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妖言惑衆

黃來福見李如鬆連着幾個高級文官樣子的人一起走來,大喝了一聲:“全體下馬。”

在一道道的傳令聲中,數千人整齊下馬,令行禁止,又是讓旁邊觀望的衆將歎服。

等李如鬆等人走得更近,黃來福也是下了馬,大步迎了上去,他走到李如鬆的身前,一撩鬥篷,單膝下跪,雙手抱拳,大聲道:“末將山西鎮副總兵官黃來福,見過提督李大人,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李如鬆虎目掃視了黃來福身後的五寨堡軍隊一眼,微笑道:“黃將軍不用多禮,起來吧。”示意黃來福起來。

接着李如鬆又爲黃來福介紹身旁的宋應昌與郝傑二人。

聽說是這樣的兩位大員,黃來福不敢掉以輕心,忙又施禮道:“末將黃來福,見過經略宋大人,見過巡撫郝大人。”

宋應昌與郝傑二人早在仔細打量黃來福了,見他英氣勃勃,年不過二十多歲,二人心下暗暗詫異他的年輕。宋應昌道:“黃將軍一路前來辛苦了,請起吧。”

黃來福大聲道:“謝大人。”

宋應昌見黃來福禮儀周全,不似李如鬆那些飛揚跋扈,不由暗暗點頭。同時又心下奇怪,看黃來福這麼的一個典型武將的人,爲什麼屯田如此厲害?

不說宋應昌與郝傑二人打量黃來福。黃來福也是在暗暗打量二人。早在來遼東之前,他己經查閱過筆記本電腦中相關地朝鮮之戰資料,相關的戰役及人物等。都有作過查閱。

宋應昌與郝傑二人自然也在查閱中。

眼前的這位經略備倭大臣宋應昌貌不驚人,看上去只是一個很普通地中年文官,還有點沉默寡言。不過黃來福知道他深通韜略,熟知兵法。是個處事穩重的人。當朝兵部尚書石星幾次請戰,想親自領兵去朝鮮,不過都被萬曆帝拒絕了,而派遣宋應昌領軍入朝作戰,可見宋應昌在萬曆帝心中的地位。

至於宋應昌旁邊地郝傑。也不是個普通的人物。郝傑原爲都察院監察御史,萬曆十七年時。他以右僉都御史地身份巡撫遼東。萬曆十九年春時,遼東總兵李成樑部下李寧,在一次領軍出擊時大敗,數千將兵死傷大半,李成樑不但不追究李寧臨陣脫逃之罪,反而上書請功。郝傑立即寫奏章,向皇帝直言真相。

事情敗露後,李成樑不得不引咎辭職。郝傑則被提升爲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協理京營戎政。升任右都御史。在援朝之戰時。郝傑還非常注意收集日本的情況,於萬曆二十一年時。編寫出《日本考》一書,全書共分五卷,內有日本國圖,倭國事略,歷史沿革,字書歌謠,文辭歌賦等內容。不但爲當時大明朝堂決策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也成爲後世研究中日交流史的權威之作,中華書局多次重版發行。也是個極厲害的人物。

見過宋應昌與郝傑後,李如鬆又爲黃來福介紹自己身旁地五弟李如梅。李成樑一共有九個兒子,當時人稱李家九虎將。長子李如鬆,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楨,現任指揮使,後鎮遼東。四子李如樟黃來福也見過。五子李如梅,就是眼前這位。其餘諸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人,後來最少都是官至參將。

此時黃來福看向李如梅,見他頭戴八瓣帽兒鐵盔,身披虎頭連鎖鐵甲。這樣大寒的天氣,甲上己經結了一層薄冰,身材粗壯,年在三十多歲,口中不時呼出白氣,看起去就是一個典型地邊關虎將。

聽大哥這樣說,李如梅抱拳大聲道:“防海御倭副總兵官李如梅,見過黃將軍。”

