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陽奉陰違

萬曆二十八年五月初三日。

黃來福帶領兩鎮一路出發,途經山西,陝西,四川三省數千裡之地,經過兩個月的水陸跋涉後,於五月初三日這天,到達了四川的軍事重鎮重慶府。

此時這個山城己是一副戒備森嚴的樣子,城外方圓數十里都是大片的軍隊營盤,盡是柵欄高豎,壕溝高深,重慶城頭,也滿是忙碌的軍士民夫。

去年五月,楊應龍督叛軍圍攻綦江城,城破後盡取城中倉庫資財子女,投屍蔽江,水爲之赤。雖事後亂軍退屯綦江之三溪。不過由於綦江城離重慶僅一日多的路程,叛軍所爲,還是讓重慶上下大驚失色,當時的平播總督李化龍急檄松潘總兵萬鏊移鎮重慶,並調集鎮雄、永寧各漢、土兵到重慶設防。

到今年的正月時,楊應龍又勒兵數萬,五道並出攻取了龍泉司,不過在移兵攻取婺州時大敗,撤回了龍泉。此時總督李化龍己緊急駐節重慶,並日夜徵調漢、土各兵分戍渝城、南川、合江、瀘州等要害之城,加上浙、閩、滇、粵將士紛紛到來,軍聲漸振。李化龍又用計,楊應龍果然具文求撫,遷延不進。

不過雖說楊應龍無力攻取,大明官兵此時也是無力平亂,雙方就這樣僵持下來。作爲總督李化龍的駐節之地,又處於綦江播州屯軍的威脅範圍之內,加上戰事進展不利,重慶上下這種戒備而又沉悶的氣氛就可以理解了。

黃來福領着兩鎮大軍前來,打破了這種沉悶僵持的氣氛,從進入重慶府境內一直到進入重慶城內,圍觀雀躍的人羣就一直沒有斷過,而駐屯在播州附近的大明平亂軍隊聞聽黃來福大軍到來後也是軍心大振。

這些年來黃來福名聞遐邇,有他的到來,大軍平叛得勝的機會就多了幾分保障,況且兩鎮軍隊的軍容軍貌也沒讓圍觀的軍民們失望。

從去年年底開始,山西鎮大同鎮兩鎮軍隊就下發了充足的糧餉,加上一系列的整治,兩鎮的軍風可說一新。而且兩鎮軍隊經過一系列的三級考覈後,隨黃來福來的平亂大軍都是身強力壯的甲等軍,加上他們隨身的衣甲器械鮮明,比起西南各地盡多驏弱的衛所軍,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那種精銳的樣子,一見就讓人家充滿了信心。

西南軍民久聞九邊軍隊彪悍,其中以山西軍爲精,特別是昂然而來的黃來福標兵營中抗着刺刀的兩千鐵甲燧發火銃兵,更是讓衆人見了好奇驚歎不己。眼下這隻軍隊己是大明各地說書先生中的主角,平寧夏,還有兩次的朝鮮之戰,哪裡離得開這隻大軍?此次能親眼所見,自然是讓衆人興奮不己。

黃來福大軍進入重慶城內後,在兩旁歡迎接迎的百姓們可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當然了,對於黃來福的到來,重慶周邊的普遍百姓軍民們歡呼雀躍,心情複雜的人也不是沒有。

黃來福到了重慶後,爲了表示對黃來福這個新任總督的重視,而且說實在內心中也有對黃來福的好奇,前平播總督李化龍,還有此時身在重慶府的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也都親出重慶城外數裡相迎,一直將黃來福迎進了重慶官署內。

進了官署後,雙方坐定,寒喧問禮,便都是相互打量。

三人看黃來福,黃來福也是看他們,只見那前總督李化龍年不到五十,身材魁梧,三綹長髯,一副威嚴精明的樣子,看向自己的目光時,隱隱有些不服氣的意思。

黃來福知道這李化龍還是有些本事的,此時雖說前線軍事不利,但在歷史上,播州楊應龍之亂,卻是他領軍平定的,眼下自己出來橫插一腳,將他的權力奪走,特別是自己還是一個武人之身,自然是讓他不滿。

