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開市之爭

(嗯,資料看錯了,明時胡羊十一隻,右羊十一隻,二十隻羊一年共產羊毛三十斤,約價二兩。現代的藏系綿羊,一隻羊可剪羊毛2公斤左右,一公斤賣10元錢。多謝書友天天-關注提醒。)

此後黃來福與三娘子等人的商談順利。蒙人對土地觀念不深,他們經常是一個地方的草場用盡,便遊牧到另一個草原,對於土地耕種,並沒有多少概念。

雖說這些年他們也學漢人定居種地,然而傳統觀念中,還是更看重草場。在黃來福承諾盡收他們的羊毛,而且漢人只管屯田,不會搶佔他們的草場,又許可大量的蒙人商賈入關貿易時,一切便不是問題。至於漢人大量出塞,這是他們沒辦法控制的事,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雙方言談甚歡,只有歹言恰坐在一旁悶悶不樂,對黃來福心中暗恨。

看看時候到了傍晚,三娘子便招待黃來福,在歸化城外舉辦篝火大會,吃烤全牛,看蒙人歌舞,倒也有意思。篝火散盡時,三娘子請黃來福歇息,還精選了幾個族中最出衆的女子侍候。

黃來福本來也想嚐嚐異域風味的,不過看這幾個送來的所謂蒙古美女,個個都是又矮又胖,每人都是羅圈腿,臉上有一股濃厚的羊騷味,頓時什麼胃口也沒有了,當下他義正辭嚴地謝絕了。\\\

三娘子心下暗暗讚許,這黃來福倒不是個好色之徒。三娘子最欣賞的就是男人專情,當年她嫁俺答汗長子黃臺吉時,黃臺吉有妻妾一百多人,全部被三娘子趕跑了。

顧大刀也在旁暗贊,姑父(顧大刀應稱黃來福爲姑父,不是舅舅。這裡多謝書友們的提醒。)真是個正人君子。當時出塞時,姑姑曾暗中交待自己,看來真是多慮幾個蒙古“美女”,讓黃來福暗暗佩服他的口胃。

第三天後,黃來福領着自己的幾百標兵,告別了俺答部的生意夥伴們。幾日的行程後,又回到了寧武關。

不過在進入山西鎮的路上時,黃來福看邸報。上面稱河套部地卜失兔領數萬人入寇固原,遊擊史見戰死,延綏總兵麻貴領兵迎戰。損失了幾個守備後,再將卜失兔趕出。消息傳出,整個大明震動。對於河套蒙古人入侵,固原等地損失慘重。關於各方的責任問題,兵部各官在爭個不可開交。

其實在今年夏天時,延綏鎮巡撫李春光就曾上奏:“套部納款已久,自明安被戮而寇恨深。西夏黨逆而貢市絕,今東西各部皆乞款,而卜失兔挾私叵測,邊長兵寡,制御爲難。宜察敵情。審時勢。敵入犯則血戰,偶或小失,應寬吏議。倘敵真心效順,相機議撫,不可忘戰備也。”

當時萬曆帝就命兵部傳飭各邊,嚴整邊備,不過還是發生了卜失兔部入寇固原的事情,很快,固原巡撫被免官去職,由錦衣衛逮捕入京。

黃來福看到邸報後。心想:“爲了自己山西鎮的安全。看來這河套部的蒙古部落,真是要早點解決!”不說外人都奇怪黃來福怎麼出塞燒荒這麼快回,單說黃來福回總兵府邸後,正是中午,顧雲娘歡喜地請黃來福去沐浴更衣,然後又將顧大刀叫到一旁細談。

午餐時,顧雲娘,渠秀荷,劉玉梅諸女都是在一旁含笑相陪,黃來福談了一些草原的趣事,顧雲娘聽了不時咯咯而笑,不過再看向黃來福地眼中,卻是頗有異樣之色。就是渠秀荷、劉玉梅二女,也是臉有幽怨之色。

吃過飯後,黃來福回房中午睡。顧雲娘服侍黃來福寬衣,在黃來福舒服地躺下時,顧雲娘忽然道:“相公,你說那胡人風俗真是奇怪,一個女子,卻同嫁父子三人,在我們漢地,真是不可想象。”:“胡人嘛,就是如此!”

