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

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市舊城,於明隆慶六年俺答部的俺答汗及其妻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該城模仿元大都,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鑾殿。城竣工後,明廷賜名爲“歸化城”,當時歸化城的城牆全部用青磚砌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青城之名便由此而來。

萬曆六年,俺答汗在青海向達賴三世許願回來後,開始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弘慈寺(現在的大召寺),兩年後竣工,並花費鉅額白銀鑄成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由達賴三世親自前來開光後供奉在寺內。這座城成了俺答部(又稱土默特部)的聖城。

萬曆九年,三娘子再次擴建歸化城,又修築了一座外城。不過說實在,歸化城並不大,其城呈正方形,每邊長約兩百米,城周不足兩裡,城牆高兩丈四尺,只築有南北兩座城門,建有城樓,但無甕城。城西百米爲扎達蓋河,北門西不遠爲順義王府。

這樣的規模,放在大明內地,只是一個小軍堡的規模,和大明很多州縣城池都不能比。不過城小是小,地位卻非常重要,該城坐落在黃河,大黑河沖積而成的平原上,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加之北枕巍峨起伏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東依連綿起伏的蠻汗山,可謂京西鎖鑰。\\/\除了地理位置重要外,歸化城還是當時俺答部幾十萬蒙古人心中的聖地,年年朝拜的人不斷。此時圍着歸化城四周數百里,分佈着一些俺答部部落,各自統領着幾個萬戶,分別駐守在自己的封地上。

接到三娘子傳下的招集令後,各駐帳的部族族長,便相繼來到了歸化城,進入順義王府議事。

三娘子好慕華風,所以她居住的王府大廳也是如明人般裝飾得有些雅緻。字畫,桌椅,風,瓷器樣樣具備。都是三娘子專門託人去大同府買來的,不明白的人,還認爲這是哪家大明文人地書香宅院。

不過此時在大廳上,卻是坐滿了又矮又壯,大餅臉眯眯眼,身着污濁皮袍,個個滿腮虯髯的蒙古各部落族長們,口水橫飛。羊騷味四射,顯得與大廳的氣氛有些不協調。

大廳上吵吵嚷嚷得如同菜市場,坐在上首的三娘子卻是一言不發,她身着一身地絲綢女裳。慢條斯理地品着極品嚇煞人香,只是一雙銳利的眼睛不時掃過底下的各部族長們。

此時他們說話自然都是用蒙古語(作者就不翻譯了),此時魯博羅部的萬戶圖特迪大聲道:“夫人。\\\明國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居心叵測,他先佔清水河,又佔黃浦川河,現在每天漢民不斷到草原來,如此下去,那個蠶……什麼吞的,很快就要逼近赤兒山,雲川,灰河一帶了,這樣下去。不說奴才的草場耕地不保。就是歸化城,就要被那個總兵所逼視啊。”

魯博羅部駐牧在雲川。灰河一帶(後世的和林格爾),離清水河不到兩百里。眼見黃來福步步逼近,說他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三娘子不置可否,駐牧在雲內,東勝,君子渡一帶地博迪拉部族長布罕博也是道:“不錯,自從那黃來福窺探草原來,不說我們族中的耕地草場受到威脅,就是我們部族中的人口,現在也是偷偷地跑到他們那邊去,沒有了青壯勇士,女人孩子,我們部族,將來靠什麼生存?”

他哀求道:“夫人,您可要爲我們作主啊!”

一個身材粗壯,年在四十的諾延兀部族長歹言恰怒喝道:“漢人步步緊逼,現在是清水河,下一步就是兔毛川河了。如果漢人敢來強佔我族中地草場,我長生天勇猛善戰的勇士,是不會怕於這些漢人的!”

歹言恰地部族駐牧在兔毛川河一帶,離清水河不到百里,是受到威脅最大的一個部落,怪不得歹言恰口出強悍之言。\///\\

不過他身旁卻是坐着乞慶恰,收谷兒臺等部族族長,與諾延兀部族一樣,他們三族一起在兔毛川河一帶遊牧。

聽了歹言恰的話後,乞慶恰皺了皺眉,道:“歹言恰,你要與明人開戰,不要將我們拉下水來,難道你不知道那黃來福是惡魔化身,一向心狠手辣嗎?你的部落想被他滅族,我可不想!”

黃來福在五寨堡城下大敗入侵的蒙古人,還將俘虜的蒙古士兵盡數斬首,疊成京觀。又在寧夏石溝城大量殺俘,他的名聲,早己傳遍了河套之地的蒙古部落,在草原上,他的名字可止小兒夜啼。

因此不要看歹言恰豪言壯語,其實他也是心下惴惴,聽了乞慶恰的話,他大聲道:“我們長生天在青城一帶地部落,有地是勇士鐵騎,難道還會怕他們一個黃來福?”

一個族長冷冷地道:“不要說那黃來福麾下多精兵強將,如果開戰,我們能不能討到好處不說。\//\再說了,那黃來福可是明國總兵,與他開戰就是與明國開戰。當年寧夏拜叛亂時,河西的卜失兔等人不是沒有援助過拜,結果怎麼樣?數萬鐵騎也沒在明國手上討到好處,問一下,我們土默特部,總共有多少能戰地兒郎,準備死多少人,準備討到什麼好處,如果明國絕了我們的市貢,到時又怎麼辦?”