在此次的東征朝鮮國中,李如鬆爲提督,李如柏、李如梅、黃來福三人同爲御倭副總兵官,因此李如梅以平級見黃來福,並不時打量他。

黃來福心想原來這人就是李如梅,也是抱拳施禮道:“原來尊駕就是如梅將軍,來福早己久聞大名,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被黃來福這樣一說,李如梅也感得意,裂開大嘴笑了。

最後是李如柏走上前來,笑道:“黃將軍,我們又見面了。”

二人早在寧夏城便相熟,當下二人見過禮,舉止間頗感親熱。

衆人寒暄完畢,宋應昌吩咐李如鬆好生安置黃來福,又慰問了黃來福幾句,然後他與郝傑進城去了。

李如鬆吩咐李如柏及一個後勤兵官,爲黃來福安排營地。

遼陽城內是免談了,就是在遼陽城的四周,也是扎滿了大軍的營地。要想找個地方紮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爲大軍紮營,人馬都需要飲水,所以需要靠近水源駐紮。最後李如柏的家丁們,在遼陽城北的太子河邊找到了一處安營紮寨的地方,總算可以將黃來福這羣兵馬安置下來。

在城外衆軍馬各色眼神中,黃來福領軍去了。

遼陽城北,太子河邊。

十二月的東北寒風刺骨,就算地上沒有雪,但士兵們靴子裡出的腳汗在夜間也能結成冰。太子河上,早己結滿了厚厚地冰,此時在河邊,己是一片地人叫馬嘶,熱鬧無比。

頭臉包個嚴實,只露一雙眼睛,戴着皮手套,身上穿着厚厚呢絨軍大衣的五寨堡輜兵及輔兵們,他們早己破開河邊地厚冰。一邊口中吐着濃厚的白氣,一邊喊着口號,往來河邊。一桶桶地擔着飄浮着大塊冰塊地水,用於人馬的飲用及準備飯食之用。

雖經過大明數百年的開發,不過遼東之地還是地廣人稀。就是這鎮城不遠地太子河邊,都頗有一些北大荒的氣象。河邊滿是蓬勃叢生的野草,那厚厚地樹葉和草稈。不知道有幾百年歷史。河邊破開的冰口上,不時跳出一尾尾肥大地魚。引起五寨堡士兵們的一陣陣歡呼,爭先恐後地去搶魚。

東北平原,確是土地肥沃,那黑油油的土地,比山西的黃土地肥沃多了。就算眼下是小冰河時期,常年不降雨。使遼東農業,同樣受到沉重的打擊,但自然條件,還是比五寨堡等地優越得多。

離河邊不遠地一塊平原上,掌管後勤的何如鎮,正大聲地喝令着,指揮着各軍士們安營紮寨。野外紮營,五寨堡軍隊早己訓練熟練,加上不久前有平寧夏時千里紮營地經驗,因此五寨堡軍隊紮營的速度非常快。只用不了多長時間。幾千人的營地,便駐紮完畢。營地規範完善,攻守兼備。

而由於遼東之地酷寒,所以比起在寧夏鎮,營地扎得更爲厚實,炭火、熱水等,準備得更爲充分。軍中的軍醫們,也是不斷巡視各處,防止士兵們被凍傷。

黃來福身旁的李如柏不由看得暗歎不己,從紮營這點就可以看出,五寨堡軍隊之精,連遼東鐵騎也比不上。

“遼東這鬼地方,也太冷了吧?”

