前在邊境地區陷入僵持,這和歷史上奧匈帝國被俄國打的潰不成軍可不一樣。

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45章 機遇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325章 卡塔爾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41章 新農業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295章 拒絕第769章 籌碼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521章 申請第833章 拖拉機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472章 備戰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03章 車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304章 坎帕拉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382章 渡河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98章 新年第735章 廓爾喀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54章 軍演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394章 硬氣第1473章 警示第511章 輸血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60章 革新第837章 颱風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45章 機遇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325章 卡塔爾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41章 新農業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295章 拒絕第769章 籌碼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521章 申請第833章 拖拉機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472章 備戰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03章 車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304章 坎帕拉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382章 渡河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98章 新年第735章 廓爾喀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54章 軍演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394章 硬氣第1473章 警示第511章 輸血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60章 革新第837章 颱風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