而且眼下黃來福己到任,李化龍只能回去幹他的四川巡撫了。對於心高氣傲的李化龍來說,這是一種降職的恥辱,讓他在許多人面前擡不起頭來,內心中己有些消極的念頭。

至於那個貴州巡撫郭子章……原先的貴州巡撫是江東之,不過在去年的綦江被破後,加上一系列的軍事不利,萬曆皇帝大怒,便追褫四川巡撫譚希思、貴州巡撫江東之各爲民,還令緹綺逮兵備使王貽德進京治罪,還賜劍懸賞,嚴旨李化龍進剿,在這個背景下,郭子章才榮登貴州巡撫之位。

新得重任,郭子章自然是雄心勃勃,想幹出一番大事業,眼下他還不到六十,適此良機,自然是不會放過。說起郭子章,歷史上也是有本事之人,播州楊應龍之亂被平,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氣的。李化龍被免總督之位後,他曾經看到上位的希望,不過位子最後卻被黃來福這樣一個年輕武人撈到手,自然是讓他內心不滿。

不過身在官場多年,他當然不會小瞧這個黃來福,這傢伙,這幾年中突然風起雲涌的,不說幾大徵都立下大功,得到皇帝的歡心,以一武人身份,火箭似的爬到了總督兩鎮的高位,這在國朝的歷史上是少見的。

特別是他的理財能力,以一武人將境內治理得井井有條不說,還氣魄極大,動不動就是徵放幾百萬兩的出征債券,到現在爲止,這傢伙身上己經是背了上千萬兩白銀的債務,仍然還是神情從容,這點上,郭子章認爲自己是遠遠不如的。

前些時間裡,在黃來福大軍還沒到時,山西大同兩鎮龐大的糧隊己經先期從水陸兩路滾滾而來,聽說這些糧隊都是商人徵送,以平播債券爲資本販賣運輸來的,這種以別人錢糧爲自己謀利,而且別人還爭先恐後效勞的新奇手段,讓重慶府上下都是引爲奇談,也讓郭子章深思。

種種事宜,所以雖然說黃來福年紀不大,不過郭子章並不小瞧黃來福。當然了,由於黃來福是武人,又力挺萬曆皇帝開礦榷稅,自己又在山西鎮大同鎮血腥開礦,所以他在許多文人中可說是惡評如潮,在西南這些保守的地方官評更是不好。

郭子章身爲文人大員,自然是注意影響,要與黃來福保持距離,而且黃來福如要驅使自己,也得有些本事,而且要付出一些代價纔是。想到這裡,郭子章一邊打量黃來福,一邊在內心中暗暗盤算着。

最後是湖廣巡撫支大可,歷史上他就是一個唯唯諾諾之人,在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時也沒有出衆的表現,黃來福的目光在他身上閃過。

雙方己經寒喧過打量過了,眼下軍務緊急,黃來福很快便切入主題。

黃來福正襟危坐,正色道:“本督受皇上遣命,西南平賊大業,俾付於我。福深惟負荷之恩,可說是朝夕惶懼,惟恐誤了皇上的重託。現醜蠻傲虐,率衆犯邊,西南之事,懸垂己有數年之久。來福初到重慶,播事不解,三位大人久在西南,對於這播賊之事瞭解甚多,以後福還要多靠三位大人相協相力,以定播事。”

說着坐在位上微微致敬。

內心略微驚奇這個年輕的新來總督說話時沒有所見武人的粗野,不過看着高高坐在上位的黃來福,李化龍,郭子章,支大可三人眼中都是落出嫉妒之色,這個位子,三人都是想坐啊,眼下卻是歸黃來福這個武人所有,特別是李化龍……三人略略客氣後,又恢復到不語的局面。

看得出場面的冷場與陰冷,看來眼前的幾個文人大員對自己很不服氣啊,他們打算以後陽奉陰違?不過身爲武將,在平日裡管制文官的時候,這種局面黃來福見多了,他只是不動聲色地道:“眼下本督掌管西南兵事,務求蕩平逆賊,不使一人漏網,致遺後患。關於這剿賊之事,三位大人有何高見?”

