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

(這幾天一直在關注7。5事件。心情憤怒之極。以至於前幾天無心寫作。在這裡向讀者們表示歉意。不過說實在。到了今天爲止。還是心情非常難過。爲7月5日死難的同胞默哀。)

萬曆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公元1592年12月21日。

這天是冬至日。算是良辰吉日。也是渠秀荷進門的日子。

到了這天。由顧雲孃親自坐轎押擔。隨行的。還有宣天的鼓樂。最後是一頂大轎。四對紅紗燈籠。一路而去。引來圍觀的人無數。

女方喜點是設在祁縣會館內。此時那裡己是人山人海。賀喜的人不斷。不過這裡大多爲商賈之家。最後渠秀荷盛妝打扮。上了大轎。隨行的。還有諸多的陪嫁之物。

最貴重的。是諸多的首飾等。共計名貴金廂珠玉首飾十副。其中的一副金廂珠寶蟾宮桂兔首飾及金廂玉鳳頂珠寶首飾。就是放在江南。也是極品。明末風氣奢華。女方以陪嫁之物貴重爲榮。這樣女子也會更受夫家重視。

一路敲鑼打鼓。鞭炮聲震耳欲聾。大轎回到黃府。這裡早己是裝扮得煥然一新。雖是納妾。但由於現在黃來福的身份。加上渠家也是富貴人家。因此還是賓客盈門。

渠秀荷不是一般的妾。所以納妾的相關嫁娶之儀。如花轎、儐相、紙燭、拜堂、撤帳等。都是按最隆重的來辦。

渠秀荷是個如花似玉的大美人。當晚黃來福有福了……

第二日。渠秀荷來拜見大婦顧雲娘。向她磕頭。遞了鞋腳。顧雲娘端坐着受了她四禮。並不答拜。這是當時明朝妻與妾的規矩。

直到渠秀荷拜完。顧雲娘才笑道:“妹妹請坐。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一邊說一仔細打量她。見渠秀荷穿了一身淡綠地緞裾。脖上圍着貂裘。髮髻上插着犀玉大簪。耳鬢邊插着珠翠鬢邊花。臉上透着一股醉人的暈紅。秀麗中帶着嫵媚。顯是昨晚黃來福雨露滋潤的緣故。

看她的樣子。想必昨晚肯定是被黃來福折騰了一晚。想到這裡。顧雲娘不由內心略略有些酸。不過她很快按納住了內心的情緒。和渠秀荷說笑起來。

跟下來。渠秀荷又和劉玉梅平敘了姐妹之禮。二女都坐在顧雲孃的下首。柳環和眉月還不是妾地身份。不過二女有孕。地位提高不少。也是坐在一旁。

顧雲娘吩咐周邊的丫鬟們。以後在府中就稱呼渠秀荷爲三娘。

黃來福納渠秀荷爲妾。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才停歇下來。而接下來幾日。他又有了意外之喜。劉玉梅。柳環。眉月三女。先後都在幾日內。各自產下了一子。母子平安。

黃來福大喜。連黃大郎在內。他現在有了四個兒子。他爲劉玉梅產下之子取名爲黃二郎。爲柳環產下之子取名爲黃三郎。爲眉月產下之子取名爲黃四郎。

正當黃來福沉醉在納妾得子的快樂的時候。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朝鮮。那場暴風驟雨似的戰亂。己經越演越烈。

朝鮮有三千里江山之稱。一直是大陸與日本島國兩邊攻受的對象。幾千年來。一直改變不了這樣的命運。而這個半島。又一直是對面島國垂涎攻擊的地方。當然。島民們的最終目地。還是爲了半島身後那片富饒美麗的大陸。對他們來說。貧瘠又多地震地列島之地。實在是太沒有安全感了。而那個大陸。又實在是太富饒了。

列島雖小。卻從不不缺乏野心家。從唐朝開始就是如此。只不過能力有限沒辦法。到了明萬曆時。更出現了一個野心狂豐臣秀吉。這位老兄不但想攻佔朝鮮。還想攻佔中國。至於還想攻佔印度。在明時就有這樣的野心與狂想。實在是讓人懷疑他是不是穿越人士。

早在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還在征討毛利時。就寫信給織田信長。言道待大軍平定本州後。就要進發九州。然後圖朝鮮以窺大明。最後一統地球。到了征服高野寺以後。他在給一柳末安地信中說:“日本國之事自不待言。尚欲號令唐國。”