顧雲娘白了黃來福一眼,道:“聽大刀說,相公議事時,那個叫三娘女的胡女不時偷看你,她是不是對你有意

黃來福一怔,道:“大刀這小子……”

隨後他又啞然失笑,看着顧雲娘笑道:“你看你都想到哪去了,那三娘子都過四張的人了,我也會有興趣?”

顧雲娘奇怪地道:“什麼過四張?”

隨即她明白過來,卻是發怒起來:“過四張怎麼了?是不是到時妾身年過四十時,你也要嫌棄我!”

黃來福看她忽喜忽怒地,心道:“女人真是不可理喻。”忙安慰她道:“怎麼會呢,我的娘子,不論你是到四十還是五十,我都是一樣的愛你!”

顧雲娘破涕爲笑,滿臉暈紅地依在黃來福地懷裡,嗔道:“油嘴滑舌。”緊緊地將黃來福抱住,身軀也火熱起來。

黃來福看她轉怒爲喜,心下鬆了口氣,心想:“還好,女人都喜歡這些廢話!”

感受到顧雲娘身體的火熱,他也是興奮起來……

回到寧武關後,黃來福請來了馬久英公公,還有楊方略巡撫,商談與邊塞俺答部貿易互市之事。在去年黃來福在寧武關開礦後,楊巡撫己經有一次礦產分紅,得到好處後,,楊巡撫可說是食髓甘味,對黃來福任何賺錢的門路,都更爲熱衷。

聽聞黃來福描繪了互市的好處後,楊巡撫更是拍案叫好,馬久英公公也沒有異議。\\\\經過一番爭吵,確定了彼此的利益及權力後,在萬曆二十二年九月初時,黃來福,楊方略,馬久英公公三人聯名上奏。要求在山西鎮開市。

京師,文淵閣。

九月的北京城,略略有些涼意,文淵閣外景色清幽。文淵閣內,孔子像下,坐着幾位胸前仙鶴翱翔。身着一色大紅苧絲羅絹麒麟朝服地內閣大臣。有內閣首輔趙志皋,禮部尚書羅萬化,吏部尚書孫丕揚。戶部尚書王遴,兵部尚書石星,工部尚書曾同亨幾人。

除了王遴。石星,曾同亨幾人外,餘者的幾人,對黃來福來說可是新面孔。

內閣首輔趙志皋白鬚飄飄,他今年已是七十餘歲,讓他看起來頗有老態。趙志皋臨下寬和,性情有些軟弱。內閣繁重的事務讓他不堪重負,特別是國本之爭,那些如狼似虎的言官們讓他煩不勝煩。這個內閣首輔他本來也不想做,不過萬曆帝硬要讓做,他也沒辦法。只得拼着老命幹了。

不過有得有失,爲了表示對趙志皋地支持,萬曆帝賞了服是極大地榮寵,等閒人是不能獲得的。在萬曆朝中,只有申時行於萬曆13年有獲賜過蟒袍,趙志皋是第二人。\\\

此時趙志皋身穿蟒袍,腰繫玉帶,正在凝神看着黃來福,楊方略。馬久英公公三人的聯名奏疏《請開山西鎮市疏》:

“山西鎮巡撫楊、山西鎮總兵黃、山西鎮監軍馬等謹奏:天恩俯從。聖明亟舉,愚誠仰祈。請開山西鎮市所……開市得厚利,中國之機利雁民,市井無聊之輩,沿邊軍民,可爲蔽體口之資,各獲虜利,免憂竊犯。虜人貴賤貧富,亦可各遂安生,共感皇恩,遠邇歡騰。……與虜款貢開市,騰霜凝露充軔口閫,而內地之孳生無庸。如此,烽火不驚,三軍晏眠,邊圄之民,室家相保,農狎之野,商賈夜行。慎德以風之,豈徒赤縣蒼生之幸……皇上如天之度,臣等遙望,闕廷不勝翹懇切之至。”

看完這奏疏後,趙志皋沉吟了半晌,問旁邊的吏部尚書孫丕揚道:“孫老,這份山西鎮的奏疏,您怎麼看?”

