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野心

這次行政區劃改革最主要的功能是依託中央鐵路,對內陸地區進行合理的產業佈局,所以贊比亞,剛果南部高原(加丹加高原),津巴布韋被分成三個省。

施瓦本省的主要產業是銅礦開發,除了銅礦外,還有鈷礦,錫礦,鈾礦,金礦區則分佈在黑森省,其人口主要分佈在南方的熱帶草原區域,北部則是熱帶雨林。

東非的施瓦本省相較於前世剛果的加丹加省實際面積是變小了的,但是礦產資源依然佔到剛果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前世,剛果加丹加省的資源,比如鈷礦和鈾礦實際上都控制在美國人手中,而加丹加省的鈷礦資源佔到世界的七成,鈾礦(鈾238)佔到世界的百分之六十,同時錫礦佔世界的百分之十,銅礦在百分之八左右。(各個機構數據不統一,作爲參考即可)

這種資源稟賦,讓前世加丹加地區衝突不斷,英,美,比利時,俄羅斯都在當地扶持勢力,甚至連盧旺達也摻和進來。

霍亨索倫行省資源稟賦也不算差,處在中間位置,南北交通便利,能夠承接南北施瓦本省和馬塔貝萊省兩省之間資源交互。

馬塔貝萊省,也就是津巴布韋的資源,最出名的,也就是津巴布韋大巖牆,呈南北橫貫津巴布韋中央區域,與中央鐵路基本貼合。

這是中央鐵路從哈拉雷修建到布拉瓦約,而沒有走捷徑,同時放棄前世英國人走國王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一線,改從前世卡里巴水庫東岸修建跨河大橋的主要原因。

在這一點上,恩斯特充分借鑑了前世經驗,就比如卡里巴水庫,卡里巴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贊比亞北岸卡里巴水電站正常蓄水位是487.79m,死水位475.5m,最大庫容1 850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調節庫容爲608.5億立方米,爲贊比亞、津巴布韋共享,作爲參照,遠東最大的三峽水庫總庫容量只有393億立方米。

對於卡里巴水庫這種超級工程,恩斯特是想要在東非復現的,但是當前東非沒有這個能力和條件。

所以卡里巴水庫就留在了恩斯特的小本本上,等到將來條件成熟了在建設。

前世卡里巴水庫東西長達二百多公里,因此中央鐵路整體向東偏移了二百多公里,這使得中央鐵路從盧薩卡到哈拉雷再到布拉瓦約段,總體上變成了一個大三角形。

不過因爲比勒陀利的原因,中央鐵路整體上還算比較直,同時可以照顧沿線的(大)城市,利用率還是比較高的。

等到中央鐵路完成後,東非就能一舉激活內陸經濟,順帶開發南部的新漢堡港。

對於原德蘭士瓦共和國恩斯特打算延後開發,原祖魯王國(南邊疆省)就不用了,祖魯王國境內主要以煤炭爲主,而且兼有港口的便利。

所以開發德拉肯斯山脈的煤礦資源是一個重要項目,這裡的煤礦開發後可以直接通過海運送往東非,用以支撐東非東部沿海工業發展,像達累斯薩拉姆,巴加莫約,坦噶,蒙巴薩,姆特瓦拉等沿海城市都能因此直接受益。

畢竟英國最不缺的資源就是煤礦,本土的煤礦資源足夠多,加上殖民地,可以說煤礦是英國人最廉價的礦產,如果他們連南邊疆省(原祖魯王國)這點煤礦資源都貪,恩斯特很願意教教他們做人。

眼下隨着經濟危機的持續,距離全世界被瓜分也進入倒計時時間,實際上意大利和比利時都已經展開行動。

意大利人目前鞏固了阿比西尼亞帝國東南方向的控制,而且在經濟危機影響下,意大利王國把國運都賭在了阿比西尼亞帝國。

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也施展了前世自己的特長,通過各種手段,把烏班吉河以西的剛果土著騙得團團轉,已經拿到了當地的主權。

兩個國家下場,而其他大國還沒有什麼動作,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還沒有感受到競爭對手的壓力。 東非王國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德意志地區經濟危機,德國和奧匈帝國在經濟危機中整體向好,危機最嚴重的美國則承受了比歷史上更嚴重的危機。