爲了備戰。他甚至還委託歐洲傳教士購買兩艘歐洲戰艦。準備加以仿造。

到了明萬曆十九年初。公元1591年的時候。此時豐臣秀吉己經統一了全日本。他的野心更是控制不住地膨脹起來。他嘴邊總是念叨着一句話:“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又過了幾個月。由於日本國內武士們對土地分封不均極爲不滿。爲了消除這個隱患。加上豐臣秀吉對大明朝不與自己通商的憤怒。又爲了滿足自己的狂想慾望。他決定對外發兵。

在六月時。豐臣秀吉派出了使者宗義智。致書朝鮮國王李。要求假道朝鮮進攻明朝。並要求朝鮮國王率兵作爲前導。他在書上寫道:“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予入大明之日。將士卒臨軍營。則彌可修鄰盟也。予無願也。只顯佳名於三國。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會軍營爲我前導。”

當時朝鮮國從國王到百姓。都視大明爲君父。自認第一屬國。恭敬得不得了。從來就沒有過什麼反叛的心思。對於豐臣秀吉地無理要求。朝鮮國王李自然是斷然拒絕。

拒絕歸拒絕。不過豐臣秀吉卻認爲自己心中有數。不論是明朝時的日本。還是民國時的日本。當時都對情報工作非常重視。而且工作非常認真。當時在抗戰時。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製地還要準確。連一個山丘。一口井都標得極爲清晰。他們的地圖。一直受到中國軍隊的普遍歡迎。可想他們地情報工作做到了什麼樣地地步。

不說此時的朝鮮。就是此時地大明。兩國內很多情報。日本國內都有專人瞭解。當地的朝鮮武備廢弛。國內風氣普遍重文輕武。國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三百多個郡縣大多數沒有設防。而且黨爭激烈。比起大明朝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內混亂無比。

這樣的情況。自然讓豐臣秀吉認爲朝鮮不值一提。他主要擔憂的是大明。畢竟狂妄歸狂妄。能統一日本。豐臣秀吉不是個簡單的人物。當時的大明如此龐大。軍隊如此衆多。文明影響力如此深遠。對日本人的壓迫力是非常沉重的。可說是幾千年的陰影累積在心中。

不過後來豐臣秀吉召見了一個倭寇。讓他消除了內心的陰影。

該人答道:“餘部三百。下福建過一年。全甲而歸。唐人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聽了他地話後。豐臣秀吉大喜。重重的心事也就放了下來。

而且說實話。豐臣秀吉也有自信地本錢。日本國久經戰亂。薰陶出一批批久經戰事的軍人。他麾下地武士。更多爲亡命之徒。作戰勇敢。視戰爭爲呼吸般自然的事。

而且此時日本裝備精良。從西人手中進口了大批的武器。豐臣秀吉手中。更是擁有大規模的火槍部隊。他們的火銃。比明軍還先進。在戰術方面。日軍也有相當進步。發明了三線戰術。一線開槍。二三線裝子彈。形成持續火力。對騎兵有較大殺傷力。這種戰術。只有戚家軍的火器五段射可以比擬。

整體來說。當時地日軍戰鬥力。他們的裝備。他們的戰術水平。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決對是精銳之士。這讓豐臣秀吉的膽氣變得越來越高。他加緊了戰爭的步伐。

萬曆十九年時。日軍的千餘艘戰艦已建造完畢。名古屋上也囤積了足夠使用數年地糧草。三十萬地軍隊在動員後已是整裝待發。一切已在弦上。

萬曆二十年初。公元1592年4月。豐臣秀吉發佈命令。九個軍團共15萬兵力。大小艦艇七百餘艘。分別從福岡。名古屋。對馬海峽等地出發。出征朝鮮。

這十五萬日軍。都是當時日本國內最精銳的部隊。兵力分配爲:

第一軍:小西行長。一萬八千人。第二軍:加藤清正。二萬二千人。第三軍:黑田長政。一萬二千人。第四軍:島津義弘。一萬四千五百人。第五軍:福島正則。二萬五千人。第六軍:小早川隆景。一萬五千人。第七軍:毛利輝元。三萬人。第八軍:宇喜多秀家。一萬一千人。第九軍:羽柴秀勝。一萬一千人。

此外還有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師和七百艘艦船作運輸士兵和海戰。爲了補充兵源。豐臣秀吉還命令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政宗等人將他們地旗下的軍隊集結在名護屋作爲預備隊。又有十萬五千人。一時間日本人自稱爲“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在戰略上。豐臣秀吉採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確定了“陸海並進”。“以強凌弱”。“速戰速決”的戰法。以水軍保證陸軍的戰略物資供應。陸軍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舉佔領朝鮮。