孫丕揚面無表情地接過奏疏,仔細看了起來。

他剛年過花甲,是個陝西籍地倔老頭,整天就是板着臉,史稱廉潔清正,挺勁不撓,不論是誰要找他走後門,都要碰個一鼻子灰。不過孫怕太監。千千萬萬的文官都不敢找孫丕揚走後門,但是宦官敢。宦官沒完沒了地託他給親信安排肥缺,孫丕揚安排又不是,拒絕又不敢,於是就發明了抽籤的辦法,官員們無論賢愚清濁,一概要憑手氣抽籤,從此宦官沒辦法走後門。

孫丕揚用心良苦,當時人稱選人無私。不過後來地禮部尚書于慎行,還有明末學者顧炎武,都對孫丕揚竹籤選官的方法指責尖銳。認爲孫丕揚創建地抽籤法很危險,甄別使用人才地重任怎麼能轉交給沒頭沒腦的竹籤呢?

總之,這是位爭議性地人物。

看完後,孫丕揚道:“山西鎮沒有互市之地,而餘鎮皆有,現今該鎮要設市所,想必聖上會同意的!”

禮部尚書羅萬化,戶部尚書王遴,工部尚書曾同亨等人看後,也同意了吏部尚書孫丕揚的看法。不過兵部尚書石星卻是嘆了口氣,道:“奏本所言互市由山西鎮獨自經營,怕是太僕寺不同意啊!”

內閣首輔趙志皋當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不過這是他們兵部之間的扯皮,他緩緩地道:“就由聖上決定吧,不過過些天,下臣們想必又該打嘴仗

奏疏遞入東暖閣時,萬曆帝也同意黃來福等人在山西鎮開市所地請求,馬久英公公的摺子己經上來了,如果山西鎮市的話,黃來福收購羊毛會更容易些,那樣五寨堡毛紡廠產出利潤更多,換言之他萬曆帝的收入分紅更多。而且九邊中,大多開有互市,不獨是山西鎮一地,不會有安全之憂。

只不過奏本中,山西鎮官員們要求由他們獨自經營市所,兵部門下的太僕寺,肯定是不同意地。自己先看看情形再說。

果然不久,太僕寺卿就憤怒地上書,指責山西鎮不合情理之處。直言山西鎮如果這樣做,他們太僕寺上下決不答應。

在大明,太僕寺屬兵部管理,掌管養馬,管理各地的馬政事務,督理各軍隊馬匹之用。不但如此,各邊鎮互市中的馬匹交易,也是屬於他們主理,這裡面,可說是油水滾滾。

在邊鎮的官市中,蒙古各部落賣來的馬匹中,上等蒙古馬每匹只用銀八兩餘,中等者七兩餘,下等者六兩餘,而民間折價一馬高達二十四兩。太僕寺官員就算將中馬,下馬轉賣給商人,轉手也可以賺取差價白銀十幾兩銀子,加上各邊鎮互市中馬匹的成交量越來越多,萬曆二年後,每年達三萬餘匹。

這麼大的差價,這麼龐大的交易,對管理馬政的太僕寺來說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收入。據記載,萬曆初當時太僕寺老庫積銀達千萬兩,其中僅戶部就達柒百餘萬。

山西鎮開市,肯定會有馬匹交易,現在山西鎮要獨立經營,要將他們地財源搶走,怎麼能讓人不憤怒!俗話說得好,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山西鎮如硬要這樣做的話,他們太僕寺上下就跟他們拼了!

第18章 轟動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7章 糧盡第3章 期望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33章 掩護第71章 毛紡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84章 蒼涼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3章 期望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147章 面聖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07章 糧盡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7章 變化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19章 平叛第100章 又震動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2章 豎儒第18章 轟動第257章 新戰陣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32章 豎儒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37章 提督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68章 迎接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61章 成親(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8章 德潤布莊第75章 大過年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94章 歡聚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33章 離別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43章 對馬島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4章 開始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38章 援軍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43章 對馬島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
第18章 轟動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7章 糧盡第3章 期望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33章 掩護第71章 毛紡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84章 蒼涼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3章 期望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147章 面聖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07章 糧盡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7章 變化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19章 平叛第100章 又震動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2章 豎儒第18章 轟動第257章 新戰陣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32章 豎儒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37章 提督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68章 迎接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61章 成親(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8章 德潤布莊第75章 大過年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94章 歡聚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33章 離別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43章 對馬島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4章 開始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38章 援軍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43章 對馬島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