因爲德國大多數工廠維持基本運轉的原因,加上黑興根財團對美國的競爭(主要在電力產業領域),美國的鋼鐵,電力等產品很難在歐洲打開銷路,同時美國的農產品也遭受了比原歷史更加嚴重的競爭,尤其是糧食,菸草等作物,反倒是本土因爲失業率高漲,前途不明朗的原因,菸草銷量暴漲。

不過美國的這次危機,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因爲東非消化了美國的一部分失業人口。

東非移民署在美國的德裔社區大量招聘德意志失業工人和農民,甚至通過德裔社區的報紙來打廣告,許多德意志工人搭着東非的販奴船就去了東非。

至於城市的德裔社區爲什麼還有德意志農民,這也是東非王國的鍋,農業危機之下,美國南方種植園爲了應對經濟危機紛紛縮減成本,減少開支,所以大量極其廉價的黑人取代了原本種植園僱傭的白人農工。

黑人勞工根本就不需要工資,因爲他們的合同是直接和海地政府掛鉤的“務工人員”,也就是勞務派遣工。

理論上他們的工資是海地政府簽發的,美國種植園主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給這些“勞工”發工資,只需要保證他們的一日三餐即可。

種植園主最不缺的就是糧食,現在倉庫裡糧食堆積如山,都賣不出去,拿來養養聽話的“奴隸”也不錯。

而且這些奴隸完全合法,聯邦政府和法院也挑不出任何毛病,這些奴隸老了或者殘疾了也好解決,因爲美國解放黑奴的原因,社會上的黑人可不少,不需要的時候直接放流社會就行了。

大量新型黑奴涌入南方種植園,底層白人的生活自然更不好過,也就波及到了白人農工。

而美國龐大的德裔人口,美國最主要的工人來源,也是失業的主力軍,就被東非吸納。

僅1874年前三月份,就有二十多萬德裔美國人前往東非,超過德國和奧地利成爲東非德意志移民第一大來源國。

歐洲和美國這麼卷,所以遠東市場很受世界各國關注,遠東極大消化了這次經濟危機造成的產能過剩。

相較於歐美的還算剋制,日本直接選擇對遠東腹下的蛋灣島動手,結果在提前得知消息的蛋灣島上級政府(福建)的干預下,直接撞得頭破血流。

東非王國駐珠海通商區的領事館護衛連,收穫了一筆意外之財,不過也傷亡不小,德意志僱傭兵是全世界出名的,換句話說恩斯特祖上也做過僱傭兵生意,這種事在歐洲一點也不稀奇。

作爲殖民和開發非洲的急先鋒,恩斯特並不準備在這次瓜分世界的熱潮中無動於衷,除了鞏固非洲取得的成果,東非也打算在非洲更進一步,同時等到東非的海軍初具規模後,恩斯特心心念唸的印度洋,也可以開始有所行動,而且不單單是印度洋,太平洋方向,恩斯特也準備試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渾水摸魚。

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15章 交涉第673章 象牙第704章 底氣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327章 南下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89章 態度第976章 開始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395章 下藥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343章 屯田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82章 麪粉廠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74章 “整肅”運動還在審覈……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52章 過往第1377章 賄賂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92章 菜市場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14章 輕工業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369章 送別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23章 旱情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938章 換血第591章 歸途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91章 抵達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752章 軟柿子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402章 妥協第556章 氣吐血第546章 許可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41章 新農業第619章 繳獲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942章 宣戰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41章 回國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42章 宣戰第889章 遠東戰火
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15章 交涉第673章 象牙第704章 底氣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327章 南下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89章 態度第976章 開始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395章 下藥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343章 屯田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82章 麪粉廠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74章 “整肅”運動還在審覈……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52章 過往第1377章 賄賂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92章 菜市場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14章 輕工業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369章 送別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23章 旱情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938章 換血第591章 歸途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91章 抵達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752章 軟柿子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402章 妥協第556章 氣吐血第546章 許可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41章 新農業第619章 繳獲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942章 宣戰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41章 回國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42章 宣戰第889章 遠東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