黃來福身旁的楊小驢不時蹦跳着,晉西北的五寨堡雖然也冷,不過遼東更冷,而且比起五寨堡的乾冷,遼東這地方,處處透着一股陰冷,讓人全身不舒服。楊小驢感覺自己的腳己經凍得麻木了,而且感覺溼漉漉的,要不時蹦跳幾下才舒服。

“這小子,己經是兩個孩子地爹了,舉止還是穩重不了。”

黃來福沒好氣地白了楊小驢一眼,罵道:“你小子,不讓你來,你要搶着來,來了,你又抱怨個不停,早知道你這樣,我就讓大忠跟來了。”

楊小驢忙嬉皮笑臉地道:“別別,少爺,我不抱怨了還不行嗎?您千萬別讓我回去,否則地話,我要被大忠笑死了。”

楊小驢和江大忠同爲黃來福的心腹家丁,不過自黃來福穿越後,幾年過去,現在地江大忠,己經是遊擊之銜,特別是從寧夏回來後,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又會升任爲參將,而楊小驢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守備。

他還指望着這次的朝鮮之戰,他立下大功,好與江大忠平肩呢。如果被黃來福罵回去的話,他也沒臉回去見人了。

見楊小驢這個樣子,黃來福哼了一聲,懶得理他。

旁邊的李如柏笑道:“這位楊小哥說得不錯,遼東之地,確是陰冷,初到遼東的人,總是不習慣。特別是腳足之地,一個不小心,便會凍壞。不過我遼東有三寶:人蔘、貂皮、草(烏拉草)。這草雖是野生,然後無筋無節,異常綿軟,錘熟後墊藉鞋內,冬夏溫涼得當,其功用與棉絮同。黃兄弟不嫌棄的話,兄弟我便命手下送一批草來,以供山西鎮大軍使用。”

秋天的遼東,是草成熟的季節,李如柏每年都收穫了不知多少,此時便賣黃來福一個人情。

黃來福知道李如柏是遼東當地人,土生土長,對如何度過這東北的寒冬季節,有自己的心得體會,當下便道:“如此,小弟便謝過李大哥了。”

李如柏親熱地道:“早在寧夏城,兄弟我便與黃兄弟一見如故,都是一家人,何必客氣。”

他想起一事道:“對了,我大哥有過吩咐,黃兄弟紮營後,便與兄弟一起進遼陽城,我大哥將會設宴款待,以爲黃兄弟接風洗塵。”

他才說到這裡,忽然一個家丁騎馬急急而來,李如柏認得他是大哥李如鬆麾下一員親隨,他正奇怪,就見那家丁下了馬後,急步來到黃來福及李如柏二人跟前,叫道:“兩位將軍,提督大人急召你們議事,快隨職下前往遼陽城內。”

李如柏很是奇怪,他認得那位親隨,就道:“常勝,出了什麼事,這麼急?”

那個叫常勝的親隨嘆了口氣,道:“軍門以祖將軍妖言惑衆,動搖軍心,要召集衆將,當衆責打他,任誰求情都沒用。”

李如柏呆了半響,最後也是無言地嘆了口氣。

李成樑經營遼東多年,擁有家丁達萬人,被稱爲遼東鐵騎。這萬人中,分別由李成樑舊部,各家將,各兒子們統管。李如鬆領有最多,有三千人,此外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楨,李如梧等人。還有李成樑的心腹家丁祖承訓,查大受等人也領有千人。

那親隨口中的祖將軍就是祖承訓,作爲跟隨李成樑最久的家人,祖承訓身經百戰,可說是一員勇將,以前面對數萬蒙古人都沒有一絲畏懼之色,不過七月自朝鮮戰敗歸來後,他卻一反常態,處處言及日軍的可怕,說他們戰力強悍,而且外形怪異,有如魔鬼。當時的日軍,打扮與中原軍隊大不相同,特別是他們的將領,多着幾個牛角的盔甲,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牛頭馬面很相似,第一眼見了,確是會嚇一跳。

不過祖承訓自己害怕不要緊,還到處宣揚,搞得遼陽城的援朝明軍們也是心下惴惴,今天下午時,李如鬆發現這個情況後,不由大怒,便要當衆處罰祖承訓,以阻止這股妖風。

李如柏心下暗歎,大哥越來越不近人情了,你處罰別人不要緊,只是祖承訓跟了父親這麼多年,你處罰了他,難道不擔心父親難過,還有各家人們寒心嗎?