半響,李化龍沉聲道:“眼下賊勢大張,官兵畏賊如虎,下官往日也只是以計緩賊,好語縻之。不過總督大人威名遠震,眼下更率大軍前來,想必賊人喪膽,播事可定!”

黃來福心中暗暗冷笑,這李化龍說了等於沒說,看來他是死心準備做撒手掌櫃了。

他又轉向貴州巡撫郭子章,郭子章道:“李大人所言極是,總督大人威名遠震,只要授以方略,播事指日可定。不過有道是皇帝不差餓兵,西南歷經數年戰事,早己是軍困民乏,特別是下官的貴州之地,更是缺乏器械糧草,還請總督大人能補充一二!”

黃來福點了點頭,這貴州巡撫雖然向自己要糧要餉,不過總算說了一點實際的東西。要糧要械好說,只要願意打仗就行。

湖廣巡撫支大可陪笑道:“下官也如郭大人所言,彼等烏合賊衆,哪能當總督大人雷霆一擊,總督大人只管授下方略,下官等無不應從。不過將士們也得吃飽喝足才能殺敵不是?”

黃來福冷笑,好嘛,一個個方略見解不說,好象平播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且還沒打上仗,就一個勁的向自己問起糧草器械起來,好在自己事先準備了平播債券,糧草軍械全部自備,不需要向這三省徵收,而且自己又決定着全軍錢糧器械調度的權力。否則的話,依往日由文官們管理糧草輜重,單單一個大軍糧草供應,自己這仗就不知道要打到哪一年去了。

既然你們沒有什麼軍務方略高見,那就全部自己決斷好了。

他淡淡的道:“錢糧器械好說,各部官兵都是爲國殺賊,本督自然不會厚此薄彼,都會足額供應,不使將士們有飢寒之苦。不過剿滅逆賊乃國之大事,各部務必奮勇效力,倘有疏忽或作戰不力者,國法俱在,決不寬容!”

說着黃來福猛然起身,拂袖而去,留下廳中三人面面相覷,暗自後悔。

……

初六日,黃來福到重慶己是三天。

這幾天之內,除了與前總督李化龍交割了軍務外,黃來福就是在官署內查看塘報,翻閱西南各地的兵冊帳薄,與一干隨行的參謀幕僚們分析各地匯聚來的軍事情報,並未再次召見播州附近的文官武將們商議軍務,也沒有發下什麼指令。

許多人都摸不清黃來福的心思,不知道這位聞名遐邇的現任年輕總督打的是什麼主意,藏在官署內不聲不響的。就是現任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都是內心不安,不知道這位黃來福是什麼意思。

不過這幾天黃來福雖然沒有動作,但他們的後勤糧隊還是從各地滾滾而來,帶來了大批的糧草軍械,盡數彙集在重慶府內,看其數目的龐大,似乎可以滿足所有在播州平亂的將士供應。黃來福這種做法,看得西南的將官們吃驚不己,原來黃來福竟可以這樣打仗的。

播州楊應龍之亂之所以蔓延幾年,其實與西南大軍的糧草供應困難也分不開。西南三省除了四川外,盡是貧瘠之地,加上山地衆多,這糧餉的調運困難就可見一斑了。在往常的時候,數省大軍的糧草供應多要三省徵收提供,大家相互推諉,鬧到最後,大軍的糧餉總是不足,將士們吃不飽穿不暖,自然是打起仗來也是有氣無力了。

現在黃來福直接撇開三省供應,自己解決大軍的糧餉問題,得知這消息的三省官員大部分新奇慶幸的同時,內心中也涌起了一些複雜與失落的情緒,似乎自己不再重要一樣,放在往常,這種糧草的徵收調派,可是文官們鉗制武人的最大利器啊。

也有一些人在觀望,他們就不相信,二十萬大軍的糧餉供應,是多大的數目,那黃來福都能自己補足不成?看他到時要不要求到自己的頭上。

初七日,黃來福忽然發出大批的總督署令,首先任命三省各地的主兵主將,皆以漢兵爲主將。此時三省中,特別是四川的情形是沃野千里,四面皆山,土司環而居之。往常川地無兵將,只能借土司爲兵將,所有徵討,只靠土司。土司中雖有忠順之將,也有與播州楊應龍等亂軍連成一氣,暗中勾結相通之徒,播州楊應龍之亂連綿數年,與這些人的暗中相通不無關係。