衆人都是一片默然。開戰沒好處不說,如果大明絕了他們地市貢貿易,他們中的很多小部落只能喝西北風了,這是他們所擔憂的。收谷兒臺道:“就是就是,能不開戰就不要開戰,大家相安無事不是很好嗎?”

最後衆人的眼光都是看向三娘子,要看她怎麼說。

三娘子緩緩地放下茶盞,掃視了衆人一眼,道:“開戰不可,天朝待我們甚厚,歲通貢市,坐享全利,而無後憂。如果開戰,勇士們要冒矢石。出萬死,還不知道能有多少掠獲,此爲萬萬不可。”

她沉吟了半晌,道:“當然。各部族所擔憂的事情也不能不顧,這樣吧,我們先派使者前去聯絡那山西總兵黃來福,看看他是什麼意思,能否商議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出來!如果不能的話,再派人去見天朝天子。\\”

衆人想想只有這個方法了,最後衆人同意了三娘子的意思。

此時的黃來福,己是從老營堡視察回來。又在五寨堡轉了一圈後,回到了寧武關。

有感塞外移民及各地礦產繁雜之事,黃來福低調地在五寨堡成立了一個移民局及礦務局,又在寧武關建了一個分支。專門主管塞外移民及各地開礦之事。當然,他成立這個局那個局,其實都是打着私人幕府的名義。並不是公開的官員組織。

除此之外,黃來福這些天還每天出席楊巡撫倡議地止奢侈,正風俗等政務商談事宜,眼下這個倡議正轟轟烈烈地在大明全國開展,一時之間,各省各州各地官員們高談闊論,滿口的節儉言論。

這個所謂的止奢侈政風來自不久前御史趙文炳的一道上疏。他在上疏時極論國朝風俗之壞,倡議各地節儉!

他言道:“近來風俗奢侈,攀比相高。數日之糧,不足供一席之費。百畝之入。不能買一身之衣。嫁女則玄黃耀目。送死則幡幢滿天。居室雕樑畫柱,車馬飾以金錫。披緇削髮。多於農夫。梵宮玄觀,擬於北闕之盛。以至綴珠玉於倡優。緊曳朝履於僕隸。風俗如此敗壞,民豈能不窮!京師爲四方之極、大臣爲百官之望。大臣不行節儉,何以爲百官地表率。京師不行節儉,何以做天下的榜樣。輔臣、九卿,宜身先節約,以爲衆倡。京師不能節儉,當責之五城御史。直省不能節儉,則責之撫、按!”

萬曆帝見後,深以爲然,下令各地各官實行。

一時之間,這個運動轟轟烈烈,大有風行全國的趨勢,百官們的穿衣打扮,宴請吃喝,大爲收斂。連楊巡撫也是多天招開會議,大談厲行節約的必要。不過黃來福看各地也是作秀,這種奢侈之風己經深入了民間及官場的骨髓,豈是區區一道政令所能禁止的?

果然數月之後各人又故態復萌了,一年後,衆人己是徹底地忘了曾有過這道上疏禁令。

當然,此時對於楊巡撫的倡議,黃來福也是報着捧場地態度,眼下二人貌合神離,不過由於礦產之事,二人己是一條繩上的螞蟥,面子上能合作些,就合作些吧。

萬曆二十二年八月二日。

經一個山西商人引見,三娘子派來的私人使者見到了黃來福,談及了塞外之事。對於這一天,黃來福早有心理準備,他心中微微一笑,心想:“總算來了!”

關於這個問題,關係到自己未來在塞外的發展,所以黃來福決定親自去歸化城與三娘子談談,畢竟在使者面前,很多事談不清楚。

而且在黃來福地計劃中,經營塞外需要恩威並重,三娘子領的蒙古部落是自己拉攏的對象,而河套部地蒙古部落,則是將來自己嚴厲打擊的對象。

不過一個總兵出塞,這是一件大事。在現在的大明朝,就是各地總兵每年遣將出塞燒荒時,都必須要向皇帝請示,更不要說象黃來福這種情況了。

因此黃來福通過馬久英公公,向萬曆帝密報了這個情況,這也讓他想到一個問題,自己是否需要向萬曆帝討要一個密報上折的權力。畢竟二人合作賺錢,很多事情是見不得光的。不可能通過正常的渠道上奏,否則被內閣的一些人知道,就事情麻煩了。

不久萬曆帝的密旨下來:“便宜行事!”

得到許可後,黃來福就快速地行動起來,他調派了來福營五百標兵們,隨同出塞,前往歸化城。當然了,對於外邊的人來說,黃來福則說是出塞燒荒。

(晚上還有一章!)

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33章 離別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75章 大過年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8章 轟動第240章 大捷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46章 談判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92章 分功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08章 決戰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8章 衛學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章 家人溫馨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56章 收稅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29章 王京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37章 提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93章 軍議、回家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57章 新戰陣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32章 跋扈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3章 期望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33章 威力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6章 這一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6章 這一年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
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33章 離別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75章 大過年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8章 轟動第240章 大捷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46章 談判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92章 分功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08章 決戰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8章 衛學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章 家人溫馨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56章 收稅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29章 王京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37章 提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93章 軍議、回家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57章 新戰陣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32章 跋扈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3章 期望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33章 威力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6章 這一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6章 這一年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