不過李如柏知道大哥不會聽自己的,而且他對這個大哥也是心懷畏懼,他能做的,只是長嘆幾聲罷了。

當黃來福帶着楊小驢等幾個家丁,隨李如柏,那個李如鬆的親隨來到遼陽城時,天色己是暗了下來。進了城,衆人直接進入城內李如鬆的帥府中。

寬大的大廳上,點着幾支巨大的燭火,使廳內明亮無比。此時在廳的兩旁,己是站滿了援朝的各將,個個身着鐵盔鐵甲,神情嚴肅。而宋應昌與郝傑二人,也是身着大明文官服飾,坐在上首一旁,二人都是沉默不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當黃來福和李如柏等人進去時,各將的眼神都是向他們看來,坐在正位的李如鬆臉色深沉,見二人進來,只是略一點頭,黃來福和李如柏向李如鬆行了一禮後,默默地站到一旁。

黃來福放眼看去,只見廳的正中跪着一個年在五十開外的武將,雖是跪着,但黃來福可以想象出他身材的魁偉粗壯,滿腮虯髯,臉上頗有風雪之色。

此時他的神情頗有些怨恨委曲之色,不過只是緊閉着嘴巴,跪在冰冷的地上,不發一言。想必這人就是要捱打的遼東副總兵官祖承訓了。不過黃來福也可以看出李如鬆略給他留了些臉面,還不至於在城外衆小兵們面前責打他。

李如梅看了看祖承訓,又看了看自己大哥李如鬆,李如鬆早己知道他想些什麼,一擺手道:“敢爲祖承訓求情者,與他同罪。”

立時李如梅的嘴巴又緊緊地閉上。

李如鬆冷哼一聲,對跪着地上的祖承訓厲聲道:“祖承訓,你妖言惑衆,動我軍心,你可知罪?”

祖承訓咬牙道:“末將知罪,任憑提督大人責罰。”

李如鬆道:“好,左右,給我拉下去,重責祖承訓五十軍棍,如有下次,定斬不饒。各將也要引以爲戒!”

幾個如狼似虎的彪形大漢不由分說,上前拉了祖承訓就走,很快,大廳外沉悶的軍棍聲就卟卟響起,夾着祖承訓的慘哼聲,顯然是真打,不是假打。

廳內衆將都是聽得竦然,這祖承訓是李如鬆老爹李成樑的心腹家人,李如鬆都敢這樣打,換成別人如何?連宋應昌與郝傑二人都是臉色鄭重。

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章 這一年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12章 老營堡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96章 連升三級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09章 冗濫第45章 交權、招兵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52章 還鄉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38章 援軍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71章 毛紡第87章 大鐵廠第193章 除夕日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32章 跋扈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34章 慘烈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147章 面聖第245章 威赫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33章 威力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5章 火熱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5章 顧家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32章 豎儒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30章 軍糧第38章 衛學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19章 平叛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28章 入朝第230章 軍糧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3章 對馬島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51章 軍歌(1)第178章 大移民第56章 收稅第68章 討價還價第38章 衛學第3章 期望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67章 播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40章 大捷第141章 感嘆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
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章 這一年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12章 老營堡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96章 連升三級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09章 冗濫第45章 交權、招兵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52章 還鄉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38章 援軍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71章 毛紡第87章 大鐵廠第193章 除夕日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32章 跋扈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34章 慘烈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147章 面聖第245章 威赫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33章 威力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5章 火熱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5章 顧家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32章 豎儒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30章 軍糧第38章 衛學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19章 平叛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28章 入朝第230章 軍糧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3章 對馬島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51章 軍歌(1)第178章 大移民第56章 收稅第68章 討價還價第38章 衛學第3章 期望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67章 播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40章 大捷第141章 感嘆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