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經濟狀況

第971章 經濟狀況

側重的數據標準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排,東非穩坐前五的位置,至於沙俄總量雖然比東非高,但在恩斯特看來兩國對比,沙俄已經遠不如東非,尤其是東非人口飛速增長的大趨勢下,沙俄的人口優勢也會被東非所替代。

畢竟沙俄人口多,可波蘭,烏克蘭,中亞等國土並不穩定,國內民族衆多,矛盾突出,這些人口甚至會在戰爭時期起到負面效果。

沙俄的百萬“灰色牲口”看起來壓迫感十足,但是以東非如今的人口總量,也可以比較輕鬆的組建上百萬的軍隊,同時東非沒有沙俄那樣惡劣的地緣環境以及突出矛盾,所以東非才能大力發展經濟,並且有信心在下個十年裡對沙俄實現全方位的反超。

實際上在未來,東非政府的重點任務就是彌補和先發國家之間在科技文化領域的差距,在補足這個短板之後,東非幾乎處在不敗之地。

這並不是說東非如今的科技文化發展水平比較差,恰恰相反,東非科技文化領域正在迅速實現對歐美國家的追趕。

在19世紀末,東非國內的科技領域突破已經並不遜色,只不過因爲體制和政治原因,東非培養的人才在國際社會並不活躍,這就很容易讓人忽視東非教育和科技領域的發展情況。

很多人才被東非政府或者科研機構圈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力,內燃機領域,東非是同美,德兩國一樣的佼佼者,但與之相對,東非在這兩個領域的科研人員在國際社會上比較默默無聞。

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在最前沿的基礎理論人才方面,東非和世界其他大國差距依舊顯著,但隨着時間推移,類似人才也會隨着東非高等教育質量提升而涌現。

……

隨着人口數據的公佈,東非的高層們對於東非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人口代表着市場和勞動力,摸清人口數據,有利於政府制定未來發展的政策。

隨後,則是國家計委公佈的東非在1900年的工業數據情況,思維特做了比較詳盡的彙報。

“截止到去年,我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三百二十萬噸,生鐵產量一百九十萬噸,煤炭產量三千多萬噸,實現了鋼鐵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全世界也處在前列。”

雖然沒有其他國家的具體數據,但東非政府也能大概判斷東非鋼鐵產業處在世界前列,因爲目前東非鋼鐵產業已經實現了一次技術更新,和世界其他大國無明顯的技術差距。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1900年,東非鋼鐵產量只落後於美,德,英三個國家,其中英國排在第三,產量接近五百萬噸,而東非排在第四,第五是沙俄,只有兩百多萬噸。

東非的鋼鐵產業發展離不開東非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飛躍發展,交通建設本身就對鋼鐵等基礎原材料有着巨大需求量,而交通發展又爲鋼鐵產業整合提供了條件。

就比如阿平頓鐵路的修建,使得東非西南部的鐵礦爲布拉瓦約的鋼鐵廠提供了新的原材料產地,使得布拉瓦約的鋼鐵產量進一步提升。

“1900年,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了九萬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歐,美的第三大鐵路網。”

這個數據超過了計委的計劃,但也沒有達到鐵道部所說的十萬公里水平,不過依舊能反映東非鐵路建設上的突飛猛進。

在鐵路領域,如果是單個歐洲國家自然無法和東非相比,但東非國土面積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比整個歐洲面積還多出將近一個印度的面積,所以東非雖然坐擁世界第二大鐵路網,但密度上遠遠不夠。

而與歐洲相比,美洲的鐵路建設更是排在世界第一,其中美國和加拿大的鐵路都不少,美國更是世界鐵路里程排在第一位的國家,總里程已經達到三十萬公里,單單是美國一個國家的鐵路就已經可以和整個媲美,而美洲還有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尤其是加拿大絲毫不比歐洲國家差,達到近三萬公里。

而且美國鐵路依舊處在飛速發展階段,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和汽車普及之前,鐵路依舊將是美國東西海岸之間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

所以東非想在鐵路里程上超越美國是不太可能,恩斯特也沒有這個想法,不過這改變不了東非鐵路總里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這個事實,而國土面積第一的沙俄只有五萬公里左右。

東非鐵路的發展是推動鋼鐵產業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的還有船舶製造,公路,橋樑等交通發展都極大推動了本國高鐵產業的發展。

“紡織業也得到了巨大發展,我們的紡織業和1890年相比,產量翻了將近兩倍,同樣處在世界前列,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這爲我國紡織業發展提供了基礎的原材料,同時大量出口歐洲等地區。”

東非發展紡織業有着天然優勢,因爲東非國內大部分區域都適合棉花種植,包括剛果盆地的基桑市,都是重要的棉紡織業中心之一,而南非戰爭之後,東非還從葡萄牙人手裡接手了大量棉花棉花種植園。

不過除了滿足國內需要,東非棉花主要還是出口給德國等中東歐國家市場,其中德國棉紡織業飛速發展,而德國又不是主要棉花產區,所以東非就成了德國主要棉花供應國,而東非幾乎可以滿足德國所有棉花需求,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上。

“電力和汽車,石油等新興產業我國依舊處在領先地位,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出口產品大部分來自這些新興產業,同時在1889年,展開了新一輪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工作,爲我國能源領域安全提供保障。”

毫無疑問,東非目前飛速發展的汽車和石油,化工等產業都需要石油作爲基礎保障,所以東非政府在恩斯特的指示下,已經開始新一輪能源勘測工作。

其中前世烏干達的艾伯特湖(東非稱康斯坦丁湖)盆地是本輪石油勘測的重點,這裡的石油資源足夠支撐東非未來五十年內的需求。

當然,東非北部位於尼羅河盆地的石油資源和卡賓達附近的石油資源,恩斯特暫時還不想啓動,這兩個地區都處在邊界地區,比較容易引起爭端。

至於艾伯特湖盆地附近的石油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其位於東非核心領土大湖區範圍,十分安全。

“……截止到1900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經多達三千多家,這些企業佔據了我國經濟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和其他企業,包括地方小微企業,合資企業等等,形成了東非總體經濟格局。”

第1152章 黑幫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612章 美食節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81章 捷徑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87章 初交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726章 深入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45章 空軍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98章 貝拉市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13章 站隊第298章 香蕉園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35章 休整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21章 裁軍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88章 巡邏兵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344章 輿論戰第594章 矛盾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68章 餐具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507章 大水災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54章 發“貨”第438章 倒計時第780章 追蹤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114章 抉擇第73章 消化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8章 貝拉市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65章 高原省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460章 衝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467章 回籠資金斐迪南大公第290章 長絨棉第1012章 萌芽第228章 留學生第596章 壓迫感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07章 換牌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925章 造船業第1165章 抵押物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780章 追蹤第1380章 前線戰場
第1152章 黑幫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612章 美食節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81章 捷徑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87章 初交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726章 深入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45章 空軍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98章 貝拉市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13章 站隊第298章 香蕉園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35章 休整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21章 裁軍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88章 巡邏兵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344章 輿論戰第594章 矛盾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68章 餐具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507章 大水災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54章 發“貨”第438章 倒計時第780章 追蹤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114章 抉擇第73章 消化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8章 貝拉市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65章 高原省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460章 衝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467章 回籠資金斐迪南大公第290章 長絨棉第1012章 萌芽第228章 留學生第596章 壓迫感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07章 換牌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925章 造船業第1165章 抵押物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780章 追蹤第1380章 前線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