眼下各省來的軍馬援兵從年初便陸續到達重慶府一帶,連三省兵力算上有二十萬之多,兵力充足,讓黃來福有兵可調。而黃來福此舉,也擺脫了以後在徵調中對土司的依賴。

黃來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舉動,自然引起很大的反響,放在往日,這種兵馬調動往往困難重重,無他,就是兵馬一動,就要耗費大批的糧餉,不過此時雲集在重慶府的大批糧隊,爲黃來福很好地保障了這個問題。

當然了,雖然黃來福威名遠著,而且又有充足的糧餉做引誘,不過此時各地平亂大軍觀望成風,很多人都是驕不可訓,招之不來,使之不動,在調動那些油滑的文官武將時,黃來福就遇到了很多人裹足不前的問題,他們找出種種理由來推託。

這個時候,黃來福顯示出他的強硬手段,在黃來福來四川之前,萬曆皇帝曾賜給他尚方寶劍:“偏裨以下不用命者誅以徇,文武無大小遠近惟部署,兵馬錢糧器械惟調度。”,藉着尚方寶劍,黃來福雷厲風行,接連糾察處罰了好幾個不聽話的文官武將們,這些人中,有數個地方的參政參議文人大員,有湖廣參將黃沖霄,有貴州總兵童元鎮,有參將謝崇爵等人,都被黃來福嚴厲處罰。

黃來福的舉動震懾了所有的人,這個黃來福果然是個厲害角色。此後,在整個播州之戰中,黃來福又先後查參糾劾將官數次,更讓三省上下軍隊官員無不肅然,對黃來福發出的命令都是凜然遵從。

當然了,除了處罰外,黃來福還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重新複用原四川總兵劉綎,劉綎曾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跟從黃來福打過仗,萬曆二十七年時他回國參於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因爲逾期未到任,便被前總督李化龍革職,改補爲南京右府僉書。

黃來福知道劉綎是個厲害人物,在朝鮮戰場上自己就見識過,而且劉綎久居四川,川人與播人都非常憚其威名,是平播中不可缺少的勇將。事實歷史上的播州之戰中,劉綎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破九盤,入婁山關,戰海龍囤,可說是平播首功之臣。

對於自己被複用,劉綎自然是對黃來福感激涕零,願誓死報效。只有李化龍非常不滿,自己將劉綎罷用,黃來福又複用,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到了這個時候,兵力始定、器械始備、糧運始齊,足以守,也足以戰。在這種情形下,召文官武將們來重慶商議軍務的時機到了。

二十日,黃來福又發出總督署令,令三省各地文官中參議以上的人物,武將參將以上的人物來重慶府謀劃軍務。不過黃來福發出這個總督署令時,也是經過一番爭議的。在大明內地中,文武之分更爲的嚴酷,平時的謀劃軍務方略時,都是文官之間的事,就連各地的總兵都沒有資格參與,只有在各文官們議定後,纔將方略授於總兵等人。

眼下黃來福公然號令各地的參將以上人物前來商議軍務,這不是搶奪文官們的權力資格嘛,自然是引起很多人的不滿,不過這種不滿都被黃來福強壓了下去,軍務商議,如期進行。

第240章 大捷第235章 潰散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27章 探獄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65章 規劃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51章 軍歌(1)第33章 離別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86章 商路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147章 面聖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章 火熱第228章 入朝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34章 城破第272章 大災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33章 掩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147章 面聖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13章 發糧餉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78章 大移民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26章 不滿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34章 城破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3章 各方反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86章 商路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89章 激戰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2章 過節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5章 顧家第51章 軍歌(2)第166章 上任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4章 蒼涼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
第240章 大捷第235章 潰散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27章 探獄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65章 規劃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51章 軍歌(1)第33章 離別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86章 商路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147章 面聖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章 火熱第228章 入朝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34章 城破第272章 大災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33章 掩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147章 面聖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13章 發糧餉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78章 大移民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26章 不滿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34章 城破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3章 各方反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86章 商路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89章 激戰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2章 過節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5章 顧家第51章 軍歌(2)第166章 上任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4章 蒼涼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