大軍攻取順利。小西行長率領的先頭部隊第一軍1。8萬人。分乘艦船七百艘。於四月十二日渡過對馬海峽。翌日凌晨成功登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釜山朝鮮守軍。迅速攻下了釜山。守將鄭拔戰死。城中數百朝鮮官兵血戰至最後一人。日軍付出傷亡千人的代價。

同日。日本水師九鬼嘉隆部在巨濟島擊潰慶尚道節度使元均所部。瀧川一益率東路軍攻陷蔚山城。丹羽長秀率西路軍登陸固城。固城守城將不戰而逃。

四日之內。朝鮮海防重鎮釜山。東萊。梁山等地相繼陷落。沿海守軍聞風而逃。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率第二軍2。2萬人、黑田長政率第三軍1。1萬人也相繼在南部海岸登陸。前三軍登陸後。日軍後續主力8萬人和其餘艦隊相繼入朝。

日本大軍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進。朝兵無力抵擋。沿途各道守軍望風而逃。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很快日軍便到達王京漢城城下。朝鮮備邊使李諡看到日軍軍容強盛。竟然慨嘆說:“今日之敵。似如神兵!”

五月二日。日軍攻陷朝鮮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在日軍度過漢江之前狼狽出城北逃。京城守將李陽元。竟把兵器沉入漢江。不戰而降。日軍進入王京之後大肆屠殺劫掠。將號稱“小中華”的漢城付之一炬。

戰事如此順利。豐臣秀吉欣喜若狂。

五月二十六日。豐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鮮及明朝的計劃二十五條。他對自己侄子豐臣秀次道:“高麗都城已於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關白之職授汝。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爲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爲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

六月三日。豐臣秀吉下達了進攻明朝的命令。他瘋狂地道:“如處女之大明國。可知山之壓卵者也。況如天竺。南蠻乎?”他把明朝比作處女。把日本比作猛漢。可謂狂妄之極。

由於戰事順利。不說當時日本國內舉國歡騰。就是當時侵朝日本各軍也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日將鍋島直茂請求豐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領土賞封給他。日將伊達政宗寫道:“何知今歲棹滄海。高麗大明屬掌中。”

在漢城的日軍稍事整頓後。又繼續北進。六月十五日。日軍攻陷平壤。

僅兩個月零兩天。朝鮮浹旬之間。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十八道全部陷落。兩個朝鮮王子被俘。朝鮮全國八道已失。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遼東半島之地義州一帶尚未爲日軍所陷。

朝鮮國王李逃到義州後。他知道若沒有大明的幫助。根本沒可能光復朝鮮。因此他派出多批使臣。拼命地向大明求救。爲了讓大明出兵。朝鮮的使臣們想盡方法。除了向萬曆帝遞交國書外。還分別去遊說大明各閣臣、尚書、侍郎、御史、宦官等。甚至表示願意內附於大明。

朝鮮國王李面對大明使者。更是激動地道:“與其死於賊手。毋寧死於父母之國!”

而此時。日軍對朝鮮的大舉入侵。也是大大地震動了大明。面對朝鮮戰事。大明朝廷上下爭論不休。不少朝臣認爲朝鮮太過無能。即使援助。也是無用。兵部尚書石星則認爲應禦敵於國門之外。爭論非常激烈。從四月爭到七月。大明官員們還沒有爭出個子醜寅卯辰。

最後萬曆帝發話:“宜速救援!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一錘定音。大明決定出兵。

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07章 糧盡第1章 附身邊軍147章 面聖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34章 岢嵐州第244章 度種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5章 火熱第225章 朝會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章 家人溫馨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65章 規劃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26章 不滿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67章 播州第234章 城破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45章 威赫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51章 軍歌(2)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41章 徵日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00章 又震動第265章 規劃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38章 衛學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1章 成親(3)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46章 談判147章 面聖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07章 糧盡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51章 軍歌(2)第178章 大移民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51章 軍歌(1)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45章 交權、招兵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38章 援軍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93章 除夕日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
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07章 糧盡第1章 附身邊軍147章 面聖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34章 岢嵐州第244章 度種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5章 火熱第225章 朝會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章 家人溫馨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65章 規劃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26章 不滿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67章 播州第234章 城破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45章 威赫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51章 軍歌(2)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41章 徵日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00章 又震動第265章 規劃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38章 衛學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1章 成親(3)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46章 談判147章 面聖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07章 糧盡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51章 軍歌(2)第178章 大移民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51章 軍歌(1)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45章 交權、招兵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38章 援軍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93章 除夕日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